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賞析與數字化設計創新研究

2024-04-24 05:23丁海嵐李發海余豪朱禮勝
客聯 2024年1期
關鍵詞:設計創新古詩詞數字化

丁海嵐 李發海 余豪 朱禮勝

摘 要:《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從軍行七首》中的第四首,整首詩以反襯、情景交融的手法,抒發了戰士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古詩教學有利于中華詩教精神的傳承與發展,能夠引導學生勾連古詩與生活的情感共鳴,感受詩歌中蘊含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正氣。

關鍵詞:古詩詞;數字化;設計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藏了深厚的文化與人性內涵,是世界性的文明遺產。中華古詩詞伴隨著一代又一代華人的成長,是我們美感與體驗的啟蒙者,教會我們如何感受感受春花秋月,如何面對人生困境以及如何行走生命之路的種種方式。所以,在小學階段學習中華古詩詞,不僅是中華文明的延續,與此同時,增強了學生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古詩詞教學中,傳統老師一般大多停留在字詞解讀上,拓展知識有限,沒能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為了達到課堂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必須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教師的教法改革,探索一條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道路,強化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我嘗試“激興趣-讀詩文-解含義-賞情景”四步驟模式情景化教學。用現代動畫技術,重現詩詞具體畫面、加強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與記憶、拓寬學生思維,結合國外文化對本詩進行分析。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古詩教學質量。

二、系統設計與制作

(一)前期設計準備。本次微課內容圍繞古詩詞方面展開,為了明確表達《從軍行七首·其四》本詩的內涵,團隊成員查閱并討論了相關資料。重點查找王昌齡代表作詩集,了解王昌齡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相關人物背景。團隊成員一起鑒賞《從軍行七首·其四》,分享學習心得,構建學習教案框架。完成古詩詞分析后,查閱相關微課制作書籍,了解微課制作的方法與技巧。

(二)中期設計。在明確《從軍行七首·其四》本詩所需表達的核心內涵與微課制作技巧之后,團隊成員進行任務分配。中期設計主要分為兩個模塊:教學設計模塊和微課作品制作模塊。在教學設計模塊中,團隊以《從軍行七首·其四》的主題和意義為中心,結合動畫制作材料的選擇,將全詩分為三個場景,明確三個場景的表達任務、動畫以及配音內容。

其次,在微課作品制作模塊中,以內容表達為基礎,通過動畫制作、視頻剪輯、配音以及古詩詞翻譯等,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從軍行七首·其四》以微課的形式呈現,著重于將數字化技術與古詩詞核心主題與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相融合,側重于詩詞含義的傳達。

(三)具體制作內容

1.前期規劃。本次制作分為教學設計和微課作品制作這兩大模塊,首先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著《從軍行七首·其四》的詩詞鑒賞開展,在《從軍行七首·其四》詩中主要描寫了在邊塞艱苦的生活環境下,戰士們不畏艱、奮勇殺敵、迎難而上的英雄氣概。整首詩以壯闊的邊塞風光為背景,通過對邊塞戰場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守衛邊疆、英勇無畏的精神,情感基調豪邁而悲壯。所以在詩詞內容表達時,展現出豪邁悲壯的感情基調,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戰士們誓死如歸、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從而完善翻譯時所表達不出來的情感。

2.微課內容。從詩詞內容出發,將詩詞分解成幾個部分。1.首先,對王昌齡生平與代表作品簡要概述,介紹《從軍行七首·其四》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創作的緣由。2.“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描寫到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連綿的雪山一片黯淡。邊塞的古城和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著戍邊戰士。該句描寫的畫面集中了東西數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是對當時西北邊境,戍邊戰士生活、戰爭的典型環境。用經典的景物把戰爭氣氛渲染的十分酣暢。在微課動畫制作時,主要體現戰爭環境的艱苦,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奠定蒼涼悲壯的情感基調。3.“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笔厬鹗?,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減。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還家鄉。由“黃沙百戰穿金甲”該句寫出了戍邊時間長、戰爭頻繁戰斗艱苦、邊地荒涼?!安黄茦翘m終不還”描寫出戰士們誓死如歸、保衛國家、不畏艱難的豪情壯志。在微課動畫制作時,重點展示戍邊戰士的形象特征。

3.翻譯部分。在翻譯部分,通過網上查閱材料和相關書籍,將《從軍行七首·其四》中的每句古詩用白話文的形式解讀。在此過程中,將細節描寫重點解讀,使學生在學習本詩時,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詩人想要表達的含義,更好掌握課程要求。此后,通過英文翻譯本詩,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和語文知識融會貫通,以此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同時,以英文翻譯的形式,拓寬了受眾渠道,讓更多人能夠感受中華古詩詞之美。

4.動畫制作。根據預先制定的教學設計和微課制作規劃結果進行動畫制作,我們使用剪映專業版軟件完成本次創作。詩詞內容由當時的時代背景引入,彰顯盛唐時期氣勢恢宏的邊塞場景。通過影視中對邊塞遼闊的戰場景象和激烈的戰爭生活的描寫,讓學生身臨其境,了解從軍行的創作背景。再通賞析每一句話,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通過對古詩的鑒賞和對應畫面的展示,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分析能力,由面到點,由淺入深。

5.聲音錄制。動畫制作后,利用AU進行配音。經過聲音調試無誤后,結合已經制作好的動畫視頻,按照動畫內容,配合詩詞翻譯進行朗誦,要求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情感飽滿,表述完整。在動畫播放時,旁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加強重點字詞上的理解。

6.剪輯。利用OFFICE,創建PPT展示文稿,導入制作好的動畫視頻及配音,在網上選擇合適的bgm,經過剪裁,調整音樂速率,使得音樂與微課視頻相符合,用背景音樂和詩詞解讀,增強影視渲染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剪裁完成后,保存并導出,微課初步制作完成。

三、后期

(一)初調。微課初步完成之后,由團隊成員一起觀看,與預期設想進行對比,發現微課中出現的問題及需要完善之處及時進行修正,確保微課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二)使用者意見修改。經過小組成員檢查之后,我們找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以及英語專業的老師,通過觀看學習,給我們找出微課中存在的問題和指導意見,小組成員進行記錄,并按照意見完善微課。

四、結語

在完成本次微課制作后,團隊成員共同觀看了《從軍行七首·其四》的微課視頻,再次研讀了《從軍行七首·其四》原文,將制作的微課視頻與預期的成果進行對比,發現了部分問題:(1)經過次賞析古詩后,發現對于該詩的理解水平,制作水平有限,其中包括音樂的渲染、動畫的制作技術、場景的構造與專業視頻制作存在一定差距。11111.3.3(75.42 KB, 下載次數: 4)1在微課的優勢方面:從學生的角度,通過動畫展示的方式,能讓學生形成多感官刺激,帶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身臨其境,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與創作目的。

作者簡介:丁海嵐(2002—),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資助項目:2023年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S202313248004)。

猜你喜歡
設計創新古詩詞數字化
踏青古詩詞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江西民間竹器物審美形態研究
機械工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設計創新初探
創客教育
數字化制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