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進階的教學:語言積累、語感建構、語理習得、語意表達

2024-04-17 13:51熊建峰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語感規律習作

熊建峰

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重要任務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對新課標這一論述再闡釋的話,筆者認為,語言運用能力的生成和提高,需要經過語言積累、語感建構、語理習得、語意表達四個階段或環節,這也是筆者經教學實踐得出的有效思路。

一、語言積累:語言運用的基礎

積累是語言運用的基礎。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學生的語言、思想、智慧、技巧等積累越豐富,語言運用就越自如,表達就越生動。

(一)明確積累的內容

1.字句段的積累。厚積而薄發,積累越豐富,表達越精當。其一,積累詞句。詞語不計其數,五花八門,要日積月累。句式千姿百態,各有其妙:有的巧妙比喻,生動形象;有的運用排比,富有氣勢;有的精選動詞,動感十足;有的描繪色彩,畫面優美。其二,積累段式。構段方式既包括總分、因果、并列、轉折、遞進段式,也包括動靜結合、由實到虛、先敘后議等段式。靈活多變的段式承載著明確的寫作意圖,更具表現力。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猴王出世》一課寫道:“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北憩F了石猴自由自在,逍遙快活,親和友善,頑皮可愛的特點。

2.手法的積累。巧妙的表達手法能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積累常見的修辭方法,積累人物描寫、景物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對比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表現手法,也要積累謀篇布局的方法。只要日積月累,爛熟于心,善于靈活運用,就會妙筆生花。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藏戲》一課的開頭:“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三個問句構成排比開頭,先聲奪人,強調藏戲的三個特點,表達對藏戲的推崇之情,有助于激發讀者的興趣。

3.思想的積累。思想指引前進的方向。思想的高度、深度,影響語言運用的精度、力度。名言警句是智慧的結晶,閃爍著思想的光芒。語文教學要揣摩課文的主題思想或蘊含哲理的語句;課外閱讀要鼓勵學生積累名言警句。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我的“長生果”》一課有個總結句:“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边@的確是經驗之談,揭示了寫出精彩作文由模仿到創造的必經之路,既要銘記于心,更要積極踐行。

(二)拓寬積累的路徑

拓寬積累途徑,就是要跳出語文課本,既要加強課外閱讀,廣泛涉獵,大量積累,又要走出校門,融入生活,閱讀生活教科書,體驗大千世界中鮮活靈動的語文。這樣廣開門路,內外聯動,知行合一,才能助力活學活用。

1.以語文教材為軸心。語文教材是語文學習重要的資源。語言積累要以語文教材為軸心,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對重點段篇要熟讀成誦,了然于胸。

2.以優秀書報為經線。書報是知識的載體,心靈的滋養品,生活的良師益友。語言積累要以優秀書報為經線,廣泛閱讀經典名著和時文報刊,擴大認知視野,創建語言倉庫,摘抄精彩片段,分門別類建卡入庫,豐富語言積累。如讀一讀《兒童文學》等雜志,以及文學名著、科普著作等。

3.以社會生活為緯線。五彩繽紛的生活是語文的百花園,也是語文的源頭活水。語言積累要以社會生活為緯線,走進廣闊天地,觀賞山河湖海、草原平原等自然風光,觀賞大橋、高樓等各類建筑,觀賞各種節日慶典、體育比賽等活動,耳聞目睹五光十色的沸騰生活,親身感悟包羅萬象的鮮活語文,吸納鮮活的語言素材。

二、語感建構:語言運用的核心

語感建構就是在語文活動中形成輸入型和輸出型語感。建構語感,既要在閱讀時運用誦讀、比較、揣摩、體悟等方式,感悟語言內涵,把握言外之意,形成輸入型語感,又要在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中形成輸出型語感。

(一)誦讀

誦讀就是眼、口、耳、腦、心協同并用,把無聲的文字變成聲情并茂的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體會語言文字的內蘊,揣摩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精妙,提升感悟語言的能力。誦讀,以感受事物的形態、色彩、聲音美,體會人物的容貌、言行、心靈美,感悟文章的語言、手法、內涵美。

(二)比較

比較就是要比出異,求其同,助力培養語感的精確性。語文教學時換一換、改一改、加一加、減一減、調一調,在比較中領悟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感受語言蘊含的思想情感。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景陽岡》一課寫道:“就石頭邊尋了氈笠兒,轉過亂樹林邊,一步步挨下岡子來?!苯虒W時啟發學生把“挨”字換成“奔、跨、邁”,一番比較,學生發現:“挨”表現出武松手腳酥軟、拖著疲憊的身子,烘托出人虎搏斗驚心動魄,武松真是一條硬漢。如果換成“奔、跨、邁”,人物形象就會失真,武松是常人,哪能像超人一般神勇?

