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德爾沃繪畫中的元素特征研究

2024-04-21 07:21賢南妹
天工 2024年5期
關鍵詞:超現實主義保羅

[摘 要]保羅·德爾沃是一位對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影響深遠的比利時藝術家,他是西方超現實主義畫家當中擅長創造神秘空間與女性形象的畫家,他的繪畫一直在夢境與現實世界中游離,他忠于自己的內心情感,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德爾沃世界。分析德爾沃繪畫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且將元素分為兩類:符號化的形象與空寂的場景,這些元素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造就了德爾沃如夢如幻、獨一無二的作品。

[關鍵詞]保羅·德爾沃;超現實主義;元素特征

[中圖分類號]J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5-0072-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賢南妹.保羅·德爾沃繪畫中的元素特征研究[J].天工,2024(5):72-74.

保羅·德爾沃是比利時優秀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他早期受到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影響,繪畫風格以描繪客觀現實為主,描繪濃煙環繞的工廠、鄉村的房子、憂郁的海岸等,畫面多呈現出憂郁哀傷的氛圍。而使他繪畫風格發生改變的轉折點是接觸超現實主義之后,基里科與馬格利特的作品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從此以后,他在描繪客觀元素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南朝梁時期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曾提出:立象以盡意。這個觀點得到詩學界的借用和引申,繪畫也是如此。藝術家在描繪畫面時所創造出的形象不僅表現形象本身,還有形象所傳達出的立意和情感,以及畫家創造出的似與不似、介于抽象與形象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符號。超現實主義以弗洛伊德精神學說為主要依據,將夢幻與現實相結合,將蘊藏在畫家內心的潛意識活動通過創作轉化為視覺圖像。畫家德爾沃結合自己的內心情感,通過對身邊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表達,創作出風格獨特的形象,本文主要從女性形象、骷髏、建筑、車站等角度展開闡述。

一、符號化的形象

在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中,人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一般會被當作主體形象存在于畫面當中。以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例,這幅作品是一位優雅恬靜的上流貴族婦女的半身像,背景則選取了靜謐的自然環境,襯托出蒙娜麗莎迷人的微笑,是對真實人物形象的還原。而德爾沃的作品當中的女性形象,則是以符號為代表重復出現,更像是一個元素出現在畫面當中,畫面中的女性形象面容呆板,五官放大,與現實中的女性有所差異。德爾沃作品中大量的女性形象之所以特殊,與他的母親有關,他的母親從小就向他灌輸除母親之外的女性都是危險的觀念,這深刻影響了德爾沃。這種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使得德爾沃在潛意識里歪曲了女性形象,后來他畫筆下的人物既是肉欲、性感與夢幻的,同時又是無欲、冰冷與靜止的。壓抑的童年時光和性別意識模糊的矛盾心理,讓繪畫成了德爾沃發泄情感的最佳手段,女性優美又柔和的身體里又有一份冷漠和無情,愛欲和冷漠同時存在。德爾沃創造出的女性形象是神圣的,她們大多帶著神秘的微笑,呆板的面容和機械化的姿態與現實世界相左,即使是著衣的女性形象,也大多穿著屬于古典時期的高貴優雅的長款紗裙,給人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覺,她們似乎超越現實,來自另一個世界。

(一)女性形象

在古希臘社會當中,男性代表著力量,而女性代表著柔美。在當時古希臘以女性作為美的典范,他們敬畏崇高的女神——雅典娜,因此古希臘雕刻史上創造出大量的女性人體雕塑。德爾沃早期曾在美術學校學習,承襲古典畫法,因此,他創造的女性形象以古典繪畫為基礎,但創作的女性與古希臘時期的古典雕刻不同,人物形象雖還原人物的真實比例,但面容、姿態都不符合客觀世界。

在德爾沃的作品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創作的女性形象皆為年輕女性,身形優美,符合西方美學的人體比例,且有一種未經世俗塵染的干凈與從容,白皙的皮膚與靜謐、昏暗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這種女性形象不是單獨存在的,是重復且規律排列的,更像是以符號的形式存在于畫面中,增強了畫面的秩序性。德爾沃創造的畫面之所以如此嚴謹,與他的父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每日翻閱法律條文,一絲不茍的思想教育,影響了德爾沃的創作內容,使其畫面具有嚴謹的秩序性?!痘芈暋繁闶堑聽栁植捎弥貜头绞絼撟鞯牡湫妥髌?,在畫面中女性人體形象出現三次,她們姿勢相同,將同一個形象按照透視法則反復延續,但環境與光影不同使人物身上的環境色也有所不同。這樣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的布置,使整幅畫面呈現出節奏秩序之美,具有視覺沖擊力。視覺中心由一個變為多個,聚集在三個重復的人物上,形成秩序節奏感。這幅畫呈現x構圖,不疏不密,觀者的目光由近及遠,隨著人物的消逝望向遠方。

