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赤霉病

  • 助劑卡剌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試驗初探
    增多,導致小麥赤霉病持續暴發,同時常用化學防治藥劑頻繁使用,已使病原菌產生了抗藥性。本試驗在泗陽縣防治小麥赤霉病的主要推廣藥劑氰烯菌酯·戊唑醇SC、丙硫菌唑·戊唑醇OD、咪鮮胺銅鹽·噻霉酮SC推薦用量和用法中加入助劑卡剌,篩選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有效交替使用藥劑,為應急防控提供科學依據。試驗得出,3種加入助劑卡剌的處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沒有加入卡剌的處理,說明卡剌能有效促進農藥內吸、傳導速率,顯著提高農藥耐雨水沖刷能力和農藥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因此卡剌可以作為

    種子科技 2023年12期2023-07-30

  • 幾種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
    適合貴池區小麥赤霉病的高效防治藥劑,對30%丙硫菌唑、43%戊唑醇、48%氰烯·戊唑醇、20%氟唑菌酰羥胺+25%丙環唑、40%唑醚·戊唑醇、15%丙硫·戊唑醇藥劑進行了田間藥效比較試驗。結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羥胺+25%丙環唑、15%丙硫·戊唑醇、48%氰烯·戊唑醇藥劑2次用藥對小麥赤霉病的預防效果較好。建議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有降雨、霧、霾等有利于赤霉病重發條件下,在抽穗見花期第1次用藥重點推薦20%氟唑菌酰羥胺+25%丙環唑、48%氰烯·戊唑醇、15%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9期2023-07-04

  • 一株木糖氧化無色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 為豐富小麥赤霉病病菌拮抗菌資源,尋找替代化學殺菌劑的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平板稀釋涂布法從小麥赤霉病抗性鑒定圃土壤、小麥根部和周邊植物根部分離拮抗細菌,明確其分類地位,并采用灌根和穗部噴施法測定其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結果表明,本研究共分離獲得18株拮抗細菌,篩選出殺菌譜廣、對小麥赤霉病病菌抑菌效果較好的拮抗菌D09;其對小麥赤霉病禾谷鐮刀菌抑制率達到67.92%。根據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鑒定,初步鑒定拮抗菌D09為木糖氧化無色桿菌(Achromo

    江蘇農業學報 2023年2期2023-06-08

  • 不同噴藥時期對甘肅隴南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醇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影響,于2021年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栗川鎮范寺村進行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抽穗期、揚花期、灌漿期噴霧,田間防效分別為93.23%、84.39%、36.51%,折合產量分別為9 168.0、8 949.0、8 376.0 kg/hm2,較噴清水分別增產10.76%、8.12%、1.19%。說明小麥抽穗期到揚花期是甘肅隴南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進行殺菌劑噴霧防治,可有效控制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流行。關鍵詞:小麥赤霉病

    甘肅農業科技 2022年6期2022-07-09

  • 小麥赤霉病和赤霉菌研究進展
    凌摘 要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禾谷鐮刀菌引起,是小麥主要的病害之一。小麥赤霉病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同時赤霉菌產生的真菌毒素嚴重威脅人畜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給小麥赤霉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論參考,從小麥赤霉菌的種類及分布,小麥赤霉病的發生與流行,赤霉菌毒素種類、毒性及治理方法,禾谷鐮刀菌的組學研究及小麥抗赤霉病分子機制的組學研究等方面對小麥赤霉病和赤霉菌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關鍵詞 小麥赤霉病;赤霉菌;禾谷鐮刀菌中圖分類號:S435.12

    南方農業·下旬 2022年8期2022-07-04

  • 不同植保無人機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效果
    保無人機在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的施藥使用效果,并與常規使用的自走式噴霧機在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的施藥使用效果進行對比,得到小麥施藥后的生長安全性、赤霉病防控效果以及千粒重等數據,探討了植保無人機的使用優勢以及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效果,以期提高小麥產量,并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關鍵詞:不同型號;植保無人機;小麥赤霉病;防控效果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2-0027-04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21.45 ? ? ? 文獻

    種子科技 2022年2期2022-03-18

  • 沿淮小麥赤霉病流行原因及其防控策略
    亞摘 要: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中的一類主要病害,近些年在小麥生產中頻繁發生,給當地小麥生產安全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該文結合鳳臺地區小麥生產實際,對小麥赤霉病流行發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2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防控策略,為當地做好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參考。關鍵詞:小麥赤霉病;流行;防控策略;沿淮地區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105-02小麥赤霉病又被稱為爛麥頭、紅頭瘴等,為典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2022-02-05

