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協同創新網絡形成機制研究
——以濱州市綠色能源企業為例

2024-04-20 06:13趙雪姜華李榮濱州職業學院
現代企業文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行動者知識產權協同

趙雪 姜華 李榮 濱州職業學院

協同創新網絡形成需要不同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共享資源。企業應在合作和交流中,獲取異質化知識、技能、創意等,使產品滿足企業發展基本要求。由于地區差異性和企業發展存在差異,企業在協同創新網絡形成中面臨不同的背景,探索協同創新網絡形成機制的影響,從數字化背景出發協同創新網絡形成機制保障,可以使企業協調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一、企業協同創新網絡概述

(一)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的概念

企業協同創新網絡是指企業之間通過建立各種形式的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共享知識,共同進行創新活動的網絡結構。這種網絡結構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開放、共享、互利的創新環境,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和創新質量。在協同創新網絡中,企業通過聯合研發、技術轉讓、知識共享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合作對象包括企業、科研機構、大學、其他組織等。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的構建和運營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企業要重點考慮合作伙伴選擇優化、資源配置和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分配利益等多項內容。因此,企業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協同創新策略和機制,以實現持續、穩定、高效的創新合作[1]。

(二)數字化背景下企業協同創新網絡形成適應性

在數字化背景下,企業協同創新網絡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打破了傳統的地域和行業限制,構建起跨界、跨領域、跨文化的創新合作網絡。首先,數字化技術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使得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和分析各種市場、技術和政策信息,從而更準確地把握創新趨勢。其次,數字化技術也使得企業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術資源,提升創新效率和質量。最后,數字化也促進了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構建開放、透明、靈活的協同創新平臺,可實現跨企業、跨行業、跨領域的知識整合和創新合作。

(三)數字化背景下企業協同創新網絡形成的必要性

創新是企業長效發展的核心動力,在復雜的市場環境和競爭環境下,企業系統創新網絡構建具有必要性。在當前背景下,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使得知識獲取和分享變得更為便捷。企業利用現代化技術,能夠獲取全球范圍內的最新創新信息,同時也能將自身的創新成果快速傳播出去,實現知識的共享。在協同機制構建中,企業與其他企業、科研機構等進行深度合作,共享資源,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在應對市場競爭方面,獨立企業往往難以應對各種挑戰,企業聯合構建協同創新網絡,可集結多方力量,共同應對市場競爭。

二、企業協同創新網絡形成機制及其影響分析

(一)企業概述

濱州市積極發展綠色能源,新興大量中小型綠色能源企業,數量達到數十家,涉及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業務范圍包括能源的開發、生產、儲存、輸送和使用等。在政策保障下,綠色能源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但仍然面臨著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市場競爭、政策變動等相關問題。以濱州綠筑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成立于2019 年8 月,經營范圍包括太陽能發電、組件研發生產、電器配件銷售等,擁有專利80 多項,其中發明專利18 項。在發展過程中,該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通過引進、消化、創新、自主研發的過程,實現了國產化制造的合作創新。

(二)協同創新網絡分析

1.整體結構。筆者以濱州綠筑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為例,對企業的協同創新網絡特征從內部、外部進行了分析。在分析過程中,使用Ucinet 軟件,對協調創新網絡結構進行生成,確定組織內部和外部行動者,確定兩者之間的聯系。具體內外部結構如表1 所示。在協同創新網絡構建過程中,在內部以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創新為主,在外部以各類組織和結構為主,在協同創新網絡形成中,將其劃分為內部行動者和外部行動者。在網絡構建中,行動者的連接度越高,則表明協同系數越高,創新效果更佳。結合軟件生成結果,該企業的協同創新網絡密度數值為0.4,集中度為38.92%,網絡結構平均距離為1.58,緊密度為0.634。對協同創新網絡結構進行特征分析,其平均值為22,標準差為16.29。在協同創新形成中的主要行動者包括研發部門、生產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財務部門、客戶、供應商、競爭者[2]。筆者對案例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結構的特征進行了分析,發現該企業的協同創新網絡呈星形結構,呈現出集中化,但從平均值和標準差數據可以得知,存在關系權利差異大、優勢在行動者之間分配不均衡等問題。但在聯系上,該協同創新網絡屬于完全網絡,行動者之間的聯系密切,信息能夠在網絡之中快速傳播。外部行動者和內部行動者均具有開放性的基本特征。

