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山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研究

2024-04-24 09:34劉延方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條銹病赤霉病孢子

劉延方

小麥是山東省梁山縣的重要糧食性作物,在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且種植范圍較為廣泛。近些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逐漸加大,當地的小麥栽培面積呈現出逐漸縮小的趨勢,急需要通過優秀的栽培技術方案來發揮優質小麥品種的生產潛力,以此來增加單位面積內的小麥產量和品質。小麥生長發育周期較長,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受到多種病蟲害的威脅,如果不能夠結合小麥病蟲害的發生流行特點,構建綜合性的防治方案,科學防控小麥病蟲害將會給病蟲害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在小麥多種病蟲害中條銹病和赤霉病是危害較為嚴重兩種重大病害,如若不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地防范,會嚴重威脅到單位面積的小麥產量,同時對農業現代化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為降低小麥赤霉病和條銹病的危害就需要明確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特點,然后從綜合角度入手,加強防治措施的有效構建,有效降低條銹病和赤霉病的發生流行率,確保栽培安全。

一、病原特征

1、小麥條銹病

小麥條銹病對小麥生產具有毀滅性的影響,大流行年份可導致小麥減產40%以上,甚至絕收。小麥條銹病在葉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鮮黃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呈線狀或帶狀排列,寬度不一。隨著病害的發展,葉片的表皮破裂,出現銹色粉狀物,這是由夏孢子堆破裂釋放出的孢子所形成的。小麥條銹病的生活史包括越冬、傳播、侵染和擴展四個階段,越冬階段條形柄銹菌在感病的小麥植株上形成冬孢子,隨著植株死亡,冬孢子落在土壤中越冬。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越冬的冬孢子開始萌發,形成菌絲體,菌絲體可以通過風、雨水和昆蟲等途徑傳播到小麥植株上。侵染階段菌絲體會侵入小麥葉片,利用小麥體內的養分進行生長和繁殖,在這個過程中,菌絲體會產生大量的夏孢子,導致病害的傳播。隨著病害的發展,夏孢子堆逐漸增多,病斑范圍不斷擴大,在適宜的條件下,病害會迅速擴展,導致小麥產量的大幅度下降。

2、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病原菌分為禾谷鐮刀菌和燕麥鐮刀菌,這兩種病原菌都能引起小麥赤霉病,其中禾谷鐮刀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禾谷鐮刀菌菌絲無色或淺色,具有隔膜,菌絲體內生有紅色或紫色色素,繁殖生長過程中產生大型分生孢子,呈鐮刀狀,單胞,無色或淺色,具有隔膜,產生小型分生孢子,呈球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燕麥鐮刀菌菌絲無色,具有隔膜,菌絲體內生有紅色色素,產生的大型分生孢子呈鐮刀狀,單胞,無色或淺色,具有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呈球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兩種病菌在土壤中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形式存在,在小麥生長季節,通過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傳播。病原菌侵入小麥植株后,引起植株發病,產生病斑,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病原菌在病斑上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等途徑進行傳播,同時,病原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成為病害的長期來源。

二、流行規律

1、小麥條銹病

越夏是小麥條銹病周年循環的關鍵,在夏季最熱的時候,即7月至8月,如果平均溫度在20°C以下,病原就可以在大田越夏,隨著越夏區域小麥的收割,越夏形成的菌源會隨著氣流遠程傳播到平原冬麥區,引發秋苗的感染,如果當地的秋雨較多或者經常結露,病原可以繁殖1到2代,從而使病原群體增大。當地面的平均溫度下降到2°C以下后,病原會進入越冬階段。在越冬階段,病原主要以侵入后未及發病的潛育菌絲狀態在麥葉組織內休眠。只要受侵組織沒有被凍死,病原就可以安全越冬。當小麥返青后,越冬的病葉會釋放出夏孢子,這些夏孢子隨風傳播,再次侵染新的小麥葉片,從而引發春季的流行。

2、小麥赤霉病

赤霉病的病原菌包括有形態的玉蜀黍赤霉和無形態的禾谷鐮孢在秋季或早春低溫濕潤的條件下可以在土壤中、病殘體上或者種子上存活,大量病原菌存在之后,病原菌主要通過風、雨等自然條件傳播,也可以通過帶菌的種子、土壤、肥料等人為傳播,孢子囊和菌絲體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產生大量的孢子。當病原菌的孢子與小麥植株接觸時,尤其是在小麥抽穗揚花期,由于此時小麥植株的抗病性較弱,病原菌從植株的氣孔、傷口或直接侵入穎殼,開始浸染。侵入后,病原菌在小麥植株體內蔓延,導致小麥穎殼上出現水漬狀褐色斑,隨后逐漸蔓延至整個穗部,破壞穗軸的輸導組織,影響小麥養分的運輸,導致小穗上部枯死。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病原菌在小麥穗部繁殖,產生更多的孢子,這些孢子隨雨水或風吹散布到周圍的麥田,重新開始新的侵染循環。梁山縣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相對穩定,近年基本維持在33.33km2左右,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鄉鎮,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高發,受降水和溫度條件影響較大,高溫高濕條件下,赤霉病容易流行。

