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膠卷記錄紅色年代

2024-04-18 10:22余馳疆
環球人物 2024年7期
關鍵詞:劉峰攝影家革命

余馳疆

劉峰

革命攝影家劉峰的許多故事,都靜靜躺在浙江杭州湘湖邊的高帆攝影藝術館內。上世紀50年代初,高帆與劉峰都是《解放軍畫報》的初創成員,高帆先后擔任副總編輯、總編輯和社長,劉峰則是記者組和編輯組組長。70年過去,二人又以一場展覽的形式“重逢”——2023年12月25日,《流影存風——劉峰百年攝影文獻展》在高帆攝影藝術館開幕。

實現這場重逢的人,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攝影文獻研究所所長高初,他亦是高帆先生之孫。從2008年開始,高初便投身于中國近現代攝影檔案的搶救性收集和整理中,其研究范圍既有上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的攝影家個案,也有關于這一時期中國攝影的歷史全景。長年累月的收集、修復、采訪,最終匯聚成“百人百年”系列展覽,那些老照片、老畫面,得以用全新的面容,向今人講述革命年代的故事。

在藝術館二層的辦公室里,《環球人物》記者小心翻開劉峰于1943年—1944年記錄的葛存村專題剪貼本。這是劉峰人生中的第一個大型專題報道,展現了晉察冀邊區一個“新型村莊”的誕生過程?!爱敃r沒有人用這么大的篇幅反映過一個典型?!备叱鯇Α董h球人物》記者說,“劉峰可以說是抗戰時期拍一個村莊拍得最多的人?!?/p>

那些對準村民的鏡頭,那些生動直接的畫面,以及每張照片下樸實無華的文字,都折射出劉峰作為革命攝影家的底色。高初用三個字形容這種底色:“人民性?!痹谀莻€風云際會的時代,劉峰并不是最出名、藝術成就最高的那批革命攝影家,但他是最能代表“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攝影家之一。

百團大戰期間,我軍攻打井陘煤礦,楊成武、肖應棠、陳宗坤等指揮員在現場的情況。(1940年 劉峰 / 攝)

八路軍打退敵人后繼續反擊。

八路軍攻克保定北40里之遂城據點。(1944年劉峰/攝)

他16歲參加八路軍,革命生涯與創作生涯同生同長;他從零基礎到拍攝大型專題,在戰火中自學、磨練;他從抗日戰爭拍到解放戰爭,再拍到新中國建設,留下了葛存村、狼牙山的百姓抗戰故事,留下了解放軍的戰斗身影,也留下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歷史瞬間……

他用鏡頭和膠卷,記錄下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記錄下激情燃燒的紅色年代。

“攝影工作成了鼓舞士氣的工具”

對劉峰而言,1939年是改變人生的年份。那一年,他成為一名軍人;也是那一年,他第一次接觸到照相機。那是八路軍攝影工作的初創階段,設備落后,技術欠缺,劉峰曾在回憶文章中寫道:“這是一個新的工作,在廣大群眾和戰士中是沒有威信的,戰士認為攝影工作只不過是為開大會而設的?!?/p>

在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下文簡稱一分區),劉峰與另外4位同志一起學習攝影,教員是羅光達,“但他只是把照相機上的各種名稱說了一兩次就被調走了”。5個初小畢業的年輕人只能守著唯一一臺相機,每天爭論不休地研究,輪流用相機胡亂地拍。1940年,軍區又派來了楊國治——他曾與早已成名的攝影家沙飛在軍中工作過?!八鯓优奈揖透鯓优?,他使用多大光圈、速度,我也照他的用法,完全是鸚鵡模仿的方法,道理一點也講不出來?!眲⒎逶@樣回憶。不久后,吳印咸的《攝影常識》出版,劉峰他們總算擁有了相對完整的“教材”,吃飯、睡覺都在揣摩、學習。

當時一分區的司令員是楊成武,他高度重視攝影工作,不僅最早成立攝影組用以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更在物質上給予攝影干事最大支持:打了勝仗,將從敵人手中繳獲的相機交予攝影組,黃土嶺戰斗、百團大戰等結束后,設備增加至3臺;缺少耗材,便由偵察員冒著生命危險,把買到的膠卷裝在盛醬菜的小簍里運回邊區。由此,一分區的攝影工作才逐步開展起來。

