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時代地方高校服裝設計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以咸陽師范學院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為例

2024-04-22 00:09劉翔黃文華師夢甜王敬婷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關鍵詞:數智跨學科服裝設計

劉翔,黃文華,師夢甜,王敬婷

(1.咸陽師范學院 設計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2.青島大學紡織 服裝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5)

0 引言

2022年,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將“推動數字化學習與轉型”列為教育變革的五大核心議題之一。為響應此倡議,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布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應“加強文化數字化相關學科的專業建設”。隨著數智時代的來臨,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對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

1 數智時代服裝設計學發展趨勢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關于數字化發展的篇章中,明確指出教育正經歷數字化轉型。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正顛覆傳統設計模式,為服裝設計注入新活力,同時給設計教育帶來挑戰。數字與智能化技術重塑了設計行業的多個方面[1],這意味著人才培養體系必須轉型與升級。新技術與服裝設計的融合為高校帶來了創新機會,增強了服務社會的能力[2]。然而,當前的服裝設計課程仍過于側重藝術創作和手工技藝,較少涉及現代技術應用。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近年來致力于數字化創新,如建立虛擬仿真實驗室、增加相關課程比重、建立數字化作品展示與銷售平臺等。盡管已有一定經驗,但仍需全面改革課程體系,完善評價體系,并長期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為了可持續發展,學院必須不斷探索和創新。

2 數智時代服裝設計學人才培養思路

2.1 厚植文化特色,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服裝設計教育的教學改革需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基石,秉承“守正”與“創新”并行的雙軌策略,既要傳承經典,又要開拓創新,凸顯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核心價值。在堅守傳統的過程中,教育應致力于深化對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認知與傳承,將其中蘊含的美學理念和哲學思想巧妙地融入服裝設計的教學實踐之中。通過深入研究經典的服裝設計理念、歷史服飾的演變脈絡以及傳統工藝技術的精髓,培養學生對中華服裝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并在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上形成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在追求創新的方面,教學改革應鼓勵學生以中華文化為創意源泉,進行跨學科的探索性設計實踐。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結合,同時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新材料、新技術,并積極運用數智化技術在服裝設計教育中,如3D打印技術、虛擬試衣系統等,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趣味性,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和沉浸式體驗,從而深化對傳統文化生命力與創造力的認識與感悟。

2.2 深耕教學改革,促進數智交叉融合

服裝設計教育的教學改革需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基石,秉承“守正”與“創新”并行的雙軌策略,既要傳承經典,又要開拓創新,凸顯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核心價值。在堅守傳統的過程中,教育應致力于深化對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認知與傳承,將其中蘊含的美學理念和哲學思想巧妙地融入服裝設計的教學實踐之中。通過深入研究經典的服裝設計理念、歷史服飾的演變脈絡以及傳統工藝技術的精髓,培養學生對中華服裝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并在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上形成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在追求創新的方面,教學改革應鼓勵學生以中華文化為創意源泉,進行跨學科的探索性設計實踐。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結合,同時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新材料、新技術,并積極運用數智化技術在服裝設計教育中,如3D打印技術、虛擬試衣系統等,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趣味性,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和沉浸式體驗,從而深化對傳統文化生命力與創造力的認識與感悟。

2.3 重構課程體系,優化學科布局

為適應數智時代教育的需求,尋求自身優勢,走差異化發展之路[3],以培養具備跨學科和多元技能的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經過對課程體系的重構,并以設計為教學核心,我們圍繞多門課程開發出了一系列新興交叉課程。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在計算機辦公、編程、數字化處理以及智能技術應用等領域的技能水平,同時也將史地文學、數理化、醫學等多學科知識有機地融入到課程中。這種跨學科的課程設計策略,旨在構建一個豐富多元的學科群組關系網絡,推動課程內容、學科架構以及創新實踐的全面革新,從而更好地適應服裝設計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需求。

針對學院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內容,我們將進行調整,旨在幫助學生從專業基礎平穩過渡到綜合技能,實現無縫銜接。具體學習路徑規劃如下:一年級階段,學生將主要聚焦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進入二、三年級后,將轉向專業技術與綜合技能的深化與強化,特別注重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能的培養,以確保學生能夠滿足未來就業與深造的多元化需求;至四年級,學生將進入自主學習階段,為未來的就業和考研做好充分準備。這一改革的核心目標在于,通過靈活的課程設計與內容分布,積極應對快速變化的社會與技術環境,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精神。

2.4 組建跨學科專業化教學團隊

一是要基于學科導向與專業實力,構建教師團隊與學生團隊,深化院系間的交流協作,引進跨界導師并培育雙學位人才,支持并培養跨專業、交叉學科的團隊,設立跨學科、跨專業的實驗室,并積極開展與企業的合作,以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二是要實施雙導師制度。針對不同研究方向,將設置跨學科校內外導師,以負責學生的技術實踐及項目經驗的傳授,從而完善數智時代的創新設計人才培養機制。

