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BE理念的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2024-04-22 10:41姚琴風寧永香杜孫穩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學分課程體系專業

姚琴風,寧永香,杜孫穩

(1.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地球科學與工程系,山西陽泉 045000;2.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礦區生態修復與固廢資源化廳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山西陽泉 045000;3.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工程學院,山西太原 030024)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應重點對人才培養進行重新定位[1]。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落實黨和國家關于人才培養總體要求,高校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2]。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是山西省首批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院校、國家教育部門數據中國“百校工程”產教融合創新項目培育院校、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程基地。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圍繞“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钡目傮w目標,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立健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以培養適應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行業產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對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 版)》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以突出專業特色、增強實踐教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對學院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

本文以山西工程技術學院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以目標為導向,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符合學生發展需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以教師為支柱,改革教學方法,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1 現有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在測繪工程專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師資條件、實驗室條件都依托測繪工程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結構也是在測繪工程專業基礎上構建的,故存在一些問題:

(1)與測繪工程專業相似的課程較多,缺乏遙感特色課程;

(2)因師資條件不足,存在因人設課的情況,沒有以學生為中心;

(3)課程順序、學分安排有待優化;

(4)課程體系沒有體現創新創業學分,缺乏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

(5)沒有體現OBE 理念。

2 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圍繞“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钡目傮w目標,充分體現“內涵發展、質量為先”的辦學理念和“產教融合、五育并舉”的辦學特色,創新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突出專業特色,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進一步確立合理的專業定位,完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體系和基于學習成果導向(OBE)的教學評價體系,反向設計,按需設課,多元評價,持續改進。

2.1 引入 OBE 理念,以成果為導向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3],體現應用導向、需求導向[4]。OBE 是成果導向教育,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5]。學習成果是學生通過某一階段學習后最終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再以成果反饋改進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6]。

根據學生達到的12 條畢業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再由培養目標確定課程教學體系,以成果目標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并確定每門課程對應的畢業要求指標點,進一步確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達到課程教學目標。采用多元評價的方法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并將結果反饋到教學中,達到持續改進教學效果的目的。

圖1 基于OBE 學習成果導向理念

2.2 了解社會需求,提升人才培養契合度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應注重企業行業的深度參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特色辦學[7],確保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在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制定的過程中,邀請來自太原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的高校、企業專家參與,確保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最終確定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足山西,面向全國,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掌握遙感與攝影測量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具備遙感數據獲取與處理、專題信息提取、數字化測繪和遙感信息服務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國土、能源、農林、環境、交通等領域從事遙感數據獲取與處理、專題信息提取和遙感數據建模等工作,兼具測繪地理信息專業知識的應用型人才。

2.3 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體系,突出實踐能力、“雙創”教育

培養方案按照“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創新教育、課外教育”“四位一體”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包括課內課程及課外教育項目,將第二課堂建設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第一、二課堂的有效銜接。依據開發學生專業興趣、拓展專業能力等因素設計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并注重知識交叉、開發潛能的拓展性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靈活設置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支持學生專業發展、引導學生發展個人專長。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見圖2。

圖2 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培養方案總學分達165 分,將勞動教育課程納入培養方案,設置32 學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學分比重,本專業實踐學分占比達35.8%;加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增加20 學分的“雙創”學分;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比例,本專業選修課程學分占比達15.8%。

2.3.1 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類課程、人文與社會科學類課程、安全教育與職業發展類課程(增加勞動教育)、數據與信息素養類課程、通識選修課??倢W分為47 學分,占總學分的28.5%。

2.3.2 專業教育課程

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學科基礎課(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與工程基礎課程,按照工程認證標準,學科基礎課學分達24 學分以上)24.5 學分、專業核心課(嚴格按照國標要求的核心課程安排,增加特色課程,每門專業課程中包括0.5 學分的“雙創”學分,實際教學中以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共25.5 學分、專業選修課(專業方向課與自主選修課,包括自然科學類、地質地貌類、計算機編程類、遙感類、攝影測量類,拓寬學生知識面)共20 學分,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

2.3.3 實踐創新課程

(1)實踐課程體系。實踐課程包括綜合素質實踐、專業能力實踐(課內實驗、實踐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專創融合”實踐項目,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實踐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完善,構建從專業認知、課程實驗實訓到綜合設計、專業實踐的多層次、遞進式實踐課程體系(如表1 所示),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加快推進建設產學結合、產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和供需一體的校地協同平臺,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實習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的指導工作,實現了把課堂搬進企業、讓選題源于生產、使人才培養更加貼近企業需求的目的。

