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阜城四千里

2024-04-20 05:47王國華
山花 2024年4期
關鍵詞:奶奶母親

王國華

阜 城

深圳至河北阜城縣有多遠?我屢次打開導航查詢,屢次確認,從沒變過,都是一千九百多公里,按約定俗成的華里計算,差不多四千里,開車由此及彼約二十二小時。此為理論行程,實際誰也不能一刻不停地開這么長時間。曾設想自駕回家,每天開五六個小時,邊走邊玩,四天很充裕。飛機就免了吧,三個小時似乎不多,把兩頭耽誤的時間都加上,亦需一整天。如果步行呢?產生這么奇怪的想法,或與常讀各種史料有關,古代官員跋涉赴任,要費時幾個月甚至半年。當我從深圳出發,翻山越嶺,春日出發,疲憊不堪地抵達被稱為故鄉的地方時已是秋天,我會飛奔過去,久久凝視那塊土地嗎?

應不會。

阜城,這是我一度要刻意忘記的地名。大學報考時有一欄,“是否服從調劑”,我硬生生地寫上“除河北省以外服從調劑”。大學四年,時時閃過一個念頭:一輩子再也不回老家應該沒什么問題吧。仔細自問,家鄉對我也沒什么不好,我只是要逃離毫無希望的農耕生活。那個叫王過莊的村子,是這個省份、這個縣城的微縮版,某種生存方式的代名詞,小它即大它,尤其壓抑我蓬勃的生命力。跳不起來,一跳就撞到漆黑的屋頂。腳上粘著萬能膠,死沉,我只有拖著沉重的鞋子拼命跑向遠方。

院 子

曾經逃離的地方如今越來越靠近我。

打開連接到手機上的監控(不喜“監控”一詞,以相對中性的“鏡頭”替代之),身在深圳的我,便看到了王過莊自家的院子。

一條磚鋪的小路從屋門到大門口,長十數米,已分不清哪是土哪是磚。院門者,一個歪歪扭扭的鐵柵欄而已。墻亦籬笆墻,過車過人都看得真真切切。小路左手邊是一棵柿子樹,每年秋后結柿子三五個,人不得其一,都成了鴉雀的果實。人從樹下走,鳥忽逃走,翅擦肩頭。右手邊是一棵杏樹,每年夏季麥收前后結果,有大小年之分。春天,在鏡頭中眼看著杏樹葉一天天變綠,一天天茂密。葉片互相碰撞發出嘩啦啦的聲響,葉子中間的果實漸漸變大,落在地上,斑斑點點。杏嬌氣,不堪存放。我曾數次問母親,能否曬成杏干,等我們回去吃。母親說以前試過,一是天無整天晴,曬不透;二是蒼蠅多,在杏干上亂爬,臟,沒法吃。冬棗樹一棵,緊挨著廁所。每年中秋前后回家,正趕上棗熟,又脆又甜,幾個人站在樹下一邊摘一邊吃。

杏樹下種了苜蓿。只需種一回,年年長,春天可當鮮菜吃,做餡兒包餃子蒸包子,還可以蒸“拿夠”(音?;驗椤澳酶狻?,敝鄉食物,苜蓿、榆錢兒、小青菜等,洗凈,以玉米面簡單攪拌,蒸熟,滴幾滴香油,饑餓年代偶充正餐)。我早晨刷牙常把水倒在這里。地面濕了干,干了濕,變硬了,苜蓿居然還是年年按時鉆出來。

苜蓿旁邊有幾條淺淺的壟,春夏時種植韭菜、小蔥、蘿卜。北瓜秧和絲瓜秧爬滿籬笆,嫩瓜滴里當啷,母親隨手摘一根就可以吃一頓。吾鄉將絲瓜稱為藥絲瓜,確有一點點輕微的中藥味。北瓜學名筍瓜,是南瓜的一種,多圓形,也有的像西葫蘆,可切塊蒸著吃,可剁碎做餡兒。緊挨著墻邊種了幾壟白菜,秋末冬初,天一變冷,母親把它們砍下來抱進屋子里,可以吃一冬天。

我就在這個小院子和一排門窗都關不嚴實的屋子里長大。那時,院子里根本沒什么菜,除了一棵棗樹,綠色都少見。曾問父母,以前過苦日子,為什么不知道在院子里種上這些。答,蔬菜需要經常澆水,用扁擔從井里挑水,人吃都不夠,哪還舍得澆菜。做菜需要的油鹽,更沒有。家家戶戶基本都是咸菜就玉米面餅子,也就維持個溫飽。

若當年有如此豐盛,我也不至于對其厭棄至今。它們來得太晚了。

聲 音

冬日的鏡頭里最像幼時場景,清冷,蕭瑟。地面蒼黃生硬,光禿禿的樹伸出幾根枝椏,像水墨畫。那只瘦貓蹲在臺階前,曬著太陽打盹。陽光雖亮卻并不充足,能聽到清晰的風嘯,呼一下子,吹過去了。

曾經那么大的村子,最盛時近兩千人,四鄰八鄉打群架基本沒輸過。逢四排九還有大集,年前的集市尤其熱鬧,大人抱著小女孩,小女孩衣服上的裝飾品都能剮著旁邊人的眼睛?,F在村中只剩老弱病殘,常住人口估計也就二百多人。整個村子都靜下來了。

