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水面艇:海戰場上嶄露頭角

2024-04-24 08:32雷蕾張媛范霖
鐵軍·國防 2024年3期
關鍵詞:水雷艦艇水面

雷蕾 張媛 范霖

在2023年拉斯佩齊亞SeaFuture展會上,意大利一家公司研制的SAND無人水面艇受到關注。該水面艇航速12節時可自主航行48小時,今年5月,該無人水面艇在增加新系統后進行了發射、回收無人潛艇器的測試,有望在未來遂行水雷戰、反潛戰任務,且還在增強協作自主任務能力。

同一展會上,美國一家公司展示了以無人水面艇為中心的“水中獵手”獵雷系統。該無人水面艇可拖帶一個集成有側掃聲吶的無人潛航器掃描水下情況,再用一次性聲學制導滅雷設備完成對水雷的處理。

結合近年來埃爾比特系統公司英國分部向英國國防部展示其研制的具有自主掃雷能力的“海鷗”無人水面艇、法國艦艇裝備集團測試其無人水面艇布放和回收系統、土耳其國防工業公司研發的武裝無人水面艇Marlin SIDA成功發射制導導彈等,各國在無人水面艇研制方面的角力可謂愈演愈烈。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集現代船舶工程、智能無人技術和先進作戰理念于一身的無人水面艇,正日益成為海戰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那么,無人水面艇為何引發各國普遍關注?它有哪些優點與特長?今后的海戰場上,它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看本期解讀。

需求牽引,技術助力

如果簡單以海面作為分界線,海洋無人裝備可大致分為兩大類:即水面以上的無人水面艇(USV)和水面以下的無人潛航器(UUV)。無人水面艇(以下簡稱“無人艇”)通常以有動力的船體為平臺,搭載任務載荷,可自主或半自主地航行并完成多種任務。

人們對無人艇的設想早已有之。1898年,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名為“無線機器人”的遙控艇。但直到二戰期間,無人艇才被正式用于作戰。德國海軍研制的無人摩托艇FL-Boote裝載大量炸藥,可用無線電控制,對盟軍艦艇實施自殺式攻擊。受損的盟軍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諾曼底登陸中,美國海軍投入“豪豬”“長橇”等數種無人艇,裝載大量炸藥,炸毀德軍布置在灘頭的大量地雷、水雷等,完成了部分淺灘破障任務。

隨著二戰的落幕,無人艇的發展進入低速運行階段。很長一段時期,無人艇只被用于清除戰爭遺留水雷、戰場損傷評估以及環境檢測等任務。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無人艇多用作軍事演習中的海上靶標,如美國的“火魚”靶船、蘇聯的1784型靶船等。此時的無人艇大多由電纜發送導航信號或依托母船進行無線控制,自主能力非常有限。

20世紀90年代后期,微電子、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無人艇研發迎來新機遇。例如,聲波和磁場掃描技術的應用,使無人艇具備海上監視和偵察能力;遠程控制和探測技術的應用,奠定了無人艇遂行海域探索、目標搜救等任務的基礎。由此,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無人艇開始出現,在有人艦艇難以作業的海域充當人類的眼睛和耳朵,并在反艦、反恐、艦艇防護等領域嶄露頭角。

時間進入21世紀,隨著人工智能、自主行駛、高速通信等技術的應用,無人艇發展的部分瓶頸得以突破。各國有一定代表性的無人艇紛紛問世,如美國“斯巴達偵察兵”于2003年進行首次海試、以色列“保護者”于2006年服役、法國的“檢驗者”于2006年服役。與此同時,德國、意大利、瑞典、丹麥等國也開始研制、使用無人艇。

總的來說,美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早,研究體制相對完備,發展路線明確;以色列的無人艇發展速度較快,列裝型號較多,部分已出口外銷;法國、英國、日本、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家也依據自身需求推進相關研究。

當前,無人艇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各國紛紛通過頂層規劃,持續推進體系化、高性能先進無人艇研發,有的產品已正式列裝。

后發優勢,特征鮮明

總體來看,在無人裝備家族中,與無人機、無人戰車的發展相比,無人艇因應用環境特殊,前期發展相對較慢。但當前,無人艇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