表1 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結構表

2.行動者位置。行動者是協同創新網絡構建的核心,也是影響協同創新網絡效率、效果的關鍵。利用軟件模型對協同創新網絡中的行動者位置特征進行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表2 所示。通過對中心度的分析可知,研發、生產、市場是協同創新網絡構建的主要行動者。通過對中介性分析發現,中介性最高的是生產部門、研發部門、供應商等。在協同創新網絡構建中,核心行動者具備博弈能力,能夠在協同創新網絡構建中發揮中介作用。

表2 企業協同創新網絡行動者特征

3.協同關系。企業協同創新網絡是一種跨越企業邊界的創新模式,涉及生產、研發、供應商、教育機構、政府等多個主體。每個主體在網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協同作用推動創新活動開展。在該企業協同創新網絡構建中,生產部門是主要參與者,負責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生產部門通過與其他主體合作,獲取技術、知識和資源,提高產品的創新性和競爭力。同時,生產部門也會將需求、經驗反饋給網絡,促進網絡的優化和發展。研發機構主要包括企業的研發部門以及科研院所等外部機構,在協同網絡中主要負責技術的研發和轉化。研發機構通過與生產部門、供應商、教育機構等合作,了解市場需求,獲取實踐反饋,提升技術的實用性和市場適應性。供應商在網絡中主要提供原材料、設備、軟件等產品和服務。該主體通過與生產部門、研發機構等合作,了解用戶需求,優化供應鏈,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教育機構包括大學、職業學校等,在創新協同網絡中主要負責人才的培養和科研活動。教育機構通過與其他主體合作,了解行業動態,調整教育課程,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政府在網絡中主要起到政策引導和服務支持的作用。政府通過制定和實施創新政策,提供資金、稅收等支持,激勵企業的創新活動。企業協同創新網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多個主體、多個層次、多個過程的協同作用。每個主體都在網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合作,推動了創新活動的進行[3]。

4.協同創新網絡形成機制及影響。(1)國家創新系統。①教育系統。在企業協同創新網絡中,教育系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負責為企業提供人才和知識支持,影響著網絡交易成本。首先,教育系統通過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降低了企業尋找、選拔和培養人才的成本。在企業協同創新網絡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教育系統能夠根據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這無疑降低了企業在人才獲取上的交易成本。此外,教育系統通過開展科研活動,為企業提供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降低了企業自主研發的成本。很多教育機構都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其研究成果和技術往往是企業創新的重要來源。企業與教育機構合作,獲得這些成果和技術,從而避免了高昂的自主研發成本。教育系統可為企業提供各種培訓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很多教育機構都有豐富的教學和咨詢經驗,能夠為企業提供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幫助企業解決運營中的問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最后,教育系統通過建立各種合作平臺和機制,促進了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降低了企業間的交易成本。資源共享平臺包括實習基地、聯合實驗室、產學研合作項目等,為企業提供了直接、高效的交流和合作渠道,使得企業能夠更容易地獲取和分享信息,更好地利用和配置資源[4]。②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的供應狀況會直接影響企業的人力成本。如果勞動力市場供應充足,企業可獲取大量的人才,從而降低招聘和培訓的成本。相反,如果勞動力市場供應緊張,企業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尋找和留住人才,從而增加交易成本。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素質也會影響企業的交易成本。高素質的勞動力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從而降低生產和研發的成本。反之,如果勞動力素質較低,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進行培訓和管理,從而增加交易成本。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也會影響企業的交易成本。如果勞動力流動性強,企業能夠通過引進新的人才來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創新。③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制度為企業提供了一種保護自身創新成果、減少創新風險的手段。企業在協同創新網絡構建中,采用申請和獲得專利、商標、版權等方式對技術進行保護,防止自身的技術、產品和品牌被非法復制和使用,從而降低了創新的風險成本。在協同過程中,知識產權制度也為企業提供額外收益,企業將知識產權許可或轉讓給其他企業,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從而回收部分或全部的創新投入。知識產權制度為企業提供了一種獲取和分享知識、促進協同創新的機制。企業在協同創新網絡構建中,通過參與專利池、開放創新、技術聯盟等知識產權合作,可獲取他人的知識和技術,同時能夠將自身的知識和技術分享給他人,從而實現知識的互利共享,促進協同創新[5]。(2)政府角色分析。在協同創新網絡中,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資金的提供者和服務的提供者、協同的監管者和協調者。政府通過制定科技政策、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等,為企業創新提供指導和規范。例如,政府出臺鼓勵創新的稅收政策,制定一些針對綠色能源行業或能源技術開發的優惠政策,以刺激企業進行研發和創新。此外,政府具備設立科研基金或創新基金職能,能夠為企業的研發活動提供經濟支持,降低企業的創新風險和成本,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創新活動中來。