能聽到清晰的麻雀鳴叫,嘰嘰喳喳。只有這些鳥,愿意陪著村莊。臨近冬天,母親要點爐子,整理煙筒時發現里面塞了一團亂草,亂草里有幾只還不會飛的小麻雀,母親將它們放在房子東面的水坑邊。該水坑旱季無水,岸邊堆滿柴草,不知小麻雀能否順利度過這個冬天。偶爾有狗吠。村子的狗都瘦,都怕人,遠遠歪著腦袋夾著尾巴跑掉,但互相之間非常兇狠,可以把對方咬瘸。人少了,狗也變少了,多數是對天亂吼,像是練嗓子。鏡頭中,有時會突然傳出“嘣”的一聲,不知發自何處,可能世界本來就在連續發聲,平時只是被更大的聲音淹沒。此刻,被巨大的安靜襯托著,小院里的聲音如淺水中的暗礁、石塊,全都凸顯了出來。

無聲勝有聲,無人勝有人。鏡頭一動,恍惚間似乎看見了人影。如果父親還活著,那一定是他回家來了。

父 親

父親生于1949年,屬牛,小學四年級時得過一場大病,病后再沒上學,一生務農。在幼年記憶里,父親偶爾賭博,輸贏雖不大,但對一貧如洗的生活仍有極大影響,為此經常和母親吵架。他還暴打我,舉著搟面杖追我,原因已不可考。父親并不安于貧窮,20世紀80年代初,和幾個村民一起養一種叫做平菇的農作物,一大坨,像一個個耳朵疊加在一起,洗凈泡好,用牛車拉到縣城賣給指定的加工廠。依稀記得和父親一起進城賣貨,他在縣城街頭彷徨的樣子。我年紀雖小,內心卻隱隱產生了父親其實是無力者的認知。他又先后承包過村子里的杏樹和誰也不要的蘋果樹。能想到在莊稼之外找活路,其開闊思維、實干精神,也算走在了村民前面。每年春天,蘋果樹掛果前要剪枝一次。這是技術活,需請人,炒菜喝酒之外,還要付費?!皩<摇笔鸭及寥?,不外傳。父親站在遠遠的地方看人家修剪,第三年自己就可以剪了。我初中在古城中學住校,偶爾能在集上看到父親。以前他從不趕古城大集的,太遠。我在這里讀書,他就來了。冷凄凄的冬日,天將黑,街路上已經沒人,父親蹲在路邊,面前一堆沒賣完的蘋果。我和堂弟建華(也是同班同學)看見他,他塞了兩個蘋果給我們。二十多里坑坑洼洼的土道,騎車回家要一兩個小時。

這些往事都影影綽綽存在我的記憶里。湊近了看,又覺不太真實,仿佛是別人與別人的父親。我伸出手,摸到的都是空。后來的事,則真切了。父親暴躁了半輩子,后半輩子開始聽我們安排,他變得慈祥,對孫子孫女都笑呵呵的。每次回家時,一路上他不斷電話詢問到什么地方了。

忌 日

父親做了心臟病手術,期間,我坐臥不寧,覺得哪里都有問題??匆姴AП旁谧澜?,趕緊將其挪到桌心;見花盆中的土由黑變黃,一口氣澆了三碗水;看綠化帶上插了一只空瓶子,隨手把它取下來,扔進垃圾箱。這么多事物置于危險之地,都是我的罪。

那幾天,我和弟弟進不去手術大樓,只能在外面亂走,在北京的街頭徘徊。我暗想,只要活下來,哪怕父親成為植物人,我也可以接受,多伺候他幾年就心安了。

父親在重癥監護室煎熬了九天,還是沒挺過來。2020年10月29日(農歷九月十三)我們租車把彌留之際的父親拉回老家。弟弟、弟妹、侄子,還有我,坐在救護車中,眼睜睜看著父親在自己身邊一點點沒有了呼吸。我的心像被鈍刀子一片一片地割。那個疼啊。

我總是記不住父親的生日,卻永遠記住了他的忌日。

少年失怙,固然悲慘,如竹摧折,脆而痕淺。蓋因一直被撫養,親由長者出;而時日尚長,可奮發圖強,自行長大。懷親之心,終有紓解。人到中年,生活安定,欣然反哺,拳拳赤子心,濃濃父母情,日復一日,遂成定例。親來自于養,且厚于初。驟然喪親,情不散而養止,悲苦更甚于少年。

那段時間,我拼命轉移注意力,還是忍不住想到父親。下夜班走在路上,如果他在身后拍拍我的肩,回頭看到他,我一點都不害怕,我會抱著他大哭一場再也不讓他離開。大白天開著車,眼淚突然毫無征兆地流出來,不敢擦,直接滴在衣角上,褲腿上。車停下,淚已干,淚痕還在。這時我會跟弟弟通個電話。只有我們兩個具最近血緣關系的人能了解彼此的感受。

