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現狀及對策建議

2024-04-19 08:10許苗苗韓秀玲苗中芹劉光亞韓偉
安徽農學通報 2024年7期

許苗苗 韓秀玲 苗中芹 劉光亞 韓偉

摘要 本文結合山東中部LZ地區糧食生產實踐,分析總結了該地區糧食生產現狀、成果和經驗,并探析了該地區糧食生產過程中需進一步提升的環節。在此基礎上,提出繼續落實惠農政策,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和培育龍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特色產業及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等穩定糧食生產的實踐策略,為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參考。

關鍵詞 糧食作物;農田基礎設施;農業科技水平;農產品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 F326.11;[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07-0141-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central Shandong Province

XU Miaomiao1? ? HAN Xiuling1? ? MIAO Zhongqin2? ? LIU Guangya3? ? HAN Wei3

(1Agricultural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Linzi District, Zibo 255400, China;2Zibo Digital Agriculture Rural Development Center, Zibo 255000, China;3Shand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rain production in LZ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of grain production in this are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main factors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process of grain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tabilize grain production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continuing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benefiting agricultur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and cultivating leading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cultivat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

Keywords food crops; farmland infrastruc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of aqiculture; brand build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近年來,LZ地區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1],創新技術集成應用,強化科技支撐,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扎實開展社會化服務和提升糧食產能,有力促進了糧食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實現連年增收目標。本文總結分析了LZ地區糧食生產現狀,探討了其糧食生產優勢與潛力,并針對需進一步提升的環節提出穩定糧食生產的實踐策略,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參考。

1 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1.1 糧食產能

穩步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是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增長,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抓手[2-4]。LZ地區劃定小麥和玉米復種區2.12萬hm2,穩定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優勢生產區域,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穩步提升糧食單產和總產。該地區糧食平均產量7 208.84 kg/hm2,糧食總產量達到33.41萬t。

1.2 糧食生產面積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采取實行糧食生產擴面目標任務管理,挖掘邊角地種植潛力,整治耕地撂荒,嚴格推行糧食穩定度考核,以及加強維護糧食安全宣傳等措施。

1.3 惠農政策

一是實施政策性種植業保險項目。農業保險對穩定糧食生產的作用明顯[5-9]。作為山東首期20個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地區之一,LZ實現全區政策性小麥大災保險投保全覆蓋和玉米完全成本保險投保全覆蓋;二是實施農業保護補貼項目,補貼資金通過惠農補貼平臺直接發放到戶;三是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四是實施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包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等。

1.4 農田基礎

一是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因地制宜,著力搞好田間溝渠排灌、節水灌溉等工程,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農田抗旱保收能力,從而提高糧食安全生產能力。二是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大力推廣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以及實施測土施肥、秸?粉碎還田等技術措施,培肥地力,有效提高了耕地有機質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為糧食的穩產高產提供了條件保障。三是實施秸稈深耕還田措施,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增加,耕地質量明顯得到提升。

1.5 農業科技創新

(1)良種選育培育。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之一。該地區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種業企業為主體,以供種安全為底線,加快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供種保障能力。先后自主培育出國家級或省級審定的小麥、玉米新品種23個,品種審定數量在全國小麥種業企業中位居前列,年銷售小麥種子超過1.8萬t。

(2)糧食生產技術推廣。該地區以試驗示范和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為手段,注重技術創新,大力推廣秸稈深耕還田、小麥寬幅精播、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玉米“一增四改”以及玉米適期晚收與籽粒直收等先進實用技術,加大科技對糧食生產的支撐力度。在技術規范化、生產規?;徒洜I產業化上下功夫,進一步實現糧食生產綠色高效,鼓勵規模種植強筋小麥、飼用玉米等專用型作物品種;創新“線上+線下”推廣方式方法,采取技術培訓、現場觀摩和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將新品種、新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提高農業主推技術、主導品種覆蓋率。該地區小麥高產攻關田單位產量達12 847.08 kg/hm2,刷新了當年全國冬小麥單產紀錄。成功創建“全國統防統治創建縣”“全國綠色防控示范縣”。全區建有市級農民實訓學校22家,市級農民教育培育基地2家。3年累計培訓5 523人次,提高了糧食生產技術水平。

(3)農業生產方式和模式創新。因地制宜,采取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規?;?、集約化、綠色化和社會化水平。截止到2021年,該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 382家、家庭農場109家及農機專業合作社5家;種植規模33.33 hm2以上種糧大戶32戶,小麥種植面積達2 440 hm2。截至2021年底,全區拖拉機保有量4 939臺、耕整地機械475臺、收獲機械1 994臺、高效植保機械696臺及糧食烘干機械41臺,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率在99%以上,基本實現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2019年,成功創建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2020年,成功創建全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區。

2 糧食生產中的提升環節分析

2.1 糧食播種面積方面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部分地區偶爾出現“非農化”“非糧化”趨勢[10-12],不利于穩定糧食生產。因此,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至關重要。

2.2 種糧積極性方面

隨著各種惠農補貼政策的出臺,以及受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農戶種糧的積極性普遍提高,實踐中可能存在糧食生產后勁不足的問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加快,部分勞動力向城市和其他行業轉移,導致部分地區農村勞動力不足,加之化肥、農藥和燃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經營主體面臨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問題[13-16],農戶及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2.3 糧食生產科技支撐方面

一是農業科技創新面臨新的問題和困難。近些年,國家對農業的投入逐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經費投入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的速度。二是部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數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生產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三是部分種糧農戶老齡化,勞動力素質不高,對新技術、新成果的接受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生產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

