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發展歷程研究

2024-04-21 05:53呂元菊
天工 2024年5期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發展歷程西藏

[摘 要]通過全面回顧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的發展歷程,追溯西藏從古代到現代傳統手工藝技能的傳授方式和概況。古代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以家庭和師徒形式為主導,進入近代以后,盡管時局動蕩,但在國家政策下平穩發展?,F代以來,職教發展和文化振興使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得以適應市場需求,發展更加規范。面對現代化的機遇和挑戰,還應加強理論研究、深化實踐應用,以構建符合西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體系。

[關鍵詞]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5-0012-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呂元菊.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發展歷程研究[J].天工,2024(5):12-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西藏大學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西藏傳統技能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1-GSP-S106)的階段性成果。

青藏高原生活的先民從舊石器時代起就積極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西藏人民的各項傳統手工藝技能水平不斷提高,且種類繁多、技藝精湛。隨之,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在社會生產與生活實踐中逐漸發展起來,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其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隨著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了解決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加強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發展歷程的理論研究對其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以推動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邁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古代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1840年以前)

(一)遠古至7世紀初期(633年以前)

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對簡單石器的制作與傳承。在原始社會,西藏原始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為手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西藏先民基于農耕和牧民的生活需求,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農牧工具制造技能,手工藝技能教育主要是年長者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用示意、示范和簡單的語言向年幼者傳授石器的制作技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原料的選擇和加工技能,這也成為西藏先民的基本生存技能。拉薩曲貢新石器遺址和昌都卡若新石器遺址都表明:在四千年前,西藏先民的房屋修筑和工具制作等傳統技能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西藏先民在陶器制作、石器打制、房屋修筑等生產過程中,還開展了修建陶窯燒陶、繪制圖案花紋、構建屋頂、制作屋內器物等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并開始掌握紡織和金屬冶煉技術,出現了制氈、織褐等手工藝技能,金屬冶煉和金屬器具制作的作坊也開始出現。據《西藏王臣記》記載:“……冶煉礦石產出銀、銅、鐵三物,于大河之上架橋?!盵1]這一時期西藏先民的手工藝技能教育尚未從社會生產與生活實踐中分化出來,而是與人文教育同時進行,教育內容以簡單的生產工具制作技能的傳授為主,采用言傳身教、口耳相傳、示范模仿等基本形式進行。[2]

(二)吐蕃王朝時期(633—842年)

松贊干布采取一系列開明開放的政策,吸收引進中原工藝技術,借鑒世界各地的工藝成就,汲取外來精華為我所用,繼承本土文化的優秀成分,豐富和發展本民族文化,手工業也由此獲得巨大發展,全面開創了工建美術教育的新局面。為修建王宮和寺院,從印度、尼泊爾等請來大量能工巧匠,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授手工技藝,培養出一批杰出的吐蕃工匠。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和昌珠寺的設計場所和建筑工地,成為當時交流和相互學習建筑工藝技術的教育機構,即臨時學校。與建筑緊密聯系的雕塑和繪畫也得到了大力發展,黃金制作工藝、陶器制作工藝、毛紡技術均得到長足進步。這一時期,吐蕃政權機構中還出現了管理手工業生產的機構和人員——“孜本”。[3]大小“五明”學科體系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隨著教育內容和形式的豐富與多元,屬于“工巧明”的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一時期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的基本特征表現為:結合西藏本土特色,借鑒外來優秀技藝,通過言傳身教、交流學習、組建機構等方式,培養本土傳統手工藝技能人才,打開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的新局面。

(三)分裂割據至元朝時期(843—1368年)

隨著農牧業的不斷發展,西藏手工藝品類與制作工藝也有了明顯提高,分工越來越細,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著金屬加工和冶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金屬鍛造手工作坊日漸增多;皮毛加工與紡織屬于家庭手工業,在當時社會的生產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木雕風格獨特、構思巧妙,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反映了西藏人民質樸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唐卡作為西藏文化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題材廣泛,包含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風土人情、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等,不僅是西藏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西藏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徑。這一時期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的基本特征表現為:經過前期手工藝技能教育的積累,教育內容逐漸增多,手工藝品類的風格也日漸多樣,產品與歷史文化屬性相結合,進一步發展了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