1943年,劉峰隨團在狼牙山地區反“掃蕩”,由于缺乏戰斗經驗,初期只拍到一些指揮員的活動。直到一次伏擊戰,他完全拋開顧慮?!爱敃r我這樣想:為什么戰士們都不害怕,單單自己害怕呢?我要用不怕死的精神,鼓起勁兒來拍英勇戰斗的鏡頭?!眲⒎寰o緊跟著連長、戰士,啟動、臥倒、按快門……終于,劉峰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戰場和創作上的雙重沖鋒。

從此,每次大小戰斗劉峰都會參加,為一分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戰斗畫面?!敖涍^這樣一個過程,不但鍛煉了自己,也讓攝影工作的威信大大提高。開始每個連都不愿叫我跟他們去打仗,后來幾個連都爭著要我隨行,戰士們見了我常常這樣喊:劉照相的,跟我們一起打仗去吧!”

《救救孩子》(1943年 劉峰 / 攝)

一次,在反“掃蕩”的危險戰斗中,有戰士說:“這次戰死了也光榮,照相的同志把我們戰斗的情景都照下來了!”劉峰越發意識到攝影工作與創作的價值所在。

從抗日戰爭時的一分區,到解放戰爭時的晉察冀軍區六旅、察哈爾軍區、晉察冀二縱隊,劉峰先后奔赴綏遠戰役、古北口保衛戰等戰場,后又參加保南、保北、正太等戰役,拍攝了大量戰爭場面。他對攝影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認識。1947年,劉峰在晉察冀二縱隊工作時,條件艱苦,常用老鄉看園子的茅草房做暗房,拿被子代替暗房用的門和窗簾,用香火代替紅燈,飯碗代替沖洗盤。他隨身攜帶顯影藥和一塊玻璃,保證隨時隨地沖洗照片。條件允許時,他做相片展映,不允許時便采用疊合式的冊子,從口袋里拿出來給戰士和群眾看。往往,展映工作在夜間進行,戰士和群眾便會打著提燈,或是燃著用麻稈做成的火把來看。

“一時間,攝影工作成了鼓舞士氣的工具,所以在戰斗時,很多團首長都爭著要我們去?!眲⒎逶@樣回憶。

“面向土地、面向生活、面向人民”

劉峰創作的起點是戰地攝影,而豐富其創作光譜的則是他對土地、對群眾生活的記錄。他的鏡頭里,有1943年日軍對狼牙山進行“掃蕩”“清剿”后的村莊畫面,揭露了日寇慘無人道的暴行。他在抗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救救孩子》,便以慘敗屋舍為背景,兩個孩子一哭一悲,既是對戰火中家園破滅的悲痛,也是對日軍暴行的控訴。

他的鏡頭里,也有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拼搏的振奮。1943年底和1944年秋,劉峰兩次穿過敵人的封鎖線來到葛存村,拍攝50余張照片,完成了《葛存村——晉察冀新型的村莊》專題報道,講述村莊如何發動全村男女老少開展生產互助,連續兩年實現“耕一余一”的故事。

“劉峰通過鏡頭,展現了一個村莊的模范性,恰恰也就是晉察冀邊區的模范性?!备叱鯇Α董h球人物》記者說,“通過一個村莊發生的革命,折射了這個國家發生的革命。這個專題的背后,意味著人心扎下根來了,人被調動起來了,這里的一切都是我們革命內在的一部分?!痹谶@組作品里,劉峰深入勞動現場,以紀實手法,將村莊百姓的生活展現出來?!斑@樣一組作品,也許不能打動那些社會名流,但是一定能打動村民和戰士?!备叱跽f,“面向土地,面向生活,面向人民,劉峰做到了?!?/p>

更為重要的是,在劉峰的鏡頭里,還有國家從戰亂走向勝利,從衰弱走向復興的敘事。1945年,他記錄下我軍抗日戰爭勝利后奪取的第一座大城市張家口的全新面貌:有部隊戰斗、訓練、文化學習的日常,也有土地改革、國大選舉、新政府成立救濟站的過程……

《書寫土地法大綱 》( 1947年 劉峰 / 攝)