  • 壽縣小麥赤霉病發生防治情況及防治對策探討
    闡述了壽縣小麥赤霉病發生防治情況,分析了防治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從預測預報、田間管理、選用抗性品種、選用合適的藥械和藥劑等方面提出了適宜該地區的防治對策,以期為該地區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參考。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防治對策中圖分類號 S5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2-0132-02小麥赤霉病是壽縣小麥生產上主要病害之一,對壽縣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小麥赤霉病菌源廣泛存在,如果小麥抽穗揚花期和赤霉病菌子囊孢子發育進度吻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22期2021-12-11

  • 12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病菌的室內毒力及不同植保器械施藥效果研究
    :近年來,小麥赤霉病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生日趨嚴重,高效的藥劑和植保噴霧器械的篩選將為生產上推廣優化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據。本研究選用12種殺菌劑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和孢子萌發法2種方法測定其對小麥赤霉病病菌的毒力和抑制效果,并以抑菌效果最好的藥劑進行3種常用植保器械的田間防效測定。菌絲生長速率法的測定結果表明,25%苯醚甲環唑的EC50最小,抑菌效果最佳,430 g/L戊唑醇和50%氟啶胺效果次之。孢子萌發法的測定結果表明,25%苯醚甲環唑的EC50最小,對孢子萌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1期2021-12-09

  • 溧水區小麥赤霉病重發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1年溧水區小麥赤霉病田間見病早,后期病情上升快。不同生育期、不同藥劑品種以及防治次數對發病都有較大程度的差異。研究了2021年溧水區小麥赤霉病菌源、小麥品種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了小麥赤霉病重發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防控策略。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防治策略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8-0094-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21.45? ? ? ?文獻標志碼:B1? ?2021年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1.1? ?田間

    種子科技 2021年18期2021-11-11

  • 幾種常用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田間防效試驗
    適合宣州區小麥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藥劑,選擇200g/L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鮮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環唑·多菌靈、10%苯醚甲環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蕓苔素內酯等7種常用藥劑開展小麥赤霉病防治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鮮胺·戊唑醇、氟環唑·多菌靈對小麥赤霉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的防效最佳,其次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20期2021-11-07

  • 幾種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研究
    及其混用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為小麥病蟲綠色防控提供科學依據,開展了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等藥劑單用或混用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單用及與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混用均對小麥赤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小麥生長安全,增產效果較好。大面積推廣應用時,建議用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1200mL/hm2或45%戊唑·咪鮮胺水乳劑75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300g/hm2,在小麥始見花期第1次施藥,間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17期2021-09-26

  • 小麥赤霉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治技術
    是紅頭麥。小麥赤霉病主要是出現在氣候濕潤和半濕潤的地區。最近幾年,我國氣候變化頻繁,出現赤霉病的可能性明顯增加,極大的危害了小麥的健康生長,直接導致了小麥產量的減少,給農戶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損失。所以,分析小麥赤霉病的發病特點以及危害,針對其特征給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小麥的產量和質量,保障農戶的收益。關鍵詞: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防治技術1? 前言小麥的種植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需要,雖然小麥產量比較高,但是在種植時,還是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

    新農民 2021年5期2021-09-15

  •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分析
    南市徽縣對小麥赤霉病具有較高防效的藥劑,特開展不同藥劑對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較試驗。結果表明,43%戊唑醇懸浮劑、40%丙硫菌唑懸浮劑、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和40%戊唑·咪鮮胺水乳劑均對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的防治效果最好,小麥產量最高,在生產中可與其他3種藥劑輪換交替使用。關鍵詞:小麥赤霉病;殺菌劑;防治效果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4-0001-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435.121.4? ?

    種子科技 2021年14期2021-09-14

  • 小麥赤霉病流行發病特點及防控對策
    君摘 要: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中常發的一類真菌病害,近些年該病害在泗縣的發生程度呈逐漸加重的趨勢,給當地小麥的增產、提質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該文結合泗縣小麥生產實際,對小麥赤霉病的流行發病特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對策,以期為小麥的安全生產提供參考。關鍵詞:小麥赤霉病;流行特點;防控對策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088-02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中常發的一類真菌病害,由多種鐮刀菌侵染引發,在濕潤、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2021-06-21