(四)明朝至清朝前期(1368—1840年)

明朝時期,西藏手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建筑技術和風格既吸收了內地的先進工藝,又突出了西藏特點。哲蚌寺建造中所體現出的手工技術和工藝,就反映了當時冶金、雕刻、泥塑、編織、制陶、縫紉、木刻、石刻等的高度發展。雕塑繪畫創作繁榮,與內地藝術交流密切。紡織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日喀則江孜誕生了卡墊,山南杰德秀興起了謝馬邦典的紡織。一代宗師宗喀巴深厚的工藝學識對當時的工藝教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時期,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主要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教育形式,能者為師,由師傅在實踐中傳、幫、教、帶,徒弟在做中學。[4]清朝前期,西藏技術工藝得到較快發展,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也得到了創新。18世紀初,西藏著名學者丹增平措創作了《燦爛光照下能滿足一切欲望的各種制作技術工藝》,即西藏工藝百科全書,說明當時西藏技術工藝學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毛紡織業在當時最為發達和普及,氆氌、邦典、卡墊、藏靴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金銀銅器的加工制作在清代得到了繼續發展,主要為裝飾品和器物兩類產品。西藏地方政府還建立了管理手工業的機構,將手工業者按行業進行劃分,組成“行會組織”。手工業制作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寺院或官辦的手工業作坊,規模較大、分工細致,另一種是私人小手工業者,規模小,主要生產裝飾品、生活用品和生產用品。這一時期,在山南的丹增磨坊中,創建了曲郭爾雕刻藝術學校,隨后康區的郭爾孜等學校也相繼成立。這些傳統技藝專業學校教育的建立開啟了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及藝術教育的新格局。[5]

二、近代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1840—1951年)

(一)清朝后期(1840—1911年)

西藏近代教育在這一時期緩慢且艱難地向前發展。手工作坊成為手工藝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注重技能技術的訓練。例如,在繪畫技能方面,在拉薩組成了“沖肖”和“宋窮”兩大畫工作坊,由工頭機舒統一管理繪畫活動和藝徒的技能教育與考核。又如,江孜地毯利用作坊收徒傳授技藝,并建立考核制度,加強對工徒紡織技能知識的教育,促進了工藝技術水平的提高。[6]張蔭棠為振興西藏地方經濟,推行實業教育,發展以羊毛、牛皮等為主的民族工業,并提出“宜于江孜設工藝局,推廣實業教育”的思想與“江孜設工藝局,學制熟皮,購置機器,以織氆氌”的措施。清代最后一位駐藏大臣聯豫在張蔭棠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了西藏近代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的發展。[7]聯豫因地制宜地創辦實業教育,設立實業學堂,辦學宗旨重在急需職業,向學生傳授手工藝技能,對西藏工藝技術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向群眾介紹工藝技術,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手工業,如毛織、縫紉、制革,以及繪畫、雕塑等各種工匠技藝,而對于傳統手工藝技能的傳授形式仍主要是師徒傳承和家庭傳承。

(二)民國至和平解放時期(1911—1951年)

民國時期,邊疆民族地區資源得到開發,為培養生產建設人才,西藏部分地區因地制宜創辦了職業教育。1930年,國民黨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通過《蒙藏教育實施計劃》,規定西藏各地設立職業學校。學校設置工藝學科,實行教、學、做、用合一的半工半讀的教學制度,要求學生學會木工、鐵工、縫紉等傳統技能,有的職業學校還為群眾代購紡毛車,傳授紡織技術,促進了西藏傳統手工業技術的發展。民主改革前,西藏出現了紡織、縫紉、鞋帽、制革、金銀、制鐵、木石、造紙、印刷、雕塑等四十多個行業。當地為了更好地控制手工藝人,建立了制度嚴密地手工業行會,對手工藝人進行技術職稱評定。[8]

三、現代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1951年至今)

