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職形象的媒介建構探析

2024-04-18 11:44李珊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5期

摘要:媒介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傳播、塑造工具,其建構的父職形象不僅反映了社會對于父親角色與父職參與的看法和期待,還將通過影響公眾認知對現實生活中的父職實踐產生影響。通過分析媒介所建構的父職形象,有利于形成對父職角色和父職實踐的全面認知。文章采用案例分析和內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育兒觀察類真人秀《爸爸當家2》為研究樣本,通過對該節目所呈現的視聽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發現,《爸爸當家2》基于社會普遍存在的父職缺席現象,為觀眾建構了溫暖治愈的關愛父職形象。這種父職形象對于強化全職爸爸的身份認同、消解性別秩序以及緩解社會生育焦慮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但同時,節目在節目主旨、嘉賓人選和內容呈現上存在局限性。首先,強調男性全職育兒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性別角色的固化。其次,節目固化的父親階層選擇不僅沒有再現真實的父職參與情況,還會在父親群體之間制造出新的等級和霸權。最后,過于理想的父職參與并未真實呈現父親育兒背后的社會壓力,關愛父職的再現意義僅停留在娛樂層面。種種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父職轉向的健康生態,為真正提升育兒中父親的參與度,在父職的形象建構上,媒體應摒除真空想象的創作思路,將更多的社會現實因素納入考慮。

關鍵詞:關愛父職;形象建構;父職形象;性別分工;媒介建構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139-04

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這是我國人口自1962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1]。低生育水平與經濟發展、生育理念等一系列因素有關[2],其中兒童撫育責任的劃分也是影響生育意愿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市場經濟和傳統觀念的作用下,男性被視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在兒童撫育工作中長期扮演“賺取面包”的工具性角色;女性則因長期扮演日常育兒工作且無酬勞動的情感性角色,負擔著更繁重、更復雜的育兒壓力。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增強,“不生”成為當下年輕女性反抗養育壓力的手段之一。

在女性生育意愿和生育率逐年下降的當下,父親積極參與育兒有利于緩解女性的生育焦慮,通過使育齡女性可以更好地兼顧工作和家庭實現女性生育意愿的提升[3]。

《爸爸當家》立足于國家生育政策,在第一季節目中探討多孩家庭中的性別分工和撫育觀念等問題,試圖通過節目傳播科學的生養觀念以減輕獨生一代的父母對于多胎生育的焦慮?!栋职之敿?》在保留了兩組二孩家庭,即葛沛豪(爸爸葛沛豪、媽媽奚安娜、大女兒小米和小兒子小寶)和肖杰(爸爸肖杰、媽媽汪瑩珠、大兒子鎖鎖和小女兒允兒)兩家的基礎上,進一步貼合當下“一孩為主”的生育現狀[4],新增兩組一孩家庭,即馬楊(爸爸馬楊、媽媽馬君妍和兒子馬立奧)和況盛(爸爸況盛、媽媽三三和女兒三喜)兩家。

通過更全面的男性全職育兒場景的再現,《爸爸當家2》在輸出正向育兒觀的同時,也推動著社會父職觀念的轉變。

一、《爸爸當家2》中建構的父職形象

(一)因:隱晦的缺席父職

多項研究表明,缺席父職已成為當代中國父親的典型特征?;诖?,《爸爸當家2》以“男性全職育兒”為切口探討兒童撫育話題。在還未正式進入全職爸爸體驗的采訪片段里,馬楊在餐桌前悠閑地吃早餐,而馬君妍則需要負責給孩子穿衣、洗臉、刷牙;同樣在況盛一家的采訪中,因為“爸爸的寬松度會高一些”和“就這么幾年,其實下廚的次數屈指可數”,三三認為“況盛做全職爸爸是很離譜的事”(見《爸爸當家2》第1期)。從這些日常的片段和話語中可以明顯感知實際生活中母親負責孩子的日常生活,父親則明顯缺席。

這一點在爸爸們與其父親的關系上也同樣得以窺見。節目中肖杰打電話邀請父親參加女兒的生日會,兩人見面時卻都不知該怎樣對話,肖杰形容兩人的狀態——“就很尷尬”(見《爸爸當家2》第4期)。造成如此情形的原因是父母在肖杰童年時期離異,而后他與爸爸關系疏遠,成長的二十多年里父親幾乎處于缺席狀態。葛沛豪在父母離異后也由母親撫養,由于撫養他需要一定的經濟能力,母親忙于工作很少陪伴他。正是這種缺乏關愛的童年經歷使得他們選擇在兒童日常照顧中扮演更積極的父職角色。

