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主播“千人千面”的情感傳播路徑研究

2024-04-18 23:09李文虎張艷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傳播模式

李文虎 張艷

摘要:現今,直播已成為重要的社交、信息傳播媒介。智能技術加持的虛擬主播開始在直播中嶄露頭角,正逐漸替代真人成為直播主角。在虛擬主播控場的直播中,具備哪些情感化表達,是否存在觸達用戶的情感路徑,這些路徑的構成是什么?;谝陨蠁栴},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梳理與分析,并對虛擬主播服務商工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后,發現基于用戶畫像數據、數字技術塑造的虛擬主播,其形象、聲音、話語表達及場景融合,符合用戶情感感知;直播過程中,虛擬主播克服了真人主播的某些局限性,通過有吸引力的人物外形、靈動的話語表達、豐富的表情動作、天馬行空的直播空間以及多模態的內容呈現,形成連接用戶的情感路徑并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內容與情感需求。另外,AIGC、算法等技術日益成熟,使虛擬主播的情感化表達路徑得以擴展。結合強大的算力,激發用戶共情與互動,再利用AI大腦進行自我進化,極大地促進情感三層次的升華,深度激活與用戶的雙向情感連接。文章僅對國內多家虛擬主播服務商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后期相關研究可增加用戶側研究,進一步為虛擬主播情感傳播提供借鑒和指引。

關鍵詞:虛擬主播;虛擬數字人;情感傳播;情感路徑;傳播模式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008-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研究重點培育項目“智能媒體傳播的算法風險與元規制路徑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CZX2023026

在“萬物皆媒”的浪潮中,新媒體技術不斷催化傳播模式的創新與升級,虛擬社交、短視頻、網絡直播也因此產生并迅速發展。作為最高效的傳播利器之一的網絡直播,憑借新穎的社交形式迅速吸引大眾。主播作為網絡直播不可或缺的角色,依托其信任背書和強大的場景代入感、虛擬在場的體驗性,引發用戶情感共鳴。但真人主播因其不穩定的個人因素與環境限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戶對直播的敏感度。得益于建模、成像等技術的應用創新,融合人工智能的虛擬主播出現,并快速改變直播和交互場景,改變絕大多數用戶的直播觀看形式和興趣偏好[1-2]。

一、虛擬主播的情感傳播價值

情感傳播賦予直覺性語言以情感特征,并被賦予新的價值闡釋[3]。虛擬主播替代真人直播的核心價值在于,它可以基于用戶個性特征,提供“類人”的情感交互,進行有溫度的表達與關懷,為人機交互給予情感。

(一)提升用戶體驗的價值主張

在真人主播的形象、氣質、服飾道具與用戶自身的知識、年齡、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用戶面對真人主播不一定能以真情實感回應。而面對虛擬形象,用戶更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虛構外表下的虛擬主播因此獲得了用戶極大的包容[4]。

虛擬主播的強勢來襲,“復活”了靜止在網頁中的內容、躺在文件夾里的資料。用戶對內容的獲取不再是單調的搜索和乏味的閱讀,也不需要努力聆聽毫無話語情感的語音播讀,而是與高顏值的虛擬主播進行“虛擬在場”的雙向互動,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情感訴求與內容需求。

(二)豐富交互場景,延伸情感價值

虛擬直播間在視覺上能夠構建多元的可視化表達,聽覺上助燃受眾情緒[5]。通過攝像、成像、仿真等技術營造視覺場景,再結合相宜背景音樂的烘托,創建深度沉浸的直播場景,給用戶不同的感受和體驗,產生更豐富的情愫。

輕松、隆重、喜慶等不同的情感氛圍,借助虛擬場景的視聽“真實”,給用戶真實的臨場體驗與信任感,并延伸虛擬主播的情感傳遞,增強用戶的情感感知。與此同時,用戶可以進行體驗式、場景化的參與,通過彈幕、評論、打賞等方式將情感反向傳遞,使雙向情感無限延伸。

(三)情感化三層次理論的擴展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出情感化三層次理論,分別為關注感官的本能層、功能使用與滿足的行為層和受環境、地域、文化影響而帶來特定情感感受和思考的反思層[6]。

虛擬主播在設計之初,其外形與人設大多基于用戶的“畫像數據”進行設計,既符合用戶的視覺審美,又滿足他們對性別、性格、氣質等個性化的人設訴求,使用戶能獲得所需內容和人格化的陪伴,得到雙重滿足[7]。