1951年,和平解放開辟了西藏各級各類教育的新紀元,西藏傳統文化藝術獲得了新生。[9]在改革開放和民族政策的推動下,西藏傳統文化開始復蘇,各項傳統手工藝技能得到快速發展,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逐漸受到各界的重視。在寺院教育方面,每座寺院都相當于一所技師、技工學校,寺院充分利用佛教寺院的人才、技術和設備等物質條件,請有特長的喇嘛為師,成批培訓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培養了初級和中級專業技術人才和工匠。例如扎什倫布寺內開辦了繪畫、雕塑、雕刻、印刷等長短期相結合的培訓班,培養了大量工匠和技師。[10]在民間,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優良傳統也得到繼承和發揚,在大力培養各類技能人才、發展傳統手工藝技能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例如,改革開放后西藏成立了江孜地毯廠,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還改變了家庭、師徒單傳式技藝傳授法,采取集體學習和培訓的方式,提高師資的利用效率和教育培訓水平。隨著西藏職業技術教育的大力發展,許多技能水平高超的民間工藝技術人員成為職業技術學校師資的重要來源和補充。學校實行多形式、多層次辦學原則,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方式,開設了唐卡和紡織等傳統技能課程。進入21世紀,部分優秀的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逐步被納入現代學校教育體系,在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等設置相關專業和培養方向,使這一知識和技能體系的傳承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對西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在高等院校中,西藏大學美術學專業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集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于一體的多層次現代化辦學格局。如建筑學專業借助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完成實際工程項目,做到了產學研結合;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依托藏族豐富的傳統服飾文化資源,構建了地域文化與時尚文化相融合的課程體系。這三門傳統技能專業開設的歷史均已超過十年,專業發展較為成熟,為西藏培養了大量技能人才。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校企合作雙元育人模式,開設了藝術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古建筑工程技術四個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相關專業。其中服裝與服飾設計、建筑工程技術屬于自治區重點專業和一流專業培育點,藝術設計專業(傳統唐卡、陶瓷唐卡、陶瓷壁畫方向)采取訂單班培養和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13所西藏中等職業學校中,有9所學校先后開設了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相關專業,有民族美術、民族服裝與飾品、民族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工藝美術、家具設計與制作、服裝設計與工藝、建筑裝設技術、古建筑修繕等專業。在技工院校中,西藏技師學院作為西藏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公辦全日制技師院校在2021年建立。學校著力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專業,設置了工藝美術(唐卡繪畫方向)、服裝設計與制作兩個傳統技能專業。西藏雪堆白技工學校是2020年掛牌成立的民辦技工學校,前身為2009年成立的雪堆白手工藝術學校。學校長期與民間知名手工藝術家和非遺傳承大師交流合作,以傳統師徒制和學院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產學研的教學方式,精心打造了包括唐卡、金屬工藝、藏香、雕版、藏服、陶瓷、編織、石雕等重點非遺學科,致力于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西藏傳統手工藝人才,保護和傳承西藏民族傳統手工藝術。

四、展望

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傳統文化的振興正在不斷向前發展,從過去的寺院教育、師徒傳承和家庭傳承的狀態,逐漸演變為從初級到高級、從業余向專業發展的教育體系,傳統手工藝技能通過規范化的教育和培訓得到進一步傳承和推廣,實現了與現代教育之間的重要對話與融合,為未來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和現代社會需求的變化,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未來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的發展,應立足西藏實際,構建起一個系統化、綜合性且具有西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體系。將傳統手工藝技能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培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人才。政府、學校、企業等各主體應齊心協力,以文化振興為紐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政策支持、創新教育模式、強化產教融合,共同推動西藏傳統手工藝技能教育的發展與革新。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吸納先進的發展經驗、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使西藏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緊密結合,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堅守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在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契合點,推動西藏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社會發展目標與傳統手工藝傳承的有機結合,為西藏的文化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五世達賴喇嘛.西藏王臣記[M].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4][5][10]孟作亭,孟福來.中國藏族文化教育發展史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8]陳崇凱.西藏地方經濟史[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6]謝佐,何波.藏族古代教育史略[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7]朱解琳.藏族近現代教育史略[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9]許廣智.西藏傳統文化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傳統手工藝發展歷程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開發
淺析中國傳統手工藝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再設計”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國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發展歷程研究
新媒體時代表情包發展的傳播學解析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歷程與成就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