三、推進企業協同創新網絡形成措施

(一)加強政策保障

政府在推動綠色能源企業協同創新網絡形成中起到關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首先,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鼓勵綠色能源發展的政策,提供稅收優惠、補貼、優先采購等保障,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激發其創新積極性。其次,政府應設立專門的綠色能源創新基金,為企業的研發活動提供資金支持。最后,政府可通過組織綠色能源技術研討會、建立綠色能源技術交流平臺等方式,促進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協同創新網絡的形成。

(二)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推動企業創新的重要力量。綠色能源企業需要吸引和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的人才。企業可以通過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進行人才的聯合培養和引進。同時,企業還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如股權激勵、工資獎金等,以保持人才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三)完善技術保障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企業協同創新機制形成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內部,企業應建立內部業務一體化系統,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在外部協同創新中,可建立企業交流平臺和協調機制,實現不同企業業務之間的對接。在此過程中,數字化技術使得地域距離不再成為協同創新的障礙。企業利用協作軟件、視頻會議等工具,可實現跨地域、跨部門、跨公司甚至跨行業的在線協作。例如,數字化技術中的云計算、大數據等能夠實現信息的快速、高效交流與分享,平臺內各企業可基于數字平臺發布創新需求、共享研發成果,從而提升協同創新的效率。此外,利用項目管理軟件、流程管理工具等,企業可對創新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在協同項目中,對項目進度進行追蹤、調度資源、控制風險,以保證創新項目的順利進行。

(四)注重安全保障

知識產權是保護企業創新成果的重要手段。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體系內容應包括知識產權的申請、保護、許可和維權等。企業還需要加強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員工的知識產權素養,防止知識產權糾紛的發生。在協同創新網絡中,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防止信息泄露和破壞。同時,企業還需要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工具,提高信息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果。

(五)加強技術研發

技術是推動綠色能源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應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技術合作等方式,獲取和掌握先進的綠色能源技術。同時,企業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術管理體系,確保技術的有效運用和持續更新。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能源企業面臨著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市場競爭、政策變動等挑戰。協同創新網絡構建對于激發綠色能源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政府、教育、勞動力、知識產權等均會對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的形成提供保障。在數字化背景下,企業應進一步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協調、溝通功能,加快信息流傳,促進協同創新網絡機制的構建。

猜你喜歡
行動者知識產權協同
與異質性行動者共生演進: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的政策執行研究新路徑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敬仰中國大地上的綠色行動者
網絡行動者的新媒體使用特征、影響及媒介民主化
做“互聯網+”的積極行動者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