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女性藝術家的處境與創作實踐

2024-04-22 13:28李振偉賀瑋/策劃
中國美術報 2024年10期
關鍵詞:藝術家藝術

李振偉 賀瑋/策劃

【編者按】 女性藝術或女性藝術家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每逢“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都會有許多精彩的展覽與學術活動。3月8日上午,《中國美術報》特舉辦以“新時代女性藝術家的處境與創作實踐”為主題的學術沙龍,在“灼灼其華——《中國美術報》女藝術家學術邀請展”開展之際,進行一場關于女性藝術家相關話題的討論。本期時評欄目,以此為主題,刊出四位嘉賓的觀點與思考。

主持人語

賀瑋(本次沙龍主持人、《中國美術報》社編輯部副主任):

每年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后,社會各界都會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女性。每到3月,女藝術家就有了“性別”,又仿佛只有在3月,女藝術家才擁有“性別”。當然,這種“性別”是一種文化身份,同時也是一種社會境遇,我們姑且借用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的“女性是一種處境”名言,將這種文化身份和社會境遇稱為“處境”。

那么,今天的女性藝術家又面臨著怎樣的處境?她們正以何種藝術語言描繪女性身份和經驗、描繪時代的變遷呢?她們從藝術創作中獲得了什么,又將以她們的藝術實踐改變什么?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觀察新時代的女性藝術家群體,不難看到一些充滿矛盾的現象和趨勢。比如近年來藝術院校和藝術行業中的女性數量不斷增長,國內外很多女性藝術家在國際大展和藝術市場上都有突出的表現,由此引發的文化藝術行業即將迎來“女性時代”的討論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而現實生活中的女性藝術家仍然面對著來自家庭、事業的雙重壓力;比如我們一方面看到今天的女性藝術家與她們的前輩相比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經濟和人格方面都更加獨立,她們關注的創作題材更為廣闊,藝術實踐也更為多元,她們看似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但同時她們大多不愿意強調自己的女性身份,她們的作品也呈現出一種去性別化的趨勢……

當然,對女性藝術家來說,還有一個人人都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即在今天這樣一個技術大變革的時期,我們看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迅猛發展,看到國際文化的交融碰撞。當人類社會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新技術和新環境將為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和傳播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從樂觀的角度來看,新技術將帶來生產力的高度解放,女性藝術家將突破體能的局限,實現更自由的藝術表達。面對新的處境,女性藝術家要如何選擇自己的藝術道路,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為藝術史的書寫增添一份色彩,同時也為建設一個多元、包容、平等的社會文化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邀請了四位美術界的女性學者——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藝術史學者曹星原,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美術觀察》副主編孟繁瑋,一起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討論。她們以自身的經歷、研究與思考為我們呈現了當代女性藝術家的真實境遇和藝術實踐,同時也為女性藝術家的成長和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我們相信,這次討論不只關乎女性藝術家和女性本身,其中還包含著對超越性別的、更廣泛的社會處境的共情、理解與關切。同時,我們也期待這樣的討論不只存在于3月。

徐漣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女性藝術家的獨立意識需要向內心尋求

女性藝術或女性藝術家本身是一個天然的存在,但我從不認為女性藝術家和男性藝術家之間有什么區別,性別的差異和身份的認定隨著人的不斷發展衍生出非常多的話題,在此不做展開。眾所周知,很多藝術家不愿意被貼上性別標簽,但也有很多藝術家并不在乎被定義為女性藝術家,性別之于她們是一個無需爭辯的自然狀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并在很多領域都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她們可以自信地與任何一位男性藝術家并立,與任何一個國家的藝術家同臺。藝術家有男女,藝術是不分性別的,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女性有更多優于男性的特質,她們有著豐富的感受力和包容度,以及堅韌和頑強的生命力,這也助力其在藝術創作上有獨特的表現??梢哉f,未來女性在藝術領域的突出表現指日可待。

今天我們在討論女性藝術這個話題時,首先要區分女性藝術家和女性藝術,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我看來,最了不起的女性藝術應該是梅蘭芳在京劇表演中對女性形象無與倫比地塑造;是張國榮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對女性意態的精彩演繹;是羅大佑在歌詞里對女性內心情感的細膩展現,這些雖然是由男性藝術家創作的,但卻可以歸入女性藝術。