2.5 加強資源與設施建設

為提升學生設計與制造技能,激發其創新能力,并適應未來行業變革,學院需對現有資源與設施進行必要的更新與完善。具體而言,需在數字化設計實驗室配置高性能計算資源,如高性能計算機和服務器,以支持復雜設計軟件和數據分析工具的運行,滿足學生數字化設計需求。同時,應擴充互動技術設備,引入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設備,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優化學生設計體驗與實踐能力。此外,還應配置3D打印機和3D掃描儀等設備,使學生能夠將數字設計轉化為實物,掌握從設計到成品的全流程。

在智能制造領域,需打造專業工作室,引進智能縫制機和自動裁剪設備,展示服裝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過程。同時,提供智能面料和可穿戴技術相關設備與材料,激發學生在智能服裝領域的創新思維。另外,應建立小規模生產線模擬環境,讓學生全面了解和參與服裝生產各環節,增強實操經驗。

在軟件與工具方面,學院需提供AutoCAD、AI、PS等專業服裝設計軟件及3D設計軟件,使學生熟悉行業標準設計工具。同時,引入Lectra和Gerber Technology等服裝設計與制造模擬軟件,助力學生優化模式制作、裁剪及成本分析。此外,采用Trello、Slack等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軟件,以培養學生的項目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以上措施,學院將為學生提供一個接近行業最前沿的學習與實踐環境,助力其全面發展。

2.6 建立多元多階全過程評價體系

一是建立建、改、優的評價機制,以教學背景評價來考量教學資源、設施、技術應用等對教學質量的影響,以便更好地利用數智技術優化教學環境;以輸入評價來評估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水平以及對新技術的適應能力,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以過程評價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技能掌握、項目進展、團隊合作和創新實踐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在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行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的應用能力;以成果評價來評價學生的最終作品質量、創新性、技術應用、市場潛力等多維度指標達成情況,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

二是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讓本專業教師、跨專業導師、政企人員、學生都參與到評價環節,實行目標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個人考核與團隊考核相結合的多元考核方式,多種階段性考核,包括階段性測驗、階段性作業、團隊作業、專題項目設計作業等,分層分段多樣性考核,激勵學生能夠認真對待每個階段任務,進而不斷改進優化。

3 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普及,我國服裝產業鏈也正處于快速革新和發展階段[4]。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咸陽師范學院服裝設計教育人才培養面臨著學科融合的革新與挑戰。在轉型中,特別強調學科交叉與設計學本身的特色,學科交叉不必然意味著需要交叉學科[5],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促進學科融合,以更好地服務于設計教育的發展。

首先,倡導建立一個以數智賦能與跨學科融合為核心的課程體系。通過跨學科團隊的組建,解決課程體系陳舊、產教融合不足等問題,優化教育內容,提供廣泛、實用的學習體驗,適應未來社會與產業的發展需求。

其次,以“文化鑄魂,數智賦能”為方向,確立復合創新型應用本科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策略。通過大設計空間中跨學科的理論、技術與實踐進行拓展,培育適應數字化時代需求的實踐型人才。進一步研究提出通過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服裝設計教育體系,并將服裝設計學科與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有效融合。推動自主創新,并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全面融合。改革將采用橫向線性交叉與縱向沙漏式的教學融合模式,上端強調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的掌握,中端聚焦跨學科設計探索與實踐,底端培養具有廣泛創新能力與創業精神的多元化人才,如圖1所示。通過這種創新的教育模式,服裝設計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深入且實踐性強的學習環境,推動地方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服裝設計人才。

圖1 人才培養課程思路圖

再次,優化教學體系。通過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讓服裝設計文化素養與數智化技能培養有機結合。為了適應數智時代的發展,核心課程應覆蓋服裝歷史與文化、創意發展、數字化設計、時尚營銷等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教學,增加與實際設計項目、行業競賽、企業實習的合作,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另外,要不斷完善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建設,創建在線資源庫和虛擬設計實驗室,使學生能夠隨時訪問最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通過這些課程優化,培養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備強大數智化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為服裝設計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 結論

在傳統產業向未來產業的轉型過程中,服裝設計教育領域亦面臨著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需求不匹配的挑戰。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咸陽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服裝設計教育必須突破學科壁壘,探索創新教育模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需求。首先,需不斷更新課程設計,融入更多數智化內容,以確保學生掌握當前及未來社會所需的關鍵技能。其次,推動跨學科學習和合作,開設交叉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他們的創新思維和靈活應變能力。再次,加強實踐教學,與服裝產業的緊密合作,增強實踐能力。最后,支持個性化學習路徑的發展,提供靈活的課程選擇和學習模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這些措施能有效提升其對社會和產業發展需求的響應能力,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猜你喜歡
數智跨學科服裝設計
“數智”視域中蘇南蒲岸村微濕地公園公共設施情感化設計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國造紙業“數智轉型”啟動鍵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網安天下擔使命數智引領向未來"雙引擎"驅動現代警務創新人才培養(計信系攝影報道)
幾何思維在服裝設計上的應用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鄉鄉鎮鎮通5G”建設助力山西“數智”轉型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當代綠色生態服裝設計的反思探索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