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文獻與《楚辭》研究

2024-04-20 02:49湯漳平黃璐薇
名作欣賞 2024年4期
關鍵詞:楚地宋玉簡牘

湯漳平 黃璐薇

20 世紀以來,大量出土的楚地簡帛文獻對《楚辭》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少學者靈活運用“二重證據法”推翻前人謬說,提出新的見解,破解了不少《楚辭》界的學術難題,使《楚辭》研究得到了長足有力的發展。

楚地出土文獻簡介

先秦簡牘自20 世紀50 年代末至今,共出土30 余批,計10 萬余字,均屬楚簡。尤以原楚國核心湖北最多,其次為湖南,再次為河南。出土的這些楚簡中,有三類最為重要,可從內容上加以區別。

(一)古代書籍

目前出土的先秦古書主要有四批,以竹簡為主。

1. 郭店簡

1993 年冬,湖北荊門郭店1 號墓出土竹簡804 件,其中文字竹簡730 件,計13000 余字,后整理為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郭店楚墓竹簡》。墓葬年代約為公元前300 年,內含道家、儒家兩家的作品。其中,道家著作四篇,為《老子》甲乙丙三種摘抄本,字數約為傳世《老子》的2/5(2046 字),并有《太一生水》一篇,闡發了道家的學說。其余有儒學著作11 種14 篇,它們是《緇衣》《五行》《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性自命出》《成之聞之》《尊德義》《六德》《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及《語叢》4 篇。

2. 上博簡

上海博物館于1994 年先后購入兩批(1700 余件)先秦簡牘,據考,可能出自湖北荊州,為楚簡。簡牘含35000 余字,其內容十分豐富,保存的先秦典籍多達80 余種。經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時期楚竹書1—9 輯》共58 篇,其內容涵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文字、軍事、音樂等多個領域。其中儒家著作數量最多,但也有道家著作,如《恒先》《彭祖》《凡物流形》等。部分記載內容與楚國有關,如《昭王毀室》《柬大王泊旱》《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王居》等。而第四輯的兩首佚詩和《采風曲目》,第八輯的《有皇將起》《李頌》《鹠鷅》《蘭賦》也都屬于楚地的文學作品。

從上博簡第一輯出版后引起熱議的《孔子詩論》起,十幾年來,其每一輯的出版均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3. 清華簡

2008 年7 月,清華簡由清華校友捐贈入藏清華大學,并由該校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進行保護和整理。本批簡牘總數為2388 枚(含殘本),年代為戰國中晚期(前305±30 年)。清華簡的簡文大多具有楚地特色,多為經史類文章,是傳世文獻中不曾出現過的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發現了近20 篇古文《尚書》,既有傳世本中早已存在的篇目,也有傳世本中前所未見的篇目。但有些篇目即便與傳世本相類,其中的文本句式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于學界而言,古文《尚書》的問世是至關重要的。據專家目前研究發現,清華簡中至少有75 至80 篇著作。除《尚書》外,還有與詩、史、樂相關的內容,特別是清華簡中有一部編年史,與《竹書紀年》相似,從西周初年一直到戰國時期,其中記載了大量傳世文獻中沒有提及的史事,對研究上古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專家整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已于2010 年12 月出版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輯,到2023 年12 月,共記有十三輯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出版,內容豐富翔實,如第一輯共收錄了《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和《楚居》9 篇,其中《尹至》《尹誥》記述夏末商初事,《程寤》《保訓》《耆夜》記述商末之事,《金縢》《皇門》《祭公》則為周朝史事?!冻印酚浭隽顺嗽诔倪w都和改朝換代的歷史,引起了專家們的高度重視,是楚國的一部記載季連至楚悼王(前401—前381)的歷史?!肚迦A大學藏戰國竹簡》收錄了《系年》,屬史類資料,填補了先秦歷史的空白部分。

2023 年底,《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十三輯出版,共收錄有《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五音圖》《樂風》《畏天用身》5 篇文章。其中《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記述了先秦楚地食禮過程中的具體禮節,其語言風格與《儀禮》相類?!段逡魣D》《樂風》屬音樂類的文獻,記載了五音及音律相關的內容?!段诽煊蒙怼穼僬芾眍愇墨I,圍繞天人關系展開論述,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些文獻均為傳世文獻中所未見的,為先秦的禮制、思想、音樂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4. 安大簡

