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飛防效果試驗

2024-04-19 06:43李啟富
安徽農學通報 2024年7期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飛防產量

摘要 為篩選適合小麥赤霉病防治的藥劑,本試驗選擇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T1)、43%戊唑醇懸浮劑(T2)、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T3)、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T5)和25%氰烯菌酯懸浮劑(T6)6種藥劑,以不噴藥作為空白對照(CK),分別以說明書最適濃度開展對小麥赤霉病的飛防效果研究。結果表明,6種藥劑對小麥生長安全性均無影響,均可控制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程度,減輕小麥赤霉病對產量的影響,其中,43%戊唑醇懸浮劑處理(T2)的小麥病穗防效、病指防效最高,分別為90.04%、94.94%;產量比空白對照增產63.15%,綜合表現最佳,可以在江淮地區的小麥赤霉病防治中應用。

關鍵詞 小麥赤霉??;病穗防效;病指防效;飛防;產量;綜合表現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S-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07-0082-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scab control

LI Qif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 in Zhengyangguan Town, Shou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Shouxian 2322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for suitable pesticid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scab, this experiment selected six pesticides:40% propiconazole·tebuconazole suspension emulsion (T1), 43%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T2), 30% oxime bacteria·tebuconazole suspension (T3), 200 g/L fluconazole hydroxylamine suspension (T4), 30% propiconazole dispersible oil suspension (T5), and 25% cyanobacterium ester suspension (T6). The control (CK) was not sprayed, and the flight control effect of wheat scab was studied at the most suitable concentration in the instruc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ix pesticides had no effect on the safety of wheat growth and coul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wheat scab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wheat scab on yield. Among them, the 43%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agent treatment (T2) had the highest effect on wheat disease control, with 90.04% and 94.94%, respectively. The yield increased by 63.1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was the best. It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scab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Keywords wheat scab; prevention effect; disease finger prevention effect; flight defense; yiel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赤霉病是造成小麥減產的病蟲害之一[1-2]。該病是小麥生長中的典型氣候性病害,陰雨天氣條件下易發[3],一般發生年份可造成產量損失10%~20%,重發時可導致產量損失嚴重甚至絕收[1]。小麥作為江淮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較大,近年來,赤霉病在該地區的發生呈逐年加重趨勢,對小麥的安全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小麥赤霉病防控方法主要有種植抗病品種和藥劑防治等?,F階段,抗性小麥品種的改良推進仍在攻關中[4],生產實踐中,小麥赤霉病防治主要通過藥劑防治[5]。有關小麥赤霉病防治藥劑的篩選報道較多[2-7],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效、經濟的植保無人機在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中被廣泛應用,不同區域麥田內赤霉病防治的適用藥劑類型存在一定的差異[8-10],因此需要結合各地區實際積極開展小麥赤霉病飛防中適合藥劑的篩選。戊唑醇是小麥赤霉病防治的主要藥劑之一。本試驗從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增產效果方面研究了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等6種不同藥劑在江淮地區小麥赤霉病飛防中應用的效果,為小麥安全高產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安排在安徽壽縣正陽關鎮譚套村某承包地內,肥力水平中等。前茬作物為水稻,收獲后將秸稈粉碎全量還田,土壤類型為黃黑土。

1.2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鎮麥12號。供試的藥劑包括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T1)、43%戊唑醇懸浮劑(T2)、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T3)、200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T5)和25%氰烯菌酯懸浮劑(T6),均來源于當地農資市場。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藥劑處理和1個對照處理,分別為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T1)、43%戊唑醇懸浮劑375 mL/hm2(T2)、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T3)、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750 mL/hm2(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750 g/hm2(T5)和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500 mL/hm2(T6),以不噴藥處理作為空白對照(CK)。各試驗小區的面積為1 hm2左右,對照處理100 m2,不設重復,處理間以寬3 m左右、深15~20 cm的溝作隔離。

1.4 試驗管理

2022年11月20日采取撒播的方式進行均勻播種,播種量300 kg/hm2,播種后用土覆蓋種子。肥水管理按照當地常規統一實施[5]。

2023年4月15日小麥揚花期按照試驗設計要求噴藥防治,當天天氣晴,有3~4級東風,氣溫17~25 ℃。4月21日再按試驗設計噴藥1次。兩次噴藥后24 h均未降雨。試驗期間,整體氣候條件有利于小麥赤霉病的病原菌萌發、釋放,導致該病害中等發生。施藥均使用大疆T16植保無人機飛防,飛行高度2 m左右,速度3 m/s,對水量為30 L/hm2。