(三)想象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現象在課文中普遍存在,閱讀時放飛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情景,去感受事物的形象,體察人物的內心,感悟語言的魅力,才得真切的語感。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火燒云》有句話:“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苯虒W時提問:這個“燒”字好在哪里?看著它,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景象?一個“燒”字,呈現出天空紅彤彤的色彩、火燒云洶涌澎湃的氣勢。

(四)鏈接生活

生活是活生生的語文教材。走進生活,閱讀生活這部巨著,就會豐富閱歷,加深感悟,形成語感;閱讀時鏈接生活,就會真切感悟到語言深刻的意蘊和無窮的魅力。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貓》一課中有這句話:“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苯虒W時首先弄清字面意思——“蹭”是什么意思?“蹭”是怎樣的動作?“蹭”是“摩擦”,輕輕地、溫柔地“摩擦”。然后聯系生活感悟,得到夸贊或做了錯事兒,回家后蹭過誰?這樣引入生活體驗,就會浮現出親熱、溫馨、友愛的場景。貓蹭主人的腿,除了跟主人親近、親熱,還有撒嬌的意趣。這說明貓和老舍的關系特別好。一個“蹭”字,感受到了貓的可愛,呈現出“人愛貓,貓愛人”的生動畫面。

三、語理習得:語言運用的支撐

語理習得是語言運用的有力支撐,是發展語言的關鍵。語理習得是對語感的理性認識,揣摩并領會語言運用的規律。遵循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規律,語言運用才會得心應手,言從字順,突出主旨。語理習得影響語感品質的提升。缺乏語理習得,語言運用難以跨上新臺階。

(一)閱讀中領會語用規律

語用規律要在語言實踐中領悟、習得。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從一篇篇典范的語言文本中了解不同文體的要素、特征,領會遣詞造句的規律,掌握基本的表現手法,把握篇章布局的技巧,并遵循規律,更好地運用語言傳情達意。

1.體會遣詞造句的規律。語言文字是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素。無論是比喻、擬人、排比、設問,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解剖句子,體會其規律。比如教學擬人時,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其特點和規律,出示順口溜:擬人如同魔法棒,神奇無比賦能量。橡皮鉛筆生隔閡,本子勸說心亮堂。溪流石塊能打鬧,蜻蜓蝴蝶比歌唱。星星月亮會說話,白云閃電有思想。萬物像人有品行,能掐會算出主張。

2.領悟表達手法的規律。文章的表達手法靈動多變,無論是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對比描寫,無論是動靜結合、點面結合,還是虛實結合,都各有特點。閱讀教學要讓學生抓住特點,體會規律。比如教學動靜結合描寫景物,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其特點和規律,出示順口溜:形色姿態與多少,事物靜止寧靜好。動作聲音加速度,活動變化真熱鬧。巧用比喻排比句,表達靈動分外嬌。時空變換有順序,動靜輝映文更妙。

3.感悟不同文體的規律。文體,體現出文章的式樣特征。遵循文體規律,助力深入閱讀。忽略文體特點,閱讀就不得其法,不得意旨。詩歌、散文、小說等文體,其結構、表現手法、語言等各有千秋,教學時要讓學生認真感悟。比如教學小說單元時,為了幫助學生把握小說的特點,可編順口溜:環境情節和人物,小說構成三要素。自然社會兩環境,人物個性受約束。敘述故事不平鋪,一波三折有起伏。事例典型感肺腑,形象鮮明如雕塑。語動心神細描述,正側對比來相助。篇章結構巧安排,主題思想亦突出。

