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高質量發展下對江蘇省高速公路的思考

2024-04-19 14:13施璐娟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4年5期
關鍵詞:交通規劃高質量發展高速公路

施璐娟

摘要 2021年《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發布實施,標志著江蘇沿海發展邁入了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該背景下多個國省重大戰略縱深推進,產業發展迎來新升級,江蘇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局面,對交通運輸發展也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介紹了江蘇沿海高速公路網的演變過程,結合沿海地區案例,分析了當前沿海地區路網的適應性,提出了新增臨海高速公路的設想,同時對未來江蘇沿海高速公路的布局和定位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 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交通規劃;路網結構;高速公路

中圖分類號 F1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5-0183-03

0 引言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江蘇沿海地區作為全省“1+3”重點功能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乃至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中最具成長性的板塊之一,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日益突出,必須堅定自覺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譜寫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1]。高速公路作為經濟社會系統中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具有基礎支撐和先導引領作用,因此如何謀劃江蘇沿海高速公路網絡,已成為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一項重要課題。

1 區域概況

江蘇沿海地區地處我國沿海中部,南鄰上海,北接環渤海地區,東與東北亞隔海相望,西連新亞歐大陸橋,包括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戰略地位重要,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出海門戶,也是連接京津冀與長三角的重要主軸通道,具有承南啟北、溝通東西的戰略連接功能;資源稟賦獨特,陸域面積359 00 km2,約占江蘇省陸域面積的1/3,海域面積37 500 km2,海岸線954 km;開發潛力很大,沿海灘涂面積超過5 000 km2,約占全國灘涂總面積的1/4[2]。

自2009年《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發布實施以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為新發展階段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22年,江蘇沿海地區生產總值達2.25萬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從16.6%提高到18.3%,經濟增長態勢良好;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8萬元,高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如圖1所示。江蘇沿海地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新臺階。

2 新形勢分析

2.1 戰略推進新機遇

江蘇沿海地區位于“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多個國省重大戰略疊加區,肩負著全國沿海生產力布局優化、長三角產業優化升級的重任,是我省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是支撐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要地,也是撬動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的戰略支點。2021年12月《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發布實施,開啟推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2.2 產業升級新高地

雙碳戰略的提出讓沿海地區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新高地。2020年,我國正式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實現“雙碳”目標,重點是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運輸結構。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雙碳”目標導向下的首要任務是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結構的清潔化,全面向清潔、低碳方向轉型。這就要求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逐步過渡到以水、風、光、核等非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3]。江蘇沿海平原地區遼闊,海岸線資源豐富,成為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優質沃土。隨著雙碳戰略的提出,能源結構的不斷調整,江蘇沿海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將快速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長江大保護形勢下沿江產業向沿海地區轉移。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發布,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長江流域在經過多年的開發利用后,其生態環境已不復從前。沿江產業向沿海地區轉移,有利于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有利于協調長江流域多元化利益訴求矛盾。隨著沿江部分產業轉移的深化,沿江、沿海產業不斷集聚發展,朝著江海聯動開發的趨勢前進,同時也對江蘇沿海產業布局與發展帶來新契機。

產業結構轉移與高附加值產業的蓬勃發展。江蘇沿海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水利用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已經到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整個經濟、培育經濟新動能的階段,對穩增長、調結構和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將起到引領作用?;诖藘瀯?,江蘇沿??蓪崿F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雙提升,打造一批國際先進、具有品牌效應和地區特色、產值規模超千億的產業集群[4]。未來江蘇沿海地區高附加值產業規模增大,對運輸的時效性要求較高,對運輸成本的敏感性降低,沿海產業高端化將對運輸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2.3 交通發展新要求

《“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要構建橫貫東西、縱貫南北、內暢外通的“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丁笆奈濉爆F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強調進一步完善“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秶揖C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構建6條主軸、7條走廊、8條通道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沿海通道作為“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的縱向通道之一,綜合立體交通網提出后,又附加了主軸主骨架的功能,其通道功能進一步強化。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要想富,先修路不過時”“在沿海地區要想富也要先建港”“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交通要先行”[5]。

因此在多個國省重大戰略縱深推進的背景下,江蘇臨海正在形成以港口為發展基礎,產業、城鎮為發展后備的新型城鎮發展軸,港產城聯動進一步加強,產業向新興領域邁進、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對于高速公路的需求更加凸顯。

3 江蘇沿海地區高速公路網絡的演變

3.1 1996年:第一輪規劃

高速公路規劃在沿海地區形成了“一縱三橫”的高速公路網絡,由縱向的沈海高速作為沿海主要高速通道,串聯沿海三市,促進沿海地區之間的交流發展,自此江蘇沿海通道形成了以沈海高速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通道格局。同時沈海高速與三條橫向高速公路相交,完善了沿海地區的高速公路網絡格局,提升沿海地區的路網運行轉換效率。

3.2 2006年:第二輪規劃

隨著發展海洋經濟,沿海開發的進程不斷加快,江蘇沿海港口的能級及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僅有沈海高速作為縱向主骨架的沿海高速公路體系不能支撐沿海的發展,既有高速公路靠近內陸,串聯人口集聚的主城區,臨海的主要港區也出現了高速集疏運需求。因此為了適應沿海主要港口的發展,規劃新增了連云港與南通主要港區的集疏運高速,直連內陸地區,完善港區集疏運體系,推動沿海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后,江蘇沿海地區形成了以沈海為主軸,至連云港、鹽城、南通等主要港區射線的高速公路路網結構。