表1 實踐課程體系

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已與陽泉市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陽泉新宇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8 家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實習協議,并聘用了來自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市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等高校及企業的4 位行業專家作為外聘兼職教師,參與一線教學。

(2)創新創業教育。強化“雙創”教育,學院深入貫徹“創新創業為引擎、產學結合和產教融合為雙輪”的人才培養特色,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在第四學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必修課(2 學分),分階段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培訓和實踐活動,設置創新創業課外實踐環節。學院成立山工智泉雙創學院,通過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模式[8],由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共同講授創新講堂、精益創業、就業創業指導等實踐實訓課、示范課、師培課,通過理論課程及課外培訓實踐,持續加強“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包括20 學分的創新創業教育學分,實際教學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相互融合,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2.3.4 課外教育項目

結合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德育特色工作,課外教育項目包括德育“2+X”(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學生德育答辯工作為“2”加“X”項德育實踐項目),共4 學分?!癤”項德育實踐項目包括德育實踐必選項目(行為養成活動、學風建設活動、文體競技活動等)、德育實踐引領性項目(科研實踐活動、民主參與實踐、社會實踐活動等)、志趣性實踐項目(志愿服務活動、社會效能活動等),將德育“X”實踐項目與第二課堂有效融合,賦予第二課堂德育元素,將第二課堂建設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一、二課堂的有效銜接。以素質教育為前提[9],達到深化實踐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3 以教師為支柱,改革教學方法

遙感科學與技術屬于新興交叉學科,在新知識的探索和實踐操作方面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為更好地適應社會對遙感專業學生的需求,教師應改革教學方式,全面實行研究性教學[10],為提高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更寬廣的平臺。

3.1 小班化教學

積極推進專業課程的小班化教學(30 人左右),鼓勵“合班授課單班研討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溝通能力及合作能力。

現有專業課程都是小班教學,且全部在學習通上建課,教師在學習通線上教學平臺上傳教學資源,設置討論、簽到等環節,發布作業,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2 課程思政建設

專業課教師深入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加強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建設了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案例庫,所有專業課程教學資料(教案、講義)都需體現思政元素,教學中結合實際案例,與專業知識融合,將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融合,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實現對學生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積極鼓勵教師申報各級教改項目,以研促教,以教促學,助推教師專業化成長。

3.3 創新創業教育

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相融合。教師就專業知識內容結合實際,巧妙設置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發現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11],讓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于實踐,讓學生深刻認識如何應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

大力推進建設產學結合、產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和供需一體的校地協同、校企聯動[12]平臺,鼓勵教師進企業,將企業實際應用案例融入課堂教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4 多元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不僅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是教學改進的重要導向[13]。從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成果兩方面進行教育評價的改革探索,并把評價結果反饋到后續教學中,促進教學的持續性改進。

4.1 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

為實現常態化教學閉環監控,山西工程技術學構建了“12341”教學質量保障體系:1 個校級機構,即教學質量評估建設部,統籌全院教學質量監控工作;2 個會議,即教學工作會議和教學工作例會;3級組織,即通過院、系部、學生(學生會與教學信息員)三級組織開展教學檢查、聽課評課、學生座談會等工作,實現對教學、管理、服務全過程全覆蓋的監控;4 方評價,即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同行評教、第三方評價實現對教學質量的全方位評價;1 個平臺,即利用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分析掌握教學狀態。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構筑并實施了教學督導、領導干部聽課、學生評教、同行評價、專項教學檢查“五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4.2 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

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前的評價體系比較單一且評價主體只有教師,期末考試成績占很大比例。通過改進課程評價形式,實現“過程+結果”的評價,并加強過程性評價,通過平時作業、課后自主學習、課間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擴大評價主體,體現學生自評與互評、師評相結合,盡力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通過設計平時作業,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自評與互評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及別人的優點,有利于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反思,促進自我教育、自主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及效果。

5 結束語

高校專業認證和“雙一流”學科建設的實施,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支柱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新型交叉學科,以OBE 理念為引領,以實踐能力培養和“雙創”教育為重點,以測繪專業為背景,以企業需求為目標,結合學院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構建完善了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專業的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和各個教學環節要求,更加注重與社會需求和發展相結合,強化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全力提升遙感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猜你喜歡
學分課程體系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學分美食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