(二)習作時運用語用規律

實踐悟規律,實踐練技能,要在語言實踐中運用規律,掌握規律,提升能力。模仿,是借鑒表達技巧、內化規律的最好途徑。沒有模仿,難以把握規律,也難以傳承、創新。模仿,貴在吃透特點,既求形似,更求神似。閱讀教學要挑選典型的段篇和獨特的表達手法,引導學生模仿練習,促使學生掌握語用規律,覓得習作真經。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落花生》一課的小練筆:花生會讓我們想到那些默默無聞作貢獻的人??吹街褡?、梅花、蜜蜂、路燈這些事物,你會想到哪些人?選擇其中一個,試著寫一段話。這次小練筆屬于仿寫,引導學生學習借物喻人的手法,為單元習作打基礎。教學時首先弄清物與人的相似之處??吹街褡?、梅花等事物時,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點,由此想到的人具有這樣的品質嗎?看到竹子,會想到謙虛、剛正不阿的人;看到梅花,會想到凌寒傲雪、堅強不屈的人;看到蜜蜂,會想到勤勞、無私的人;看到路燈,會想到默默無聞、盡職盡責的人。然后,回顧課文的寫法?!敖栉铩笔鞘侄?,“喻人”是目的?!敖栉铩笔乔疤?,只有具體寫出了所借事物的特點,“喻人”說明的做人道理才有落腳點?!坝魅恕笔呛诵?,在“借物”的基礎上把議論寫清楚,明明白白地寫出“喻人”的內涵。

四、語意表達:語言運用的目的

語意表達是語言運用的目的。讓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傳情達意,出口成章、口吐蓮花,下筆成文、妙筆生花是語文教學夢寐以求的目標。語文教學要鼓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善于借用、化用、創新獨具表現力的語言,努力寫出有新意有情趣有思想的佳作。

(一)優化口語交際,激勵敢說會說

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學會傾聽與表達,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提升口語交際能力。首先,夯實口語教學。教材中安排的交際話題多種多樣,教學時針對不同的交際類型,創設交際情境,有側重地培養學生的傾聽、陳述、轉述、對話、勸告、反駁、建議、評價能力。然后,搭建交際平臺。結合班級學情,營造交際氛圍,引導學生成段地表達,言之有序、有理、有據、有情、有文采。在閱讀課、習作課、書法課等課堂上,開設三五分鐘的“交際小課堂”:講讀課文,活用“說”——概說、變說、擴說、補說、續說、想象說;設計議題,爭辯“說”;開展活動,表演“說”;挑選角色,模擬“說”;影視書報,評議“說”;生活見聞,自由“說”。這樣就能夯實口語交際,促使學生敢說會說。

(二)夯實單元習作,奔向樂寫會寫

習作是認識水平、思維能力、思想境界和語言表達的綜合體現。夯實單元習作,提升作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精心編排了單元習作訓練,題材和體裁多種多樣:既寫記敘性、說明性文章和想象文,也寫常見的應用文。其要求逐漸提高,表達靈動多變。

中高學段習作能力的核心要素設計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習作能力的核心要素設計,有梯度,螺旋發展,既注重創設情境,激發表達興趣,喚起生活經驗,培植表達自信,又注重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表達方法,并在習作實踐中運用所學方法,促使學生化知為能,使學生有話可寫,直奔樂寫會寫。比如三下和四上側重關注作者如何把一件事寫清楚;四下、五上側重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四下向高年級過渡;五下側重學習寫人的多種方法;六年級關注點面結合寫場面、圍繞中心意思寫、分清主次詳寫略寫。

中高學段想象習作設計

想象力是一切創新的源泉。培養想象能力是習作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習語文需要想象,沒有豐富的想象,就寫不出精彩的習作。從上表看出,中高學段把想象習作擺上了重要位置。中年級的話題較寬泛,注重激發興趣,鼓勵大膽想象,寫自己所想;高年級對話題有所限制,有助于鼓勵學生根據情境,展開合理想象,鼓勵學生樂于表達。不管哪個學段,什么題材和要求,緊扣教材,優化教學設計,把握訓練梯度,關注訓練變化,調動生活積累,張開想象翅膀,只要認真挑選題材,巧妙謀篇布局,靈活運用所學方法,就能逐步寫出精彩習作。

(三)鼓勵自由練筆,練就生花妙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自由練筆的源頭活水。鼓勵學生鏈接自己的生活、學習、玩耍、思想,主動自由練筆。自由練筆不限話題,靈活表達。語文教學要創設情境,拓寬路徑,引領學生仿寫經典段篇、描寫各色人物、記敘事情活動、描繪自然風光、介紹各類事物、暢談讀書心得、報道新聞時事、撰寫研究報告、評議熱點事件、暢談夢想心愿等。學生若能主動練筆,勤于練筆,日久天長,就會筆下生花。

猜你喜歡
語感規律習作
規律睡眠中醫有妙招
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
找規律 畫一畫 填一填
找排列規律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巧解規律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