承 諾

父親出殯那天,鄰居金平說,我父親曾給他的妻子大玲打電話,讓她先替自己把麥田澆一遍水,兩家的承包地挨著,父親說自己做完手術十天半拉月就回去了。第二年回家,一位鄉親跟我說,去年也是此時,父親在村邊見到他,跟他聊天時說,自己馬上要去北京做手術,不花自己的錢,花兒子的錢。很自豪的樣子。我如海綿吸水一般,緊緊把這些簡短的信息捏在手里,倍加珍惜。初中就開始住校,真正與父親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并不太長。我對父親太缺乏了解。有一段時間,一度想跟父親深談,聽他講講自己的瑣事和心路歷程,但在電話里只開個頭,說著說著,不知怎么就岔過去了?;蛟S還是沒太放在心上,總以為有的是時間。手術前幾天,妻子讓我給父親打個電話,閑聊兼詢問一些事,我覺得不吉利,固執地要等到父親手術結束后再聯系,未料人去影滅,一生痕跡淺近于無,悔之晚矣。

想對父親說的話太多。彌留之際,他一定聽到了我們的呼喊和承諾。那時他在想些什么?他的所想應該沒有埋入地下而是飄在空中??晌椰F在捕捉不到,以后也許能。

那天我對父親連說了好幾遍:爸爸您放心走吧,我們會照顧好我娘和我奶奶。

奶 奶

父親的驟然離世把我們家的節奏徹底打亂了。每個人都很受傷。大家尤其擔心已經一百歲的奶奶。父親兄妹三人,父親為長子,一年中有好幾個月陪奶奶吃住。奶奶是四鄰八鄉聞名的人瑞,記憶力好,誰家孩子想打聽自家老人的往事,就來向奶奶詢問。她九十多歲時還能自己拎著籃子趕集。攤販見到她就說,不收錢了,沾一點您老人家的福氣。奶奶一定把錢塞過去,說,你們掙點錢不容易。有人向我打聽老人的長壽秘訣,余所知者,奶奶不吃肉,飯量也不大,經常用一個水果頂一頓飯,香蕉橘子蘋果桃子,或者幾個棗子。無新奇果蔬,均大路貨。將此法推介給別人,我心里沒底。每人體質不同,故無標準答案。其實最靠譜的原因還是奶奶心態好,不生氣,不計較,一輩子沒跟誰紅過臉,又兒孫眾多,濟濟一堂,安享天倫之樂。

把父親去世的消息告訴給奶奶時,我們都圍坐在她身邊,她面無表情,反復對我們說一句話,“誰難受誰就自己受,別人誰也代替不了”,這話也可能是她說給自己的。她還在眾人攙扶下到靈柩前見了父親最后一面。大家猜測,奶奶似乎扛住了晚年喪子的打擊。葬禮后,姑姑不放心,就把她接到自己家。我們那里滿月祭奠逝者。一個月后,姑姑沒敢告訴奶奶,悄悄回村上墳。那天晚上奶奶忽然問姑姑,今天是不是你大哥一個月的忌日?姑姑說已經過去了。奶奶沒再吱聲,半夜忽然放聲大哭,一直哭到天亮,姑姑怎么勸都勸不住。然后奶奶身子就垮了。姑姑和叔叔將她送到醫院。奶奶不吃也不喝,每日神態慘然。這么大年齡,醫生不敢用藥,只能打一點營養品維持。一天又一天,大家以為這次或許熬不過去,奶奶在過年前奇跡般地緩了過來。

那么清醒的一個老人,此后就“糊涂”了,經常一個人自言自語,而且是跟過世的人說話,嘟嘟囔囔,無法分辨具體內容,只能聽清她稱呼那些人,她的哥哥嫂子,我的爺爺、父親等。我以為這也正常。她心里一定有另外一個世界存在,她游走于陰陽之間,活人和逝者之間,只要是她的親人,都隨時和她在一起。(補記:奶奶于2022年1月28日無疾而終,享年102歲。)

姑 姑

奶奶住院時,我執意要交醫藥費,姑姑不同意。我說要替父親盡孝,姑姑說,你父親走了,他的義務已盡完,剩下就是我和你叔的事了。

那天姑姑坐在床邊給我和妻子講奶奶病重的前前后后,三個人都不斷擦拭眼睛。前些年回鄉,一家人圍著奶奶拍照,互相打趣開玩笑,孩子們跑來跑去,奶奶說,現在我活著,你們還能經常湊,等我沒了,就很難湊這么齊了。我聽著,心里悄悄升起一絲悲愴,是的,這些親人早晚會離散的,大風吹落葉,各奔東西。而奶奶在世,是姑姑在穿針引線,將全家人黏合在一起。

父親兄妹三人都很孝順,姑姑年齡最小,作為唯一的女兒,對奶奶出力最多。奶奶行動受限后,仍保持著女性自尊,只讓姑姑幫她方便。在叔叔家住的時候,姑姑隔三岔五來探望,奶奶見面便埋怨:“你怎么這么長時間不來?”姑姑就解釋:“這不才兩天嗎?”為照料老人,姑姑家中特意裝了暖氣和室內廁所,天冷時便將奶奶接走。于是姑姑家里就有了兩個老人,另外一個是她九十歲的癱瘓又目盲的婆婆。設身處地想一下,光是洗洗涮涮就夠累了,還要給老人買藥、喂飯,陪她們聊天,家里又有一堆農活。姑姑從無怨言,說起來都是一笑而過。這一年,姑姑騎車被一根繩子絆倒,摔壞了腰,尚未好利索,冬天掃雪,不小心又摔斷了胳膊,天天打著夾板。我打電話給姑姑說,人的運氣都有總量控制,您這一年把倒霉事全部撞完,接下來就都是喜事了。