這是因為,和有人艦艇相比,無人艇有著前者無法比擬的一些優勢。

輕巧高速,部署靈活。與排水量動輒上千數萬噸的水面艦相比,無人艇的體格較小,排水量通常在幾噸到幾十噸之間,總長度多為5~25米。身形輕巧加上動力充沛,無人艇航行速度很快且“耐力”超群,可靈活編組和長時間部署。

如英國2013年研制的C-Enduro無人艇,采用碳纖維材質,重約350千克,長度只有4米多,能以7節的航速連續幾個月不間斷執行任務。無人艇的造價相對較低,不少在戰爭中能作為消耗品使用,可按指揮員設想部署到更多任務環境中,且不用考慮人員傷亡。

隱蔽自主,生存力強。在廣闊的海洋中,發現海面目標較難。無人艇本來個頭就小,再加上一些無人艇采用隱身設計,能有效躲避對手的偵察與搜索,混跡于茫茫大海中。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強化了無人艇的“大腦”,使其具備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像“船長”一樣處理航行過程中的特情。例如,以色列“銀色馬林魚”和“黃貂魚”無人艇配置了“無人水面艇自主舵手系統”,能結合環境和任務的變化,幫助無人艇自主調整到最佳行駛狀態,根據風浪情況航行。無人艇采用的抗海浪傾覆、傾覆后自恢復等設計,使其海上生存力進一步增強。

航時較長,適應性強。人存在生理極限,隨船漂浮在海上執行任務時間太長,就會產生不良情緒,甚至影響健康。而且,在一些島礁密布區域、吃水較淺的狹窄航道、生化污染的環境以及狀況不明的復雜海域,有人艦艇行駛時危險性會大幅增加。

無人艇能在以上情況下長期連續工作,大幅拓展海上作業時間和空間。比如,冷戰期間,美國曾經用無人艇在原子彈和氫彈爆炸試驗海域采集放射性水樣。近年來,隨著全電能、風能、太陽能甚至波浪能等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與成熟,無人艇正被賦予多樣化動力推進方式,如澳大利亞研發的“藍瓶”無人艇,可同時利用太陽能和波浪俯仰運動所產生的能量來獲得推力。

功能多樣,攻擊凌厲

經過各國近30年來的探索與研發,無人艇的作戰功能進一步拓展。如今,在型號增多的同時,其功能已擴展到偵察、獵雷、反潛、反艦、艦艇防衛、反恐、精確打擊及支持特種作戰等眾多領域,并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搜集情報、監視和偵察。用無人艇攜帶電子設備到達目標海域,搜集情報和獲取數據,進行秘密監視、通信中繼、電子干擾、電子欺騙等任務,是無人艇應用較早也最為廣泛的用途。比如,美國海軍的“海上貓頭鷹”、以色列軍隊于2005年開始裝備的“保護者”、法國的“檢驗者”、日本的OT-91等無人艇都長期執行此類任務。美軍在“持久自由行動”和“伊拉克自由行動”中,曾經使用“斯巴達偵察兵”無人艇執行過此類任務。

反潛作戰。在反制水下潛艇方面,無人艇正成為一種新選擇。搭載有反潛模塊的無人艇可以由艦船攜帶到目標海域前出探潛;或在主力艦隊周圍投放,由多個無人艇形成向外延伸的移動反潛“保護圈”。有的國家已服役的無人艇,可以持續數月追蹤目標潛艇的動向。

反水雷作戰。以往,清除水雷是有人掃雷艦艇的任務?,F在,以無人艇為平臺反水雷正成為各國新選擇。有人掃雷作業耗時費力風險性大,尤其面對大面積雷區,有人掃雷力量常捉襟見肘,無人艇卻可以憑借其建造使用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大量列裝、行動部署精準快速等特點,在較大面積水域高效費比地掃除更多水雷。不少國家都在發展掃雷無人艇,如英國的“翡翠鳥”等,專為清掃水雷任務而設計。