  • 丙硫菌唑納米水性化制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劑并開展了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8%丙硫菌唑ME的防效達89.79%,顯著優于對照藥劑80%多菌靈WP的73.44%和70%甲基硫菌靈WP的74.29%;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達89.23%,優于對照藥劑20%氰烯·戊唑醇SC的83.01%和40%丙硫·戊唑醇SC的81.94%,顯著優于對照藥劑30%吡唑·戊唑醇SC的76.91%和40%咪鮮胺·戊唑醇的66.99%;均為納米水性化制劑時,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達94.54%,仍顯著優于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5期2021-04-16

  •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和葉銹病的防治效果
    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和葉銹病的效果,在大田條件下進行了不同殺菌劑對這兩種病害的防治試驗。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結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葉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羥胺SC的防效較好,防效為83.54%~88.92%;其次為400 g/L戊唑·咪鮮胺EW和430 g/L戊唑醇SC,防效為71.87%和73.31%;50%多菌靈WP的防效僅為58.05%。對小麥葉銹病的防效調查結果表明:30%丙硫菌唑SC、40%丙硫·戊唑

    植物保護 2021年1期2021-03-12

  • 幾種殺菌劑防控小麥赤霉病穗腐及籽粒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毒素的評價
    型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和對小麥籽粒DON毒素含量的影響,于2018年進行了氰基丙烯酸酯類和三唑類殺菌劑單劑及其復配劑對赤霉病的防效試驗。結果表明: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SC) 1 500 mL/hm2處理對赤霉病病穗防效達92.40%,病指防效達93.20%,小麥籽粒DON毒素檢出量較不用藥對照降低80.38%;25%氰烯菌酯SC 2 000 mL/hm2處理對赤霉病的病穗防效達86.80%,病指防效達88.78%,小麥籽粒DON毒素檢出量較不用藥

    植物保護 2021年1期2021-03-12

  • 安徽省小麥赤霉病常見癥狀及化學防治技術
    大的貢獻。小麥赤霉病是降低安徽省糧食產量的一個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小麥赤霉病的常見癥狀,并且從示范推廣高效殺菌劑、培育推廣抗病品種、使用高效植保機械、輪換使用藥劑4個方面提出了小麥赤霉病化學防治方式,希望能為相關農業工作者提供參考。關鍵詞:安徽省;小麥赤霉病;化學防治技術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1-0071-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21.45? ? ? ?文獻標志碼:B近年來,受氣候的影響,小麥赤霉病在安徽一帶

    種子科技 2021年21期2021-01-16

  • 基于監測預警的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治效果評價
    貴池進行了小麥赤霉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的試驗示范,并依據預測結果指導大田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治試驗,以確定最佳的藥劑使用量。試驗結果表明,赤霉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能夠在最佳防治時期前15 d內預測小麥蠟熟期赤霉病的病穗率,預測準確度達100%。2020年,依據該監測預警系統預測結果及赤霉病病穗率防治指標,在小麥揚花初期及1周后每667 m2分別使用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 mL和20%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40 mL是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最優藥劑用量,防治效果達95.

    植物保護 2021年6期2021-01-04

  • 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控制效果
    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和小麥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了12種藥劑對禾谷鐮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內活性,同時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LC-MS)測定了這些藥劑對DON毒素的抑制效果,并開展了小麥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間防治試驗。結果表明,12種原藥對菌絲生長抑制活性強弱依次為氟唑菌酰羥胺>咪鮮胺>戊唑醇>丙硫菌唑>葉菌唑>氰烯菌酯>氟環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岡霉

    植物保護 2021年6期2021-01-04

  • 河南省首次發現梨孢鐮刀菌引起的小麥赤霉病
    河南省田間小麥赤霉病病穗上分離得到一種生長速度較慢的鐮刀菌,通過形態學和分子鑒定明確其分類地位,通過田間單小花滴注法和噴霧法接種測定其致病力,并通過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分析對麥穗中的毒素種類進行測定,明確其產毒特征。結果表明:分離得到的8個菌株均為梨孢鐮刀菌,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培養基上為白色菌落,菌落底部產生少量紅色色素,平均生長速度為13.3 mm/d;小型分生孢子為橢球形葡萄狀,平均大小為7.1 μm×5.8 μm,未見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植物保護 2020年6期2020-12-28

  • 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研究
    進一步做好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提高小麥品質,本文分別在小麥揚花初期和盛花期選用不同藥劑開展了2次施藥試驗,對比藥劑間的防效。結果表明,30%丙硫菌唑油懸劑750 mL/hm2和75%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劑300 g/hm2防治小麥赤霉病效果均好于其他藥劑,防效分別達到91.6%和94.6%。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效;產量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5;S481+.9? ? ? ? 文獻標識碼? ? A文章編號? ?1007-5739(20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21期2020-12-14

