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舞作品中戲曲元素的運用分析

2024-04-24 03:02張博
參花(下) 2024年4期
關鍵詞:古典舞舞者人物形象

中國古典舞融合了豐富的藝術元素,其中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長久流傳下來的獨特民族瑰寶,其審美及肢體表現形式都對中國古典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戲曲包括京劇、越劇、粵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每一種都有著獨特的表演風格和藝術特色。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戲曲元素的運用成為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通過舞蹈的形式生動表達出戲曲的韻味和情感,既保留了傳統的古典舞脈絡,也融入了多元化的戲曲元素,使舞蹈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富有文化內涵?;诖?,深入研究中國古典舞作品中戲曲元素的運用,有助于加深這一藝術形式內涵,為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中國古典舞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古典舞作為一門源遠流長的藝術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宮廷舞蹈和宗教儀式。古代的舞蹈活動融合元素多樣,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早期的古典舞以舞蹈動作的高度禮儀化和藝術性為特征,這與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禮儀規范密不可分。此外,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經典著作如《禮記》和《樂府詩集》中也有關于古代舞蹈的記載,描繪了古人對于舞蹈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這些記載為后來的古典舞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參考和文化積淀。唐代的舞蹈以《大明樂府群英會》《教坊樂舞辭》等文獻記載為證,這些作品不僅表達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繁榮和宴樂之美,也為后來古典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古典舞在宋元時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舞蹈體系。元代的《樂府雜錄》中也詳細記載了古典舞的表演形式和技法,為后來古典舞的繼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元代后期,古典舞不斷汲取其他民族文化元素,在明清時期得到進一步的推崇,表演形式更趨豐富多樣,舞者的技藝也逐漸提升。

現代中國古典舞則吸收了多元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逐步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演變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同時也為戲曲元素的運用提供了寶貴的創作基礎。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戲劇的代表,在元代時期便出現了融合舞蹈元素的戲曲表演。京劇的形成更是在清代乾隆年間,由曲藝、武打、舞蹈等多個元素融合而成。這一特性為戲曲元素融入古典舞提供了可能,也為后來的古典舞作品創新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

二、戲曲元素對中國古典舞的影響

(一)推動藝術創作創新

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不僅為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靈感和活力,同時也推動了舞蹈作品的創新發展。戲曲中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獨特的舞臺語言為古典舞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表現手段,激發了舞者們對于藝術的創造力。

首先,戲曲元素為古典舞注入了更加飽滿的情感表達。中國戲曲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情感表達而聞名,其中的豐富情感變化和生動表演技巧成了古典舞創作者借鑒的寶貴資源。通過運用戲曲中的多種情感元素,古典舞得以在情感表達上更為細膩深沉,使舞蹈作品更具感染力。其次,戲曲元素的引入拓展了古典舞的表現手法。戲曲中的身段、手勢、面部表情等元素為舞者提供了更為多樣的表現方式,使古典舞在形式上更加靈活多變。通過融入戲曲的肢體語言,舞蹈作品得以更生動地展現角色性格、情節發展,使觀眾更容易沉浸在舞蹈的敘事中。最后,戲曲元素的運用還為古典舞帶來了音樂與舞蹈的緊密結合。戲曲中的音樂旋律、唱腔等元素為古典舞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音樂基礎,使舞蹈作品在音樂與舞蹈的協同表達上更為卓越。這種音樂與舞蹈的有機結合,使古典舞在藝術上呈現出更加完整的形態,賦予了舞蹈作品更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豐富舞蹈作品內涵

戲曲元素的巧妙融入為中國古典舞作品注入了更為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使舞蹈作品在表達主題和情感的同時,讓觀眾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戲曲元素為古典舞注入了傳統文學與歷史的深刻內涵。通過借鑒戲曲中的經典文學作品、歷史傳說等元素,古典舞得以通過舞蹈的方式展現中國古代文學的魅力和歷史的沉淀。例如,舞者可以通過戲曲元素的運用,將經典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或歷史傳說融入舞蹈表演中,使舞蹈作品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學底蘊,讓觀眾在觀賞舞蹈的同時感受歷史文化的內涵。其次,戲曲元素的引入豐富了舞蹈作品的文化符號體系。戲曲中常見的面具、服飾、道具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古典舞的舞臺設計中,成為舞蹈作品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這種形式不僅能夠激發觀眾對于傳統文化的聯想,還能賦予舞蹈作品更獨特的視覺和審美效果,使舞蹈作品不僅在形式上更加獨特,同時也使文化符號的傳遞更加深刻。最后,戲曲元素的運用豐富了舞蹈作品的舞臺敘事。傳統戲曲在敘事方面有其獨特之處,強調角色性格的刻畫、情節的發展以及情感的表達,這些特點為古典舞注入了更為精彩的舞臺敘事效果,使舞者能夠通過舞蹈更生動地展現角色的內心世界,進而使舞蹈作品更具有戲劇性和感染力。