雖然積極參與的關愛父職正在萌芽,但缺席日常照顧和被期待承擔經濟責任仍是父職參與的主要形態。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0~17歲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輔導作業和接送主要由母親承擔的比例占到76.1%、67.5%和63.6%[5]3,父權統治下長期負責家庭私人勞動的女性似乎天然肩負照顧兒童的責任。作為一檔主打“男性全職育兒”的節目,全方位參與的父職是《爸爸當家2》刻畫的主要形象,但對于父職的缺席節目并未避諱,而是以一種追溯前因后果的邏輯關系將其隱晦地揭露在觀眾面前。

(二)果:顯在的關愛父職

有別于單純承擔經濟責任的傳統父職,關愛父職是指在生活中以子女為中心,在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日常照護的同時,還會花樣百出地陪伴孩子玩耍以及想方設法為孩子提供各種教導的新型父職角色[6]?,F代生育制度的進步[7]和《爸爸去哪兒》等各類親子節目的出現[8],使得“關愛父職”作為一種符合女性主義倡導的新型父職形象更加受到推崇[9]。

《爸爸當家2》為觀眾塑造了四位帶娃風格迥異但均深度參與的關愛父職形象。葛沛豪是節目中唯一一位現實中的全職爸爸,自大女兒小米出生后,他便日復一日地深度參與到孩子的日常照顧中,任何育兒難題他都可以輕松解決;肖杰是世界鎖舞冠軍,他在教授鎖鎖專業技能時嚴肅認真,時而化身玩伴,風趣幽默,展現了一種亦師亦友的父親形象;“動物園園長”況盛家里養了十幾只寵物,除了十分耐心,他還會和女兒三喜一起制作手工藝品,他的育兒經驗充滿創造力和情感價值;新疆爸爸馬楊最貼近傳統意義上粗獷少言的父職形象,馬背上的果敢與面對馬立奧時的溫柔構成他獨有的父親角色。

節目中,四位爸爸既需要滿足子女的日常生活需求并陪伴子女,又需要關注到子女的生活習慣或性格養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如為了讓三喜克服對黑暗的恐懼,況盛在為三喜做完早飯并送她上學后,花費一天擬定“黑暗計劃”并親手制作禮物、布置道具,最終通過夜間尋寶的方式成功讓三喜可以關燈睡覺(見《爸爸當家2》第4期)。節目播出后,不少網友驚呼“三喜就像童話里的公主”?,嵥橛譁剀暗挠齼浩卧诿恳黄诠澞恐休喎涎莶⒊晒λ茉炝怂奈欢嘣年P愛父職形象,引發了大眾對關愛父職的討論和向往。

二、《爸爸當家2》中父職形象建構的意義

(一)建構:全職爸爸強化身份認同

男性對父職的認知和實踐并非天生,而是源于多種影響因素的不斷構建。長期的傳統性別分工在阻礙女性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也對抗著男性投身家務勞動之中。有調查顯示,在“配偶收入足以維持家庭生活”的前提下,僅有13%的男性愿意當全職爸爸[10],現實社會中全職爸爸僅作為少數群體存在。

隨著平權意識的增強,全職爸爸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作為全職爸爸仍需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節目中唯一真實的全職爸爸葛沛豪坦言“做全職爸爸期間也曾受到來自家人與朋友的質疑”(見《爸爸當家2》第8期)。

節目播出后,在兒童照顧上得心應手的葛沛豪收獲了眾多的好評,被譽為“全職爸爸天花板”?!栋职之敿摇饭澞恐破嗣靼缫苍诓稍L中表示,因為葛沛豪的表現,更多全職爸爸愿意面對自己的全職爸爸身份,第二季尋找嘉賓也因此變得更加容易。

《爸爸當家2》通過樹立男性育兒榜樣的方式,將悖逆于社會期待的全職爸爸從傳統分工桎梏中解放,讓觀眾意識到父親參與家庭照護對于子女健康發展、家庭穩定乃至社會和諧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引發了社會對父職參與的更多期待,也推動著當代父職角色的再構建。

(二)解構:父職參與消解性別秩序

性別角色理論認為,家務勞動的性別意涵經過長期的社會性建構已深嵌于性別文化結構之中[11]。據調查,在18~64歲的從業者中,近七成女性處于在業狀態,但同時女性承擔家務勞動的時間仍約為男性的2倍[5]1-2。女性經濟依賴的變化并未帶來家務勞動中性別分工秩序的同步變化,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由于面臨著來自職場和家庭的雙重勞動壓力,部分女性會在生育后放棄工作。相關研究顯示,沒有孩子的女性工作的概率是有孩子女性的2.357倍[12]。以況盛家為例,三三大學畢業后很快結婚生育,由于婚后的生活重心都在家庭和孩子上,她幾乎沒有社會經驗和興趣愛好。

