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兆勝學術年譜

2024-04-20 10:07
名作欣賞 2024年4期
關鍵詞:林語堂社會科學全文

1982 年,20 歲

9 月,入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讀本科。

1986 年,24 歲

1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春天,有一事值得一記。北京師范大學王富仁教授來校演講,當時人山人海,場面壯觀。這是一次學術盛宴,內容是關于現代文學啟蒙的。他是脫稿講,滔滔不絕,深刻思想自心中流出。這對我的學術人生有重要影響。

7 月,大學畢業,并考上本校本系的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學者朱德發教授,查國華老師是副導師。

10 月,魏建師兄帶我與師妹馮濟平到北京訪學,在查國華、張小鼎等老師的介紹下遍訪名家。我們有幸見到冰心、曹禺、陳企霞、秦兆陽,還有北京大學的王瑤先生,這對開闊視野、認真治學、理解作家與學者大有益處。

1987 年,25 歲

10 月,在朱德發老師的帶領下,與曲阜師范大學的徐文斗老師等一起,赴成都參加學術會議。

12 月,在《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87 年第6 期發表《王統照的戲劇觀及其創作》,這是我最早發表的論文。之前,我還在“高教自考”刊物上發過研究中國現代女性形象的文章。

1989 年,27 歲

7 月,碩士論文《中國現代家庭文學的文化意蘊》通過答辯,得到朱德發老師充分肯定。這是較早從家庭文化角度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是徐文斗老師。為此,我還專程去曲阜師范大學,第一次領略了孔子故里,這也是導師朱德發老師的母校。那時,對曲阜留下了深刻印象。

9 月,到山東社會科學聯合會工作。

12 月,我沒經過任何人,也沒告訴朱德發老師,直接將碩士論文寄給《文學評論》的王信老師。大大出乎我意料,很快收到王信老師的用稿通知,我碩士論文的一部分發表在1989 年第6 期,題目是《賢妻良母:一個古典的審美文化模式》。這算是個奇跡,為我后來從事學術研究確立了信心。后來,我做了《中國社會科學》的編輯,王信老師的編輯風格對我產生了根本影響。1990 年,我碩士論文的有關內容分別在《山東社會科學》和《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發表。

1993 年,31 歲

8 月,在《東方論壇》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對家庭至上觀念的省察》。此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4 年第3 期全文轉載,這是一次突破,對我的學術研究是個鼓舞。

9 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讀博士,師從林非研究員,專門研究魯迅。

1995 年,33 歲

2 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發表《魯迅、巴金、曹禺家庭文學比較論》一文。

8 月,在《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發表從“家庭文化”角度比較魯迅《傷逝》和錢鍾書《圍城》的論文。另外,我還在《東方論壇》發表《論林語堂的家庭文化觀》一文,這是我第一次涉足林語堂研究,并從家庭角度入手,也算是一次新開拓。此時,我向林非老師申請,決定放棄以魯迅為題的博士論文寫作,改為以林語堂為題的博士論文。這讓林先生大吃一驚,因為他一邊給我上課一邊商討關于魯迅的研究論文,我倆已持續一年多。好在考慮了一周時間,林先生竟同意了我改弦更張。這讓我看到了林非先生的氣度,因為在別處,這樣的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9 月,在《文藝報》發表《輕彈異域的悲歌:劉盛亞的反法西斯文學》一文,這是較早也是較全面研究“劉盛亞”這個被遺忘作家的文章。我最早從戲劇角度研究王統照,這次也試圖尋找研究的薄弱環節,力求“創新”。朱德發與林非兩位老師一直強調,學術研究創新則生,不創新則死。我一直將這一教誨銘記于心。

1996 年,34 歲

2 月,在《社會科學戰線》發表《近幾年林語堂研究述評》,這是我在做博士論文準備工作基礎上寫成的。

6 月,因林非先生出國,我提前答辯。答辯委員會主席是嚴家炎先生,委員有郭志剛、袁良駿、楊義等老師。我論文的題目是《感應天啟 省悟人間——林語堂的文化選擇》,答辯委員會對論文給予很高評價,特別是嚴先生認為,論文“標志著林語堂一個新階段的到來”。因為我去北京大學接嚴家炎先生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路上堵車厲害,嚴老師還問我想不想讀博士后,那時我急于就業,也確定了工作單位,否則繼續跟嚴老師學習,那該多好!現在想來,我與嚴先生的緣分之深淺。

9 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工作,那時編輯工作輕松,主要時間用來做學術研究,感到非常愜意。許多成果也是由此開始的。

10 月,在《中國文化報》發表《林語堂與北京文化精神》,是林語堂研究的推進。

1997 年,35 歲

2 月,發表的《論林語堂的生命悲劇意識》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 年第3期全文轉載。