(三)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不僅為舞蹈作品注入了新的藝術元素,同時也起到了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通過將戲曲中的經典元素融入古典舞,傳承了中國傳統戲曲的精髓,使之在當代得以煥發新的生命力。傳統戲曲在形式和表演技藝上有著獨特的傳統,臉譜、身段、動作等元素都是經過長時間沉淀和傳承的,通過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古典舞中,舞者能夠在表演過程中保持傳統舞蹈形式的純正性,使觀眾在欣賞古典舞作品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另外,戲曲元素的傳承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戲劇代表之一,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學和哲學內涵。通過在古典舞中巧妙地融入戲曲元素,舞者能夠向觀眾傳遞更為深刻的文化信息,這種文化的傳承不僅讓古典舞作品具有更為廣泛的文化共鳴,也有助于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中國古典舞作品中戲曲元素的融合運用

(一)戲曲行當的借鑒融合

1.生行的男性人物形象。生行的男性人物形象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被廣泛運用,并以戲曲元素為借鑒,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這些男性人物形象通常展現出陽剛之氣、力量之美和沉穩之態,可通過舞蹈的語匯和動作設計,將戲曲生行的特點融入其中。

其一,注重展現陽剛之氣。通過運用力度和張力,能夠展示出男性的堅毅和勇氣。例如,在舞蹈作品《精忠報國》中,舞者通過挺拔的身姿和有力的步伐,融合戲曲中的身段和表演技巧,將陽剛之氣融入舞蹈動作中,使觀眾感受到力量感和堅毅感,將岳飛這一歷史人物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二,注重力量之美。通過舞蹈中的跳躍、翻騰和旋轉等動作,展示出男性的力量感,這種力量美不僅體現在外在形象上,還體現為人物形象的內在刻畫。例如,在舞蹈作品《霸王別姬》中,舞者通過融合戲曲中的武打技巧和舞蹈語言,生動形象地詮釋了項羽這一人物形象的英勇和豪情。

其三,強調沉穩之態。通過運用舞蹈的節奏和韻律,傳達出男性的內斂和深沉。例如,在舞蹈作品《漢宮春》中,舞者表演過程中需要保持緩慢而有力的步伐和沉穩的姿態,并借鑒戲曲中的身段和表演風格,將沉穩之態融入細微的舞蹈動作中,以此刻畫出人物形象的莊重感和飽滿感。

2.旦行的女性人物形象。旦行的女性人物形象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也被廣泛運用,并借鑒了戲曲元素來豐富舞蹈的藝術表現和審美價值。旦行通常包括閨門旦、花旦、武旦等不同類型,每種類型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表現方式。

其一,閨門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展現出溫婉、端莊的氣質。舞蹈動作強調細膩、柔和,步伐輕盈、優美,表現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約。在舞蹈作品《長袖善舞》中,舞者借鑒了戲曲中的水袖技巧和舞蹈動作,將閨門旦的形象特點融入舞蹈中,巧妙地向觀眾傳遞出女性形象的柔美和優雅。

其二,花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展現出活潑、可愛的氣質,舞蹈動作強調靈動、俏皮,步伐輕快、自由,表現出女性的活潑和青春。在舞蹈作品《春之舞》中,舞者主要借鑒融合了戲曲表演中的身段技巧,展現出花旦的活潑、可愛,進而塑造出更具活力的女性人物形象。

其三,武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展現出勇敢、堅強的氣質。舞蹈動作強調剛健、有力,步伐穩健、勇猛,表現出女性的勇敢和堅強。在舞蹈作品《劍舞》中,借助戲曲中的武打技巧和舞蹈動作來展現武旦的勇敢、堅強特質,在保證表演過程流暢、連貫的同時,也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藝術享受。

