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視角構建解題思路
——以“平衡圖像解讀”為例

2024-04-17 14:45
教學考試(高考化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本題思路解題

肖 莉

(重慶市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

1.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化學教學要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有效開展化學日常學習評價。在“教、學、評”一致性內涵的研究上,專家普遍認同“教”是指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師所表現出的各種教學行為,“學”是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生所付出的各種努力,“評”主要關注過程取向的評價,實現診斷學習結果、調節教學節奏、促進學習的基本功能。由此可見,倡導“教、學、評”一致性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努力達成教學目標。但在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中,教師對“教、學、評”三者的關注差異較大。如筆者分別以“教學設計”“學習方法”“學習思維”“命題”“教學評價”為篇名關鍵詞在知網進行檢索,上述關鍵詞所屬的中等教育類文章分別有1.3萬篇、1 739篇、34篇、2 736篇、1 137篇,從檢索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到教師對“教”的關注度較高,對“學”的關注度較低。

作為常規課型的講評課,同樣存在上述問題。筆者以“解題”“講評”為篇名關鍵詞,對中學化學類核心期刊近20年刊載的化學講評課做進一步分析,經整理后發現該類文章每月發表不足1篇,研究內容多為剖析學生錯因后運用正向邏輯建立某類題的解題思路(策略/技巧)。此類解題思路,教師多采用“高屋建瓴”的俯視視角進行解題,分析過程順暢無礙直抵答案。大多數學生聽了這樣的講解后都能理解,但如果去除教師講解這根“拐杖”,就只能望題興嘆。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據筆者了解,多數學生困惑的不是理解不了正向邏輯下建立的解題思路,而是受困于為什么自己就不能想到這樣的方法?如何授人以漁,成為教師必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2.基于學生視角的解題思路

“高屋建瓴”地分析習題忽視了學生的邏輯卡點和解題誤區,致使學生在完美解題思路的牽引下“聽懂”了題,卻無法遷移解題方法。筆者認為出現上述問題是由于教師長期固守施教者視角,未能真正站在學生立場思考所致。鑒于此,筆者通過提煉學生解題的關鍵行為,構建了基于學生視角的解題思路(見圖1)。

圖1 解題的一般思路

該解題思路并未囿于某類習題的解題技巧,而是基于學生解答所有習題構建的一般思路?!八菰础ㄏ颉獯稹笔窃撍悸返年P鍵步驟:“溯源”能讓學生從凌亂的思維中理出頭緒,明晰答題的大致范圍;“定向”使學生在前一步驟圈定的答題范圍內,結合題意鎖定更加明確的解題方向;“解答”為學生作答指明了綜合運用題目信息的三條路徑。再加上第一步“提取”,讓學生明晰面對解題過程中思維障礙的應對措施,使解題過程條理化、程序化。

3.教學實踐

為了充分發揮解題思路的應用價值,筆者根據區域高三調研考試的答題情況,選取了平衡圖像中的歸因分析與讀圖計算作為示例,向區域內教師闡釋如何在課例中踐行此思路。

3.1 教學目標

本次授課班級為區重點中學高三實驗班,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但全面闡述圖像變化原因、綜合運用文字與圖像信息進行計算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谏鲜鰧W情,筆者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解答平衡圖像中的歸因分析與計算問題,引導學生建立解題的一般思路。

(2)通過解答平衡圖像中的計算問題,明晰題干與小問、圖像、前述答案是獲取信息的三條重要途徑。

(3)通過解答平衡圖像中的計算問題,理解圖像中節點、范圍、趨勢的應用價值。

3.2 教學過程

為了提高學生對平衡圖像的歸因分析和計算能力,筆者從2022年各省市高考題中選取部分試題,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互動的交流中,感悟并提煉解題的關鍵行為、完善信息的獲取途徑、細化圖像的使用方法,形成可復制、能遷移的解題思路。

3.2.1 提煉解題的關鍵行為

2022年全國甲卷第28題以金紅石生產金屬鈦為情境,難度適中,可作為學生提煉解題一般思路的載體,課堂限時4分鐘完成。

【練習1】(2022年全國甲卷,28題節選)金屬鈦(Ti)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工業領域有著重要用途,目前生產鈦的方法之一是將金紅石(TiO2)轉化為TiCl4,再進一步還原得到鈦?;卮鹣铝袉栴}:

(1)TiO2轉化為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 000℃時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數如下:

(2)在1.0×105Pa,將TiO2、C、Cl2以物質的量比1∶2.2∶2進行反應。體系中氣體平衡組成比例(物質的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理論計算結果如圖所示。

②圖中顯示,在200℃平衡時TiO2幾乎完全轉化為TiCl4,但實際生產中反應溫度卻遠高于此溫度,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2)①7.2×105②200℃反應速率較慢,不利于工業生產

班級約70%的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答,但筆者在巡視學生作答以及與其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初始計算時誤認為平衡常數Kp(1 400℃)的計算需要借助Kp1和Kp2,耗費了較多時間,致使未能按時完成兩個空的作答;二是歸因分析不全,認為原因只有“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講評過程中請學生思考“圖像中節點的作用?” “如何使歸因分析全面無遺漏?”兩個問題。學生能較快地回答第一個問題,讀取圖像中同一溫度下各節點數據代入公式,即可算出該溫度的平衡常數。因此,圖像中的節點數據可用于計算。第二個問題是學生的“攔路虎”,為此筆者引導學生提取本問關鍵詞“實際生產”與“反應溫度”,并請學生回溯教材上與反應溫度有關的知識點,學生能立即聯想到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故本題答案也應從這兩方面思考。是二者選其一?還是兩者兼答?此時,師生再結合本問另一個關鍵詞“實際生產”展開討論,學生提出“實際生產”應從速率和轉化率兩個角度綜合考慮反應條件的選擇,因此本問答案也應從速率和平衡兩方面進行作答。完成本題后,師生共同回溯解題過程,提煉解題重要節點的關鍵行為?!疤崛 ?“回溯” “定向” “解答”,構建了解題的一般思路,為后續作答提供思考線索。

3.2.2 完善信息的獲取途徑

2022年廣東卷第19題以鉻及其化合物為背景,設計巧妙,可作為學生運用與完善解題一般思路的載體,課堂限時6分鐘完成。

【練習2】(2022年廣東卷,19題節選)鉻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屬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

(2)K2Cr2O7溶液中存在多個平衡。本題條件下僅需考慮如下平衡:

K1=3.0×10-2(25℃)

3.2.3 細化圖像的使用方法

為了進一步細化解題的一般思路,讓學生對平衡圖像的使用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筆者選擇了2022年遼寧卷第15題作為課堂練習第3題,課堂限時3分鐘完成。

( )

A.甘氨酸具有兩性

B.曲線c代表NH2CH2COO-

【答案】D

本題的完成率和正確率均較高,于是筆者請學生答題結束后思考“本題圖像有幾種使用方法?”。學生代表提出本題圖像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C、D項利用了交點數據進行計算,另一種是B項根據曲線變化趨勢進行判斷。同時,該學生還補充D項的計算也用到了C項的數據,即前述答案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至此,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圖像的三種使用方法:節點數據可用于直接計算,無法讀出確切數據的曲線范圍可參考數學思維進行判斷取舍,曲線變化趨勢可作為定性判斷證據。圖像的使用方法或許不止三種,我們在后續的學習中還可以繼續補充完善“解題的一般思路”。

4.小結

本文通過轉化研究視角,提煉學生解題的關鍵行為,構建了基于學生視角的解題思路“提取—溯源—定向—解答”,再以“平衡圖像解讀”為例闡釋該思路的建構過程歷經“提煉解題的關鍵行為—完善信息的獲取途徑—細化圖像的使用方法”三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是基于學生視角的設置,每一個行為動詞的背后都是有思想的學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每位教師都明白的道理,但在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中固守施教者視角的教師不在少數,“知易行難”的現象仍然普遍。課程標準要求化學教學要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積極探索開展化學日常學習評價的有效途徑、方式和策略,正是因為看到了三者失衡發展的現狀,提醒廣大教師要關注日常學習評價。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啟發同行轉化視角,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慣性,真正地站在學生立場“讀學生”,幫助學生能夠通過努力達到學習目標,實現“教、學、評”的協同發展。

猜你喜歡
本題思路解題
中考英語易錯題解析
用“同樣多”解題
設而不求巧解題
不同思路解答
用“同樣多”解題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拓展思路 一詞多造
換個思路巧填數
擺放套娃
今天是幾月幾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