6 月,發表的《緊緊貼近人生本相:林語堂的人生哲學》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 年第9 期全文轉載。

11 月,在《山東文學》發表的《走出近幾年散文的誤區》一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 年第12 期全文轉載,還被《新華文摘》1998 年第1 期摘錄。這一年,發表的文章多篇被轉載,提升了我的學術自信。

1998 年,36 歲

2 月,《論林語堂的女性崇拜思想》發表于《社會科學戰線》,《林語堂人生哲學的價值意義及其缺憾》發表于《東岳論叢》,兩文分別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 年第3 期和第4期全文轉載。

6 月,晉升副高職稱,為副編審。

8 月,《林語堂宗教文化思想論》發表于《中國文學研究》,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 年第1 期全文轉載?!侗本┥⑽淖骷艺摗钒l表于《北京社會科學》。

12 月,博士論文以《林語堂的文化情懷》為題,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導師林非先生以深情的筆觸為本書寫了長序,對我多有鼓勵和鞭策。朱德發老師在《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以《新視野、新境界、新高度:評〈林語堂的文化情懷〉》介紹此書。給予此書以較高評價的還有譚桂林《靈魂的貼近——讀〈林語堂的文化情懷〉》(《中華讀書報》1999 年8 月18 日)、王智慧《評〈林語堂的文化情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 年第2 期)、朱國華《從魯迅之外的視點看——〈林語堂的文化情懷〉點評》(《中國文化報》2000 年6 月8 日)、周仁政《解讀林語堂的嶄新參照:評王兆勝的〈林語堂的文化情懷〉》(《福建論壇》2001 年第4 期)、趙稀方《“另類”的文化含義:評王兆勝的〈林語堂的文化情懷〉》(《社會科學輯刊》2001 年第6 期)、劉克敵《走進林語堂的世界——評王兆勝的近著〈林語堂的文化情懷〉》(《社會科學戰線》2002 年第5 期)。

1999 年,37 歲

2 月,發表的《心靈的對語——林語堂的文體模式》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 年第2 期全文轉載。由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一生伴書走天涯:胡適的讀書生活》一書,這是我從魯迅到林語堂再到胡適的嘗試。本書2018 年由萬卷出版公司以《一生受用最是書——胡適的讀書生活》為名再版。

6 月,《反抗絕望、善處人生:論林語堂的生活哲學》發表在《社會科學輯刊》。

12 月,《一個相當有價值的文本:20 世紀中國自由主義文學思潮》發表在《社會科學輯刊》。

2000 年,38 歲

1 月,在《山東文學》發表3 萬字的長文《新時期中國散文的發展及其命運》,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0 年第4 期全文轉載,獲首屆冰心散文理論獎。文中談到文化散文、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散文,這一提法有新意。

8 月,《中國現代“詩的散文”發展及其嬗變》發表在《中國文學研究》,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 年第4 期全文轉載。在《河北學刊》發表論馬莉新散文的文章。

12 月,在《東岳論叢》和《山東社會科學》發表《論中國現代小品散文》等散文研究文章。

這一年,我加大了散文研究力度。

2001 年,39 歲

本年度,發表大大小小文章20 余篇,除了研究林語堂,加強了散文研究,同時加強了批評力度。另外,還在《光明日報》發表三篇文章。

1 月,《論20 世紀中國書話散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 年第6 期全文轉載。

3 月,《解讀〈雷雨〉》由京華出版社2001 年3月出版,入選顧振川、顧之川主編的“中外名著解讀”叢書。

4 月,《論中國現代憶舊散文的流變》發表于《江漢論壇》2001 年第2 期。

6 月,《論中國當代小品散文》發表于《文史哲》2001 年第3 期。

8 月,《論林非的散文創作》發表于《河北學刊》2001 年第4 期。

10 月,《逍遙的境界》一書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入選韓德民主編“國學關鍵詞”叢書,后以《逍遙與境界》為名(有增補)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 年再版?!墩摦斚挛膲摹白呋鹑肽ОY”》發表于《南方文壇》,被《中華文學選刊》2002 年第2 期全文轉載?!墩撝袊F代隨筆散文》發表于《學術月刊》,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 年第12 期全文轉載。

2002 年,40 歲

此年,發表文章23 篇,主要集中于林語堂與蘇東坡、寨珍珠、魯迅、錢穆、周作人、董橋等人的關系研究。還有散文研究,重點關注學者散文、藝術家散文、游記散文、女性散文研究。還發表《論書法家的深刻孤獨》一文。同年,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發表重要論文,也算是一次重要突破。此時,研究視野有所開拓,興趣也更廣泛了。