姑姑的兒子、我的表弟陽陽在縣城開汽修廠。夫妻倆在姑姑養病這段時間,天天回家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姑姑說起來,口氣很欣慰。她說,你不用擔心我,照顧好你娘就行了。

母 親

父親去世后,村民在街頭遇到母親,問她,你怎么還不去深圳?母親說,深圳也不去,石家莊也不去。母親在王過莊的老房子里生活了一輩子,根須扎入地下,再離開,相當于連根兒拔了。另,母親暈車非常厲害,去一趟縣城都難受好幾天,出不了遠門。

母親對父親很依賴。兩個人出去散步,母親跟在父親后面,幾乎看不到她的影子。十多年里,我給家里打電話,只打給父親。有時聽見父親問母親,還有什么話跟孩子說嗎?母親連說沒有,在電話這頭可以想象她擺手的樣子。給家中匯款,匯款單上也是寫父親的名字。她配了老人機,只存父親一個人的電話,若是撥一下,就是喊在村口跟別人聊天的父親回家吃飯。

父親被抬進屋子的時候,母親問,你不管我了呀?所有人都哭成一片。我輕輕抱著母親說,我們管你。發喪那幾天,大家都來安慰母親,她也不斷答應著,其實一直是懵的,下意識跟著所有流程走。接下來,我在老屋里住了一天,回到深圳。弟弟又在老屋住了半個月,看到舊物總有崩潰感,不久也回到石家莊。

人都散盡之后,孤獨開始一點點吞沒她。臨近過年前幾天,給她打電話,她接起來,抽泣還沒有停止。我不知該怎么安慰她,只能一遍遍地說,娘,別哭了,還有我們呢,還有我們呢。

母親一個人在家,我們不放心,就在家里安了個監控,連接到各自的手機上,在鏡頭中和母親講話。這比電話更具體溫,雖然她看不到我們,但隱約能感覺我們都在身邊。

一天傍晚,我打開鏡頭,看到母親半躺在床上看電視,門簾沒有拉下來。她似乎已經睡著了,一動不動。電視里的廣告聲音很大,連綿不絕,顯得屋子里更靜。

本要跟母親聊天,此刻不敢打擾她,就那么看著她,心里輕輕一酸。

我要把對父親的虧欠全部用在母親身上。

不 食

我每天在鏡頭里跟母親說一會兒話。六點下班,到家吃完飯差不多七點了。此時母親已經坐在床邊看電視。我一說話,她就關掉電視走到中間的屋子里,仰頭和我聊天。我問,今天冷不冷(熱不熱),吃點啥,去哪兒溜達了?每天幾乎同樣的內容,可以變換幾百種方式來表達,語氣不同,語速變換,聲調調整,其價值就不一樣,所以不乏味。

母親回答得也比較單調。早餐喝點粥,吃一點咸菜。為保證營養,弟妹讓她每天吃一個雞蛋,不喜歡也要吃,“就當藥吃吧”,早餐這才豐富了一點。中午、晚上面條或者稀飯。偶爾包一次餃子,中午煮十個,晚上十個,兩頓飯。

母親拙于做飯。童年記憶里,吃飯就是湊合,從無美食的概念,懵懵懂懂長大。這些年帶老婆孩子回鄉,想,反正在家也待不了幾天,忍忍就過去了?,F在剩下她一個人,更不值得做飯了。左鄰右舍做飯,時常給母親帶上一份,包子、饅頭等,熱乎乎地送到家里來。某種意義上講,這算百家飯吧。某次傍晚回家,門上掛著個布袋,里面幾個剛出鍋的棗饅頭。誰送的呢?問了前鄰問后鄰,都說今天沒有蒸饅頭。那天正好和母親視頻,我說,盡管吃吧,在村子里不用懷疑這種事情。果然,第二天,另一位鄰居告訴她是自己送的。

母親兄妹八個,姐妹五人,母親排行老四。大姨二姨均已過世,三姨年近八旬,遠在湖北十堰。小姨亦年近七旬,住在我家五六公里外的另外一個村子,三天兩頭來看看她的四姐,帶著自己做好的饅頭、窩頭、咸菜,有時還從鄉里大集上買幾斤煮好的羊肉。

因為偏遠,村子里一直不能收快遞,后來得知京東超市可以送貨進村,妻子非常高興,馬上下單。母親抱著一堆裝著面包和零食的包裹回家,大芬姐看見了,說,你這么多東西能吃到過年。母親告訴我,不要再買東西了,你弟弟還買了一堆饅頭在家中,我得一點點吃。

母親吃東西很節制,忌口特別多。我說,您要多吃點蔬菜。她答,有什么吃什么吧。讓她買點水果吃,怕涼,連香蕉都覺得涼。鄰居送來蘋果,她要蒸熟了吃。不喜肉,不好菜,不近油膩。我們給她買了各種奶粉存在家里,她每次也只沖一點兒。某段時間我有點著急,總想著讓她吃這吃那。后一想,這么多年,母親從沒胖過,除了做過一次膽結石手術,基本沒什么病。少吃,避免了病從口入,這樣也好。

