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傳統村落空間微介入設計

2024-04-22 20:19楊文菲胡軒潼林淑萍
三角洲 2024年8期
關鍵詞:村落空間傳統

楊文菲 胡軒潼 林淑萍

客家傳統村落保留了相對典型和完整的地方傳統鄉村景觀,但正在加速走向解體、無序和碎片化狀態。以客家傳統村落廣州市增城區崗埔村為例,探討通過微觀干預的空間設計策略來恢復和重建鄉村的時空秩序,并提出在傳統村落實現鄉村再生策略的可能性。

傳統村落空間的微介入設計策略成為保護傳統村落遺產、改善地方經濟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振興方式之一。旨在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傳統村落空間設計策略,為有效保護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遺產、空間振興和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基準價值的戰略方針?,F代化的快速發展對嶺南部分鄉村的客家傳統文化產生了一定沖擊,加之保護不力、傳承不足等人為原因的影響,客家傳統文化正在逐步流失。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客家村落和諧有序的傳統加速進入瓦解、無序、破碎的狀態。

村落環境現狀

客家傳統村落中的圍壟屋是客家古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客家人在顛沛流離的艱苦環境下創造的燦爛客家文化中的一顆奪目明珠。崗埔圍壟屋是廣州地區比較少見并且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的客家特色民宅建筑。崗埔村的傳統農村風貌在宏觀上保存完好,但在微觀上,生活環境和人文環境則呈現無序的現象,其主要問題和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村落空心化嚴重,村中居民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兒童,青壯年外出務工導致農田種植率低,而歷史建筑年久失修,少部分鄉土民居也破舊不堪;二是,環境嚴重退化,圍壟屋也沒有好好保護,南方的天氣時而干燥時而潮濕,有些客家圍壟屋擱置已久,甚至緊閉大門,室內通氣透光不良好,造成了部分客家圍壟屋的墻面出現開裂、傾斜的問題,木構架也不同程度地發生了霉爛和白蟻等問題,致使許多客家圍壟屋遭到了嚴重破壞;三是,文化民俗逐漸失傳??图覈鷫盼菸幕z產歷史價值研究、藝術價值及其不可再生性是十分寶貴的,而人們卻極少關注。對于客家圍壟屋的保護與利用,存在重視使用而忽視保護的現象,重發展而輕繼承的觀念,忽略客家圍壟屋的文化與歷史價值。

崗埔村具有相當優厚的自然與人文稟賦,地理位置優越,但是由于缺少關注度,鄉村景觀風貌失序的現狀未得到充分管理和改善。如果任由客家村落無序發展,沒有合理性的設計策略和有效的指導,那么傳統的村落景觀就會慢慢消失,這也是現在大多數傳統客家村落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

村落微介入策略

崗埔村發展策略。依據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其中極具地域特色的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古漢文化的活化石,且保留相對完整的形態結構和組織體系。根據整體的規劃設計,再結合自身獨有文化特色與區位優勢,本次方案將崗埔村發展的愿景為“保護客家傳統村落、活化荔鄉古韻”。與增城荔鄉一起,代表客家的傳統城鎮和村莊(城鄉一體化),旨在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旅游名片。

微介入空間設計策略。人們居住的房屋,是由個體延伸至群體,形成的聚落。也正如吳良墉先生所說的“將建筑從房子的概念延至聚居的概念”。微介入空間設計策略旨在促進客家傳統村落的進步與鄉村建設和發展模式,如今客家傳統村落的迫切任務是將零碎的傳統與現代生產生活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系統連接起來。如今需要的不是盲目迎合大眾將建筑重修,而是微創的修復和對現有環境條件的恢復。鄉土民風、傳統文化等人文資源和山水格局、地形氣候等自然資源是傳統村落旅游發展的資本和基礎,旅游價值在這里得到體現。原住民可以為游客提供各種形式的旅游服務,由此可以實現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作為旅游資源的一部分,展示其獨特的原住民風情,對游客有很強的吸引力。

村落微介入路徑探索。為了通過微介入景觀設計策略恢復和重建處于無序狀態的客家聚落鄉村景觀秩序,既要關注聚落物理環境所體現的“形式”或“空間秩序”,也要關注鄉村生產和生活的“精神”。關注景觀的“精神”也很重要,即以農村生產和生活為特征的“時間秩序”。只有當這兩個方面都被激活并相互融合,傳統的客家村落才能再次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的“秩序”。

重構空間秩序,發展旅游文化。保護崗埔村原有的民居建筑,禁止大拆大建、私搭亂建,要以改造為主。比如,在空間格局上,新規劃的村落結構以“橫縱交替”為主,并形成“環形”的規劃結構。這樣,一方面能有效地避免游客對傳統村落的破壞,另一方面又能保證游客游覽的效率和方便性。另外,在規劃設計中,還將把鄉村旅游與文化遺產的保護相結合,特別是建筑風格、建筑技術、歷史人文景觀等方面,都將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且在保護的基礎上,在原建筑周邊進行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微介入主張重點而非整體設計和建設,盡可能保留村莊傳統的原始景觀,以有限的投資獲得最大的環境效益,并應將村莊中人們深有興趣的景觀元素融入其中。