1 月,《閑話林語堂》一書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2016 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版。本書出版后形成“閑話林語堂”熱,相關評論有10 多篇,包括:鐘軍紅《靈魂貼近的理性詮釋——讀〈閑話林語堂〉》(《語文月刊》2002 年第1 期)、周泉根《給沉重一副翅膀:王兆勝近作〈閑話林語堂〉》(《中國教育報》2002 年4 月11 日)、呂周聚《閑適中的靈魂溝通與交流》(《中華讀書報》2002 年6 月12日)、王光東與聶偉《最是閑言文心同——〈閑話林語堂〉讀后》(《文匯讀書周報》2002 年4 月10 日)、張光芒《靈魂的妙悟——讀〈閑話林語堂〉》(《現代教育導報》2002 年7 月4 日)、古耜《性靈解脫有文章——讀王兆勝的〈閑話林語堂〉》(《廈門日報》2002年6 月15 日)、王光明《靈魂肖像 性情文章——讀王兆勝的〈閑話林語堂〉》(《文藝報》2002 年8月27 日)、丁國旗《走近林語堂——讀王兆勝先生〈閑話林語堂〉》(《吉首大學學報》2003 年第2 期)、秦勇《走進林語堂——評王兆勝的新作〈閑話林語堂〉》(《福建論壇》2003 年第2 期)、陶東風《現代性反思視野中的林語堂及其意義——讀王兆勝的〈閑話林語堂〉》(《社會科學輯刊》2003 年第3 期)等。除學界外,媒體和普通受眾頗愛此書,對我多有采訪。

2 月,《論90 年代中國學者散文》發表在《社會科學戰線》?!读终Z堂與賽珍珠》發表于《中華讀書報》,被《讀者文摘》2004 年第1 期、《報刊薈萃》2005 年第4 期、《青年教師》2006 年第12 期等多家雜志轉載。

4 月,《論中國當代隨筆散文》發表于《江蘇社會科學》。

6 月,獲首屆冰心散文理論獎,到江蘇吳江同里鎮參加頒獎?!丁醇t樓夢〉與20 世紀中國文學》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2 年第11 期、《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2 年第9 期和美國《華文精擷》2003 年第1 期全文轉載。

9 月,參加湖南吉首大學舉辦的“21 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研究與學術創新”研討會,提出理論的創新要有包容心態,圈子間不能相互排斥。

10 月,《林語堂與周作人》發表于《人文雜志》。

12 月,《超越與局限——論80 年代以來的中國女性散文》發表于《文學評論》,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2003 年文學評論》與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十博士直擊文壇》。

2003 年,41 歲

這一年乘上一年之力,更上臺階。出版兩本書,發表33 篇文章。研究主題還是林語堂與散文。在林語堂方面,集中研究他與古今中外名家的關系,像老舍、錢穆、徐志摩、沈復、徐訏、勞倫斯、章克標、袁枚、孟子、梁啟超、羅素、公安三袁等。在散文方面,著力探討散文精神與散文的文化選擇問題,反思性、批評性、深度思考有所加強。另外,關于家庭文學的研究比較突出,一是將碩士論文修改后集中發表,二是探討《金粉世家》與《紅樓夢》的關系。

2 月,《論林語堂“田園式”都市的文化理想》在《吉首大學學報》發表。

4 月,《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一書,由臺灣文史哲出版社出版?!读终Z堂“田園式”都市理想的意義與局限》在《徐州師范大學學報》發表。

6 月,《中國現代家庭文學文化意蘊闡釋》在《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第2、3 期發表?!丁唇鸱凼兰摇蹬c〈紅樓夢〉》在《東北師范大學學報》發表。

8 月,《林語堂與勞倫斯》在《中國文學研究》發表。后入選何勤華、傅守祥主編《文化正義論叢》第四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 年版。

9 月,《林語堂與章克標》在《江漢論壇》發表?!读终Z堂與袁枚——人品與學術》在《學術研究》發表?!读终Z堂與蔡元培》在《博覽群書》發表,《讀者》2004 第19 期轉載,《領導文萃》2004 年第12期轉載。

10 月,《林語堂與孟子》在《學習與探索》發表?!读终Z堂與梁啟超》在《人文雜志》發表?!读终Z堂“田園式”都市文化理想的成因考察》在《求索》發表?!读终Z堂與羅素》在《山東社會科學》發表?!读终Z堂與外國文化(上下)》在《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第5、6 兩期發表。