其次,他創造出的女性形象擁有呆板的面容,幾乎是沒有感情的。他將本應生動的表情舍棄,使女性形象具有瞪大的雙眼、高挺的鼻梁、飽滿的額頭、神秘的微笑以及精致柔順的頭發。那抹神秘的微笑無法讓觀者感知到她們的喜怒哀樂,像洋娃娃一般。從五官上分析,如同月牙般弧形的眉毛,增強了五官的立體感。不符合人體比例的寬大歐式雙眼皮占據面部的中心位置,瞳孔突出且放大,眼白所占比例較小。眼神淡漠地看向空寂的環境,傳達出無盡的悲傷。但嘴角那抹神秘的微笑,將矛盾、糾結表現得淋漓盡致。姿態是西方美術史中藝術家表現的重點,文藝復興早期的威尼斯畫家喬爾喬內創作的《入睡的維納斯》,畫面中沉睡的維納斯肌膚光潔白皙、姿態優雅、比例勻稱,在深色的背景下顯得圣潔崇高。這幅作品對德爾沃的影響很大,他參照喬爾喬內筆下的維納斯,將優美的橫躺姿態運用到畫面當中,將女性形象刻畫得柔軟細膩,體態優雅大方。這些大量僵硬的姿勢下重復的女性像是在演出一場大型的、無聲的默劇,神秘的氛圍和陰郁的色調無不觸動觀者的心,我們渴望走近,卻又被一股力量推遠,僅能靜靜地凝視畫中的女性。

(二)神秘的骷髏

德爾沃對于畫面主體人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骷髏,骷髏系列也是其著名的代表系列之一。骷髏是一般畫家不敢嘗試的題材,一般只會出現在醫學領域,在藝術領域也有一些涉及,但僅僅是用于解剖課程當中。將骷髏元素當作繪畫創作的主體形象是非常大膽的嘗試,德爾沃是在畫面中將骷髏元素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典型代表。

在孩童時期,某日的生物課程是向學生展示人體的骨骼構造,展示柜里的骷髏骨架映入學生的眼簾,他們大多表現出恐懼與驚慌,但德爾沃則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他不但沒有害怕,反而對面前的骷髏產生濃厚的興趣,骷髏在孩童時期的德爾沃的腦海里埋下了一顆種子。一直到中年時期,德爾沃在布魯塞爾參觀斯皮茨尼博物館時,博物館展出的展品與醫療救治有關,玻璃柜中冰冷的蠟像等展品沖擊著德爾沃的心靈,這為他今后的創作生涯再次開啟了大門,激發了他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1932年創作的《沉睡的維納斯》正是德爾沃對博物館的所見、所聞、所感的體現,他將博物館的蠟像的奇特、怪異行為生動展現出來,令人震撼,間接體現了當時戰爭的慘烈與悲壯。畫面以冷色調為主色調,維納斯安靜從容地躺在畫面的中心位置,顯得優雅、美麗。她全然不知自己周圍產生的異樣,畫面左側有一架骷髏,正安靜地看向入睡的女神——維納斯。他雖然像是骷髏,但他的姿態與神情與常人無異,只是脫去肉體的枷鎖,只剩一個軀殼;他像是地獄的使者,來到現實世界將女神帶走。在骷髏的前方有一位身著洋裝的女士,似乎在告訴骷髏先生,女神歸于現實世界,請他回去。在寂靜的廣場上有一群裸女,她們有的高舉雙手哭喊,有的跪在地上作呻吟狀,十分痛苦。整幅畫面中維納斯的從容、優美與骷髏的恐怖和壓抑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四周的女性形象的襯托下,增添了其美感。德爾沃將大批量的人物形象安排在被古典建筑包圍的莊重、典雅的場景當中,而古典建筑被遠處的大山包圍,伴隨著寂靜的月色,沉悶且壓抑,畫面既矛盾又統一。

二、空寂的場景

研究德爾沃的繪畫作品不難發現,他的作品除了符號性的形象以外,對場景的描繪也是必不可少的??占诺膹V場、冷清的車站、莊重典雅的古典建筑等都與他記憶中的世界有很大的關聯,這些本是嘈雜環境中的景致被描繪得空曠、寂靜。在德爾沃的大多數畫作當中,背景無不出現古典建筑的影子,古典的建筑總是給人一種高貴、典雅的神圣感,他將這些神圣的場景與女性人體并置在一起,充滿了矛盾感,而這種充滿矛盾的空間,更給德爾沃的藝術作品增添了神秘莫測的氣息。除了古典建筑以外,他還創作了一系列車站的題材,這與他童年的記憶有很大的關系,德爾沃的早期藝術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是他腦海里揮之不去的一段經歷。德爾沃在早年的求學階段就體現出對多維建筑空間的著迷,他通常將畫面里的元素放置在一個具有古典主義寫實風格的空間中。德爾沃從小便熟悉荷馬的史詩作品,熱衷于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筑。

