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西方藝術終結論和中國藝術的必然發展

2024-04-24 08:15陳傳席
人民周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畫家形式美術

作者簡介

陳傳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美術史論家、美術評論家、博士生導師、人文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人民周刊》新時代美術高峰課題組、中國畫“兩創”課題組專家成員。

中國藝術講究內在美

有西方學者斷定:西方的藝術要終結了。西方藝術力主形式美,形式是有限的,孫悟空七十二變,然后也就不能變了。所以強調要形式美,形式變完了,也就要終結了。中國藝術講究內在美,內在是無限的、永久的。元代趙孟頫說:“蓋結字因時相傳(形式),用筆千古不易?!蹦铣簳摷意准缥嵴f:“隸既發源秦史,草乃激流齊相,跨七代而彌堅,將千載而無革?!薄扒Ч拧薄扒лd”都是永久的意思,而且千載之后,形式也不必變革。但內在要有變化。

西方的畫家反復強調“繪畫的目的是悅目”“畫只為眼睛看”,那就必須注重“形式”和“視覺沖擊”。正如后來高更批評的“他們只注意眼睛,忽視思想的神秘核心”。(《塞尚、梵高、高更書信選》,四川美術出版社,1984年,第72頁)美國畫家安德烈(Carl Andre)更說:“我喜歡這樣一種作品,它像是對你進行伏擊,也就是使你大吃一驚……”[勞德·馬克斯編《世界藝術家(1950—1980)》,邢自生譯,紐約H.W威爾遜公司,1984年,第20頁]而中國畫家強調作品要“耐看”,初看平易,愈看愈佳,才是好的作品。宋代《宣和畫譜》中記載唐代大畫家閻立本“嘗到荊州,視(張)僧繇畫,曰:‘定虛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猶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無虛士。坐臥觀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保ā缎彤嬜V》卷一《道釋一》)閻立本初看張僧繇畫,并不見好;再看,很好;再看,非常好,著了迷,坐臥在畫下看了十日不能去。這就叫耐看,越看越好。那種使人看了大吃一驚的作品,都是形式的怪誕或夸張,再看就未必佳了。這正如一個人,一看上去讓人大吃一驚者,必是出奇的怪誕,或者是嚴重的病態。而有內涵的人,比如大學者、大教授,看上去也必然是平淡的,絕不會令人大吃一驚,但這平淡的外相,其中必藏有豐富的內涵,使人越看越有味道,越相處、相談,也就會越來越深入,越來越親敬。

文化、人的品格精神和性情是中國書畫的根本

中國藝術一直把“平淡天真”視為藝術的最高標準。明人董其昌云:“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大抵傳與不傳在淡與不淡耳……蘇子瞻曰:筆勢崢嶸,辭采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董其昌《容臺別集》卷之一)

宋代米芾以“平淡天真”為書法繪畫的最高審美標準。歐陽修主張“蕭條淡泊”“閑和嚴靜”,王安石“欲寄荒寒無善畫”,蘇東坡更強調“蕭散簡遠”“疏淡含精勻”,“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臺灣三民書局,2013年)一直到明代的“南北宗論”等,都是主張藝術要“平淡”“平易”,而反對狂肆、險怪和劍拔弩張的,也即反對僅供“悅目”的形式,尤其反對一看上去便令人嚇一跳的作品。

清代笪重光《畫筌》有云:“丹青競勝,反失山水之真容。筆墨貪奇,多造林丘之惡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覽無余;尋常之景難工,工者頻觀不厭?!倍际欠磳ζ婧凸值?,而主張“尋常之景”。

中國畫家也反對表面上“好看”的作品。宋代董逌《廣川畫跋》中說:“余曰:世之論畫,謂其形似也。謂其形似長說假畫,非有得于真象者也,若謂得其神明,造其懸解,自當脫去轍跡,豈嫓紅配綠,求眾后摹寫卷界而為之耶?”(《畫品叢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第277—278頁)

“媲紅配綠”就是表面上的“好看”,不是中國畫所期,且為中國畫所鄙。

清人沈宗騫更說:“今人作事(指繪畫事),動求好看,茍存好看,則人無不愛,而作者亦頗自喜,轉轉相因,其病逐至不可藥?!保ㄉ蜃隍q《芥舟學畫編》卷二,刊于《畫論叢刊》,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

他說的“好看”,即表面的紅綠顏色,或者令人一看便大吃一驚的作品,這類作品大抵缺乏內涵,不足深賞,也即不耐看。

他又說:“其實不過去華存質之道而已矣。夫華者,美之外現者也。外現者,人知之。若外現而中無有,則人不能知也。質者,美之中藏者也。中藏者惟知畫者知之……則學者萬萬不可務外現而不顧中藏也明矣?!保ㄉ蜃隍q《芥舟學畫編》卷二,刊于《畫論叢刊》,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

這些都是反對“悅目”和皮相的形式,而主張“美之中藏”,即內在美,亦即“內涵”。

“美之中藏”即不外露、不外現華美之觀而能如此者,皆根于書畫家本人的修養。書畫家作字畫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個人人格的修煉、情感的抒發和胸懷的展現。

劉熙載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薄皶星宥?,清厚要必本于心行?!薄芭c天為徒,與古為徒,皆學書者所有事也?!保▌⑽踺d《藝概·書概》)

“如其人”就要修煉人格,“本于心行”就要修養心、規于行。字如果怪誕,則人必怪誕;字要清厚,人必清厚。反之,人清厚,字才清厚,所以,關鍵在人的修煉,而不是一味在形、色上下功夫,更不是在形式上下功夫。