11 月,《真誠與自由:20 世紀中國散文精神》一書,入選譚桂林、于青主編“百年文學漫步書系”,由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2 月,參加海南師范大學舉辦的“中文散文與中華民族精神國際學術研討會”,就“北京文化與20 世紀中國散文”問題發言?!读终Z堂與公安三袁》在《江蘇社會科學》發表?!墩?0 世紀中國性靈散文》在《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發表?!独Щ笈c迷失——論當前中國散文的文化選擇》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4 年第2 期全文轉載,人民文學出版社編選的《2003 年文學評論》和李建軍編、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十博士直擊中國文壇》全文選用。

2004 年,42 歲

1 月,《解讀林語堂經典》一書,入選程光煒主編“青少年圖書館叢書”,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后以《風行水上的瀟灑——解讀林語堂經典》2005年再版。

4 月,參加中國作協創聯部和中國青年出版社在京聯合召開的“斯妤作品研討會”,發言題目為“蛻變與更生”?!侗本┪幕c20 世紀中國散文》在《江海學刊》發表,后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的《2004年文學評論》?!短斓刂樱毫终Z堂綜論(上下)》在《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第2、3 期發表,入選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 年《福建作家論》。

8 月,《百年中國性靈散文》一書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10 月,《林語堂與邵洵美》在《福建論壇》發表。

11 月,《林語堂的文化選擇》一書,入選宋如珊主編“大陸學者叢書”,由臺灣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出版?!断硎芙】怠芬粫?,入選靳諾主編“大學生文化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5 年,43 歲

1 月,《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一書,入選樂黛云主編“跨文化溝通個案研究叢書”,由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張中良以《架起中西文化之橋——讀王兆勝著〈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山東社會科學》2007 年第1 期)推舉此書?!蛾P于散文文體的辯證理解》在《文藝爭鳴》發表,《新華文摘》2005 年第9 期作為重點文章全文轉載。

2 月,《人類憂思與性靈書寫——劉長春〈大地筆記〉的精神內核》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003 年中國散文研究概論》在《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發表。

6 月,《希望與遺憾:官員散文論》在《文藝爭鳴》發表。

7 月,與導師林非先生到南寧參加“新世紀中國散文走向暨《廣西散文百年》研討會”。

8 月,《折翅與墜落:談周濤近期散文的價值迷失》在《文藝爭鳴》發表,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編選的《2005 年文學評論》。

9 月,《文學的命脈》一書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左林霞以《古典情懷下的現代觀照——評王兆勝的〈文學的命脈〉》(《江漢論壇》2006 年第11 期)為題評論此書。

2006 年,44 歲

1 月,《林語堂大傳》一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 月,《林語堂與明清小品》在《河北學刊》發表。

4 月,《論林語堂中西文化融合思想》在《江漢論壇》發表?!痘盍εc障力——大眾傳媒對散文文體的深度影響》在《天津社會科學》發表。

8 月,晉升正高職稱,為編審?!赌戏轿膲吠瞥觥敖袢张u家——王兆勝”,發表《我的批評觀——盡善盡美》和《“形不散—神不散—心散”——我的散文觀及對當下散文的批評》兩文。在此,針對長期流行的“形散神不散”觀點,提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新觀點。李建軍《溫和優雅的質疑者——王兆勝的文學研究與文學批評》、韓小蕙《君子學者王兆勝》對王兆勝的人與文進行評論。

10 月,《林語堂與中國古典小說》在《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發表?!秾W術語言的現狀與理想》在《福建論壇》發表?!段幕⑽模褐R、史識與體性的誤區》在《青海社會科學》發表?!吨袊鴫粝氲奈幕巍吩凇吨袊鐣Э钒l表。

2007 年,45 歲

2 月,《林語堂與舊體詩詞》在《人文雜志》發表?!稄膭撟鲃右蚩从暨_夫〈沉淪〉的思想意義》在《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發表?!墩撏醭溟偵⑽牡膹埩Y構》在《陜西師范大學學報》發表。

3 月,《21 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在《文藝爭鳴》發表。

5 月,《當前散文研究的瓶頸與突破——兼論陳劍暉散文理論建構》在《江漢論壇》發表。

7 月,《余光中散文的世俗化傾向》在《中國散文評論》發表。作家梅潔以《與博愛和道義同行——王兆勝印象》(《當代作家評論》2007 年第4期)為題介紹王兆勝。

8 月,《賈平凹散文的魅力與局限》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獲2007 年《當代作家評論》年度獎,入選李斌、程桂婷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5 年2月出版的《賈平凹創作問題批判》一書。

10 月,《文學創作的深度異化——評陳希我的小說〈抓癢〉》在《當代文壇》發表,入選《當代文壇》編輯部2012 年出版的《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镀胶飧?、平常心、平淡心——談散文創作的維度》在《南方文壇》發表?!端枷氲奶J葦與靈魂的吟唱——讀〈廣西散文新勢力十六人作品展〉有感》在《廣西文學》發表,介紹新銳作家創新性。牟洪建以《守望與超越——論王兆勝的散文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07 年第5 期)為題對王兆勝的散文研究進行評論。

