?

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可視化設計的符號語言和信息架構研究

2024-04-17 12:38傅詩淇
參花(上) 2024年4期
關鍵詞:信息點可視化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文明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民族記憶和歷史沉淀,同時也在跟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地迭代更新,在信息可視化時代,以大量信息圖快速有效地傳遞關鍵信息成為常態,非遺的傳承及推廣方式有了更多的創新。本文根據大量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案例詳細分析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的符號語言和信息架構的方式,厘清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符號語言的類型和非遺信息架構的類型、特點及用法,為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提供參考,進而促進非遺的保護和有效傳播。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可視化設計的現狀

21世紀的信息傳遞進入讀圖時代,信息傳播方式也轉化為圖像傳播為主,這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來說是一次重要的契機。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信息可視化設計背景下以符號為載體讓讀者快速了解到非遺的背景信息、制作流程等多方面的信息點。信息可視化是一個跨學科領域,旨在研究大規模非數值型信息資源的視覺呈現。信息可視化與非遺結合可以營造視覺氛圍,遵循讀取習慣來調動讀者對非遺文化的情感,從而做到對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保護。

如今,非遺的信息可視化設計作品層出不窮。筆者在做本研究的過程中搜集了62個案例,涉及門類有曲藝,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九類,其中傳統技藝占42%,傳統美術占25.8%,傳統舞蹈占9.7%,傳統戲劇占8.1%,民俗占4.8%,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和傳統音樂兩項各占3.2%,傳統醫藥和曲藝兩項各占1.6%,可見傳統技藝所占比例最大,而民間文學類的相關可視化設計暫時沒有發現(如圖1)。出現這種現象與非遺本身的特點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兩種基本的形態,一種是以人為載體的音樂、戲劇、儀式等,無法脫離創作主體,其“非物質性”更強。另一種則是手工藝,靠手工制作,其最終產品形態與創作主體是可以剝離的,一方面它具有非物質性,即依賴于人的技藝,另一方面它又最接近實物,因為它最終以物的形態呈現。所以,傳統工藝類對于信息可視化設計來說更容易呈現。除此之外,在非遺類別中,傳統技藝包含的內容最多,所以在案例中呈現的也相對多。

二、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的符號語言

美國哲學家、符號學先驅皮爾斯認為構成符號的要素有三:一是代表事物的符號,即表現事物的一種形式;二是被符號指涉的對象,即對該對象的一種指稱;三是對符號的解釋,即符號所傳達的意義。同樣,在信息可視化中的符號也不例外,其所呈現的語言形式多樣,來共同傳遞非遺的相關信息。從筆者收集的案例看,可以將其中的符號語言分為文字、圖形、圖表、裝飾元素四大模塊進行詳細分析。

(一)文字

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在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文字是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其中,字體是文字的造型樣式,一般情況下,字體左右著觀者對文字的第一印象。同時,盡管內容相同,若選擇的字體形式不同,給人帶來的感覺也不盡相同。

在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相關文字要與信息視圖達到一定的契合度。對文字風格有初步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找到與視圖高度契合的文字要素,并且文字的風格是由文字字體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所以在選擇文字時不僅要可以解釋關鍵信息,還要使這些要素具有美感。例如圖2、圖3分別為皮影戲、三灶竹草編織,通過觀察可以看出其中皮影戲的字體設計上,采用了陰影的立體手法,與“皮影戲”的藝術內涵風格統一,讓觀者在讀取中感受其中的獨特韻味。反觀三灶竹草編織的字體是改變文字形態,其目的是在視覺效果與文字含義上達到高度契合,以竹編的編織文字形態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同時在視覺上也巧妙地將文字融入竹草編織中??梢?,在非遺可視化設計案例中,文字風格方面的設計是相當多的。一般而言,文字的設計是根據案例的整體風格來決定的,或者是根據非遺項目自身的文化特點來確定風格。

(二)圖形

圖形是一種具有說明標注性的符號語言,指運用各種手段產生的圖畫。同時也是通過手繪或繪圖軟件得到的圖像素材,可以按形態分為不同的種類,分別為具象圖形、半抽象圖形、抽象圖形三種。