母親膽小。家里有個煤氣罐兒,父親在的時候,都是父親開,現在只是放著,母親從來沒用過。天氣漸冷,弟弟給她買了個電暖氣,但只有弟弟給開過一次。弟弟返石后,我問母親,電暖氣開了嗎?她說,看著有點嚇人,不敢開,反正有個可以灌熱水的暖手寶。

下雪天或下雨天,我們都告訴她盡量別出門,以免滑倒。母親很聽話,老老實實在屋子里待一整天,看看電視或者聽聽戲。母親自我保護的本能讓我們少了些擔心。

聽 戲

設身處地想一想,一個人窩在一個院子里,至親都在外地,會有多憋悶?!熬裆睢边@個詞對母親或太遙遠,但大把的時間總該安放。天氣晴好時,母親常常和附近幾個老太太結伴去河邊散步。河名清涼江,繞村而過。河上一橋,幾經修葺,已迥異于我幼年的景象。水清有魚。垂釣者坐在河邊,母親一班人閑看。河邊風大,大家都穿得很厚。住在縣城的鄉親把家中淘汰的一組舊沙發拉回村子,擺放在街心。幾個老人也會踱步到那里,在沙發上閑坐。母親說,她還會到鄰居大娘家,一起聽戲。

我托朋友給母親買了個收音機,出門可以揣在兜里的那種。后來母親告訴我,里面天天播廣告,都是賣假藥的,沒意思。母親說她喜歡聽戲,尤其是河北梆子,我們可以給她買個播放器。河北梆子乃吾鄉地方戲。如果仔細聽,陜西的秦腔、山西的晉?。ɑ蛘呱轿靼鹱?、上黨梆子)再到河北梆子,從西往東,有一個基本的情緒脈絡,越西越悲愴高亢。河北梆子相較最平和,骨子里的激越卻還在,胡琴一拉起來,“金牌調來銀牌宣”,令人為之一振,為“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說法作了個小小的注腳。相反,鄰近的山東地方戲呂劇、柳琴戲等要綿軟得多。相近兩省,差別如此之大。母親表達喜愛的方式是,“可好聽了”。

先是買了一個全是河北梆子的U盤,連同播放器給母親帶回去。不久母親告訴我,忽然調不出聲音,可能是播放器壞了。先后讓鄰居和表弟去看了看,應該是U盤質量不佳。于是我買了一個U盤,自己從網上下載河北梆子選段,每段三四分鐘,有幾百段。寄回家。陰天下雨時,問母親在干什么,她說,一天沒出門,坐在屋里聽了一天戲??捎幸馑剂?。

深 情

在鏡頭里,母親時不時說這個鄰居好,那個鄰居好,幫自己做了什么事。記憶中,父母好像沒有說過誰不好。艱難時期,農村因為雞毛蒜皮吵架的不少,未見父母跟誰較勁。溫飽解決之后,更無可堪爭論之事。我幼年不諳世事,閱世后開始住校,多年離家,一年中只有短暫相聚,其實并不了解母親的性格,在父親的掩蓋下,母親幾乎沒有自己,如果用“一個普通農村婦女”之類的句子概括,又如同沒說。不過,在如今一天天的閑聊中,我開始漸漸了解母親。她是真正的“溫和”。院子里種植的瓜果蔬菜,一直是鄰居共食之。母親樂于分享,白杏熟透,看見村民走過,就喊進來摘杏。鄰居們做飯時還缺一把小蔥,慢悠悠地踱進來掐一把。說起這些來,母親很開心。

閑聊間,母親忍不住提起父親。說到吃,她就說,你爸爸能吃,口可壯了,雞蛋吃好幾個,半只燒雞都能讓他一個人吃掉。冬天需要點爐子的時候,就說,往年都是你爸爸干這些活,我沒管過。夏天雨水大,把墻面沖壞,母親說,要是你爸爸還活著,他能把墻抹好。此時我就悄悄把話題轉移過去,避免在此纏繞過多。父親走了,我們很傷心,可畢竟還都有自己的生活,最難過的其實是母親,父親就是母親的生活,父親走了,她的一半甚至一多半就消失了。父親在天上,還一直連接著我們。

上大學報到前一天,我收拾東西,母親在旁邊看著。我心里還埋怨母親也不幫幫我?,F在想來,當時是我不讓她伸手,嫌她什么都不會。母親不會表達,怯于表達,以致至今我還以為母親情感粗疏,什么都不會。就算什么都不會,她起碼還有對他人和親人原始的樸素的深情,但讓我給泯滅了。好在從現在開始,一點點撿拾,尚來得及。