11 月,《林語堂與中國古代藝術》在《求索》發表。

12 月,《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在漳州賓館參加“林語堂國際研討會”并致辭。張桂興以《評王兆勝〈林語堂與中國文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 年第6 期)為題進行評論,高玉以《林語堂的文化品格研究——讀王兆勝〈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社會科學輯刊》2009 年第5 期)評論王兆勝的林語堂文化研究。

2008 年,46 歲

4 月,《邊緣人生夢中飛——談鄭云云散文的境界》在《當代文壇》發表?!缎苡荷⑽牡膶徝朗澜纭放c《散文創新的向度與路徑》均在《文藝爭鳴》發表?!都毤汅w悟生命的花開花落——讀八位散文作家的八篇散文有感》在《安徽文學》發表,推薦散文新作。

6 月,《君子人格的崇尚與追求——馬玉琛小說〈金石記〉的境界》在《小說評論》發表。王景科、牟洪建以《王兆勝的散文研究與散文批評》(《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8 年第3 期)為題評論王兆勝的散文研究與批評。

8 月,《林語堂與道家文化精神》在《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發表。

10 月,《堅守與突圍:新時期散文三十年》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入選白燁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版的《2008 年中國文壇紀事》一書。

12 月,《林語堂與〈紅樓夢〉》在《河北學刊》發表。

2009 年,47 歲

6 月,《散文的常態與變數》在《文藝爭鳴》發表?!督倌曛袊⑽脑姷某删汀吩凇懂敶膲钒l表,入選《當代文壇》編輯部2012 年編輯的《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一書。

7 月,《林語堂的中國文化觀》在《東岳論叢》發表。

12 月,《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的辯證與融通》在《鄭州大學學報》發表?!哆吘壢松倪吘墪鴮憽嵲圃粕⑽牡莫毺伧攘Α吩凇赌戏轿膲钒l表。

2010 年,48 歲

1 月,《林語堂正傳》一書,入選金宏達、于青主編“名家正傳叢書”,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稄摹捌企w”到“失范”——當前中國散文文體的異化問題》在《江漢論壇》發表,被《學術界》2010 年第3 期“學界觀察”以“當前中國散文文體的異化問題”為題轉載,入選張志忠、陳亞麗主編,武漢出版社出版的《散文批評三十年》一書。

2 月,《寧靜中的沉實——2009 年散文創作》在《當代文壇》發表。

3 月,在北京參加“嶺南文學新實力”廣東十位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

12 月,《歸位·蓄勢·創新:論新世紀的中國散文創作》在《文藝爭鳴》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1 年第4 期全文轉載。

2011 年,49 歲

2 月,《憂思弦上發清音——談王堯散文隨筆的精神旨趣》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

4 月,《新世紀中國藝術家散文的優勢與特色》在《徐州師范大學學報》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1 年第10 期全文轉載,被《紅巖》2011 年第6 期以《新世紀中國藝術家散文的優勢與啟示》為題全文轉載。

5 月,《溫暖的鋒芒——王兆勝學術自選集》一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0 月,《融通、再造、升華:林非散文的精神向度》在《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2 年第4 期全文轉載。萬秀鳳以《散文的“邊緣性”:內涵、語境和意義——以王兆勝觀點為中心》(《晉陽學刊》2011 年第5期)為題評論王兆勝的散文研究。

2012 年,50 歲

1 月,作家楊獻平以《以心靈的大光照臨一切——文學博士、著名評論家、散文家王兆勝先生訪談錄》(《文學與人生》2012 年第1 期)對王兆勝進行訪談。

2 月,《娓娓道來知心語:論林非散文的敘述模式》在《江漢論壇》發表?!吨袊⑽哪赀x2012 年》一書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10 月,《金質玉潤總關情——吳克敬散文創作略論》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2 年第7 期全文轉載,收入李伯鈞、陳兆朋編著,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4年8 月出版的《吳克敬研究》一書。

12 月,肖百容以《“片面”與“全面”——從王兆勝先生的林語堂研究談起》(《懷化學院學報》2012 年第6 期)為題談王兆勝的林語堂研究。

2013 年,51 歲

4 月,《純真與博大:林非散文的情感世界》在《當代文壇》發表。

12 月,在中國作協參加熊育群的長篇小說《連爾居》研討會。

2014 年,52 歲

1 月,《當代文壇》2014 年第1 期,作“批評家學術檔案欄目”介紹王兆勝?!冬F實性·物性·神圣——2014 年散文創作綜述》入選《中國文學年鑒》。

6 月,《用心弦彈出的生命樂意——讀賽飛的海島散文》在《當代文壇》發表。

9 月,《新時期散文的發展向度》一書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 年,53 歲

2 月,《金聲玉振發清音——朱德發的學術品格及其追求》在《社會科學輯刊》發表。

3 月,任《中國文學批評》副主編,為刊物編委。

6 月,《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的多維世界——以散文為中心》在《東吳學術》發表?!渡⑽奈捏w:中國傳統文化基團與密碼的載體》在《學術研究》發表。