相反,女性藝術家珂勒惠支、周思聰等人的創作與女性藝術是不同的概念。例如珂勒惠支的《農民戰爭》版畫,以其充滿力量感的精湛技藝為社會底層民眾吶喊;周思聰的《礦工圖》組畫,通過表現廣大人民的血淚歷程,意在喚起時代對于戰爭災難的反省。因此,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不一定是女性藝術。結合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的創作,可以看出新一代中青年女性藝術家的創作,我們不會一上來就把她們的作品與性別聯系起來,比如雕塑藝術家鄧柯的抗洪、長征題材作品,崇高、肅穆、充滿力量,傳遞著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民族氣魄;版畫藝術家沙永匯的主題性創作《鳳凰展翅》,以北京大興機場的壯麗畫面描繪祖國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態勢??梢哉f,她們的創作與其性格緊密相關,而非僅僅局限在以往性別給人的刻板印象上,她們的作品呈現和女性藝術不是一個概念。

在討論女性藝術家面臨的種種生存困境時,我們也要看到,這些困境在男性藝術家身上同樣會存在,甚至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作為男性在現實生活中背負的壓力更大。不同的性別有不同的困境,最重要的是女性藝術家要有獨立意識,如自重、自愛、自強,需要向自己的內心去找解決辦法,而不必去過多地指向社會、指向他人。

在科技大變革的今天,女性藝術家或者是說藝術家如何尋求自身發展的新路徑?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科學技術發展的臨界點,可以說是到了一個人類社會的至暗時刻,但也正是一個即將見到光明的黎明前的瞬間??梢韵胂?,未來我們也許會在火星建造一個人類心目中的完美世界;但是另一方面,未來會不會在數據庫無限擴大的情況下,人工智能通過迭代發展逐步超越人類,并最終取代人類?所謂的至暗時刻,實際上是到了一個需要我們作出抉擇的關鍵時刻,是把人工智能界定為輔助工具,來幫助人類完成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還是任由人工智能變成取代人類的技術力量?如果是后者,那么人類的存在就沒有任何價值,人類的任何創造也沒有價值;如果是前者,藝術在這時就表現出它最重要的力量。因為藝術的表達和呈現是每一個個體獨一無二的價值,藝術能夠把每一個個體在其短暫的生存過程中的所知所感、所思所想具象化為視覺形象。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家在今天以及未來有著更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無論是男性藝術家還是女性藝術家,未來都要努力去尋找自己獨特的人設,并且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做到極致完美。未來藝術家大有可為,每一個人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成為藝術家。

曹星原

藝術史學者

女性藝術家不必排斥女性身份

現在的女性藝術家跟前輩女性藝術家相比,很多地方都優越了很多,但是各方面的改善還是沒能解決女性的壓力。這個壓力不來自家庭,也不來自政策,而來自自己、其他女性以及其他的相關男性。因此說,女性的生存困境不是性別造成的,而是無處不在的女性“處境”,如何改變女性的處境是一個社會結構和倫理性的大話題,也是解決女性問題的一個重要節點。

周思聰的藝術創作總是被談起。作為一名女性,她的經歷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女性藝術家所經歷的一切,她畫的《礦工圖》《人民和總理》《給拖拉機司機叔叔送水》等作品,都屬于排斥其女性身份,而融入巨大的社會創作要求的洪流。那時的女藝術家根本不考慮性別,也不刻意回避女性身份,而是社會環境的趨勢使大家成為無性別意識的藝術家。周思聰的第二個階段是《彝族婦女》系列,她一直強調作為一個女性所面對的生活挑戰和人生困苦,因此她用彝族婦女背負沉重的負擔來宣泄其心中和生活中的重負。而其晚年的《荷花》系列呈現出的“佛系”的畫面效果,看似她跟自己、跟世界和解了,實際是一種無奈的接受,就像辛棄疾所感嘆:卻道天涼好個秋。

再看西方社會,女性藝術家一開始也排斥性別的約束,如喬治亞·歐姬芙離婚后穿男性衣服,帶著男性助理搬到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畫畫,她看似完全放棄女性身份,卻在畫里體現了其女性觀念和身份。新一代的女性理論研究者阿梅利亞·瓊斯認為,女性藝術家不必排斥自己的身份,完全可以借用女性的紅利。女性紅利的使用大概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現在,雖然不是主流,但它是緊隨主流女性主義之后,而主流女性主義則是用女性的眼光關切女性和兒童的生存不易。

近幾十年來,美術學院科系的女性比例越來越大,而在許多單位、高校以及社會團體機構中,女性占比極少,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才能真正給女性藝術家以公平的看待?包括社會其他各界都是如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怎么奢談女性藝術家的崛起。說到當下女性創作態勢,有一個案例值得注意,藝術家尹秀珍用回收的舊衣服和布料做的一系列作品,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她的這批作品切中了兩個點:一是女性生存特點,包括傳統女性生存常用的材料;二是舊物回收,這是當下比較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她把這些材料綜合起來,做成了一件一件的藝術品,從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說,女性藝術家不一定要排斥女性身份。