1.5 調查內容及方法

噴藥后3、5、10、15和30 d,觀察各噴藥處理田間小麥植株的生長情況,調查植株是否產生藥害,以觀察各藥劑對小麥生長安全性的影響。待田間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穩定后調查各處理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在各處理田間隨機選擇5個點,每個點取100穗進行赤霉病發病率的調查,病穗分級標準及病指、病指防效的計算參照文獻的方法[6-10]。各處理小麥成熟后收獲測產,在各小區采用對角線方法取樣5個點,每個點隨機選擇10 m2進行收割測產,各處理的5個點合并晾曬、稱重,不同處理之間的麥粒分開計產。同時在每個處理麥粒中隨機稱量千粒重。

各處理數據取平均值,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據統計,選擇DPS 7.05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飛防對小麥生長安全性影響

噴藥后,對各處理小麥植株長勢進行一段時間的目測觀察,發現藥后3、5、10、15和30 d的小麥植株長勢均正常,與對照小區基本一致,未見到麥穗、葉片表現出藥害。成熟期時對各藥劑處理的籽粒、葉片與對照進行比較,未見到明顯的褪綠、畸形等變化。本試驗藥劑飛防小麥赤霉病對小麥生長安全性無影響。

2.2 不同藥劑飛防對小麥赤霉病防效影響

2.2.1 病穗率及病穗防效分析? 各處理小麥發生赤霉病的病穗率及病穗防效見表1。根據表1可知,各藥劑處理在噴藥2次的情況下,穗部小麥赤霉病病穗率為4.5%~27.5%;其中病穗率最高的藥劑處理為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T3),比排在第2位的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處理(T1)高了9.0個百分點,比排在第3位的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500 mL/hm2處理(T6)高了17.0個百分點,比排在第4位的30 %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750 g/hm2處理(T5)高了19.0個百分點,比排在第5位的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750 mL/hm2處理(T4)高了21.3個百分點,比排在第6位的43%戊唑醇懸浮劑375 mL/hm2處理(T2)高了23.0個百分點。各藥劑處理的病穗率均明顯低于不噴藥的對照處理,說明各藥劑飛防在防治小麥赤霉病上均有較好的效果。

通過各處理的病穗率進行病穗防效的計算,防效最高的藥劑處理為43 %戊唑醇懸浮劑375 mL/hm2(T2),病穗防效為90.04%,比排在第2位的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750 mL/hm2處理(T4)增加3.76個百分點,比排在第3位的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750 g/hm2處理(T5)增加8.85個百分點,比排在第4位的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500 mL/hm2處理(T6)增加13.27個百分點,比排在第5位的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處理(T1)增加30.97個百分點,比排在第6位的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處理(T3)增加50.88個百分點;各藥劑處理的病穗防效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2 病指及病指防效分析? 各處理小麥發生赤霉病的病指及病指防效見表1。由表1可知,各藥劑處理在噴藥2次的情況下,穗部小麥赤霉病病指為1.23~6.83;病指防效為71.90%~94.94%。其中病指防效最高的處理為43%戊唑醇懸浮劑375 mL/hm2(T2),比排在第2位的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750 mL/hm2處理(T4)增加1.36個百分點,比排在第3位的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750 g/hm2處理(T5)增加2.55個百分點,比排在第4位25%氰烯菌酯懸浮劑1 500 mL/hm2處理(T6)增加5.96個百分點,比排在第5位的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處理(T1)增加16.00個百分點,比排在第6位的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處理(T3)增加23.04個百分點。各藥劑處理的病指防效之間,T2與T4、T4與T5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藥劑處理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藥劑飛防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各處理小麥的千粒重及產量情況見表2。由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的的千粒重為39.5~41.9 g;其中千粒重最重的藥劑處理為T2,比T4處理增加0.8 g,比T5處理增加1.0 g,比T1處理增加1.7 g,比T6處理增加2.3 g,比T3處理增加2.4 g;各藥劑處理千粒重均高于不噴藥的CK處理,其中,T2、T4和T5處理與CK之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T1、T3和T6處理與CK之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