9 月,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主辦的“當代中國文學的現狀與思潮”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平和縣林語堂故居“語堂沙龍”做講座,題目是“平和林語堂的平和世界”。

2016 年,54 歲

1 月,《深思·彷徨·亮色——2015 年散文創作綜述》刊于《中國文學年鑒》。陳劍暉以《來自豐饒心靈的純正批評——論王兆勝的散文批評兼及林語堂研究》(《學術評論》2016 年第1 期)為題評論王兆勝。

2 月,《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在《蘭州學刊》發表,被《新華文摘》2016 年第21 期作為封面文章,全文轉載10000 字。

4 月,《中國新文學研究增殖及其路徑選擇》在《廣西師范學院學報》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6 年第7 期全文轉載。

9 月,《近幾年散文創作新動向及其思考》在《福建論壇》發表。

10 月,《石河子大學學報》設“王兆勝研究專欄”,發表趙金鐘《王兆勝散文理論研究縱論》、顏同林與楊潔《對話與建構——論王兆勝的林語堂散文研究》、王燁與吳堯《王兆勝散文創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地母意識”》三篇文章。

11 月,《現代散文研究的新高度——評〈行進中現代性——晚清“五四”散文論〉》在《江漢論壇》發表。

12 月,在山東省散文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獲山東散文30 年創作(理論)成就獎?!渡n茫天地間的詩意行吟——熊育群文學創作的精神品格》在《中國作家》發表。

2017 年,55 歲

1 月,《文藝爭鳴》以“學者檔案:王兆勝研究專輯”為題,發表王兆勝《“正途”與“異路”——我的學術研究方式與路徑》一文,同時推出朱壽桐《在心靈場域建構學術矩陣——論王兆勝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白浩《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論王兆勝的“心學”建構》、呂周聚《現代散文研究范式的探索與建構——論王兆勝的散文研究》三篇研究王兆勝的文章。

4 月,滕永文以《王兆勝散文理論觀論要》(《三江學院學報》2017 年第2 期)為題介紹王兆勝。

8 月,《中國散文理論話語的自主性問題》在《美文》發表。

9 月,參加中國作協“砥礪五年散文創作研討會”,并發言。

10 月,《林語堂與中外名人》由遼海出版社出版,劉波以《“復雜人”眼中的“復雜人”——王兆勝先生與其〈林語堂與中外名人〉》(《芒種》2019 年第9 期)為題進行介紹。在《文學評論》創刊60 周年紀念大會上做主旨發言。

2018 年,56 歲

2 月,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4 月,《散文的文化自信與價值重估》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黨政干部參考》2018 年第9 期轉載。

5 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為《中國社會科學》編委?!短斓琅c人道——中國新文學創作與研究反思》一書,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入選2018 年花地文學榜文學批評十本書。陶東風以《反思人道 高屋建瓴——王兆勝〈天道與人道——中國新文學創作與研究反思〉》(《羊城晚報》2019年3 月25 日)為題給予高度評價。

6 月,任《文學評論》編委?!堵愤b小說的超越性境界與文學史意義》在《文學評論》發表,被《新華文摘》2018 年19 期作為重點文章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8 年第10 期全文轉載。

7 月,恩師朱德發教授突然病逝。在哈爾濱大學參加第五屆“當代中國文論:反思與重建”高端學術論壇,就文學批評的四個方面局限做了發言。

8 月,《散文寫作的難度與境界》在《廣州文藝》發表,獲中國寫作協會成立40 周年40 篇優秀論文獎,入選方長安、蕭映、宋時磊編,社科文獻出版社2022 年10 月出版的《當代寫作學文選》(1980—2020)一書。

9 月,開始在南開大學文學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10 月,參加“海峽兩岸(漳州)林語堂文化研討會暨福建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2018 年年會”,做主題發言。

11 月,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編委,參加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創刊座談會。在北師大參加“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暨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慶功會”,做了題為“真誠寫余,閑心求道”的發言。

12 月,在沈陽參加“新時代、新經驗、新征程”遼寧文學發展論壇暨簽約作家培訓會?!段幕角笈c精神超越——張煒小說艾約堡秘史的價值取向》在《中國文學批評》發表?!冻墒炫c收獲:二○一八年散文概觀》在《東吳學術》發表。