在案例中大部分的圖形都為具象圖形,這也和非遺自身的特點有關。例如圖4的黎侯虎便以具象圖形的形式呈現。圖5是將磁州窯制作的過程以半抽象圖形的形式呈現,用了不同于寫實的藝術方式,提升了不同非遺項目可視化設計的風格。有些內容單靠圖片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是分辨不出來的,如周城白族扎染的兩層花等基本花型,由于其抽象性特點,只有通過文字了解才能明白其中含義。所以,在非遺相關的圖形中具象圖形是與實物極為接近的圖形;半抽象圖形是將具象圖形進行提煉、刪減、變形后得到的圖形;而抽象圖形是觀者無法通過其外形判定是什么,只能依靠個人感受或者文字分析來獲取其所要傳遞的本質與內涵。

(三)圖表

圖表是數據信息的抽象化形式。在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圖表十分常見,其中以柱狀圖、折線圖、餅狀圖的應用最為普遍。

例如,運用折線圖數量變化表示在不同時期木版年畫的創作數量,根據線條轉折的規律,我們直觀地了解到木版年畫數量隨著時間的變化急劇下降,以此來喚起或加深讀者對木版年畫的保護意識。再如運用柱狀圖的形式表現洛陽水席年滿座率,將每年哪幾個月份為旅游旺季表達清晰,同時在該柱狀圖中,設計者還通過顏色對比進行分類歸納,使觀者準確得到想要的信息組。又如以餅狀圖的形式呈現各個年齡段對黎侯虎喜愛程度的占比,通過餅狀圖各個部分的大小,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現數據??梢?,在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的數據對比分析,可以運用圖表的方式呈現,解釋事物的相互關系,將復雜的數據簡單化。

(四)裝飾元素

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作品中往往包含裝飾元素,在保證整體視覺形式統一的情況下營造畫面氛圍,調動觀者在觀看時的情緒,達到沉浸式觀看的作用。讓觀者不但可以了解到相關非遺知識,還可以帶給觀者視覺上的獨特感受。

如圖6關于黎錦的信息可視化設計,在背景上以黎錦紋樣為暗紋,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可見,在非遺的信息可視化設計中,適當的裝飾圖案可以為信息化設計錦上添花。

三、非遺可視化設計的信息架構分析

在信息可視化設計中,合理的信息架構可以幫助觀者快速厘清數據間的關系。由于信息的表現形態是不同的,針對不同類型信息內容結構關系的差異,要針對其視覺傳達需求,配合恰當的結構圖解模型進行可視化表現。同樣,在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常常以不同的信息架構來傳達信息。

(一)分組型結構

分組形結構是一種將不同的信息點按照一定的邏輯類別進行分組呈現的信息結構。該結構在對信息進行分組編排時,首先要確定所要編排的信息屬于哪一類型:一是已經劃分好組別或信息點較少的信息組,二是信息點較多且還未進行歸類的信息組。

例如,黎錦紋樣根據其類型分為人紋、大力神紋、星辰紋、幾何紋、龍紋等十類,屬于類型一。一般來說,當信息點數量小于等于6種時,該類型可劃分為類型一。再如龍泉青瓷的紋樣分類,由于紋樣類型多樣,雖說在大的分組上分為宗教、植物、人物、動物以及文字,但在大的分組下還有小的分組,植物類別下分為瓜果和花草,所以屬于類型二,即當信息點數量大于10種時,可將該組信息劃分為類型二。所以,在編排信息的過程中,若要編排的信息屬于類型一,可以直接進入編排流程;反之,若信息屬于類型二,那么還要對該信息進行合理的分組。并且在選擇或涉及分組結構模型時,要著重注意該信息圖形、信息文字以及分組結構模型三者在視覺上的協調。由此可見,分組型結構簡單來說是將非遺框架下大量的同類型信息進行整合歸類,給予觀者更好的視覺效果。