  • 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適期研究
    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適期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抽穗80%至揚花100%時,選用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能有效控制小麥赤霉病的危害,其中在小麥揚花5%~10%時,施用20%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300 mL/hm2對小麥赤霉病防控效果最好,病情指數防效達88.56%,明顯高于對照藥劑和其他時期用藥處理。小麥揚花5%~10%時是氟唑菌酰羥胺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最佳防控時期。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氟唑菌酰羥胺;防治效果中圖分類號 ? ?S435.121.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9期2020-12-07

  • 基于近地高光譜數據和遺傳算法優化的支持向量機麥穗尺度赤霉病識別
    :為了實現小麥赤霉病的有效防控,給大區域尺度赤霉病監測提供理論支撐。該文利用麥穗非成像高光譜數據提出了小麥赤霉病敏感特征篩選和監測模型構建方法。通過相關性分析共選出了8個敏感特征:包括350-400 nm、500-600 nm和720-1000 nm三個特征波段,MSR、NDVI和SIPI三個植被指數,以及WF01和WF02兩個小波特征。將篩選出的敏感特征,結合SVM、和經過GA算法優化的SVM(GASVM)共建立了16種小麥赤霉病監測模型,并對兩類模型的

    農業工程技術·農業信息化 2020年8期2020-11-16

  • 2000-2019年間我國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治效果的分析評價
    要 近年來小麥赤霉病在世界范圍內呈加重發生的趨勢。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多地圍繞小麥赤霉病防治開展了大量田間試驗。從中國知網上檢索到2000—2019年間發表的超過350篇相關論文,防治試驗在2010—2019年間顯著增多,占發表總數的89.35%。蘇皖兩省的報道最多,占64.33%?;瘜W藥劑防治仍是生產上廣泛采用的防治手段,占使用藥劑種(次)數的95%以上。對這些數據進行梳理和分析,顯示現有登記用于小麥赤霉病防治的藥劑(包括單劑和混劑)均對該病有防治效果

    農業災害研究 2020年4期2020-11-02

  • 小麥赤霉病抗性鑒定圃的構建及應用
    植技術構建小麥赤霉病抗性鑒定圃,并對其田間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表明,經過超聲波加濕器加濕,小麥赤霉病抗性鑒定圃的相對濕度能夠穩定在80%以上,是小麥赤霉病發病的適宜環境。通過構建的小麥赤霉病抗性鑒定圃對27份小麥種質資源材料進行小麥赤霉病抗性鑒定,評價供試小麥材料經過單花滴注接種和噴霧接種處理的抗性表現。結果表明,NMAS22、天民15E006和西農511等3份材料在2種接種條件下均表現為中抗以上,可以作為小麥抗赤霉病育種的優異種質資源。關鍵詞:小麥赤霉病;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17期2020-10-26

  • 2019年太和縣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情況與防控措施
    陽摘 要:小麥赤霉病是太和縣近年來小麥生產上的重要病害,對全縣糧食生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該文介紹了2019年太和縣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情況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期為今后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參考。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防控措施;太和縣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7-0104-02近年來,由于耕作制度的改變、品種的更換、茬口的不同以及氣候條件的變化等原因,小麥赤霉病的危害呈加重趨勢,對小麥生產安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17期2020-10-09

  • 定遠縣小麥赤霉病發生程度與穗期降雨的相關性研究
    9年定遠縣小麥赤霉病平均病穗率、病情指數及小麥穗期(4月20日至5月10日)的降雨資料進行相關系分析。結果顯示,定遠縣小麥赤霉病發生程度與雨日數關系最為密切,具有正相關性。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發生程度;降雨量;雨日數;相關性中圖分類號:S5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3-171-02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712010年以來,定遠縣小麥赤霉病呈逐年加重趨勢。為了提高預

    農業災害研究 2020年3期2020-09-02

  • 生物炭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產量的影響
    索生物炭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對產量的影響,設置小麥播種前、返青拔節期單施或兩個時期均施生物炭處理,在小麥分蘗期人工接種病麥粒,在抽穗揚花期采用孢子捕捉器對穗層空氣中的赤霉病菌孢子數量進行動態監測,并在乳熟期調查各處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數,成熟期測定各處理的理論產量、實際產量和籽粒中脫氧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的含量。結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后穗層赤霉病菌孢子的數量顯著降低,赤霉病病情指數降低,且以基施和返青拔節期追施13 500