2019 年,57 歲

本年發表24 篇文章,主要是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解放日報》《中華讀書報》等探討散文的文體問題。另外,在《美文》雜志主持一個散文研究欄目,約請南帆、汪文頂、吳周文、陳劍暉、丁曉原、周海波、李宗剛等撰文,對散文創作與理論進行研究。我一人寫了七篇文章。

1 月,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參加彭學明《娘》文學現象研討會。在長江師范學院文學院參加“當代文學研究的資源、路徑與方法學術會議暨長篇小說《荊棘與珍珠》研討會”?!渡⑽牡奈幕孕排c價值評估》在《美文》發表。

2 月,《好散文的境界——以2018 年〈人民文學〉為中心》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發表。隨筆《撿石之樂:審美意趣的生成》在《學術評論》2019 年第2 期發表,

3 月,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參加“新散文20年”座談會暨“中國散文與新時代中國精神”研討會?!对谀袌远ㄇ靶小聲r期以來中國散文價值評析》在《美文》發表。

4 月,《林語堂對五四新文化的貢獻》在《廣西師范大學學報》發表?!逗魡旧⑽难芯康拇禾臁吩凇睹牢摹钒l表?!栋l現與剖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散文的“母愛”敘事》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9 年第7期轉載,獲《當代作家評論》2019 年度獎?!?018年散文年選》一書,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6 月,《知識的滋養與生命的豐盈——我的學術人生之路》在《名作欣賞》發表,《散文·海外版》2019 年第6 期全文轉載?!渡⑽奈捏w的跨界及其限度》在《美文》發表。

8 月,《散文的“命名”及相關問題》在《美文》發表。

9 月,參加《當代作家評論》本年度論文線上頒獎會,主題是“轉折的文學:新人·新主題·新歷史”?!懂敶⑽难芯控叫鑼崿F跨越式發展》在《美文》發表。

10 月,被聘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稏|方論壇》作“本刊學人”介紹?!蛾P于文學研究的創新性問題》在《東方論壇》發表,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研究》2020 年第2 期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9 年第4 期全文轉載。參加由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陜西省作家協會、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卅年重聚說路遙——紀念路遙誕辰七十周年”座談會。

11 月,任中國文學批評學會常務理事。參加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第二屆會員大會暨“中國文學批評70 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協會參加凌翼長篇文化散文《大湖紋理》《贛鄱書》研討會?!稄募玖w林的〈漫談散文〉看散文》在《美文》發表。

12 月,《散文創新與觀念的突破》在《美文》發表?!对诎仙嬷星靶小轮袊呤晁拇ㄉ⑽牡陌l展變革》在《當代文壇》發表。與陳劍暉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體與跨文體研究叢書”。

2020 年,58 歲

1 月,《東吳學術》2020 年第1 期發表“東吳學術名家王兆勝”欄目,有趙佃強《王兆勝散文研究的“辯證法”》、毛蘋清和賀仲明《“真誠與自由”——評王兆勝的散文研究》。

2 月,《散文文體的張力與魅力》在《東吳學術》發表。

3 月,《學者散文的使命與價值重建》在《中國文學批評》發表,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0 年第3 期全文轉載?!渡⑽?,寫出生活萬千氣象》在《人民日報》發表。與吳周文、陳劍暉主編“文化自信與散文中國”叢書。

4 月,《散文文體的張力與魅力》一書由廣東高教出版社出版?!对诜e淀中深化創新——2019 年中國散文創作評析》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發表?!渡⑽膽趥鹘y中開出現代之花》在《東吳學術》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8 期全文轉載。

5 月,《天地之心與散文境界》一書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6 月,《關于中國現當代作家的“散文批評”》在《當代文壇》發表,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研究》2020 年第8 期全文轉載。

7 月,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8 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散文的“父愛”敘事》在《江蘇社會科學》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20 年第11 期全文轉載。

9 月,2020 年9 月9 日,“中國當代散文理論話語建構研究”獲2020 年國家重點課題立項。與張江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型“學術中國文叢”。

10 月,《中國當代散文研究觀念的調整與創新》發表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

11 月,在山東師范大學參加“第二屆山東當代散文創作學術論壇之散文創作與大學文學教育研討會暨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散文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12 月,《新世紀二十年中國散文創作走向》在《南方文壇》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21 年第4 期全文轉載。

2021 年,59 歲

7 月,受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秶w散文與觀念變革》在《文藝爭鳴》發表,《散文選刊》2021 年第11 期以“個體啟蒙與散文價值得失”作為卷首語選載,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21 年度科研成果三等獎,《作家通訊》2021 年第10 期全文轉載。