在當前高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環境下,我是比較樂觀的。因為人工智能不是獨立于人之外的一種智能,而是人類制作出的一個智能工具,它的底層算法是盡可能接近人的思維,接近人的創作和工作方式。盡管有人認為這些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可能會威脅到我們;但更多的人認為,是人輸入給人工智能的關鍵詞誘發的回答,使我們感到它們似乎有了意識。人工智能這種有力度的工具對女性藝術家有很大的幫助,女性最擅長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不再受到材料和基本功的局限或約束,借助人工智能就能夠得到極大的發揮,因此,女性藝術家將在未來得到更大的發展。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另一面,馬斯克最近起訴了Open AI,有人以為他擔心硅基生命會統治碳基生命,實際上他擔心的是控制AI的這些人,而不是AI本身。所以當我們歡呼未來女性藝術家可以借助AI去實現我們的想象力的時候,也要想到AI還是主要由男性主導機制,所以我們在歡呼的同時,不要忘了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八”節不是女神節,是提高女性自我意識的日子。

裔萼

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

關于女性藝術家的三點思考

近年來,每到“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都會舉辦好多女性藝術家的群展,關于女性的話題也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那么,在藝術領域,值得我們探討的女性話題有哪些呢?

其一,“女性時代”真的要來了嗎?從表面上看,藝術院校和藝術行業中的女性數量不斷增長,國內外很多女性藝術家在國際大展和市場上都有突出的表現,甚至有人歡呼文化藝術行業的“女性時代”即將來臨。情況真有那么樂觀嗎?我認為并沒有。從全球范圍來看,今天仍然是男性主導的時代,文化藝術行業也不例外,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現狀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變。

畢竟,中國女性完全由家庭走向社會,還不到100年。相較于從西周就開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長達3000余年的性別分工,女性走出深閨的歷史實在是太短了。歷史的慣性使得走向社會的女性,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雖然經濟上獨立了,但是在精神上并不獨立,女性的自我意識模糊而渙散。同時,幾千年的男權文化積淀使得性別偏見依然存在,藝術領域亦是如此,女性藝術家仍然處身邊緣,難以獲得和男性均等的機會。以主流藝術機構的展覽為例,歐美的數據如下:2007年至2013年間,美國70家主要的藝術機構舉辦的590場藝術展覽中,只有27%的機構涉及女性藝術家的作品;2010年至2015年間,巴黎的兩個主要致力于現當代藝術的機構,只有18%的專題展覽涉及女性藝術家的作品;2015年,倫敦的藝術機構女性藝術家專題展覽比例是25%。而在中國,這個比例更低。

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陀^而言,今天女性藝術家的數量和整體水平還是低于男性。這是歷史造成的,畢竟,女性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還很短,女性豐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創造力被壓制得太久,中國女性的情況就更為復雜?!澳信降取痹?949年后被寫入憲法,中國女性的政治和經濟權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很多女性在精神上和人格上尚未獨立,社會上還存在著性別歧視,因此,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并沒有實現。

其二,女性藝術家真的就不如男性藝術家優秀嗎?就藝術成就而言,如果將藝壇比喻成金字塔,那么,無論是塔基還是塔身,男性確實遠遠大于女性。但是,在金字塔尖,杰出的女性藝術家與男性相比毫不遜色。周思聰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她的《人民和總理》《礦工圖》(組畫)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分別代表了寫實性水墨畫和表現性水墨畫的高峰。在當代畫壇,喻紅是杰出的代表,她通過《目擊成長》系列和《她》系列等作品,深刻而生動地表達對社會、對人生、對生命、對女性的認識,同時,她的藝術實踐也反映了當代中國女性藝術家人格的獨立和女性意識的覺醒。

其三,女性藝術家如何應對科技的迅猛發展?今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藝術媒介不斷變化。處身于如此大的變革之中,藝術家比一般人更為敏感,女性藝術家也不例外。一方面,她們需要具備開闊的視野與開放的襟懷,高度關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她們更需要保持思想的活躍和精神的強度,深刻思考人類尤其是女性的境遇和藝術的本質。當然,對于女性藝術家而言,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洪流中,堅持人格的獨立性和藝術的獨創性永遠是最為核心的事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隨著藝術領域女性版圖的不斷擴大,女性藝術家的影響力將不斷增強,這意味著女性不僅能夠參與并推動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進程,而且能夠影響藝術領域之外的女性走上獨立自強的道路。