因此在回答“想要成為全職爸爸的理由和目的”這個問題時,況盛說“我希望把這個時間給她空出來,然后讓她嘗試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人生的可能性”(見《爸爸當家2》第1期)。

父親在家庭中承擔更多的育兒責任將會減輕母親在家庭事務上的壓力,有助于打破長期性別分工下家務勞動被賦予的性別限制。不僅如此,從家務中解放出來的女性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事業或自我發展中,使得她們可以獲得更為平等的職業發展機會,并逐步消弭社會公共勞動中固化的性別秩序。

(三)觀察:經驗輸出緩解育兒焦慮

《爸爸當家2》植根于年輕群體的育兒現狀,每一期節目所討論的話題都是年輕父母在育兒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如何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和“如何正確地與孩子分床睡”等。作為被觀察的樣本,四組家庭日常的育兒生活場景以及育兒觀念為觀眾提供了參考。

同樣,在觀察節目的框架下,第二現場嘉賓們的觀察行為也成為節目的一部分。明星嘉賓和專家會在觀看完第一現場的內容后對四位爸爸的表現和育兒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比如在“孩子的物質滿足”問題上,育兒專家張雅蓮就對“延遲滿足”提出了建議,“一種是明給——明確目標,難度適當,另一種則是暗送——暗暗觀察,愛心給予”(見《爸爸當家2》第3期)。第一現場通過被觀察所建構起的節目內容為觀眾展演了育兒教育的多重可能并解構了家庭分工中的性別秩序,第二現場的觀察承擔的則是育兒理念的輸出。

隨著男權迷思逐漸被打破,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加入育兒行列,對于相同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年輕觀眾來說,《爸爸當家2》中所展現的育兒經驗有著天然的可親近性,觀察室嘉賓和專家的分享也為差異化的觀眾群體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養育知識。相較于單純的說教,《爸爸當家2》能夠輕松實現輸出育兒知識、緩解育兒焦慮的目的。

三、《爸爸當家2》中父職形象建構的局限性

(一)節目主旨:潛在的性別偏見

《爸爸當家2》作為一檔男性全職育兒的節目,旨在通過鼓勵更多的父職參與,激發大眾對家庭生活的向往,但其中所展現的父職形象仍折射出不平等的性別秩序。

首先,節目要求爸爸們在脫離媽媽的環境下獨立承擔孩子的生活照料和教育任務。盡管四位父親在兒童照護上的積極表現可能激發社會對父職參與的思考,但難以否認的是,其所提出的“爸爸當家”理念依舊延續將家庭撫育責任歸屬到某一性別的偏見,并未真正突破家務勞動中固有的性別秩序。

其次,在對父母親職重要性的建構上,為了鼓勵更多的父職參與,節目不可避免地在主旨傳達的裹挾下將父親的照料勞動判定為更具價值的勞動,父職照料因此享有更多的優先權與贊美之詞。從這個層面看,節目所建構的“關愛父職”在推動性別分工變革,實現平等育兒方面的作用被極大地限制了。

家庭撫育和社會觀念的根本性改變不是依賴于某一性別的進步就能夠實現的。為了真正推動性別平等和父職參與,《爸爸當家2》需要超越性別角色的設定,鼓勵父母共同參與到兒童撫育中,而不是為了凸顯父親角色的重要性,讓女性直接與兒童照料工作割席。

(二)嘉賓人選:固化的階層選擇

自《爸爸去哪兒》開始,大眾媒介對于關愛父職的討論就從未停止。從《爸爸去哪兒》到《爸爸當家》,不變的是父職的關愛內核,和展演父職的中產階層?!俺青l、職業和學歷等社會階梯中的下位者,較少有機會接觸到相關信息或可及的現實榜樣,從而更少認同重視情感的關愛父職,他們更多認同賺錢養家這一工具性父職?!盵13]

《爸爸當家2》通過精心挑選四位接受過良好教育、工作時間比較自由、經濟條件較為優渥的中產城市父親,巧妙地掩蓋了經濟條件有限的普通工薪階層的現狀,他們對于“面包賺取者”的父親角色傾向遠大于作為照料者。

從關愛父職的視角來看,父親參與兒童照顧的水平越高,越能被稱作一位稱職的父親,但對于那些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用于謀生和供養子女,無法參與兒童照護的父親而言,這樣的評判標準似乎失之偏頗?!栋职之敿?》對父職實踐的積極意義是無法否認的,但大眾媒體在塑造關愛父職上固化的階層選擇也在父親群體間制造著新的等級和霸權,關愛父職成為階層不平等的表現和結果。