(一)建筑、廣場

在早期的求學階段,德爾沃就表現出對建筑超然的興趣,那時的德爾沃在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學習建筑,每天接觸的各式各樣的建筑讓他十分著迷。在學習美術之后,他師從古典風格的康斯坦特·蒙塔爾,古典風格為德爾沃的繪畫打下堅實的基礎,古典建筑是德爾沃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建筑風格莊重典雅、肅穆偉大。德爾沃受到基里科的影響,打開了思想的枷鎖,創造出許多著名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他們都擅長描繪空寂的場景,而兩人畫面中所呈現出的內容則是截然不同的,德爾沃的畫面多以復雜的大場景為主,畫面主要以人物為主,顏色淡雅素凈,畫面協調統一,營造靜謐的夜色居多,如《麗希絲》(見圖1)。而基里科的作品較少出現清晰的人物,注重場景的刻畫,畫面中暗黑色的陰影與黃色、橘色的光線形成強烈的對比,以強光下的午后居多,如《一條街上的神秘與憂郁》。

(二)火車、電車與軌道

在德爾沃出生的年代,社會經濟發達,工業蓬勃發展,使得德爾沃在孩童時期能隨處看到電車在軌道上運行的場景,他經常到火車站觀察來來往往的火車從鐵軌上經過,錯綜復雜的鐵軌讓德爾沃深深著迷,深刻影響著德爾沃的童年。20世紀50年代,德爾沃創作出一批火車系列的作品,是他十分著名的系列作品。其作品的畫面中常常在這些機械化的由鋼鐵制成的交通工具面前安排優美的年輕女性,鋼鐵般直線的火車與年輕的女性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了視覺沖擊力。正如《麗希絲》這幅作品,充分展現了德爾沃作品夢幻的現實感,畫面中左側的火車被安排得一絲不茍。在現實生活中的火車站,來來往往的火車、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嘈雜的、慌亂的,而德爾沃將車站安排得空無一人,使畫面中多了幾分空寂感、清冷感。畫面右側的白色建筑與左側黑沉沉的火車在顏色上形成鮮明的對比,近處一位身著紅色長裙、金棕色頭發的少女看著那靜謐的深藍色天空中的一輪圓月做出禱告。神秘的女人、無聲的火車、空寂的街道,德爾沃充滿神秘感的畫面仿佛在童年與現實之間游離,這種夢境般的空間安排來源于他運用意象的象征關系組合拼貼出最貼近心理的真實的景象。

三、結束語

德爾沃將看似毫無關聯的元素交織在一起,這本身是荒誕怪異的,骷髏與美女、人體與古典建筑、電車與著衣女性等,正是這些看似不合適的元素被巧妙地安排在同一個畫面當中,才突出畫面耐人尋味的神秘感。德爾沃曾經說過:“與其說我是在描繪現實,不如說我是在夢現實?!闭撬祚R行空的想法,才有了如此奇妙的畫面,看似在描繪現實,但這現實又像夢一樣不切實際,不論是裸女、骷髏出現在古典建筑前還是身著歐根紗禮服的少女面帶微笑在寂靜曠野的林間玩耍,抑或是站在車站前望向月夜禱告的少女,都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這些看似矛盾的空間通過德爾沃嚴謹、高超的造型能力和巧妙的處理,使得奇思妙想的人物形象與空寂的背景完美融合,德爾沃將人物造型的設計與超自然的場景相結合,賦予了畫面別具一格的美感,這種真、善、美也是藝術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1]王軍霞.豐富的荒誕:論德爾沃繪畫中的骷髏形象[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22.

[2]江佳鈺.保羅·德爾沃繪畫中人物造型藝術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21.

[3]王子明.釋夢的畫家:德爾沃[J].美術大觀,2012(5):6-13.

[4]李寧.淺談德爾沃作品中象征和荒誕美學的體現與融合[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4.

猜你喜歡
超現實主義保羅
簡約而不簡單的畫像——保羅·迪昂
保羅·艾倫絕不只是微軟的聯合創始人
紀念與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羅 CHRIS PAUL
惡與文學的探討
行走的賈科梅蒂
淺析痖弦詩歌中的超現實主義特點
當現實照進畫中
淺析《總統先生》超現實主義影響下的社會現實描寫
當代中國工筆畫產生超現實主義傾向的現象實質
保羅·朗格朗:終身教育之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