三、發病癥狀

1、小麥條銹病

小麥條銹病的發病高峰期通常出現在小麥生長的中后期,尤其是在抽穗揚花期。這一時期小麥條銹病的發展速度快,危害嚴重,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初期病斑通常為黃色或綠色的小點,隨后逐漸擴大形成條狀病斑,這些病斑初期為黃色,后期變為褐色。隨著病害的發展病斑會連成一片,形成較大的條狀病斑,此時,小麥植株的生長受到明顯影響,后期病斑會出現裂紋,且顏色加深,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2、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響小麥的穗部和花期,該病害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發生,尤其在氣候濕潤的地區,對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尤為嚴重。小麥赤霉病的發生高峰期通常在小麥的開花期至灌漿期,此時如果氣候濕潤,溫度適宜,病害發展速度會加快。麥穗上首先出現癥狀,初期麥穗上出現淡黃色斑點,隨后擴展至整個麥穗。病斑初為黃色,隨后變為褐色,形狀不規則,邊緣模糊。隨著病害的發展,受感染的葉片逐漸干枯,嚴重時整株小麥都會枯死,麥穗上還會出現水浸狀病斑,隨后變為灰色,最后形成黑色霉層,這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大田發病嚴重時小麥產量可下降40%以上,甚至絕收。

四、綜合防治措施

1、優選抗病品種

在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的防治中,選擇抗病品種是一項經濟、有效且環保的長期策略。梁山縣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小麥品種的抗病性評價和篩選工作,以確保種植的小麥品種能夠抵抗當地主要病害,從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了選出抗病性好、產量高、品質優的小麥品種,縣農技推廣中心聯合科研機構,通過開展品種比較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對多個小麥品種的抗病性進行了系統評價。同時,在品種篩選過程中還注重品種的適應性,確保所選品種不僅抗病性強,而且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此外,通過開展農民培訓和技術指導,讓農民了解和掌握抗病品種的識別和種植技術,提高農民種植抗病品種的積極性。目前適合在梁山縣推廣應用的高抗小麥品種,主要有山農28、魯麥22、煙農1212、中麥175、登海618、濟麥22、濟麥44、農大188、華北農大麥19、濟麥26、中麥189等幾種。

2、合理輪作減少大田土壤菌源數量

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是小麥生產中的兩種重要病害,對小麥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防控期間可以制定和實施大田輪作制度,這樣能夠有效減輕病害發生。在制定輪作制度時,應遵循合理配置作物種類和比例,以防止病害發生風險、充分利用土壤資源,提高土地生產效益、考慮作物生長周期和病蟲害發生規律,合理安排種植時間、保持農田生態平衡,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原則。根據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的防治需要,可以選擇與大豆、玉米、小麥輪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

3、提前或推遲播種,錯過病害發病高峰期

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的發生與流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氣候條件、小麥品種、播種時間等。因此,通過調整播種時間,提前或推遲播種,可以有效錯過病害的發病高峰期,降低病害的發生概率。對于小麥條銹病,由于其主要由高空氣流傳播,發病高峰期往往在春季氣候條件較為濕潤的時候。因此,可以考慮在秋季早播,使得小麥在春季進入抽穗揚花期時,能夠避開高空氣流傳播病害的風險,早播還可以使得小麥在病害發生初期就有足夠的生長速度,提高其抗病能力。赤霉病其發病高峰期往往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此時小麥對病害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病害的侵染,因此可以考慮推遲播種時間,使得小麥在抽穗揚花期避開病害的高發期,推遲播種還可以減少小麥在越冬期間的病害發生概率。

4、統防統治

為了有效防治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梁山縣農業農村局積極構建了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統防統治體系??h農業農村局應該積極推廣科學防治技術,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培訓,面對面講解小麥條銹病的癥狀識別、防治方法、關鍵技術等,引導農戶采取正確的防治措施,同時,組織專業化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廣泛參與防治工作,在此基礎上積極實施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的統防統治,將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混配后一次性噴施,達到防病蟲、防干熱風、防倒伏的效果,通過組織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同時,強化農藥監管,確保農藥產品質量,防止假冒偽劣農藥流入市場。防治期間積極推廣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環境污染,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防治工作的資金投入,用于購買防治藥劑、植保無人機等設備,以及開展技術培訓和宣傳等工作。