AIGC和智能分發技術使得“千人千面”的內容傳播成為現實,在共情的作用下,形成多樣的情感羈絆,增強不同用戶的歸屬感與參與感,使其更樂意為虛擬情感買單。

二、“千人千面”的情感傳播路徑

虛擬主播憑借專業化的表達和豐富的內容儲備,在提高用戶信任度的同時,盡可能地實現真人的情感表達。用戶參與直播時,虛擬主播的外表、話語、表情、內容、陪伴行為及直播場景,都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技術“千人千面”地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實現多向情感傳遞。

在此過程中,如果用戶對虛擬主播形象呈現認可的態度,并實現對內容訴求與情感需求的雙重滿足,能夠增加其觀看頻次、激發其互動行為。而用戶的喜好、作息以及參與互動的問答、評論等信息數據,又成為虛擬主播自我進化,以更好滿足每個用戶情感需求的數據來源,再反向刺激用戶的參與行為。

(一)形象設定——虛擬主播人設的群體共情

“以貌取人”是人類情緒中固有的動物特性。除視覺審美之外,虛擬主播的人物背景、聲音、表情動作和性格,也是連接用戶的重要因素,是情態動作、話語風格、內容創作等的基本遵循[8]。而顏值高、表達能力強、動作舉止得體,同樣是視覺情感路徑的高價值體現。

迎合市場發展趨勢和用戶多元化審美需求的虛擬主播,其外形往往圍繞企業或機構獨特的文化、個性的品牌定位等因素,并結合目前流行的數字化審美和用戶的數據化畫像進行設計[9-10]。虛擬主播以優質的外形激活用戶視覺觸達,搭起視覺牽引與連接的情感路徑。其語言的抑揚頓挫也極富情感價值。利用智能語音模型,虛擬主播在播報過程中對停頓、重音、語氣等語言表達技巧把控自如[11],使得大量理性、客觀的內容,被情感化地表達出來。此外,表情和動作也是拉近溝通距離的符號,虛擬主播針對不同用戶展現不同的表情,還通過舉止的“千人千面”,深化用戶對內容的理解,提高情感傳播效率。美好的外形、話語和舉止等,可以帶來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是情感觸碰的引線。再利用核心算法設定話語參數,按照差異化的腳本讓虛擬主播進行“千人千面”的表演,進而激活用戶的群體共情。

(二)直播場景——潛移默化的情感路徑

虛擬直播場景是主播與用戶直接接觸和控制的環境,是雙向情感傳播的重要路徑[12]。在多模態呈現方式的加持下,傳播方式不再單一,如短視頻通過聲音、畫面、文字的結合為用戶打造出具有多重感官體驗的傳播場景,當場景條件得到激發且存在大規模的身體共現時,群體共情現象便會被引發[13]。

而虛擬直播間更可謂造夢空間,能打造用戶所能構想的任何場景,視覺效果極具沖擊力,而且在內容呈現上可以利用動畫、視頻、文字、圖片和動態圖表等眾多形式,配合不同的音效與虛擬主播不同的服裝、配飾,根據時間、主題等因素切換場景主題,為不同的用戶創造出合適的空間、合意的氛圍和更舒適的交往體驗,讓一切的內容輸出變得恰如其分。

虛擬空間環境能夠營造行為情景和心理氛圍[14]。這種情景和氛圍與虛擬主播情感相融,能夠調動用戶的情緒,并在直播間通過點贊、彈幕、評論區快速蔓延。

(三)情感體驗——陪伴式的使用與滿足

真人主播由于形象焦慮、精力有限等個人因素及各種復雜的場景因素限制,使用戶的情感認可度、內容接受度均有所下降。此時,虛擬數字人基于直播的現實需要,化身主播為用戶提供直播服務與情感陪伴。他們臨場式地傳遞情感價值,影響情感體驗,滿足用戶多樣的情感需求[15]。

化身虛擬主播的虛擬數字人,具有“類人”特性,創造出與用戶理想形象極為接近的媒介投射對象[16]。他們有顏,還有智。在AIGC的幫助下,通過對他們的神經渲染,植入AI大腦,使其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圖片與音視頻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在精準判斷不同用戶的需求后,簡潔而準確地回應,合理、高效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從而深化用戶對虛擬直播的情感連接。在虛擬直播場景下,用戶的內容與情感需求得到滿足,進一步促使用戶反饋、激發用戶互動,最終增強用戶參與虛擬直播的黏性。如新華社播報航天知識的虛擬主播“小諍”,能夠結合太空場景,利用圖文、視頻,動態展示航空航天知識,并即時回答不同用戶所提的問題,激發用戶閱讀和瀏覽航天知識的興趣,以及增加與用戶的互動頻次。