方 言

重回兒時的語境,撿拾方言竟成方式之一。河北各地方言差異大,十里不同音,吾鄉距山東較近,略似山東方言。大學期間默讀文章,潛意識里還在使用方言,畢業時方正式放棄。此后二十多年,天天說普通話,回家亦不變。小時村莊里有個笑話:某人去東北打工,返鄉時見到本家叔叔,叔叔問他,什么時候回來的?答曰,昨晚。啪一巴掌打過去,再問,什么時候回來的?再答,“夜拉哄行”(音,本地方言,即昨晚)。叔叔才滿意而去。從這個笑話中,可以看到堅硬、排斥和自得。不過對我的普通話,大家表面上還能接受。

普通話和方言豈止形式的變化,也會間接影響到思維,一徑一方向。此正是我要堅持說普通話的重要原因。等我終于徹底擺脫了方言思維,再跟親人對話,忽然發現有些詞匯怎么也無法平移過來。阜城縣所轄的蔣坊鄉,我們那里讀作“江發兒”,“北瓜”的“北”讀作“碑”,只是音調之變,卻無法換成普通話。一變調便顯得做作,接不上那塊土地。

奶奶八九十歲時,我跟她講普通話,兩人交流完全無障礙,后來奶奶耳朵越來越背,一句話重復好幾次,她都聽不明白,轉換成本地方言,立刻聽清了。耳朵不用消化?,F在跟母親聊天,隱隱約約也有了類似跡象。我盡量改用方言?;剜l和老同學們聚會,也盡量使用方言。方言本是刻在骨子里的,一觸即開,但多年不用,真的重新撿拾,亦如一門新語言。慣性總是把我拽回到普通話。我得時時自己跟自己拉鋸,于是出現了普通話和方言交替使用的夾生感。這是個過程,早晚重回自如使用方言的場景,就如我現在一點點在回歸曾經的土地。

教 誨

母親說,她去剪頭,看見那些人都不交錢,用手機晃一下就走了。我說是啊,現在誰身上還帶現金,都放在手機里。母親感嘆,“這么厲害(神奇)啊”。接著這個話題聊,現在小偷都沒法偷東西。人們手上不帶錢,手機有密碼,偷走了也沒用,打不開。母親把于月仙(《鄉村愛情》中謝大腳的扮演者)出車禍當成特大新聞告訴我,我說早就知道了,所有新聞都第一時間看到。她說,那可是內蒙發生的事啊,離你們那么遠。她這樣的表達我一點也不奇怪。母親真是這么想的。我就跟她閑磨牙一樣,講網絡是怎么回事,以及現代的信息傳播方式。講了也白講,其實她也沒興趣聽。母親跟我完全不在一個語境內。我要做的,就是盡量靠近她的語境并理解之。

讓我欣慰的是,“孩子還是孩子”依然在母親語境中。猶記兒時一件小事:我們那里夏天吃涼面,炸花椒油乃其靈魂。我吃飯狼吞虎咽。母親就說,花椒一定要嚼碎,不然會劃壞腸子。這么一句嚇唬小孩兒的話,我記了一輩子?,F在偶爾吃火鍋,也要把夾起的花椒嚼碎。今天她仍用多年前的方式關心我。在鏡頭里聽說我明天要出去和別人吃飯,就說,少喝酒,光吃菜。聽說我患了氣管炎,就說,趕緊把煙戒掉吧。后來我還真戒了。我每天上下班接妻子回家,母親就提醒我,喝酒可千萬別開車,也別接電話。開車慢一點。她在集上買了兩個小小的菩薩像,給我和弟弟一人一個。我一直放在車里,如此,就覺得母親在身邊保佑我。此為傳家寶。古人的傳家寶,不一定值多少錢,價值在于前輩的體溫。那種價值一代代單線傳遞,由此及彼,不足與外人道也。

母親不關心我的具體生活方式,我跟她講自己爬山,寫作,出去講課,她都不懂,只關心我的安全和健康。親情在父母對子女的撫養中生發,子女反哺和傾聽則是疏通親情。有人疏于疏通,一堵一輩子,而我沒有錯過這樣的時光。

色 難

和母親視頻,她站在屋中央,身后的背景真真切切。兩張舊桌子連成一片,上面擺著鍋碗瓢盆,高低遠近各不同,有的張嘴有的閉眼,仿佛臨時湊合過日子。以前此處乃一洋灰打成的柜子,先是盛放糧食,后裝雜物。舉喪時,屋內停棺,柜子需砸掉,幾十年不變的面目就此毀滅。事后,每見兩張歪歪扭扭的桌子,便有終結拼湊之沖動。幾次三番跟母親說,我回去要把屋子重新布置一下。母親則答,就這樣吧,不用換,還得花錢。多年的湊合生活讓母親習慣了湊合。說了幾次,母親語氣有所松動。清明節回鄉,表弟開車拉著我去鄉里買櫥柜,我向家具城的老板描述:上窄,敞開式;下寬,有拉門??芍绷?。老板答,就是那種老式櫥柜吧——沒有。去縣城轉了一圈,亦無。表弟忽問,是不是就想把物品擺整齊。答是。表弟說,我的汽修廠有放置配件的貨架子,跟櫥柜差不多啊。于是拉回去。到家一看,母親已把桌子搬走,收拾好瓶瓶罐罐。一一擺放,確實有點煥然一新的感覺。母親站在遠處打量了一會兒,很滿意的樣子。