    植物保護 2020年4期2020-08-25

  • 江蘇省小麥赤霉病多因子綜合風險評估與區劃
    摘要 根據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和災害風險分析理論,確定小麥赤霉病綜合風險評估指標。本文利用江蘇省1961年-2017年67個氣象站氣象數據和農業統計資料,結合地理信息和土壤數據構建了綜合風險評估模型,基于GIS空間分析技術將江蘇省劃分為小麥赤霉病發生低風險區、中等風險區、高風險區和極高風險區。結果表明:江蘇省小麥赤霉病的高風險區位于淮河以南地區,其中里下河和沿江東部赤霉病流行風險最高,需加強預防和治理。關鍵詞 小麥赤霉病; 氣候條件; 風險區劃; 應災能力

    植物保護 2020年4期2020-08-25

  • 小麥赤霉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治技術
    主要介紹了小麥赤霉病的危害癥狀,分析了其田間主要流行特點,并結合近年來肥西縣監測防控實際,簡要地闡述了小麥赤霉病的田間防治技術,以期為當地小麥生產管理提供參考。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危害癥狀;流行特點;防治技術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 ? ? ? ?文獻標識碼 ? ?B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5-013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5期2020-08-16

  • 淺談埇橋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生與防治
    :近年來,小麥赤霉病在宿州市埇橋區的發生范圍和程度呈逐年擴大、加重的趨勢,防控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糧食安全。該文介紹了小麥赤霉病在宿州市埇橋區的發生概況、發病條件、主要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技術,以期為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參考。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表現癥狀;發病條件;危害;防治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4-0104-02近年來,受氣候和栽培方式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小麥赤霉病在宿州市埇橋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14期2020-08-06

  • 不同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比較試驗
    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試驗,比較其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結果表明,40%咪鮮胺·氟環唑懸浮劑600 mL/hm2、28%丙硫菌唑·多菌靈懸浮劑1 950 mL/hm2在小麥揚花初期防治1次,對小麥赤霉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性好。關鍵詞 ? ?殺菌劑;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5 ? ? ? ?文獻標識碼 ? ?A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2-0125-02 ? ? ? ? ? ? ? ? ? ? ? ?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2期2020-07-06

  • 小麥赤霉病綠色防治技術
    社會穩定。小麥赤霉病的流行日益頻繁,嚴重地制約了小麥的生產質量。本文詳細地介紹了小麥赤霉病的病原特點、危害癥狀及綜合因素特點,結合小麥種植分布情況從選育、種植、防治、管理等一系列角度,提供綠色科學的防治方法。以期降低小麥赤霉病的危害程度,實現小麥種植的可持續發展?!娟P鍵詞】小麥赤霉病;綠色可持續;選育良種;科學防治小麥赤霉病常見于我國長江中、下游的冬麥區,川滇南方的冬麥區及華南冬麥區,多雨的年份主要流行于東北三江平原的春麥區,大體而言來看主要是多發于潮濕的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70期2020-06-21

  • 東臺市小麥赤霉病發生和防治技術分析
    本文旨在對小麥赤霉病發生條件以及過程進行研究,針對小麥赤霉病現狀提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提升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試圖為小麥種植的進一步發展貢獻綿薄之力。關鍵詞:小麥種植;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赤霉病防治本文將闡述小麥赤霉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時期并且從三個層次為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的成熟化發展貢獻一定力量。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穗期的病害之一,小麥赤霉病會嚴重損害小麥的產量,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其絕收,目前我國小麥赤霉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一、小麥赤霉病發生(一)小麥赤霉病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效果試驗
    更好地做好小麥赤霉病的防控工作,比較分析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小麥田開展了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在所選藥劑中,40%戊唑·咪鮮胺EW375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效果優于其他藥劑,可進行大面積推廣使用。關鍵詞: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效小麥赤霉病又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世界普遍發生,主要分布于潮濕和半潮濕區域,尤其氣候濕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從小麥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10期2020-06-12

  • 小麥赤霉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應用效果評價
    市)安裝了小麥赤霉病預報器,在周邊設置未防治麥田進行赤霉病調查,并與預警軟件平臺預測結果相比較,評價小麥赤霉自動監測預警系統的準確性。評價結果表明,2018年該系統預測的準確性達71.8%。結合陜西省植??傉?、西安市植保站、渭南華州區植保站、商洛洛南縣植保站、安徽鳳臺縣植保站2016年-2018年對該系統的評價結果,證實該系統預測準確性較高,系統工作穩定,自動化程度高,可為小麥赤霉病的科學防控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關鍵詞 小麥赤霉病; 自