(四)增進了解——情感的雙向奔赴

用戶的積極參與是情感傳播效果最好的體現。直播中的打賞、評論、彈幕、提問等互動區創造了一個虛擬的相遇場景。這個場景是互動關系發展的起點,更是關系傳播理論所倡導的個體間平等交流的平臺[17]。用戶所有的互動數據為其與其他用戶建立跨時空的聯結提供可能,為虛擬主播深入了解每個用戶提供支撐。自我學習型的虛擬主播可利用大量用戶的反饋信息、用戶間的交流信息,充分了解不同用戶的知識儲備、文化習慣、生活喜好等,并自我進化,以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優化情感表達路徑,并以豐富的表達方式刺激用戶視聽體驗,不斷帶來新鮮感。

真人主播雨露均沾式的情感呈現,削弱用戶的個性和敏感性。他們面對龐大數量的用戶提問不能及時回應,定會使對主播感到陌生與不信任的用戶產生失落感。而身處虛擬場景、面對虛擬對象、建立虛擬關系時,用戶的評論或反饋的內容更加真實,更能體現用戶當時的真實情感。

同時,虛擬主播利用智能“應答”技術,按照既定規則與用戶特性一對一服務,促使用戶享受其提供的全天候、個性化服務,多項交互,實現虛擬主播與用戶情感的雙向奔赴,增強用戶的信任感,使情感交流持續遞進。

三、結語

在數智技術的驅動下,虛擬主播“類人”的情感化表達能力逐步增強,促進了與用戶的情感連接,但語音、表情、肢體動作等情感化表達仍需改進與培養。在外形、話語和舉止不斷去機器化的基礎上,內容的智能化反饋與直播場景的設置也應進一步優化。當然,虛擬主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真人主播的局限性,其豐富的內容儲備、智能化“千人千面”的內容分發、合規的既定設置,配合極致的虛擬視聽場景,正在升華三層次情感,重塑情感傳播路徑,升級情感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 蔣中琪.虛擬主播的關鍵技術及應用場景[J].電視技術,2023,47(9):172-174.

[2] 吳雨桐,李恬蕊,王德琛.虛擬主播與粉絲社群的互動傳播:以B站虛擬主播群體為例[J].視聽,2023(11):124-127.

[3] 李建軍,劉會強,劉娟.理性與情感傳播:對外傳播的新尺度[J].江西社會科學,2015(5):240-245.

[4] 王熙熙,盧靜. AI虛擬主播的呈現方式與群體互動形態研究[J].傳媒論壇,2023,6(19):61-63.

[5] 孟德富.海關類政務短視頻情感傳播策略研究:以《海關發布》抖音號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23(10):93-97.

[6] 劉佳,賀庚龍.共創、共鳴、共贏:Z世代下的虛擬偶像品牌營銷路徑[J].中國廣告,2023(10):078-082.

[7] 劉佳佳.虛擬主播文化下的受眾情感滿足探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4,40(1):70-71.

[8] 孫錦康.虛擬新聞主播的形象呈現與建構研究:以SMG申 雅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24.

[9] 魏雅莉,杜博煬.元宇宙視域下的“虛擬數字人”形象構建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23,2(10):69-71.

[10] 彭蘭.新媒體用戶研究:節點化、媒介化、賽博格化的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325.

[11] 葛梓涵.新聞類虛擬主播對受眾認知與態度的影響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0):9-11.

[12] 何曉梅,徐寶琴,常玉苗.場景、情感、產品賦能直播電商流量變現機制研究[J].時代經貿,2023,20(3):126-128.

[13] 林妙暄.場所展演、情感傳播與社會互動:快手“三農”短視頻中新農人的形象建構[J].新媒體研究,2023,9(9):47-69.

[14] 彭蘭.場景:移動時代媒體的新要素[J].新聞記者,2015(3):20-27.

[15] 田玉梟.數字媒介時代虛擬主播的情感傳播[J].傳播與版權,2023(12):45-48.

[16] 劉德寰,姜文恒.社會化媒體平臺虛擬數字人用戶感知探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3,32(4):33-41.

[17] 史巖清.關系傳播視野下短視頻平臺的互動模式[J].東南傳播,2023(11):133-136.

作者簡介 李文虎,研究方向:網絡與新媒體。 張艷,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互聯網廣告、新媒體傳播。

猜你喜歡
傳播模式
整合營銷傳播策略淺議
微信公眾號崛起背后
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和發展趨勢
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校園外語傳播模式研究
由“雷洋案”引發的關于網絡熱點事件的傳播模式的思考
健康養生文化類電視節目傳播的模式和要素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傳播現狀及發展策略
跨屏互動節目中主持人傳播模式變化及應對
教育報刊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如何拆掉政務微信中的官民“隔心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