繼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之后,近幾年來,又一批珍貴的先秦簡牘文獻安大簡出土。安大簡于2015 年1 月入藏安徽大學,簡牘共有1167 編號,字跡清晰,全局較好,是戰國早期和中期(前400年—前350 年)的文獻。安大簡的簡文也具有楚地文字的特點,其中多為經史、哲人、文學和文字方面的內容,且皆為傳世文獻中所沒有的。

在安大簡中,楚史相關的內容多達440 余條,其內容從楚先祖最初的歷史“顓頊生老童”開始,一直到春秋時期楚惠王“百公之禍”為止,整個過程中各個君王的更替,以及期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均被記錄其中。安大簡對于楚國歷史的詳盡描述為我們的科研工作解開了許多懸而未決的謎題。

安大簡中重要的是發現了近60 篇《詩經·國風》詩作,共有101 簡。這是迄今所見時代最早、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文獻。這些詩作中諸多篇目與傳世的《毛詩》本的排序、章次不盡相同,且存在大量異文。震驚了我們這些《楚辭》研究者的,還有安大簡中的《楚辭》作品。因為這個簡牘產生的年代是戰國早期和中期(前400—前350 年),換言之,《楚辭》作品在屈原沒有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那么,關于《楚辭》的這段歷史,只有重新書寫了。

上述四批竹簡,盡管上博簡、清華簡和安大簡因系回購的竹簡而出處不明,但從簡牘的文字風格及內容來看,其中含有許多與楚國相關的篇章。由此可見,此簡與楚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除了上述四批最重要的先秦簡牘之外,楚地墓葬中還出土了以下幾件先秦簡牘:1957 年河南長臺關楚墓竹簡中的《申徒狄》殘簡;1987 年湖南慈利石板36 號墓出土的《國語·吳語》《逸周書·大武》《寧越子》等;1981—1989 年,湖北江陵九店56 號墓、621 號墓分別出土的《日書》《季子女訓》等。

同時必須注意的是,兩漢墓葬中出土的古代竹書也有不少與楚地、楚文化相關的內容。如安徽阜陽雙古堆1 號漢墓,1977 年出土的包括《離騷》《涉江》等10 余種古書殘簡。有的雖非楚地出土,但也出現了風格類似楚文學的賦,如山東臨沂銀雀山漢簡出土的《唐勒賦殘簡》。而近年回歸的西漢竹書北大簡,則包含了17 種文獻3346 件,其中包括先秦文獻《老子》(《老子》與《楚辭》的淵源甚深,不言自明)。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大簡第四卷的兩篇作品中,其中一篇《反淫》的結構與枚乘《七發》相類,也是一篇七體作品。在魂與魄的對話中,其第七事談起用要道妙說為之治病時,列舉了先秦諸子中的孟軻、楊朱、墨子等六人之后,又列舉了屈原、宋玉、唐革(勒)、景差四位作家?!妒酚洝でZ生列傳》中亦有提及此四人,由此可見在西漢時期,這幾位文學家的知名度頗高。同時,這個發現亦成為駁斥“屈原否定論”的又一力證。除此之外,簡牘的其他章節對楚國歷史背景的問題多有涉及,也有很多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地方。

帛書方面,1973 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書就有28 種,共計12 萬余字。主要有《周易》《春秋事語》《戰國策》《老子》《黃帝書》《式法》《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相馬經》《五十二病方》《導引圖》等。阜陽雙古堆漢墓、長沙馬王堆漢墓均在楚地境內,且均為西漢初年的墓。因此,這類漢墓的墓葬風格當屬于楚文化的延續。其實,作為楚人的漢朝,自劉邦始,楚文化就已經蔚然成風。