    植物保護 2020年3期2020-06-08

  • 小麥赤霉病病害癥狀、發病因素及防病對策
    摘 要]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氣候潮濕區域高發,小麥穗期最易遭到侵害。研究小麥赤霉病的浸染、蔓延、流行特點,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其發生、發展、危害,對實現小麥綠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生產意義重大。[關鍵詞] 小麥赤霉病;病害癥狀;發病因素;防病對策[中圖分類號] S435.1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1-81-21 小麥赤霉病病害癥狀小麥赤霉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可侵染小麥莖、穗等不

    鄉村科技 2020年11期2020-06-08

  • 小麥籽粒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含量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
    P關鍵詞:小麥赤霉病;DON;病情指數;病粒率;麥角甾醇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8-0223-06收稿日期:2019-04-10基金項目:鎮江市農業科技支撐項目(編號:NY2018011);句容市社會發展項目(編號:SF2018589878)。作者簡介:馬躍亭(1993—),女,四川都江堰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小麥赤霉病研究。E-mail:442507087@qq.com。通信作者: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8期2020-06-01

  • 沿淮地區小麥赤霉病重發頻發原因及防治措施
    ,沿淮地區小麥赤霉病重發頻發,給小麥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本文根據近幾年的調研情況,分析了小麥赤霉病重發頻發的原因,主要包括品種更換、大肥水高密度栽培、菌源量驟增、氣候變化、防治不到位等,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促進小麥健康生長提供參考。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重發頻發;發生原因;防治措施;沿淮地區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5? ? ? ? 文獻標識碼? ? B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106-02? ? ? ? ?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9期2020-05-28

  • 江蘇省小麥赤霉病氣象風險評估技術
    氣象資料、小麥赤霉病系統田和大田調查資料,給出不同關鍵時段小麥赤霉病的氣象促病指標。在此基礎上,從小麥自身受病害侵染敏感性和促病氣象條件發生概率出發,分別定義感病風險指數和促病風險指數來構建發病風險指數,從而實現了在病害監測時段中單點和區域的發病風險評估。研究表明,小麥孕穗-抽穗、抽穗-開花、開花-乳熟階段適宜病害發生的氣象條件不同,日平均氣溫>14 ℃、>16 ℃、>18 ℃和相對濕度>70%、>68%、>70%是各個階段易于促進赤霉病發生發展的氣象指標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6期2020-05-21

  • 豫北地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控措施
    了豫北地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病癥狀,分析了豫北地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與危害,提出了豫北地區小麥赤霉病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控措施。關鍵詞:豫北地區;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防控措施豫北地區是我國小麥的主要種植區域之一,在全國的糧食生產及供需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及秸稈掩埋還田面積的增加等,導致田間種植的小氣候也隨之改變,進而造成赤霉病在豫北地區呈重發態勢,不僅影響著小麥的產量與品質,而且小麥赤霉病病菌還會產生多種毒素,如脫氧

    種子科技 2020年3期2020-05-20

  • 小麥灌漿后期用藥對赤霉病及其毒素防控效果的研究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灌漿后期;氰烯菌酯;防效;DON毒素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8-0093-03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來,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呈現出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小麥赤霉病菌侵入寄主后,不僅會造成產量損失,也會引起毒素污染,被毒素污染的麥粒對人畜都具有較大的危害[1-3]。對于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培育與利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并且對環境友好的防治選擇。生產上由于缺乏高抗赤霉病的小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8期2020-05-18

  • 小麥赤霉病發生、流行規律及防治的探究
    鋒摘 要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種植中常見病害之一,其對小麥產量及小麥品質有著嚴重的危害,為了保證小麥的產量與食品質量,小麥種植必須加強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本文根據小麥赤霉病在我國小麥種植中的發生規律,分析赤霉病的主要發生原因,結合小麥赤霉病防控研究成果,提出防治小麥赤霉病的具體對策,以供參考。關鍵詞 小麥赤霉病;流行規律;防治有關研究顯示,赤霉病在我國的發生率逐年上漲,小麥赤霉病會嚴重降低小麥產量,赤霉病引起的真菌毒素也會影響小麥籽粒質量,進而給人們帶來嚴重的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20年2期2020-05-11