對各處理進行隨機取樣、分開測產,折合計算產量(表2),各藥劑處理的小麥產量在6 758.3~7 546.3 kg/hm2,與CK處理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產量最高的處理為T2,比CK增產63.15%;產量排在第2位的處理為T1,比CK增產56.00%,與T2處理之間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意義(P>0.05);產量排在第3位的處理為T4,比CK增產51.61%,與T2處理之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產量排在第4位的處理為T5,比CK增產50.45%,與T2處理之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藥劑處理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量排在第5位的藥劑處理為T3,比CK增產49.44%;產量排在第6位的藥劑處理為T6,比CK增產46.12%,與T2、T1處理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藥劑處理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與討論

農作物生產中連作年限的增加可能導致田間赤霉病病原菌的積累量增加。近年來,受異常天氣發生的影響,小麥受赤霉病為害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加重趨勢。生產中,人工噴防效率較低,自走式噴桿等傳統植保機械作業對地形、地塊面積有較高要求,易出現漏噴、無法到邊到角以及碾壓小麥植株等問題。這些噴藥方式用水量較大,還可能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因此效率高、成本低的植保無人機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的病蟲害防治作業中。近些年,有關小麥赤霉病防治的藥劑篩選報道較多,高礦[3]的研究中,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和25%氰烯菌酯懸浮劑有較好的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效果;馬曉霞[4]的研究中,43%戊唑醇懸浮劑、40%丙硫菌唑懸浮劑和48%氰烯·戊唑醇懸浮有較好的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效果。本研究部分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在試驗當年的氣候條件下,防治效果最好、豐產效果最佳的藥劑為43%戊唑醇懸浮劑375 mL/hm2,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和25%氰烯菌酯懸浮劑處理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效果排在第2~4位。分析本研究與其他研究結果之間的差異,可能原因在于品種選擇、氣候條件、小麥赤霉病發病程度以及試驗中所選擇的藥劑及濃度等有所不同。實際小麥生產中,防治赤霉病還需要結合病害實際,采取綜合防治手段,從選擇抗逆品種、強化農業管理以及輪換應用新型藥劑等多個方面入手,降低赤霉病危害。

綜上,本試驗選擇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等6種藥劑的最適濃度開展了對小麥赤霉病的飛防效果研究。結果表明,6種藥劑均可控制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程度,減輕小麥赤霉病對產量的影響,其中,43%戊唑醇懸浮劑375 mL/hm2處理的小麥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最高,分別為90.04%、94.94%,產量比對照增產63.15%,綜合表現最佳;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750 mL/hm2、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750 g/hm2綜合表現較好,下一步可繼續對這3種藥劑的持續性防效和具體用量展開試驗研究,為小麥安全高產穩產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葉波,胡宇峰,張震,等. 6種藥劑對小麥赤霉病、銹病的防效及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效果[J]. 浙江農業科學,2022,63(11):2643-2645.

[2] 王勇,曹小俊,張佩,等. 幾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無人機防治效果[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4):61-63,66.

[3] 高礦. 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飛防效果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23(12):97-99.

[4] 馬曉霞.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分析[J]. 種子科技,2021,39(14):1-2.

[5] 吳海霞,張杰峰,崔家華,等. 航空植保專用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安徽農學通報,2020,26(9):101-102,114.

[6] 祁士軍,祁明星,馬德軍,等. 不同植保無人機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效果[J]. 種子科技,2022,40(2):27-30.

[7] LI S P,LI Y,FENG X,et al. A Bjerkandera adust new strain as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wheat scab[J].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2022,25(4):831-838.

[8] 秦建華,肖琦,趙帥,等. 不同植保無人機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效果[J]. 大麥與谷類科學,2020,37(6):43-45.

[9] 袁松,曹溪,吳向輝. 無人機用于安徽小麥赤霉病飛防的成效及發展思路[J]. 中國植保導刊,2021,41(12):88-90.

[10] 洪美萍,趙敏,李榮,等. 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與條銹病飛防效果試驗研究[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22,43(7):37-43.

(責編:李 媛)

作者簡介 李啟富(1970—),男,安徽壽縣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猜你喜歡
小麥赤霉病飛防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北大荒飛防學院建設研究
讓無人機飛防乘風起航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2016年阜陽市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及重發原因分析
“激健”與多菌靈·三唑酮混配減量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試驗
不同抗性小麥品種對藥劑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響
“空中拖拉機”性能特點及其飛防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