(二)戲曲音樂的選材融合

戲曲音樂是戲曲藝術中的代表性元素,大致可劃分為唱腔與念白、文場與武場兩種表演形式。戲曲音樂和戲曲表演息息相關,二者相互協調,起到建立內心獨白、烘托氛圍以及表述故事情節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唱腔與念白。中國古典舞作品中汲取了大量戲曲音樂元素,如昆曲,其唱腔華麗婉轉、念白曲詞儒雅、動作細膩,是我國戲曲藝術中代表性的劇種之一。中國古典舞作品《芳春行》即取材昆曲《牡丹亭》的“游園”一折的皂羅袍曲牌唱段加工創作而來,將昆曲和舞蹈身段巧妙整合在一起,為作品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與音樂素材,使舞蹈作品更具魅力與特色。

2.文場與武場。文場強調為演員演唱提供伴奏,輔助表演進行;武場則是與演員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相配合,使用大鑼、板鼓等器樂進行演奏,多用于情感渲染。中國古典舞作品《夜深沉》中關于戲曲元素的融合,主要取材于同名的京劇曲牌作品《夜深沉》,將戲曲音樂京韻文化和古典舞蹈身段動作融合創新,舞蹈以水袖舞與板鼓、京胡等器樂伴奏呈現,在增強舞蹈表演節奏感的同時,也為傳承和弘揚京韻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戲曲舞蹈的融合

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戲曲元素不僅僅表現在角色形象的刻畫上,更深入到了動作技藝的融合中。舞者通過借鑒戲曲的獨特動作語言,將其優雅、剛柔并濟等特點融入古典舞表演中,創造出獨具魅力的舞蹈形式。戲曲舞蹈動作常常強調身段的曲線和手勢的變化,這種特有的表演方式得以融入古典舞作品中,使舞者在舞臺上呈現出更為細膩和獨特的動作技藝。通過運用戲曲的舞蹈元素,古典舞作品表演更富有戲劇性,動作更為豐富多變,使觀眾在欣賞時不僅能夠感受到古典舞的獨特之美,也能夠品味戲曲舞蹈的獨特魅力。

四、結語

總體而言,通過戲曲元素的融合運用,中國古典舞作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種融合不僅為觀眾提供了更為多樣和深刻的藝術體驗,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蔡璐瑤.淺談中國古典舞中的“形神兼備”——以古典舞《芳春行》為例[J].劇影月報,2023(05):96-97.

[2]韓歌遙.從南戲《張協狀元》看中國古典戲曲寫意的審美特性[J].戲劇之家,2023(28):28-30.

[3]陳安軍.“圓”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與戲曲身段中的異同比較[J].中國故事,2023(06):78-80.

[4]賈真.中國古典舞(身韻)對戲曲舞蹈元素的藝術延伸——以古典舞作品《春閨夢》為例[J].藝術品鑒,2022(11):106-109.

[5]李蘇敏航.當代中國古典舞的發展脈絡梳理與文化價值[J].戲劇之家,2023(24):133-135.

[6]吳楠,呂世生.跨文化戲劇中的中國古典戲曲元素呈現——以《高加索灰闌記》為例[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3,21(03):40-46.

[7]常譽錕.戲曲元素舞蹈化的人物塑造——以青衣、花旦、武旦精品課程為例[J].大眾文藝,2016(21):183.

[8]史展.分析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以舞蹈《俏花旦》為例[J].戲劇之家,2021(28):47-48.

[9]張飛.粉墨絕代風華 戲演舞臺人生——再議《粉墨春秋》的創作特征及價值[J].黃河之聲,2022(22):78-80.

[10]徐菡陽.戲曲元素在當今中國古典舞中的新型呈現——以“蘭花指”為例[J].尚舞,2021(17):102-103.

[11]董琳.淺析戲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應用——以舞蹈《鏡像梨園》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9(07):92-94.

(作者簡介:張博,女,本科,甘肅省歌舞劇院,二級演員,研究方向:舞蹈)

(責任編輯 葛星星)

猜你喜歡
古典舞舞者人物形象
舞者
舞者
舞者
承古之韻的當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學中的表演素質培養策略研究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新
辛棄疾田園詞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論古典舞氣息在古典基訓課堂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