3.3 2018年:第三輪規劃

根據《江蘇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15—2030年)》,要求核心港區應有疏港高速或快速路直接銜接,推進連云港連云港區、徐圩港區,鹽城港大豐港區,南通港通州灣港區等4個重點港區發展。因此規劃將上述沿海的4個重點港區納入樞紐節點范圍內,重點強化港區集疏運,形成了以沈海高速為主軸線,多條橫向港口集疏運射線的路網結構。

3.4 2018年至今

《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7—2035年)》印發至今,沿海地區新納入的規劃項目有東興東延與通滬高速公路北延,這對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 沿海案例啟示

世界主要生產力大多布局在沿海地區,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為其要素流動提供了有力支撐。下面以浙江省及山東省沿海地區的公路布局舉例說明。

浙江省沿海地區高速公路有沈海高速、甬臺溫高速,其中沈海高速與陸海邊界相距約15~40 km,甬臺溫高速與陸海邊界相距約5 km左右。早期G15沈海高速串聯了當時時期的主要大型城市節點,契合當時的經濟社會與交通運輸發展需求。后來隨著沿海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寧波港、臺州港、溫州港等一系列沿海港口的迅速崛起,逐步形成新型沿海城鎮,規劃建設了甬臺溫高速,現名G1523甬莞高速,為G15沈海高速東側的并行線。

山東省沿海地區高速公路主要為沈海高速、威青高速、榮烏高速,與陸海邊界相距約2~15 km左右。與浙江省類似,早期G15沈海高速串聯了主要大型城市日照、青島、煙臺,后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威海等新興城市及一批沿海特色城鎮迅速興起,規劃建設了沿海岸線的威青高速、榮烏高速。

參考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沿海經濟帶的發展,大多經歷了三個階段。發展初期,以沿海中心城市為重要增長極,呈現點狀分布的現象。后隨著中心城市的擴散作用和輻射能力不斷增強,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慢慢帶動沿海片區發展,點軸擴張形成各自的經濟圈。最后階段,重點發展中心由中心城市過渡到臨??h城,實現沿海地區的全面發展。因此,沿海地區的交通發展也隨之呈現以下特點:起初由主要交通干線為軸將沿海中心城市串聯起來,通過中心城市不斷發展,其經濟輻射慢慢沿著海岸方向擴展融合,橫向聯系不斷增強,從而帶動臨海港城和鎮村的發展,最終在整個沿海區域建立起具有密切聯系的功能性網絡。

5 對未來沿海高速公路布局的思考

目前江蘇沿海通道內高速公路為沈海高速,與陸海邊界距離約30~50 km,其主要功能以串聯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大沿海中心城市為主,目前交通流量約60 000~

74 000 pcu/d,年均增速12%??紤]沈海高速交通流量較大,增速較快,且距離陸海邊界較遠,對臨海片區的帶動、輻射能力已逐漸不足,無法滿足未來沿海高質量發展的需求?,F狀高速公路位置距離海岸線最大距離統計如表1所示。

隨著沿海開發戰略縱深推進,需構建一條更靠近沿海的縱向通道。省內串聯連云港、鹽城、南通沿海港口、園區、城鎮等節點,構建產業帶;省外銜接山東、浙江等地區,形成支撐全國沿海片區發展的高速通道。規劃臨海高速公路應具備兩大功能,功能一是作為國家沿海綜合運輸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沿海地區高質量的客貨出行需求;功能二是作為臨海新興發展軸的重要支撐,打造江蘇港口、產業、城鎮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因此,根據項目功能定位分析以及交通規劃中對臨海高速的要求,其路線走廊布設初步設想如下:

(1)根據高速公路服務半徑和周邊路網布局,借鑒其他省份臨海高速經驗,原則上距離海岸線5~15 km左右。

(2)覆蓋臨海地區10萬人口以上城鎮、沿海重點港區、重點旅游景區以及新興經濟節點。

(3)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路網,最大程度發揮路網效益。

6 結語

未來江蘇沿海區域將形成“三軸多聯”的高速公路布局?!叭S”從東至西分別為臨海高速、沈海高速和臨鹽高速,“多聯”是指多條橫向港口集疏運射線。其中,三條縱向高速通道的功能各有側重:臨鹽高速是京滬高速和沈海高速的省級層面的分流通道,主要服務沿海地區西部城鎮出行需求;沈海高速公路作為國家高速公路主骨架,主要服務沿海三大中心城市的出行需求;而臨海高速作為新增的臨海通道,是沈海高速路網上的分流線路,同時能夠更大程度地服務臨海港口、城鎮、產業高質量出行需求。

參考文獻

[1]馮樹春. 奮力譜寫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J]. 群眾, 2023(7): 30-31.

[2]陳文杰, 徐可, 劉尚. 江蘇加快沿海開發的態勢、啟示及對浙江的建議[J]. 浙江經濟, 2022(11): 45-47.

[3]丁敏. “雙碳”目標導向對我國沿海港口化石能源運輸市場的影響[J]. 中國港口, 2021(11): 1-6.

[4]劉波. 探索有江蘇特色的沿海高質量發展新路[J]. 唯實, 2021(7): 35-37.

[5]李小鵬. 以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J]. 智慧中國, 2023(10): 8-13.

猜你喜歡
交通規劃高質量發展高速公路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應用型本科高?!督煌ㄒ巹潯氛n程教學改革探索
交通規劃課程考試改革探索與實踐
高速公路與PPP
基于云模型的單路口交通信號智能控制系統研究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