8 月,《中國之文的發現與再造——穆濤散文的價值意義》在《當代作家評論》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21 年第11 期全文轉載,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21 年度科研成果三等獎。

10 月,《精神生態與綠色寫作——郭文斌散文的價值旨趣》在《揚子江文學評論》發表?!都玖w林:散文之樹四季常青》在《光明日報》發表。

12 月,《中國生態散文中的石頭意象》在《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發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2 年第1 期重點文章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22 年第4 期全文轉載,獲“愛圣—華大學報優秀論文獎”。

2022 年,60 歲

1 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參加“《中國社會科學》編委會2022 年全體會議”?!栋熏F實注入文字,書寫生命的維度》在《解放日報》發表。

2 月,《中國現當代生態散文的物性書寫類型》在《求是學刊》發表?!度缣m人生——我所認識的孫曉琳教授》在《名作欣賞》發表。

3 月,《生命的醒覺與叩問——楊獻平散文的精神向度》在《時代文學》發表。

4 月,《林語堂的少年兒童視域及其價值》在《河南大學學報》發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22 年第7 期全文轉載?!镀橇εc魅力——劉瓊〈花間詞外〉的文化選擇與審美旨趣》在《南方文壇》發表?!蛾P于中國生態散文創作與研究的辯證理解》在《東吳學術》發表。

6 月,《文化自信與文學發展》一書,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出版?!渡⑽牡膶徝捞匦耘c文學性問題》在《天津社會科學》發表。

8 月,《散文的文體價值及其魅力》在《名作欣賞》發表。

2023 年,61 歲

1 月,《百家評論》《寫作》《中文學刊》三家刊物分別在第1 期做王兆勝研究專欄?!栋偌以u論》以“文學評論家”為題,發表四篇文章,分別是王兆勝《從余光中的“散文觀”看散文》、王光東《當代散文批評理論的建構——談王兆勝的散文批評理論》、周海波《在精神與文化的追求中漫游——論王兆勝的學術研究與貢獻》、李自雄對王兆勝訪談《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李自雄教授與王兆勝老師訪談》?!秾懽鳌芬浴白骷已芯繉]嫛卑l表三篇文章,分別是王兆勝《寫作是我最美好的人生方式》、王海龍對王兆勝訪談《散淡之心:散文寫作的理論與實踐——王兆勝訪談》、李沛霖《王兆勝“寫作”的特征與貢獻》?!吨形膶W刊》以“當代批評家”為題,發表三篇文章加一篇“王兆勝簡介與年譜”,三篇文章分別是王兆勝《關于散文研究的“齊煙九點”》、周循與彭冠龍《于天地之道中明心見性——王兆勝的散文研究述略》、李宗剛對王兆勝的訪談《心懷天地 詩意棲居——與著名學者、作家、編輯家王兆勝的文化對談》。整體而言,這三組文章是圍繞王兆勝的散文理論與創作展開的,是一次有些巧合的聚焦介紹。

2 月,《開弓立馬,百步穿楊——吳周文的散文研究》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發表。

3 月,從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退休,受聘為南昌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

4 月,《文藝論壇》以“評論百家”為題,發表兩篇關于王兆勝的文章,一是王兆勝《文化自信與中國現當代散文價值評估》,二是周循與彭冠龍《逍遙于傳統與現代之間——論王兆勝的散文研究》。

6 月,《胸襟與情懷——讀王干的散文隨筆作品》在《當代文壇》發表?!堵愤b的文學批評觀及其價值》在《文藝爭鳴》發表。

8 月,《中國現當代散文概念辨析與話語建構》在《河北學刊》發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3 年第5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23 年第10 期全文轉載,《文學研究文摘》2023 年第4 期重點文章轉載?!队眯臒粽樟辽咨獎⒂駰澬≌f的精神世界》在《東北師范大學學報》發表。

9 月,在《中國文學批評》編委會繼續擔任刊物編委?!队袷幕c賈平凹的散文創作》在《江漢論壇》發表。

10 月,《心中的不凍河——讀張國龍的兒童小說〈瓦屋山?!怠吩凇吨袊敶膶W研究》發表?!吨袊男牡默F代重塑——王堯散文隨筆的特點及其意義》在《揚子江文學評論》發表。

12 月,《天心為鏡,地心成語——馬玉琛小說〈羽梵〉的精神意趣》在《小說評論》發表。

編 輯:張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歡
林語堂社會科學全文
《云南社會科學》征稿征訂啟事
《河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喜報
全文中文摘要
林語堂:幽默藝術與快樂人生
全文中文摘要
探訪林語堂故里
青年再造
1940年林語堂短暫的重慶之行
數學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