兒媳和孫女們給母親買的衣服,她總是放起來,舍不得穿。我在鏡頭中一次次提醒母親,衣服穿出來才叫衣服,總放著就是一塊布。穿不壞,放壞了。

母親不愛吃零食,但妻子還是買了山楂片、山楂卷,讓母親看電視時吃著玩。母親開始以為是糖,后來吃了幾個,說,嚼起來還挺軟和呢。小姨來看她,她還送給小姨吃。

有時候想,我們在城市里,舒適度遠高于農村。其實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以把母親的房子布置得和城市里一樣,讓她的吃喝和我們一樣。但對于一個連煤氣和電源都害怕的老人,幾十年的生活自有其邏輯,若打亂這一切,不啻于闖進瓷器店的公牛。我們和母親的生活過于不同,強行改變之,某種意義上是否定了其整個人生。所以,我們小心地維護著一個界限,讓母親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在地生活。一點點悄悄改善,而非大拆大建,讓母親感受到美和舒適,而非恐慌。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色難”者,給父母好臉色,尊重其生活,很多人難以做到。所謂“孝”者,并非只是錦衣玉食。吾有一友,在京城購置大屋,將老人接來,好吃好喝,帶他們逛公園、看電影。老人把屋子里裝飾得很土氣,擺了一些難看的花,貼上“福如東?!敝惖膶β?,友人毫不客氣地把父母“訓斥”了一頓。父母很難過,卻也不敢回嘴。我跟他講“色難”,他沉默了。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幾年前,父母從村里的小賣店買來面片,大贊其口感。我看了下包裝,連廠家和生產日期都沒有,一氣之下剪碎扔到了水坑邊。彼時對父母經常不耐煩,現在面對母親,不斷以圣人之言約束自己。

這個歲數了,還能成長,也應成長。

大 美

有人跟母親開玩笑說,你有兩個兒子,在外面混得不錯,又時時關心你,周圍人對他們有所求,才給你送飯、幫你做這做那。否則,怎么沒人幫我?母親辯解說,不是這樣的,你們兩口子都健全,閨女離家近,生活又富裕,用不著幫啊。

若以功利論,玩笑未必無道理。我想,或許可以從更寬泛的角度思考之。即,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人類怎么出現的,生活的意義在哪里?人類對于宇宙的意義又是什么?再往上說,宇宙的目的在哪里?

愚見,人類也許就是個偶然。其存在和生活,對于人類自身毫無意義。億萬年傳宗接代,只是傳宗接代而已,未必傳承了步步登高的價值觀和審美(步步登高又有何益)。對于宇宙來說,人類只是被安排,且并非精心的安排。他們一切自以為正確的行為都是無頭蒼蠅一樣亂撞,然后被宇宙糾正。宇宙糾正它,其目的又是什么?

這不僅僅是一個游戲,我覺得是“大美”。宇宙是有目的的,所有指向為:“大美”。世間萬物若有違美的進程,就以人類看來不可接受的方式來調整路徑。甚至半毀滅、全毀滅之,從頭再來。人類之外,或已有成千上萬的所謂“智慧生物”被毀滅過,輪回過,當下的人類亦不過這輪回中一個稍縱即逝的環節。

把所有的生命過程都簡化為功利關系,簡化為環環相扣的邏輯,或是惰性思維,一個因為一個所以就解決了所有問題。比如說水母為什么在大海中發光?是為了嚇退敵人以自保,還是為了向同類發出信號,吸引其前來,抑或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照明?簡單粗暴的總結,都成立。但,是否有一種可能,什么也不為,就是要發光,要在海底中展現一種顏色?水母不經意間稍稍透露了一下宇宙的信息。

如此,所有的無意義,都有意義了。生命就是美的一個鏈條,通過各種方式展現一種美,通過喜怒哀樂示范美,通過吃喝拉撒協助美,通過瑣碎的一點一滴完成美。宇宙要走向大美,每個時代每個事物每個人只是這其中的一個著力點,他(它)們必須努力做成自己的每一件事,若不符宇宙期待與安排,宇宙輕輕點一下手指,晃一晃肩膀,即地動山搖,改頭換面。時光穿梭,未來的宇宙,一定是那個看上去無意義、無邊界、無限度的大美。

拉回到當下的小小著力點。父母的一生,村民鄰里之間的互相關照,我們與父母的親情,對母親的所謂“孝”,亦是宇宙走向大美的一部分。妻子曾笑語,你們哥倆有點愚孝。我對此言一點都不反感。妻子和弟妹,都是四鄰夸獎的兒媳婦。母親對兩個兒媳婦也越來越依賴。行孝要盡早,今世有孝可盡,當無憾矣。我們不只是對自己的父母,對配偶的老人也抱同理心。一家人相互扶持,月月年年才堅實。日常之孝如基因一樣可以代代相傳。父親兄妹三人對爺爺奶奶的孝敬,我們看在眼里。我們這一代的行為,子女亦點滴在心。多年前,吾鄉有個老頭被兒子打,我為其叫屈。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對他父母就那樣,兒子跟他學的。在他兒子的經驗里,父子關系就應如此,因為他沒見過親和孝,無樣本可學。此亦是宇宙的小小糾偏。