2.4 自然風險因素方面

強降水、低溫凍害、大風倒伏和高溫干旱等異常天氣多發,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受天氣影響較大,糧食生產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脆弱。如臺風會造成部分玉米倒伏,春季低溫可能會造成小麥凍害,大風可能會造成部分小麥倒伏,秋收秋種期間連續降水會導致小麥播種偏晚、苗情偏弱,夏種期間連續降水會延遲部分小麥收獲及玉米直播,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不利影響。

2.5 自然條件方面

該地區南部山區屬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農業區,部分田間水利澆灌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部分農田灌溉能力不足,有待進一步改善。

3 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策略

3.1 繼續落實惠農政策

繼續加強落實惠農政策,如良種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及農機購置補貼等涉農項目,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

3.2 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一是積極引進和篩選適宜當地播種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和適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種。二是繼續做好小麥規范化播種、小麥“一噴三防”、玉米“一防雙減”、籽粒直收、水肥一體化及無畦高效栽培等先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增強糧食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加大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試驗示范工作,為糧食生產提供數據支撐。四是結合當地糧食生產實際,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活動,加強對種糧大戶等種植戶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做好生產指導服務,提高種植戶科技意識,提高糧食種植水平。五是加強農機與農藝融合,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3.3 進一步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資金投入,特別是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改善和提高耕地質量,同時加快現代先進智能化、數字化農業裝備的建設及使用,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3.4 繼續扶持和培育龍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一是積極引導土地流轉,鼓勵農民通過出租、入股等途徑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實現農業規?;洜I[17-20]。重點扶持糧食種植規模較大的種糧大戶,以及通過各種農業項目積極扶持龍頭家庭農場或龍頭專業合作社,加強其基礎設施及農業先進技術裝備的配置和建設。二是積極引導家庭農場和農業專業合作社適度擴大生產規模,并加大先進農機的應用,通過培訓及指導提高種植戶的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糧食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三是積極探索“龍頭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基地+農戶”“龍頭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協會+基地+農戶”等新型糧食生產模式。

3.5 培育特色產業

整合農業優勢資源,著力打造主要糧食生產功能區及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區。一是建設主要糧食生產功能區,通過扶持糧食種植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耕種管收”作業社會化服務,推廣糧食高效高產技術應用,以及促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等措施,將區域綠色食品小麥、玉米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做大做強,真正讓農戶從中受益。二是建立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區,以當地特色產業為代表,通過規范種植養殖、拉長產業鏈和宣傳推廣品牌,打造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帶動區域農業產業發展。

3.6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

以塑造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為引領,挖掘當地農耕文化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著力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引導各類主體加強品種選育、基地建設和品牌培育,推廣應用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等適用技術,打造“名、優、特、稀、新”農產品品牌,引領開展標準化生產。

4 結語

本文基于山東LZ地區糧食生產實踐,分析總結了該地區糧食生產現狀及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并探析了該地區糧食生產過程中需進一步提升的環節,在此基礎上提出穩定糧食生產的實踐對策建議,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促進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昭才,張東輝. 河南省糧食生產現狀、問題分析及建議[J]. 農業科技通訊,2021(11):13-15.

[2] 王琴霞,張仙平. 溫嶺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農業信息,2014(16):60-61.

[3] 馬永歡,牛文元. 中國糧食生產主體功能區的核心設計:構筑國家生存安全保障線[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09,24(3):241-247.

[4] 張倩,朱思柱,孫洪武. 江蘇省糧食生產布局變化分析及功能區發展定位建議[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3):301-306.

[5] 萬寶瑞. 深化對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J]. 農業經濟問題,2008,29(9):4-8,110.

[6] 李裕瑞,呂愛清,卞新民. 江蘇省人均糧食地域格局變化特征及驅動機制[J]. 資源科學,2008,30(3):423-430.

[7] 鄭娜娜. 政策性農業保險對穩定糧食生產的作用研究[J]. 經貿實踐,2016(18):60.

[8] 羅向明,張偉,丁繼鋒. 收入調節、糧食安全與欠發達地區農業保險補貼安排[J]. 農業經濟問題,2011,32(1):18-23,110.

[9] 鐘甫寧. 關于當前糧食安全的形勢判斷和政策建議[J]. 農業經濟與管理,2011(1):5-8.

[10] 姚賢靖. 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J]. 新農業,2022(24):100-101.

[11] 賈利軍,馬瀟然. 收入非農化下的我國糧食生產與安全:機理、趨勢與策略[J]. 西部論壇,2019,29(1):1-10.

[12] 王進. 安徽省非農化非糧化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 區域治理,2022(24):16-19.

[13] 楊曉梅. 河南省小麥—玉米輪作體系成本收益變動及原因分析[J]. 糧食經濟研究,2018(1):97-108.

[14] 楊陽,張曉艷. 山東省小麥生產成本收益分析[J]. 農業展望,2017,13(3):29-32,37.

[15] 王永永. 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應用及效益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15(9):47,50.

[16] 于建軍. 小麥玉米機械化生產配套種植模式與播種技術試驗研究[D]. 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6.

[17] 趙紅燕. 山東濱城區農村土地確權促進土地流轉[J]. 農業工程技術,2018,38(14):4-5.

[18] 李學科. 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性及措施[J]. 中國集體經濟,2021(24):15-16.

[19] 謝文寶,劉國勇. 新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驅動力研究:基于14個地州(市)的分析[J]. 新疆農業科學,2015,52(11):2150-2156.

[20] 丁關良. 國外農用土地流轉法律制度對中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啟示[J]. 世界農業,2010(8):38-42.

(責編:何 艷)

作者簡介 許苗苗(1980—),女,山東煙臺人,碩士,農藝師,從事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 韓偉(1977—),男,山東濟南人,博士,正高級農藝師,從事農作物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