  • 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為了做好小麥赤霉病的防控工作,于2019年選擇5種藥劑開展了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藥劑均對小麥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3%戊唑醇懸浮劑450mL/hm2、25%氰烯菌酯懸浮劑2250mL/hm2、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00g/hm2的防治效果最佳,且對小麥植株的生長無不良影響,無藥害發生,產量較高,與噴施清水的對照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因此,今后可在聊城市選擇以上3種藥劑用于赤霉病的防控。關鍵詞: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藥劑中圖分類號 S4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24期2020-04-12

  • 新型殺菌劑氟唑菌酰羥胺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酰羥胺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效果,驗證丙硫菌唑新上市產品的防效和穩定性,進行了新型殺菌劑氟唑菌酰羥胺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氟唑菌酰羥胺和丙硫菌唑對小麥赤霉病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揚花期2次用藥以30%丙硫菌唑油懸浮劑750 mL/hm2處理病指防效最高,達88.26%,氟唑菌酰羥胺次之;氟唑菌酰羥胺揚花期1次用藥病穗率和病指防效低于2次用藥,揚花初期和揚花盛期用藥防效無明顯差異,對赤霉病菌及其他次要病害的保護時間較長,可作為赤霉病防治替代或備選藥劑。關鍵詞:氟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3期2020-04-10

  • 南京市溧水區小麥赤霉病飛防技術試驗
    京市溧水區小麥赤霉病進行飛防作業,根據飛防的不同飛行參數及不同用藥量對防治效果進行示范總結。結果表明,用40%丙硫·戊唑醇懸乳劑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25 g/hm2,擔架機噴霧防治2次;用40%丙硫·戊唑醇懸乳劑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劑225 g/hm2,無人機防治2次(飛行參數高度1.8~2.0 m,寬度3 m),防治效果理想,防效分別為89.8%、86.3%。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飛防作業;防效;江蘇南京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5期2020-04-09

  • 山東地區小麥赤霉病發生原因及化學防治
    要? ? 小麥赤霉病在山東地區已由偶發病害轉變為常發病害,嚴重威脅小麥產量和品質。本文從氣候變暖、栽培措施、防控意識3個方面分析了小麥赤霉病在山東地區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化學藥劑施用種類及防治方法,以期為該地區小麥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參考。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流行原因;化學防治;山東地區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5? ? ? ? 文獻標識碼? ? B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3-0123-01? ? ? ? ? ? ?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3期2020-03-30

  • 多種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
    唑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及對小麥安全性,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375、450、525g/hm2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93.62%、94.95%、95.74%;6%葉菌唑懸浮劑900、1200、1500mL/hm2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72.73%、75.76%、81.82%,隨著用量的增加防效顯著提高,且對小麥生長安全。關鍵詞:防治藥劑;小麥赤霉病;防效;安全性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文獻標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4期2020-03-23

  • 全豐自由鷹1S植保無人機在防治小麥赤霉病中的應用效果試驗
    施藥方式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全豐自由鷹1S植保無人機噴施常規藥對小麥安全,對赤霉病的防效與自走式噴霧機相當,可有效保障小麥的產量。關鍵詞:小麥赤霉病;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霧機;防治效果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4-0084-02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流行病害,常引起小麥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每年均會給小麥生產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赤霉病不僅影響著小麥的產量,而且會產生大量的毒素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4期2020-03-23

  • 200g/L氟唑菌酰羥胺SC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試驗
    其復配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開展了小麥赤霉病田間防效對比試驗。結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羥胺SC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最好,達96.17%;氟唑菌酰羥胺與丙環唑復配防效次之,氟唑菌酰羥胺及其復配劑對促進小麥生長、增加產量的作用明顯,其產量較常規藥劑處理差異顯著。關鍵詞:氟唑菌酰羥胺;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產量小麥赤霉病是典型的溫濕氣候型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麥抽穗揚花期的高溫高濕天氣特別容易導致病害暴發成災[1],一般流行年份可引起10%~30%的產量損失

    安徽農學通報 2020年23期2020-01-03

  • 基于小麥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進展
    不斷提高,小麥赤霉病在我國的發病率近年來大幅度降低。以青海省為例,小麥赤霉病曾在青海省多個地區爆發,部分地區小麥種植患病率甚至達到了85%以上,不僅造成了糧食的減產,同時這種真菌類疾病也會危及周遭的牲畜甚至人,從而造成嚴重的安全威脅。本文主要以我國青海省為背景,闡述了小麥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技術進展。關鍵詞:小麥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小麥赤霉病又被稱為麥穗枯、紅頭瘴等,是一種真菌感染類病害,其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區域以及華南和東北地區。小麥赤霉病作為一種氣

