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北交所,接受平庸回報,調整估值模型和預期

2024-04-22 06:33凌軒
中歐商業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勝率創板市值

凌軒

也許在接下來至少2年內,北交所將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選擇的一個歸宿。

很多企業面臨的一個尷尬處境是:想上科創板,科創屬性不夠;想上創業板,利潤規模不夠,排隊時間太長;但身上又背著上市對賭條款的壓力,擺在前面的路似乎只有上北交所一條了。

對投資機構來說,當所投企業都去北交所了,投資回報預期將會大大降低,原有的一套估值模型必須做出調整,否則就會面臨更難賺錢的挑戰。

接受平庸估值

為什么企業上北交所,投資機構就要調整估值模型?原因有幾點:

一是北交所的公司大多數市值在20億元以下。在目前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20億元的僅占8%,市值超過50億元的只有2.22%。

二是北交所的公司大多數P/E在15~20倍。與創業板的平均47倍市盈率和科創板的80倍市盈率相比,相距甚遠。

三是募集金額低,最高募集金額為6.5 億元(安達科技),最低 0.7 億元(凱大催化),平均募資為 1.9 億元。

當然,最近這段時間北交所交易活躍,市場變好,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市值也有所提升,一些公司市值上漲到20億~30億元空間。

接受顯著較低的投資回報

我們以20億元市值作為參考,來模擬計算一家北交所公司可能給投資人帶來的回報(見模型1)。

核心假設:

該公司是正常的融資路徑和節奏,天使輪1億元估值,A輪2億元,B輪4億元,C輪6億元,D輪10億元估值,上市之后公司市值20億元。這個估值放在一級市場,應該是低于正常估值的。

天使輪到D輪,每輪融資釋放的股權比例分別為10%、10%、5%、5%、5%;上市發行25%的股份。

在此假設下,天使輪的回報為10.57倍(天使輪投資的股份在數輪股權稀釋后,占比由10%降至約5.8%,以上市20億元市值計算,20億元×5.8%=11 570萬元/1 000萬元=11.57,再減去1的本金),A輪為5.43倍回報,B輪為2.38倍回報,C輪為1.38倍回報,D輪賺50%。

鑒于北交所目前不少公司都相對傳統,自我造血能力較好,市場融資需求不是很旺盛,融資次數較少,我們以一個較少融資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來模擬回報模型(見模型2)。

核心假設:

該公司只融資3次,第一次1億元估值,第二次3億元估值,第三次5億元估值。

每次釋放的股份比例分別為10%、10%、8%;上市發行25%的股份。

在此假設下,第一輪融資的回報為11.42倍,第二輪為3.6倍,第三輪為2倍。

模型中,天使輪的回報都下降到10倍左右,后續輪的回報也下降到只有2~3倍,這充分說明北交所上市給投資人帶來的回報將會很平庸。

調整估值模型才能避免流血上市

任何一項投資決策都應該是期望值大于1的決策,期望值=賠率×勝率。當投資北交所公司的回報大大降低時,對勝率的要求自然會顯著提高。

盡管在北交所上市的難度相對低一些,但天使輪投資一個公司,等到它成長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概率也不會超過10%。以不高于10%的勝率投資一個10倍賠率的公司,其期望值自然是低于1的,談不上是一個劃算的投資。為了使這筆投資劃算,天使輪的估值最好控制在5 000萬元左右。

同樣,對于最后一輪投資而言,如果投資時這家公司的利潤為8 000萬元,利潤增長率為25%;投資后一年上市,被投企業的利潤增長為1億元,按照北交所現在約20倍的P/E,公司上市后市值為20億元;為了獲得1倍以上回報,算上稀釋,投資時估值應在7.5億元左右,也就是說投資當年的投后P/E最好控制在10倍以內。

坦白說,要在市場上找到10倍P/E、有較高利潤的公司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不按照這個模型去找項目,企業后來又在北交所上市,投資機構確實掙不到錢。大家可以試想一下是不是這個模型和道理。

舉個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有5 000萬元利潤,科技含量還可以,你按照10億元估值去投資它,如果它上了北交所,投資機構還能賺什么錢?這家公司上北交所之后,頂多15億元估值(30倍P/E在北交所可不算低了),算上IPO發行時的股權稀釋,真的不賺錢。

很多人會說,既然都有8 000萬元利潤了為啥不去創業板上市呢?一是可能行業屬性不符合三創四新;二是排隊兩年變數太大耗不起,中間任何一個情況變化,比如業績波動、競爭情況等都可能導致上市失??;三是公司也許面臨“不上市就回購”的壓力?;谶@些因素考慮,很多公司的想法是,先去北交所有個確定性,然后看看是否有轉板機會吧。

所以筆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投資機構的投資模型大概率要調整成這樣:

1)投資機構在投一個項目時必須基于一個最低標準來作決策:哪怕這個公司上北交所,我的這筆投資也是能賺錢的;

2)既然底線是這個公司上北交所,那么價值錨定就是上了北交所后20倍P/E,哪怕是最熱的行業,估值也不能超過30倍P/E;在市盈率角度要預留至少50%的空間,即如果預計未來是20倍P/E,那么投資時最好不要超過13倍投后P/E;預計未來是25倍P/E,投資時不要超過16.5倍P/E;

3)此外,對企業未來利潤的預測,至少要求每年20%的增長率。

在這樣一個模型下,假設你投資后1年上市、1年減持退出,企業的估值才有1.5(市盈率)×1.2×1.2=2.16倍的增長,你的投資才有2.16×0.75=1.62(含本金)的回報,也才只能賺62%而已,兩年下來平均每年30%。

哪怕對于創業板和科創板的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在Pre IPO輪投資,在各種理想假設下(50%的IPO成功率、每個項目投資金額基本相同),只有達到年增長率30%、PE倍數存在一倍價差的條件,一個項目的預期年化投資收益率應在30%以上;如果投資兩個項目,成功IPO一個,基金才能實現IRR達到15%的基本目標。這兩個模型從結果上基本實現了一致。

所以我們總結北交所的Pre IPO投資模型就是:市盈率存在50%價差,利潤增長率20%以上,從投資到上市再到減持退出兩年完成。

同樣對于早期和成長期的投資,估值模型也要做相應調整。就筆者看來,投資北交所上市公司最好的投資策略是,在一個相對細分市場中,在一家公司有3 000萬~5 000萬元收入時,以1.5億~3億元以內的估值投資,在15億~20億元估值退出,賺5~6倍回報。

當一家公司在一個較為細分的市場中有3000萬~5000萬元收入時,其產品、市場、團隊都得到了初步驗證,如果其競爭地位明確、技術優勢明顯,那么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的相對確定性比較高;雖然還是一個成長早期的項目,但其實風險已經顯著降低,這個時候投資可以20%~30%的勝率博一個5~6倍的賠率,還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相反,今天很多公司去北交所上市,不得不接受現行的北交所估值模型和估值水平,但是投資人在投這些公司時,卻仍然按照科創板、創業板的估值邏輯投資。所以,在接下來這一波去北交所上市的浪潮中,投資人大概率會是一個虧錢流血上市的狀態。

猜你喜歡
勝率創板市值
科創板/創業板觀察
一種生成殘局數據庫的倒推算法
基于預期收益策略與UCT的德州撲克算法
科創板的山東機會
科創板的圈外人
搶抓科創板
王懷南:奔向億級市值
2014—2015年中國女子籃球職業聯賽單節得失分與比賽結果相關性分析
轉型4個月,市值翻了6倍
老股轉讓市值最多的50大股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