1947年底,劉峰又作為《晉察冀畫報》記者,拍攝了大量反映河北保定易家莊土改的照片,專題講述了土改給村莊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包括他的又一張代表作——《書寫土地法大綱》。在這組專題中,劉峰創新性地以婦女焦守芝為主線人物,通過她的個人故事,勾勒出一座村莊的土改之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劉峰參與到《解放軍畫報》的籌備工作中,并在1950年成為《解放軍畫報》的攝影記者。此后30年,他8次參加國慶閱兵活動,為葉劍英拍攝“元帥肖像”;他重走長征路,重回狼牙山,不斷創作新的時代主題;他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在顛簸艦艇上拍攝海軍灘頭爆破演習,在上海采訪、拍攝大量紡織女工……1964年,《解放軍畫報》成立負責拍攝“兩彈”試驗工作的機動組,劉峰擔任組長,拍攝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畫面。

1979年2月,劉峰因病離世,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革命烈士榮譽稱號。他留下的大量珍貴攝影作品,留存于軍事資料中,被中國照片檔案館收藏。劉峰生前寫過不少創作生涯的回顧文章,其中一篇名為《一個仍未畢業的學生》,他一生都在自省不足、渴求學習;而在攝影工作論述中,他又寫道:“不與人民一起生活,怎能談到深入生活呢?”

他的鏡頭與目光,始終望向土地和人民;他用40年的攝影生涯,書寫著純粹、樸實又堅定的家國情懷。

“在我們的革命歷程中,藝術是如此重要”

時至今日,人們追憶劉峰,既是在緬懷一位為人民創作的攝影家,也是在回望那段獨屬于中國的文藝記憶、革命之旅。

劉峰身處的時代,正是文藝深深影響中國革命的時代:吳印咸、沙飛、鄭景康、徐肖冰……一位位影像大家投身革命創作,不僅大大推動了革命的宣傳、組織和動員工作,更為中國革命史留下了珍貴的畫面。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 劉峰 / 攝)

“在20世紀,在我們的革命歷程中,藝術是如此重要;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文藝工作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备叱跽f。

在文化生活水平有限、影像技術有限的時代,攝影更成為中國革命藝術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上世紀30年代起,紅色攝影在中國大地上如星星之火,攝影家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創作理念上的殊途同歸。在延安,吳印咸等攝影師在物資極為匱乏的情況下,突破國民黨封鎖拍電影、拍照片,向中外真實地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國事業:他奔赴前線拍攝了白求恩在烽火中搶救八路軍傷員的電影和《白求恩大夫》這幅攝影名作;他撰寫的《攝影常識》一書,是解放區編輯出版的第一部攝影教科書;他在延安寶塔山下、在延河邊,舉辦了第一期攝影訓練班,為全黨全軍輸送了大量攝影人才。

在晉察冀邊區,沙飛與戰友們在河北石家莊平山縣碾盤溝村創辦《晉察冀畫報》,創刊號印數達1000本,刊登150多張照片。創刊號上,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親筆題詞:“五年的抗戰,晉察冀的人們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實都顯露在這小小的畫刊里:它告訴了全國同胞,他們在敵后是如何的堅決英勇保衛著自己的祖國;同時也告訴了全世界的正義人士,他們在東方在如何的艱難困苦中抵抗著日本強盜!”

同時,沙飛和石少華等人以開辦攝影訓練隊的方法大量培訓人員,晉察冀軍區和冀中軍區先后開辦了9期不同形式的攝影訓練隊,課程設置除新聞攝影、暗室技術外,還設有政治學習、文藝理論、美術等輔助課程,畢業學員達200余人。這些攝影新生日后逐步成長為中國革命戰爭攝影事業的中堅力量。

在當時紅色攝影的版圖上,既有吳印咸、沙飛等早已成名的攝影大家,也有許許多多如劉峰一般從零基礎開始的宣傳干事——光影如同一條紐帶,串聯起無數文藝工作者的愛國之心和革命熱情。

1942年,中共中央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主席在會上就文藝工作發表講話,明確了文藝工作必須堅守人民立場,對新中國的文藝事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會議結束后,毛主席招呼全體代表去室外合影,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延安電影團負責人的吳印咸拍下了一張珍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代表合影。

幾十年后,黑白照片已成為過去,但那段紅色記憶,那份革命激情,依然振奮人心。

人物簡介:劉峰(1923年—1979年),原名劉彩峰,河北省新城縣(今高碑店市)人。1939年6月參加八路軍,同年11月開始在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任攝影員、攝影干事,1950年后就職于《解放軍畫報》,曾任編輯組長。他用鏡頭為革命宣傳和軍隊建設作出卓著貢獻,去世后被總政授予革命烈士榮譽稱號。

猜你喜歡
劉峰攝影家革命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