領域與界線。在崗埔村原有地貌的基礎上,結合崗埔村初期的整體定位,規劃了以崗埔圍壟屋為中心的古建觀賞區,以當地現有居民為主體的文化活動廣場、新建的源谷居、源水山莊、特色商業坊,以及以農田為基礎的農業體驗區(圖1)。在不破壞整體歷史環境的前提下,將傳統空間功能進行重新規劃布局,在村落整體規劃中,通過對鄉村的地形地貌、鄉村風貌、傳統建筑風格、村落景觀和村落民俗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發現當地文化資源對當地旅游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設計中以客家文化為主題,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將其分成不同類型,并在設計中突出傳統文化特色。例如,為了體現“天人合一”的鄉村文化特色,通過對客家村落傳統建筑材料和結構進行調查,發現當地村民使用的修建客家圍壟屋土坯磚石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和較強的穩定性,將土坯磚作為建筑材料進行建造,并結合現代技術對其進行適當處理。

圖1? 崗埔村的空間與時間秩序(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地標與節點。游線的設計應該是合理的、優先的和極具吸引力的,并參考游客在傳統村莊街道空間的行為模式和特點,再進行整體的游線規劃。以人流量大的主要路線為研究對象,把村落入口節點、地標與主節點、次節點連成整體景觀序列,讓大眾在一個持續的時空內,塑造一個整體村莊景觀形象,并產生積極的感知和體驗。這些地方可供村民游客休閑娛樂、交流和休憩等,還能使人感受一種生活方式與精神氛圍,由此調動了民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保護文化遺產。還可通過增加綠地面積和水系來豐富鄉村休閑生活方式,改善村容村貌?!耙匀藶楸尽崩砟钬灤┱麄€村落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始終堅持以保護自然為前提,遵循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充分挖掘歷史文脈,尊重當地居民意愿,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重構時間秩序,再現鄉村人文。生活在農村的人們按照日出和日落的時間工作,與城市的“朝九晚六”生活節奏不同,農村的日常生活不是基于現代的工作時間,而是基于天氣和節日所代表的時間順序。通過人們對鄉村生活和民俗的實際參與,可以對傳統農業文明和客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對崗埔村的客家生產生活和民俗活動進行深入挖掘和激發的基礎上,規劃出一種能讓游客參與其中的鄉村旅游體驗,并將時間秩序的碎片融入空間秩序當中打造出與眾不同的體驗感。

鄉村生產活動與日常生活。傳統意義上的鄉村,不僅是一個自給自足、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小農經濟社會,還是一個與自然和諧共處、高度依賴自然環境的小農經濟社會。這種傳統農業社會有自己的獨特性,在進行規劃時,可以利用其獨特性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以農田、池塘和田野為空間載體,村民和游客可以撿拾廢棄的農具,在春秋兩季回歸農業秩序,通過下農田播種、親手耕作和手工藝作坊等項目,體驗傳統農業生產和生活。在享受農業、體驗傳統客家民俗生活的同時,人們還可以將農田與現代產業相結合,設立農事體驗區,農林作物還可以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進行消費、加工和銷售。

民俗文化活動。鄉村振興,文化為魂?!班l風民俗”是一個地區傳統文化的外在體現,既是鄉村歷史文化和精神的凝聚,又是鄉村文化資源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利用客家獨有的文化符號開發旅游系列產品和民俗活動,振興客家文化旅游市場,有助于使這種獨特的客家文化適應現代農村的變化需求。對于村民而言,可以在這片人們生活了幾個世紀的土地上紀念宗族,使地緣和血緣關系的紐帶繼續發揮作用。對于游客來說,這也是了解當地客家文化的一個窗口,是親身體驗的機會。如何挖掘客家人日常生活中蘊含的寶貴文化遺產,并加以傳承,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講,開展鄉土民俗文化展示工作,既有利于增強民眾的自豪感,又能促進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圖2)。

圖2? 鄉村民俗活動(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重點探討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空間的微觀干預措施設計,并以客家傳統村落廣州市增城區崗埔村為例,在相關理論基礎上分析了傳統村落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剖析了傳統村落空間活化的基本方法和各空間要素的特點,解析了通過微觀干預來恢復和重建鄉村的時空秩序,目的是讓傳統村落的空間活化將原有的空間從“失落”、隱蔽和衰敗的狀態轉變為“活”的狀態,從而使客家文化在這里得到傳承。在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發展規劃中,“活態”傳承是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放在第一位,再依據相關的空間微介入設計輔助其發展。做好傳統村落活化利用,讓歷史文化資源在現代社會當中得到傳承,才是我們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本文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2113656069);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項目編號:2021WQNCX131)。作者單位:廣州華立學院。

猜你喜歡
村落空間傳統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