5、加強病情監測

為了有效防治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縣農業農村局需要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度應用的小麥病蟲害病情監測平臺,利用該平臺對農田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處理,實現對小麥病蟲害的精準監測和預測,為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該平臺通過在農田安裝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實時收集農田環境數據,如溫度、濕度、光照、風速等,以及小麥的生長狀況和病蟲害發生情況,然后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各類數據傳輸至云端,進行集中存儲和分析。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取出病蟲害發生的關鍵因素,如溫度、濕度等,建立病蟲害發生的預測模型。通過實時監測農田環境數據和小麥生長狀況,結合預測模型,可以提前預警病蟲害的發生,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該平臺還能夠提供詳細的應用功能,通過智能設備如植保無人機、噴霧器等,實現對病蟲害的精準防治。根據監測平臺提供的數據和預測結果,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方案,如選擇合適的藥劑、噴灑時間和噴灑量等,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護環境。同時,該平臺還提供數據可視化功能,將監測到的數據以圖表、地圖等形式展示給用戶,方便用戶直觀了解農田病蟲害發生情況,為決策提供依據。

6、加強宣傳教育

建議政府部門、農業科研機構與高等教育機構聯合起來,共同開發一系列針對性的宣傳材料和教育課程,包含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的基本知識、識別方法、預防措施以及應對策略,這樣做既有利于農民朋友們的自學,也便于專業人員開展面對面的培訓。同時在培訓過程中也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社交媒體平臺以及手機APP來傳播小麥病害的預防知識??梢韵蚍N植戶廣泛推廣中國農技推廣APP,農民朋友們可以通過它來獲取最新的防病信息、上傳小麥植株的照片以便病害識別,甚至可以直接與專家進行在線咨詢。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研討會、講座和實地示范等形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增強農民朋友們的實操能力。在培訓活動中也需要充分向農民群眾展現成功的防治案例,以便分享防控病害的有效方法,并積極地鼓勵農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互幫互助的社區環境。針對小麥條銹病與赤霉病的識別,可以通過搭建專家系統和人工智能模型來提高識別的速度和準確性,利用該系統通過大量的歷史病例學習,不斷優化算法,最終能夠幫助農民快速準確地識別病害。

7、化學防治

①藥劑拌種

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的防控期間,種子拌種種衣劑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種衣劑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增強幼苗抗病能力,減少病害發生。藥劑拌種過程中常用的種衣劑主要有三唑酮(粉銹寧)、戊唑醇、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上述幾種的種衣劑在使用過程中應根據藥劑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種子重量來計算,一般按照種子用量的0.2%-0.3%進行拌種。

②藥劑噴灑

首先,小麥條銹病化學藥物防治。預防用藥主要選擇在小麥條銹病發病初期,選用內吸性殺菌劑進行噴霧預防。例如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60g/667m2,或者25%丙環唑乳油15-20mL/667m2,或者25%三唑酮乳油50-60mL/667m2,上述藥物兌水50kg噴霧進行大田噴灑。治療用藥應該增加藥物的使用量,上述幾種藥物的使用量可以增加到60-80g/667m2、20-30mL/667m2、60-80mL/667m2,兌水50kg/667m2噴霧,每間隔7-10d使用一次,必要時連續使用2-3次。其次,小麥赤霉病化學藥物防治。預防用藥主要選擇在小麥赤霉病發病初期,同樣選用內吸性殺菌劑進行噴霧預防。例如,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g/667m2,或者40%氟硅唑乳油15-20mL/667m2,或者25%丙環唑乳油15-20mL/667m2,兌水50kg/667m2噴霧。在治療用藥時,同樣需要增加上述幾種藥物的使用劑量,用藥量應該增加到150-200g/667m2、20-30mL/667m2、20-30mL/667m2,兌水30-50kg/667m2,每間隔7-10d使用一次,必要時連續使用2-3次。

小麥是山東省梁山縣的重要糧食性作物,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對確保當地糧食的科學供給有著很大幫助,為切實提升單位面積內的小麥產量和品質,就需要加強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這兩類病害的流行特點,并結合當前的發生現狀,積極推廣應用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構建完善的栽培技術方案,將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的發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確保本地區小麥種植安全。

猜你喜歡
條銹病赤霉病孢子
小麥條銹病田間為害損失的初步分析
小麥赤霉病研究進展
芮城縣:科學預防小麥赤霉病
陜西安康:農技專家開展小麥條銹病普防工作
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殺菌劑應用情況分析
小麥條銹病持續控制的策略
215份小麥材料抗條銹病基因分子檢測初報
鯽魚黏孢子蟲病的診斷與防治
小麥赤霉病的控制處理方法探析
制作孢子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