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老“戲骨”

2024-04-19 05:39徐江
綜藝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阮經天三害探案

徐江

過去人們老愛講“老戲骨”,其實單就對角色的支撐作用而言,“戲骨”是不需要分新老的

話題、熱搜盛行的年代,注意力不跟著熱度走,幾乎不可能。而熱議作品的位置,永遠會隨著時間和關注度此起彼伏。像老電影里的《魔戒》《教父》《阿凡達》,像諜戰劇里的《無悔追蹤》《潛伏》《黎明之前》《風箏》,都已經算是類型天花板了,但在技術和審美迅速迭代的今天,也沒有誰敢說自己能一直穩居第一。最近的例子是《周處除三害》,專業人士、媒體、自媒體正集體叫好呢,《沙丘2》一出來,票房冠軍也就瞬時移位了??伞渡城?》放在類型片里,其實也還是偏小眾,熱度未見得能持續太久。

類型當道的細分市場里,影視作品想要“通吃”,非常之難。至少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好的劇本;二、考究的影像;三、高品質的服化道;四、恰如其分的高水準表演……這其中,前三項都考量導演和投資者的審美格局,有運氣成分,后一項則是硬實力,考量的是表演團隊的成色。

仍以近期火爆的《周處除三害》為例。這部電影屬于半寫實半寓言性質。主人公是一位罪犯,導演在呈現其犯罪過程時,多次伴隨著對施受雙方“有罪還是無罪”的思辨,有些地方甚至有些“刻意”。在20世紀50—80年代的歐美影壇,這樣的電影并不算少。但放到中文語境下,即便是今天,這類影片多少還是顯得有些“異樣”。正因為有了阮經天(飾陳桂林)、王凈(飾程小美)、陳以文(飾尊者)、袁富華(飾香港仔)、曾珮瑜(飾蕭湘湘)等人對角色恰如其分的演繹,影片整體看起來不錯,還激發了觀眾對影片原型的追問,對影片寓意的思考,該片也成為近年極為震撼觀眾的電影之一。

阮經天其實已經四十出頭了,和趙又廷等人一起成名于14年前的《艋舺》,后來也出演過一些內地劇集,但劇屏上的風頭遠不及趙又廷。這種落差,到了《周處除三害》里,卻表現為銀幕上演技的炸裂與爆發。行內有一種說法,大明星不能頻繁接拍電視劇和廣告,我們姑且不討論這話的對錯,但用其解讀本片中阮經天出色的表演,好像有一點道理——演技是需要時間沉淀的。

表演上的恰如其分,是《周處除三害》成功的第一助力。王凈26歲,年齡上比阮經天晚了一代;“60后”的陳以文、袁富華,又比阮經天早了一代;曾珮瑜比阮經天稍大,基本可以算是同代,這三代演員在片中搭起戲來,沒有絲毫違和,觀眾看到時不會想演員的年齡,只會關心角色特性,進而欣賞人物間自然、不刻意的關系,這就使一部半寓言式的影片,具備了現實的可信度。應該說,上述演員在各自的角色中,都起到了“戲骨”對劇情的支撐作用。

過去人們總愛講“老戲骨”,其實單就對角色的支撐作用而言,“戲骨”是不需要分新老的。再以劇集為例,網絡劇《唐人街探案2》里,除了出來露臉撐場面的王寶強、肖央、托尼·賈,主要角色里,楊謹華、張藝上都算不上大眾明星臉;邱澤、尚語賢都是成熟演員,在劇中卻能帶給人新鮮感。他們與客串明星們的表演混搭,讓暗黑風的劇集,充滿了新意和期待感。

作為一部純虛構的新式探案劇,懸疑的氛圍、詭異的案情能否顯得可信,有賴于劇中演員的表現。就《唐人街探案2》的效果來講,該劇演員團隊的搭建非常成功。

還有最近熱議度超高的《江河日上》。黃志忠、杜源、張國強、李強、句號、趙亮、姜武、趙麒、梅婷……這些演員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在演繹角色時,都能把自己作為“自己世界的主角”去展開構思,吻合了現實生活的邏輯。他們連同客串的董勇、何政軍、孫浩等,將劇情演繹得真實感人,甚至讓觀眾忽略了一些劇情邏輯上的不自洽。全劇最為“吃虧”的演員應該是蘇可,因為劇中人設問題,讓蘇可的努力多半被淹沒在觀眾對角色的爭議中了。即便如此,蘇可依然將人物身上的執著、委屈和感性處理得頗有看點。

《江河日上》也是“海瑞”黃志忠(《大明王朝1566》)和“于謙”蘇可(《大明風華》)二度同屏的劇集(第一次是在《天下長河》),看兩位成功塑造了明朝著名文臣海瑞和于謙的演員,共同演繹當代戲,這本身就是一大看點。兩位演員,黃志忠成名早,算“老戲骨”,蘇可近年人氣上升,算“新戲骨”,希望未來能看到他們更精彩的合作。

猜你喜歡
阮經天三害探案
《世說新語》:周處除三害
周處除三害
“死小孩”阮經天
深海探案
博物館之探案游歷
張子楓,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贏家
周處勇除“三害”(下)
周處勇除“三害”(上)
福爾摩斯探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