慣 性

在鏡頭里,母親總是說,你那么忙,不用天天陪我聊天,反正我也沒什么事,有事就給你們打電話了。我知道她就是說說,這種陪伴,漸漸形成了母親的親情慣性,孤獨的她顯然比我更需要。

某次,單位組織了一個活動,我是主持者,貼身陪外地來客吃喝玩樂。等晚上回到自己的房間,母親已經休息。即使沒有休息,我也很難從剛才的虛與委蛇中轉過神來。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三天,第三天晚上,活動終于結束,我喝了點兒酒,找了個代駕回程。車剛停好,母親的電話來了,趕緊接起來,還沒等她說話,先搶著說,娘,我這幾天工作忙,沒來得及給你打電話。她說,你那邊沒什么事吧?我連說,沒事沒事。母親大笑起來,哈哈,沒事就好,我就是問問。我也沒什么事兒。我的記憶里母親從沒有那樣笑過,聲音不是從嗓子發出,是從全身各個部位同時生成,集中從話筒里傳遞過來。那是特別開心的笑,是擔心之后巨大的釋然。我也跟著她笑起來。掛掉電話,我蹲在路邊,加上點酒精的作用,淚水不知不覺涌出來。一邊流一邊擦,總也擦不干。緩了好半天,我才踉踉蹌蹌往家走。我平時更關心生死、宇宙、空間、靈魂、萬物……這些形而上的東西給我思想的快感。而此刻,我什么都不關心,就是一個泯然眾人的血肉之軀,一個貼在地面上,被親情深深左右的庸眾。母親的有生之年,這種瑣碎的陪伴也必將成為我的必需。

故 鄉

人到中年,不再期待什么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只要父母無病無災,心情好,一切都好。剛開始那段時間,我在鏡頭里不知跟母親說些什么,甚至有點尷尬,但很快就找到了話題。在那個地方生活過十幾年,總有共同記憶,每天和母親聊天,漸漸連接起將斷未斷的事物。在母親的嘴里,那些已經模糊的面孔,依稀可辨的名字,一個個都真切、鮮活起來。

母親告訴我,某某去世了,你還記得那個人嗎?我答,名字知道,但長什么樣忘記了。母親說,他兒子叫某某某,孫子叫某某某,住前街。我說,哦,他當年還看過蘋果園。

母親說,天天下大雨,咱家東邊大坑里的水都漫到路上來了。我就想起小時候自己和一個小伙伴在里面玩水,另一個比我們大兩歲的孩子站在坑邊,手里拿著一個磚頭,只讓我一個人爬上來,不讓另一個小伙伴爬上來,那個小伙伴在水里生生泡了一個下午。

母親說,某某家的孩子結婚了。我就想起當年那個被大人抱在懷里,見人就哇哇大哭的小男孩兒。

……

他們都是我生命中的痕跡。那個半夜刮風呼呼響的村莊,就這么自自然然地與我現在生活的深圳連接在一起。深圳到阜城這四千里地的距離,不僅是空間距離,更是心靈距離??臻g距離無法拉近,心靈距離可堪操作。常常在深圳的花紅柳綠、高樓大廈中行走著,突然被老家某個完全不在視野中的事物撞擊一下。曾經力圖遠離的,終究還要來到我面前。

村里幾條狹窄的街道,村外清涼江上冬天的冰排,一度連接著童年的難堪、饑餓和凄冷,引發極不愉悅的思緒。今天的我有了自己的掩體和碉堡,能夠用自己的體溫覆蓋那些灰暗記憶。我的辦法是,回鄉后一次次踏進這些地方,如同用腳抹掉地上的一口痰,使勁搓,使勁搓,搓來搓去就沒了。但我仍不愿把“故鄉”兩字固定于茲。曾在長春生活過十多年,該地一位朋友說,子不嫌母丑,你為什么要離開?應該留下來建設故鄉。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只有一個母親,在河北老家。我的內心很堅定,哪里可獲得足夠的尊嚴,哪里便是我的故鄉。就像今天的我對深圳可以很輕松地使用“故鄉”二字,吾心安處即故鄉。以后呢?我不敢確定。

一定還有許多像我這樣的人,從鄉村到都市,一生都洗不掉農村的故事,身上的皴。我的下一代沒有這個負累和心結,但一定有新的糾結,那又是什么呢?

母親說,村子的人越來越少,自己要是多活幾年,都能親眼看到這個村子消失。

我時時調整手機里的鏡頭,打量院子里的冬棗樹、廁所、絲瓜秧和幾排碩大的白菜。早早晚晚,這個房子會倒掉。我的親人們一個個消失,周圍的房子、鄰居和莊稼都會消失,村莊亦跟著煙消云散。我們化為灰燼后變成了另一種方式的自己。

這種命運會落到今日的我頭上嗎?每一塊土地都漂移,都讓我難以踏實。

多年前那個躺在涼席上仰望夏日星空的杞人,望著望著,忽然淚流滿面。別人都笑他傻。

他豈止擔心天塌下來,他還懷揣著巨大的憂傷。

他是我的前生嗎?

猜你喜歡
奶奶母親
母親的債
給奶奶按摩
探望奶奶
奶奶今天不接你
奶奶喊你吃飯啦
奶奶駕到
給母親的信
我家也有奶奶等
母親
悲慘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