無論是從收入水平還是從文化傾向來看,為子女提供經濟支持仍是社會對于父職的主要期待,缺席日常照顧的父職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普遍現象,積極參與的新型關愛父職仍是亟待勃發的零星存在?;诖?,大眾媒介在有關父職的建構上應更加謹慎。

(三)內容呈現:理想的父職參與

父職缺席受到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有著符合社會生產需求的生理性別優勢,男性更多參與有酬勞動,承擔賺錢撫養子女的責任而缺失日常照顧子女的時間;現有社會政策和福利制度的內在邏輯規定了母職任務的優先順序,即無酬照顧為主,賺錢撫養為輔[14];傳統的家本位文化也帶來祖輩在兒童撫育工作上的入場[15]。如此種種使得父親的育兒權利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最終造成父職的相對缺席。

《爸爸當家2》以溫暖治愈的節目調性向觀眾展演著爸爸帶娃的積極意義,但它對于父職參與真實情況的展示微乎其微。通過統計2023年8月14日(節目收官)到2023年11月30日期間馬楊及馬君妍抖音短視頻更新內容發現,馬君妍更新短視頻共計49條,其中包含兒童日常照顧相關內容的視頻高達33條;馬楊更新短視頻共計45條,其中包含兒童日常照顧相關內容僅20條。脫離節目錄制回歸正常生活后,負責馬立奧日常照顧的仍是母親一角。

節目組將受到多重影響的父職參與重新深嵌到家庭中,選擇性地排除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影響因素,為觀眾創造一個爸爸當家的美好世界。但理想化的父職設定很有可能使節目的意義僅停留在娛樂層面,而對引導社會觀念轉變缺乏實際作用。真實的父職參與困境被遮蔽在溫馨的節目氛圍背后,關于父職的討論只剩下對“全職爸爸”的狂歡。

四、結語

《爸爸當家2》作為考察父職社會建構的重要載體,真實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父職角色的變化趨勢——越來越多缺席的傳統父職開始向關愛父職角色轉變。其樹立的父職榜樣有助于全職爸爸實現自我身份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傳統性別分工中的性別秩序,節目里多元的育兒經驗輸出更有效緩解了年輕父母的育兒焦慮。但同時,節目在節目主旨、嘉賓人選和內容呈現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又使得關愛父職的再現意義被極大地限制了。推動父職進步除了大眾媒介的參與,還需社會多方面共同努力。我們需要更廣泛地推動這種父職實踐,不僅是在屏幕上,還要在現實生活中打造支持父親在家庭中發揮更積極作用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2022年國民經濟頂住壓力再上新臺階[EB/OL].國家統計局,(2023-01-17)[2023-12-18].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 t20230203_1901709.html.

[2] 任遠.生育水平的影響機制和低生育率社會的生育服務支持[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5(6):162-170.

[3] 方英,許澤釵,李膳佑.三孩政策背景下父職參與類型的質性研究[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23,35(3):95-102.

[4] 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國家衛生健康委,(2023-10-12)[2023-12-18]. http://www.nhc.gov.cn/guihuaxxs/ s3585u/202309/6707c48f2a2b420fbfb739c393fcca92.shtml.

[5] 全國婦聯,國家統計局.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情況[N].中國婦女報,2021-12-27(004).

[6] 王向賢,郝曉宇.抖音上的關愛父職:常人榜樣與引流變現[J].中國青年研究,2023(4):21-29.

[7] 王雨磊.父職的脫嵌與再嵌:現代社會中的撫育關系與家庭倫理[J].中國青年研究,2020(3):63-70.

[8] 于姍.中國親子綜藝節目的符號解讀[D].廣州:暨南大學,2016.

[9] 何紹輝.撐起兒童照顧的“半邊天”:對父職實踐的社會學考察[J].中國青年研究,2020(2):85-91.

[10] 上海13%男性愿當“全職爸爸”[N].中國婦女報,2007-06-20(A03).

[11] 劉愛玉,佟新,付偉.雙薪家庭的家務性別分工:經濟依賴、性別觀念或情感表達[J].社會,2015,35(2):109-136.

[12] 馬春華,石金群,李銀河,等.中國城市家庭變遷的趨勢和最新發現[J].社會學研究,2011,25(2):182-216,246.

[13] 王向賢.轉型時期的父親責任、權利與研究路徑:國內父職社會學研究述評[J].青年研究,2019(1):84-93,96.

[14] 王向賢.承前啟后:1929-1933年間勞動法對現代母職和父職的建構[J].社會學研究,2017,32(6):165-188,245.

[15] 徐友龍,周佳松,凌雁.“中國式隔代撫育”現象論析[J].浙江社會科學,2019(10):95-99,159.

作者簡介 李珊,研究方向:視聽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