以上是楚地發現的戰國、漢時期簡牘帛書的大致情況。

出土文獻對《楚辭》研究的影響

(一)《楚辭》的思想來源

《詩經》與《楚辭》是否有傳承關系,歷來是學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2010 年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圖竹簡(一)》中有一篇《楚居》,其中記載了楚人的遷徙情況,與《史記·楚世家》中的描寫大致相同。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的出土文獻中含有《詩經》的殘簡(簡稱《阜詩》),饒宗頤先生在《讀阜陽漢簡詩經》中判斷《阜詩》的語言符合楚人的用語習慣。因此,《阜詩》應為《詩經》流傳至楚地的獨特版本。另外,上博簡(一)中的《孔子詩論》也為儒學文化傳入楚國、影響楚國提供了佐證。上博簡(四)中的兩首佚詩《交交鳴鷖》和《多薪》,經專家鑒定,均為《楚辭》的“詩經”體。上博簡(四)還發表了一篇《采風曲目》,其中列出的詩歌篇目大約有數十種,我們可以從其詩的韻律上清晰窺見楚詩的冰山一角,其中有一篇《碩人》為已知的《詩經·衛風》中的篇目。上博簡(八)還發表了《李頌》《蘭賦》《有皇將起》和《鹠鷅》四篇楚賦作品,在寫法、遣詞、用韻、句式等方面與現存《楚辭》有較多相似之處,可視為《詩經》向《楚辭》過渡的文體。此外,郭店楚簡中的《六德》《性自命出》《語叢》等篇中,均有詩論方面的內容。這些出土的文獻都能證明儒家學說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傳到了楚國,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楚國的文化。

楚文化離不開道家思想的熏陶。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的西漢楚簡《老子》《太一生水》以及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楚簡《老子》帛書及《黃帝四經》皆能證明,在春秋時期,道家思想曾一度在楚國盛行。老子是陳國人,后陳國雖被楚國吞并,但在地域文化上仍屬于中原文化的范疇,因此他的思想應當融合了兩種文化,二者均在老子著作中得以體現。此外,莊子亦與楚國淵源頗深。楚人老萊子曾“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而楚人祖先鬻熊也被認為是道家一派的人。在思想上,屈原的思想中融合了儒、道兩家的文化,如儒家積極用世的思想、“崇法”傾向的治國方針、道家式“無道則隱”的隱世思想等。

巫文化是影響楚文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楚辭》是宗教文學的升華,其中的《九歌》《卜居》《招魂》《大招》都是具有“巫歌”性質的作品?!秴斡[·侈樂篇》有云“楚之衰也,作為巫音”,可見“巫音”在楚國的盛行。1973 年長沙子彈庫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湖南長沙郊外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仕女圖,圖中的龍鳳紋、人物形象等,無不昭示著墓主對升天安逸、享天倫之樂的渴望。1972 年出土于長沙馬王堆一號(轪侯妻)墓的一張“T”字形旌幡,其內容亦是表達了祈禱靈魂升天的思想。

(二)楚族的起源

《離騷》開篇云:“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备哧柤次宓壑坏念呿?,屈原與楚王屬同一氏族,由此可知楚人出自中原華夏族。但在20世紀初,楚族起源問題卻因“疑古派”的誕生而衍生出東來說、西來說與土著說三種新說。清華簡(一)中的《楚居》一文記錄了季連、鬻熊、熊繹三位楚族先祖的事跡,對楚人遷都的過程進行了詳細記載,并對楚國開國史和楚人的源流進行了記錄,是關于楚族遷徙的重要文獻。

(三)屈原的作品考辨

1.《離騷》

自許篤仁提出“淮南王劉安著《離騷》”后,此說一時甚囂塵上。1977 年,安徽阜陽雙古堆1 號漢墓出土了一批漢代《離騷》殘簡。湯炳正先生通過勘驗出土器物銘文,斷定此墓為西漢第二代汝陰侯夏侯灶之墓,其墓主卒于漢文帝十五年(前165年)。這一重大發現表明《離騷》早在西漢初年就已流傳開來,這個時間正好與王逸在《楚辭章句序》中提到的《楚辭》的成書時間相吻合。而夏侯灶卒于前165 年,此時的淮南王劉安僅14 歲。另外,根據王逸《楚辭章句》的記載,孝武帝讓淮南王作《離騷傳》,是武帝建元二年(前139 年)發生的事情,距夏侯灶卒年整整26 年。因此,淮南王當時所作《離騷經章句》指的應當是《離騷傳》而非《離騷》。