    新農業 2019年12期2019-12-30

  • 不同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效果試驗
    不同劑量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增產作用。結果表明,各殺菌劑處理對小麥生長安全,赤霉病發生率為0.83%~2.00%,無白粉病發生,各處理小麥葉色和麥穗顏色正常,無早衰現象;各處理實際產量達6.258~7.070 t/hm2,小麥產值達14 393.4~16 261.0元/hm2,純收入達6 788.4~8 206.0元/hm2;尤其以使用麥甜、秀特防治小麥赤霉病效果最佳、經濟效益較好,純收入達7 021.5~8 206.0元/hm2。關鍵詞 ? ?殺菌劑

    現代農業科技 2019年20期2019-12-05

  • 丙硫菌唑對小麥赤霉病的田間防效試驗
    丙硫菌唑對小麥赤霉病的田間防效以及高效防治方式,霍邱縣植保站開展了不同劑型的丙硫菌唑結合植保無人機防治小麥赤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揚花初期間隔7d,2次使用不同含量、劑型的丙硫菌唑結合使用極飛P20型植保無人機防治小麥赤霉病,30%丙硫菌唑OD600g/hm2(制劑量)、75%丙硫菌唑DF300g/hm2(制劑量)對小麥赤霉的防效分別為90.91%、93.07%,明顯優于對照藥劑40%多菌靈SC1875g/hm2(制劑量)的,且該藥劑的溶解性

    安徽農學通報 2019年19期2019-12-02

  • 幾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及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
    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及籽粒中真菌毒素積累控制效果。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防效均較高,達78.19%~98.47%。其中,氰烯·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咪鮮胺病指防效最好,分別為98.47%、97.45%和96.82%;其次為烯肟·氟環唑單用、烯肟·氟環唑+咪鮮胺、烯肟·戊唑醇,為89.93%~94.61%;烯肟·戊唑醇+咪鮮胺、啶菌惡唑+咪鮮胺、啶菌惡唑防效偏低,為78.19%~87.46%。檢出DON為主要毒素。防治后,48%氰烯·戊唑醇SC、25%氰烯菌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20期2019-11-22

  • 江蘇沿海地區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
    要 ?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威脅小麥生產安全。江蘇沿海地區是小麥的重要產區,由于其適宜的氣候條件以及近年來秸稈還田等耕作制度的改變,該地區小麥赤霉病的發病風險不斷增加。本文針對江蘇沿海地區的區域特點,總結前人在本地區的試驗結果,整理出適合本地區的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體系,主要包含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2個部分,以期為保障該地區小麥安全生產提供參考。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體系;核心技術;配套技術;江蘇沿海地區中圖分類號 ? ?S435

    現代農業科技 2019年19期2019-11-21

  • 3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評價
    了有效防治小麥赤霉病,篩選出安全有效的藥劑,本研究選用3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進行防治。結果表明,40%多菌靈懸浮劑、80%多菌靈·戊唑醇可濕性粉劑和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在赤霉病暴發初期的小麥揚花階段用藥1次,防治效果可達到92%以上;同時,這3種殺菌劑對小麥無藥害,可以大面積推廣使用。關鍵詞? ? 小麥赤霉病;殺菌劑;防治效果;安全性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5? ? ? ? 文獻標識碼? ? 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

    現代農業科技 2019年17期2019-10-30

  • 固鎮縣小麥赤霉病發生及防控對策
    要 ?介紹小麥赤霉病的發病癥狀,對固鎮縣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總結,并對發病原因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總結提出具體的防控對策。關鍵詞小麥赤霉病;防控;原因;對策中圖分類號:S435.121.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3-017-03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07小麥赤霉病嚴重影響小麥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病粒達到4%或赤霉毒素超過1 000 μg/kg就不能食用,而且

    農業災害研究 2019年3期2019-10-21

  • 不同殺菌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試驗研究
    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田間效果。結果表明,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施用25%氰烯菌酯SC562.5ga.i./hm2和250g/L嘧菌酯SC250ga.i./hm2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在86 %以上,無顯著性差異。施用250g/L戊唑醇EW120ga.i./hm2對小麥赤霉病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達82.26%。增產效果以25%氰烯菌酯SC375ga.i./hm2與SC 562.5ga.i./hm2較好,理論增產率為11.30%和13.57%,其

    廣告大觀 2019年6期2019-10-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