孔子說:“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保ā墩撜Z·述而第七》)藝是在道、德、仁的基礎上的。這在西方畫家中是鮮有人能理解的。

傳為漢代蔡邕所作的《筆論》中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保ā豆P論》,選自陳思《書苑菁華》)

王羲之說:“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保ㄍ豸酥豆P法訣》)

古人論書法,不在形式,而在性情,懷抱心正、氣和,書畫的不是形式,而是人的心、人的精神,尤其是書畫者的文化內涵。

宋代鄧椿撰《畫繼》云:“畫者,文之極也?!庇终f:“其為人也多文,雖有不曉畫者寡也;其為人也無文,雖有曉畫者寡也?!保ㄠ嚧弧懂嬂^》卷九《論遠》)

明代李日華說:“大都古人不可及處,全在靈明灑脫,不掛一絲,而義理融通,備有萬妙,斷非塵襟俗韻所能摹肖而得者。以此知吾輩學問,當一意以充拓心胸為主?!保ㄖ芰凉ぁ蹲x畫錄》卷一)

明代大畫家董其昌更說:“一一毫端百卷書?!保ㄉ虾2┪镳^藏董其昌《山水》上自題)

畫家筆下一根線條、一個點子,都必須有讀一百卷書的基礎,才能畫好。讀書做學問比學畫的技巧更重要,也必在畫上有所反映,藝術是小道,但必有“大道”為基礎不能出色?!按蟮馈闭?,家國情懷,人類前途。個人胸懷氣質,尤要深刻的文化基礎。有了文化基礎,畫家作畫不是為了“悅目”,而是為了“暢神”,為了“以形媚道”,為了“成教化,助人倫”。(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元代倪云林說:“余之竹聊寫胸中之逸氣耳?!保哔潯肚尻L閣全集》卷九《題畫竹》)

總之,中國書畫的根本是文化,是人的品格精神、性情。那么,美感呢?我們看畫要有美的感受才行。

中國藝術重繼承再發展,使文化內涵越積越厚

美感有兩種:一種是表象的、淺薄的,只供“目視”的;一種是哲學的、精神的、文化的,靠人的精神去領悟的,這是深層的美、靈魂的美、高尚的美。

以“目視”為目的,只為“悅目”的畫,當然只講究形式、色彩、視覺沖擊力,但形式的變化是有限的,由具象、逼真到變形、半抽象,到完全抽象,這就結束了,再也沒有其他形式了。由架上藝術到裝置藝術、波普藝術,到觀念藝術、行為藝術,還有人體藝術,也就結束了。

薩普和布爾頓談論用槍把子彈射擊到他的左臂,這就是行為藝術。薩普問:“那有趣嗎?”布爾頓回答:“是的,那是某種值得體驗的事,你不遭到槍擊怎能體會被射擊的感受呢?看來很值得挨他一槍?!倍宜€認為“這些作品都是具有可視性的”。(遲軻主編《西方美術理論文選》,四川美術出版社,1993年,第850—851頁)

藝術到了這個地步,也就到了盡頭,何況早已談不上美感。

西方藝術史上有這樣杰出的作品——把大便裝進瓶子里,制成真空罐頭,永久保存。這被評論家認為新的藝術形式。還有一幅杰作《我是看門狗》,一個男人裸體,像狗一樣趴在酒店門前地上,見到來客就學狗叫。藝術作品到了這個地步,所以,西方很多美術家、美學理論家認為,藝術已死亡了,藝術已終結了。英國的藝術批判家斯坦戈斯(Nikos Stangos)說:“……藝術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極少主義之后是觀念藝術,后者尋求的是各式各樣殊途同歸的推托手段,并冠以不同的名稱,如表演藝術、人體藝術、地球和大地藝術等。特別是目前,隨著一種‘新藝術,一種后現代主義的廣泛傳播,現代藝術已經被判處‘死刑?!保ā冬F代藝術觀念》,四川美術出版社,1988年,第4頁)

美國哲學家、美學家阿瑟·丹托(Arthur C. Danto)還寫了一本書,就叫《藝術的終結》,他說:“……那我們也可以斷言,藝術已經快要壽終正寢了……藝術家已經筑成了通往哲學的大道,他的工作已經交給了哲學家,這樣的交接時刻已經到來?!保ā端囆g的終結》,張弛、劉偉東譯;見《西方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年,第75頁)

中國畫家是把哲學內含在筆墨之中、圖畫之內,而西方畫家是把畫變為哲學,交給哲學家了。

當西方藝術形式已到了盡頭,無法出現更新的形式,或把藝術交給哲學家時,藝術就可能真的要終結了。

而中國的藝術,只要文化在,它就永遠在;只要人的性情不同,精神不同,所表現出的藝術就不同,雖然是很微妙的?!拔囊暂d道”,道在,文(畫)也就永遠在。

而且,西方的藝術每出現一種新的形式,總要解構他人,總要顛覆前人;而中國的藝術,凡有新意,凡有很高文化價值者必以繼承前人為基礎,然后再談發展。解構、顛覆是有限的,顛覆完了,便無法再顛覆。而中國的繼承也是無限的。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藝術也愈來愈厚,愈有文化內涵。

所以,當西方藝術終結時,中國藝術仍然會自然地發展,永無終結。

當然,中國畫家也必須了解自己的傳統和“曾經睥睨世界的偉大的地方”才行。要自信,不能自卑,而且必須知道我們的藝術值得自信。

(本文為新時代美術高峰課題組、中國畫“兩創”課題組專稿)

猜你喜歡
畫家形式美術
創意美術
酷炫小畫家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搞定語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發現“形式” 踐行“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