2.《遠游》

自清人吳汝綸與胡濬源始,就有《遠游》非屈作的觀點。持此觀點的學者有郭沫若、劉永濟、陸侃如等人。郭店簡、上博簡、長沙馬王堆西漢墓葬出土的帛書中包含了《老子》及其佚書、《太乙生水》《周易》卷后佚書、《黃帝四經》等著名的道家著作。這些出土文獻均可證明在屈原誕生之前,道家思想早已在楚地盛行。因此,《遠游》多道家語是很正常的現象。此外,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帛畫、陳家灣出土的《龍鳳仙女圖》等文物也能證明當時的求仙風氣,而畫中似仙的人物形象,足見楚地崇尚成仙的風氣之盛。

3.《九歌》

學界對《九歌》的性質問題聚訟已久。1965 年,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出土了一批楚地竹簡,1977 年又在江陵天星觀一號楚墓中發掘出另一批楚地竹簡。其中江陵望山一號墓主人邵固為楚悼王曾孫,擔任楚王侍者。天星觀一號墓主人邸君番敕,位為上卿、上柱國之屬。兩座陵墓都在楚國的都城附近,兩位墓主人的生平年代與屈原相近,身份也皆為楚國高官。因此,其中出土的祭祀簡牘對《九歌》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出土的簡牘中含有祭祀、卜算等內容,與《九歌》非常相似。兩墓與《九歌》所祭祀的神靈雖有不同,但同屬山川地祇之神。其中的祭祀內容可分三類:一是占卜仕途順利與否,二為貞問兇吉與否,三為遷居。這與《離騷》《卜居》《惜誦》中的占卜類似。出土竹簡向我們展示了楚人龐大的祭祀體系,《九歌》中的鬼神僅占其中的冰山一角?!毒鸥琛纷饔诔淹鯐r期,與祭祀簡牘相比,其中對求神賜?;蛎鉃牡哪康闹蛔治刺?。由此可知,《九歌》本身并非祭祀歌舞,而是一套由祭祀歌舞演變而成的宮廷樂舞。

(四)宋玉的作品考辨

20 世紀20 年代興起的“屈原否定論”亦殃及了宋玉。當時,宋玉對其賦的著作權幾乎被剝奪殆盡,只?!毒呸q》一篇。1972 年,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西漢早期墓葬中有一批戰國時期的竹簡,其中就包含了一篇《唐勒賦》殘簡,此賦在行文結構及語言風格上與宋玉的多篇賦作相似,為宋玉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參照。唐勒與宋玉、景差齊名,是楚國繼屈原之后的著名賦作家。此墓主人為西漢初年人,崇尚古風,其陪葬典籍皆為前人作品?!短评召x》的出土證明了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風格成熟的散體賦。將《唐勒賦》與宋玉各篇賦進行對比,可知《楚辭》中的兩篇《九辯》《招魂》、《文選》中的五篇《高唐賦》《神女賦》《風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以及《古文苑》中的六篇《舞賦》《大言賦》《小言賦》《釣賦》《諷賦》《笛賦》均出自早已佚失的《宋玉集》中。其中《招魂》為屈原所作,《舞賦》為東漢傅毅之作,《笛賦》的作者尚存爭議,其余十篇賦作均可確認為宋玉作品。

結語

出土文獻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楚文化資料,而且為《楚辭》的創作時地、思想內容、詞句意義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老一輩的《楚辭》學家一直非常重視出土文獻的研究,近年來,新生代的《楚辭》學者對此也是保持著高度關注并及時跟進。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每年申報的各級社科課題中,在許多碩博的論文中,在出版的學術成果中,我們看到的相關選題和研究成果越來越多,這是非??上驳?。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楚辭》研究方面,我們這一代《楚辭》學者,一定會以超越前人的成就為目標,不辜負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為中華文化的復興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

作者:湯漳平,閩南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屈原學會名譽會長,《閩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編,出版《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等十多種學術著作,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黃璐薇,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獻。

編 輯:杜碧媛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歡
楚地宋玉簡牘
讓甘肅簡牘“活”起來
成語名場面
騷體詩
秦簡牘專造字釋例
小船兒的第一次離鄉
人見人愛的“子”
鄉愁
這是個什么字
簡牘文獻中秦及漢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世紀驚奇:“走馬樓簡牘”發現親歷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