海域巡邏攔截作戰。有的無人艇“察打一體”,可勝任輕量級攔阻打擊、海上封鎖等任務。以色列“海上騎士”“海星”都屬于此類無人艇?!昂I向T士”艇體長11米,時速約75千米/小時,能在大浪中獲取周邊實時情況,并配有火炮和多枚“長釘”導彈,可持續對碼頭、港口等目標進行巡邏監視,及時辨別、攔截、清除身份不明的可疑目標。

通過搭載不同的任務模塊,無人艇還能“七十二變”,遂行更多任務。一些軍事熱點地區,還出現了用無人艇攜帶爆炸物來攻擊艦艇、橋梁的戰例。

總而言之,集態勢感知、火力打擊、信息/電子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無人艇,已成為各國當前研發的重點。

多維集力,融入體系

無人化作戰浪潮中,無人艇為海戰開啟新模式奠定了基礎,而戰爭今后的走向也牽引著無人艇繼續發展,并呈現出一些新趨勢:

借力科技發展,提升平臺性能。當前,以無人艇為核心來遂行一些任務,已成為反水雷作業的新形態。今后,無人艇作為作業平臺,其性能在很多方面還會進一步提升。比如,改用新能源動力,朝著更長航時、更遠航程方向邁進;應用新材料、先進芯片技術,使無人艇更輕巧、更結實、更易于布放回收,也更加難以發現等。在科技發展支撐下,制造長度超過30米的中型無人艇甚至超過50米的大型無人艇已成為可能。一些國家在規劃未來無人艇發展時,已明確將發展中型和大型無人艇列為重點。一些國家則計劃研制超高速無人艇。

在平臺性能提升的同時,無人艇的任務載荷將進一步模塊化和綜合化,以往對單一任務模塊的發展有可能轉變為今后對通用任務模塊的重視,以便無人艇能在加載同一任務模塊時遂行更多任務。

強調自主控制,繼續“補腦健腦”。無人艇遂行任務難免長期面對復雜惡劣的水面環境,強調自主控制能力非常必要。當前,有的國家研制的無人艇,已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自主航行,操作人員只需遠距離監視其工作情況,給出任務指令,具體航行則由無人艇自行控制。今后的無人艇只有擁有更高階的自主控制能力,才能適應未來戰場的需求。在這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無人艇“補腦健腦”提供了條件。通過知識圖譜、高效算法、大數據融合等途徑,無人艇可大幅提升環境感知與目標識別能力,更智能地進行任務規劃與決策,通過深度學習訓練快速完成迭代,從而進一步釋放出作戰能力與潛力。

著眼作戰協同,不斷融入體系。對無人艇來說,無論是充當“耳目”,還是用于直接攻擊,要在未來戰場上得到發展,必須不斷增加融入體系的深度。

在融入作戰體系方面,無人艇按其地位作用大體可區分為3種模式:一是無人艇集群攻擊的“鯊群”模式,即由多艘無人艇協同,在自主組網與智能化決策的基礎上,各負其責、各有重點地對目標“群起而攻之”,在體系對抗中取得以小博大的效果;二是有人艦艇與無人艇組合下的“獵犬”模式,即在有人艦艇的控制下,讓大量無人艇更大程度地肩負起作戰攻擊、防護、補給等任務,在降低有人艦艇風險同時,有效提升海上作戰效能;三是與其他無人化裝備協同的“無人組合”模式,即在今后的海戰中深度融入“無人機+無人水面艇+無人潛航器”的小編隊,在護衛艦、驅逐艦、常規潛艇等有人艦艇缺位的情況下,長時間遂行情報、監視、偵察、攻擊等任務。

(供圖:陽 明)

(來源:《解放軍報》2023年9月1日第09版)

(編輯:曹憲仁)

猜你喜歡
水雷艦艇水面
艦艇入列
海戰中的蒙面殺手——隱形艦艇
反水雷體系建設探討
民用直升機在反水雷中的應用探討
水黽是怎樣浮在水面的
創造足以亂真的水面反光
爭奪水面光伏
鴉片戰爭期間清朝水雷的研制和作用
一塊水面
艦艇遠航中開展音樂健身操訓練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