(二)流程型結構

流程型結構是一種用于信息推移、遞進等過程的信息視圖,其構成一般是通過指示型元素的聯結將多個流程點串聯起來,最終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流程結構。在進行流程類信息圖設計之前,首先要知道究竟有哪些信息適合采用流程型結構進行編排,筆者將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的流程型結構分為兩類,分別為以時間作為序列的多項目信息組和以多項目信息組間存在著某種形態上的規律性推移變化關系的信息組。對某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史進行梳理,一般可從時間角度來分解各個時期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變化。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歷史正是屬于以時間作為序列的多項目信息組,龍泉青瓷的工藝流程信息圖表現了龍泉青瓷制作材料、成型、晾干和修胚、裝飾、燒瓷、施釉、燒制再到最終完成的制作過程,則其屬于以多項目信息組間存在著某種形態上的規律性推移變化關系的信息組。每項非遺都有自己的歷史發展,所以在設計歷史發展方面的信息時,以時間作為序列的多項目信息組構成的流程型結構是非常適合的。傳統工藝類非遺一般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技藝流程,所以其信息化設計中可以運用以多項目信息組間存在著某種形態上的規律性推移變化關系的信息組構成的流程型結構。

(三)分解說明型結構

分解說明型結構是指在需要對某一事物的多局部進行逐一分析時,可以采用該結構來解析。例如,非遺作品或者制作工具等的信息可視化設計案例,其設計方式是利用連接指示性元素來解說某些對象的某一局部,并在連接元素的另一端標注該局部的解說信息。其中,連接元素是在進行分解說明時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拆分說明解說對象的重要載體。需要注意的是,分解說明型結構的建立必須依附于解說對象,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非專業人士了解非遺的相關圖示。

(四)關聯型結構

關聯型結構是一種用來表現各個信息點關系的結構模型。這些關系可以是顯而易見的關系,也可以是某種潛在關系。在設計中,我們通常會選擇一些特殊的連接元素讓那些存在關聯的信息點串聯起來。例如,畬族婚嫁習俗案例設計圖,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該民俗中人與事之間的聯系,運用關聯型結構來設計這一流程,可以一目了然地使大眾了解該民俗中人與事之間的聯系,其設計重點放在對各信息點關系的表現上。

(五)樹狀結構

樹狀結構是一種用來厘清多層信息關系的架構模型。該種結構與樹木結構相似,擁有多條分支,每一分支對應不同的信息點,并且根據某種邏輯關系逐層劃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非遺傳承人至關重要,許多非遺通過家族進行傳承,形成非遺家譜。另外,還有師徒制的傳承方式,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呈現開枝散葉的景象。若要在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中呈現該類信息,樹狀圖便是很好的一種架構模型。

四、結語

綜合本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可視化設計案例的分析可以發現,其是根據非遺相關信息進行符號語言的產出以及信息架構的運用。通過信息可視化的方法,將搜集到的非遺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并通過符號語言的表達將有效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以全新的方式對非遺進行詳細且清晰的全方位詮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文字、圖形、圖表以及裝飾元素的運用,較好地體現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有特色,且傳達出的符號語言自然而然地呈現出特有的文化和地域風格。同時,在非遺的信息架構上,根據不同的非遺信息要素,可以選擇不同的結構模型作為框架,然后按照一定邏輯順序構建出新的信息層級,使受眾透過復雜表象了解信息的本質和內涵,從而實現信息的多維度解析。非遺信息可視化設計是促進非遺與時俱進、活態傳承的有效途徑,亟待相關研究者持續關注,以期推動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劉勛.信息可視化的界面設計研究[D].汕頭大學,2011.

[2]李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敘事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21.

[3]張寅,李鋒.龍泉青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可視化設計[J].設計,2023,36(16):16-19.

[4]張曉萍.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價值及其保護利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01):20-21.

[5]顧犇.數字文化遺產的保護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指導方針[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3(01):40-44.

[6]彭凌玲,洪楚涵.非遺皮影文化的信息可視化設計研究[J].絲網印刷,2023(23):111-113.

[7]王艷,劉衛東.可視化設計在信息傳達中的應用性探索[J].大觀,2023(12):10-12.

(作者簡介:傅詩淇,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海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學)

(責任編輯 王瑞鋒)

猜你喜歡
信息點可視化文化遺產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展示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一種基于模板的配電終端信息點表自動生成方案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
運用“三講”模型來講題
主題出發,以生為本
醫療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常見問題的協調解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