孟繁瑋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美術觀察》副主編

無法遮蔽的能量

今天的社會環境為女性提供了更多展現自我的可能,在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領域,活躍著許多優秀的女性藝術家、理論家、批評家,她們以突出的專業能力和高質量研究成果,為藝術事業的拓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女性能量及影響力。

如果僅從藝術實踐所需的物質條件、材料工具、空間環境等物質層面來看,今天的女性藝術家較之以往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依然有許多現實困境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解決,這是對社會整體的提問,也是對女性藝術家群體的提問。諸如,當代中國女性藝術家完成自我的意識覺醒了嗎?女性藝術家如何保障持續不間斷地開展藝術創作事業?社會環境和藝術機制是否對于女性藝術從業者,給予了足夠的接納和公平?女性藝術家在充分參與社會活動之外,如何將個體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作品?等等。

對于“很多女性藝術家因為不愿意被貼上性別標簽,她們的藝術實踐非常多元”的觀點我并不認同,因為不愿被貼上性別標簽而刻意進行多元化實踐,恰恰是一種不自信的體現。多元化藝術實踐并非藝術家主觀創造的結果,而是因為我們今天生活的時代提供了諸多可供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題材、內容、方法、手段等等,造就了多元化的藝術實踐和藝術景觀,這本不應貼上藝術家的性別標簽,也不能以性別評判高下。真正能夠消解所謂的“性別標簽”,應該是藝術家及作品自身展現的力量,以及持續的藝術生產力、創作生命力和藝術表達欲。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生發出的核心力量,對于女性藝術家和男性藝術家是同樣的挑戰和要求。同時,多元化的藝術實踐也提示我們需要警惕藝術創作中的標簽化、同質化、淺薄化現象。如果藝術家的眼睛和手只盯著表象做文章,追趕潮流式地在題材內容上不斷翻新,而缺乏深度思考,依然無法創作出優質的藝術作品。

通常認為,女性的感性思維偏盛,男性的理性思維偏盛,而對于優秀藝術家而言,往往兼具感性與理性二者,并能夠在藝術創作中自如靈活地駕馭和轉換。20世紀以來的女性藝術家常常從自我生命經驗出發,藝術創作大多具有“自述體”性質。女性肖像、兒童肖像、母子題材、家庭題材等,都是出現在女性藝術家作品中的常見題材,因為她們最熟悉,感受更深。但是,作品中顯露出的藝術家個人氣質和主題寓意卻各有差異,有的畫面溫馨,有的用筆瀟灑,有的充滿感傷,有的則不無諷刺,充滿反抗精神。

新世紀以來,女性藝術家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更為開闊的文化視野,以及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因此,她們的藝術創作不再局限于女性生活題材,而是將視角面向關注社會和群體話題,有且不局限于表現女性群體,更多地表現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某種職業群體,以及人類共同面對的突出問題等等。盡管今天依然沒有消除對于女性藝術家的特殊眼光和區別對待,但是這似乎反向激勵了女性更加堅定地自我成長和自我覺醒。當代許多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具有獨立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藝術品質,強大飽滿的藝術能量也并不弱于男性藝術家,卻更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表現力。

當下的藝術生態似乎是矛盾的。一方面,社會進步、科技創新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藝術創新的窗口及軌道;另一方面,我們從重要展覽、畫冊中看到的新作品卻往往同質化、雷同化。加之,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革命對藝術創作、藝術價值、藝術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消解,都使得多重沖突與矛盾不可避免地擺在我們面前。

持續的藝術實踐和深入思考能夠塑造個體強大的“共情”能力,而“共情”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力量,也是人類藝術的本質。在未來多元突變、社會快速轉型的時代氛圍中,如果女性藝術家的作品能夠提供一種相對持久穩定的情感價值,具備可被感知的思想濃度、溫度,符合藝術本體的標準價值,這就是對“泡沫化”時代作出最大的藝術貢獻。秉持“覺宇宙之無窮,生命之尊貴,歲月之從容”的信念展開藝術實踐,也是藝術家對抗機器崇拜,凸顯人類獨有的創造力、感受力的一個重要方式。

當代女性藝術家,需以一種智慧去平衡:以無差別的心態投入事業,以女性的身份和角色去享受生活,這也是當代女性獲得自我成長、釋放巨大能量的必經之途。

猜你喜歡
藝術家藝術
紙的藝術
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對公共藝術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