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明代遼東鎮長城

2024-04-24 08:15董耀會
人民周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明長城山海關燕國

為什么說明代遼東鎮長城是孤獨的存在?因為人們對明代遼東鎮長城了解很少。明長城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大方向是東西方向。我們離開山海關,離開老龍頭之后的頭5天,一直是從南向北走。到了一個叫錐子山的地方,長城由此分為向東和向西兩條:向西走的還在河北省,是明薊鎮長城;向東進入遼寧省,是明遼東鎮長城。

我們選擇向西走,一直走下去,從山海關走到嘉峪關,然后再回頭,走遼寧省境內從鴨綠江邊到山海關的遼東鎮長城。我們1984年5月4日從山海關出發,1985年9月24日到達嘉峪關。然后在北京做了總結,又回秦皇島短暫休息。10月18日,從秦皇島奔赴丹東,反過來往山海關走。18日,我們先到沈陽,按照計劃去見時任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白立忱。

圖為位于遼寧省丹東市的明虎山長城。? ?董耀會攝

在白立忱的辦公室見面,握過手之后大家坐下,他第一句話就說:“遼寧有長城嗎?長城不是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嗎?”關于明遼東鎮長城,大家知道的不多,更別說了解遼寧境內的秦漢長城了。見面聊了很多,最后他在我們的留墨集上題詞“前無古人的壯舉”以表鼓勵。白立忱后來調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再后來曾任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對長城事業一直很支持。

10月23日,我們到了丹東,開始往山海關走。12月26日,返回山海關,結束了遼東鎮長城的考察。為了連貫講述明長城的整體,先在這里把東北長城,特別是明遼東鎮長城介紹一下。

位于山海關長城以東的東北平原,不僅有我們徒步走的明長城,還有秦漢長城。東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一般行政區劃指的是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北三省全有長城。東北平原除了東北三省,還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東四盟,即興安盟、呼倫貝爾市、赤峰市和通遼市,這4個盟市也都有長城。

春秋戰國時期,東北大部分地區荒無人煙。在燕國進入遼東之前,東胡族占據著這一地區。東胡人一度非常強悍,不但經常南下劫掠燕國,也威脅剛發展起來的匈奴。直到燕國北逐東胡并修建長城,東北地區才有了中原諸侯國的統治機構。燕國其實也只是占領了今天的遼寧地區和一小部分朝鮮半島區域。東胡被燕國打敗,在秦始皇時期又被匈奴打敗。

東胡人被匈奴打敗后,較大的勢力分裂為烏桓和鮮卑兩個部落。東北地區的烏桓部落,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消滅。躲進大興安嶺的鮮卑后來發展得很好,他們在匈奴被漢朝殲滅后,逐漸走出大興安嶺回到了大草原。此時,草原已經沒有了可以與中原軍隊相匹敵的力量,似乎再修建長城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漢朝衰落之后,鮮卑崛起,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隨后跨過長城進入中原,建立北魏王朝。鮮卑人依靠強大的實力,建立中國北方的統治政權。北魏也大規模地修建過長城,防御更北邊的游牧民族。北魏進行了徹底的漢化改革,徹底融入中華民族。很多北方人都擁有鮮卑人的血統,鮮卑人也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

中國古代文獻談到長城起止時,常稱明代以前基本上都是由西向東。比如秦始皇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因為那個時期王朝的政治中心都城在西邊。明朝朱棣遷都到今天的北京,所以隨著都城的東移,東邊地區的重要性提升,長城起止的表達也改為由東向西敘述。明長城就是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

遼東鎮長城是明長城最東的一段,其大致可分為遼河西長城、遼河套長城、遼河東長城三大部分。關于明遼東鎮長城始建年代,歷史文獻所載多有不同,修建順序為先遼河西而后遼河套,最后是遼河東部分。

遼河西長城,是明遼東鎮長城中建筑最早的一段。歷史文獻記載:“永樂中罷海運后,筑邊墻于遼河之內,自廣寧東抵開原七百余里?!庇罉分?,再筑遼河西長城,為正統七年(1442年)之事。

遼河套長城,為明正統二年(1437年)始筑?!睹餍⒆趯嶄洝酚涊d:“遼東邊墻,正統二年始立。蒙古勢力假以放牧,潛入河套。且邊墻阻遼河為固,瀕河之地,延壘八百余里?!庇州d:“遼東邊墻自山海關抵開原,延亙二千余里,河西一帶隨山起筑,多用石砌?!币灿袑W者認為,遼河套長城始建于明正統七年王翱薦舉畢恭為指揮僉事之后。遼河西長城及遼河套長城,自正統之后,弘治、正德、嘉靖年間都曾較大規模地修筑過。

遼河東長城,為明成化四年(1468年)始筑。文獻記載,成化三年(1467年),“自撫順而南四十里,設東州堡;東州之南三十里,設馬根單堡;馬根之南九十里,設清河堡;清河之南七十里,設堿場堡;堿場之南一百二十里,設叆陽堡。烽堠相望,遠近應援,拓地千里焉”。

我們徒步考察長城時,在寬甸縣灌水鄉柏林川村,看見立有2米多高的一塊石板,當地稱其為“老人石”。石上有記事刻文,雖大部分文字因石面風化而不可辨,但有“欽差鎮守遼東”字樣殘存,落款年號“成化五年二月五日”字跡十分清楚。這與開始修建遼河東長城的文獻記載一致。

明遼東鎮長城修建之初是為了防御。嘉靖以后,女真人為掠奪奴隸、財富和爭奪地盤,各部長期征戰。為削弱女真族的力量,明采取拉一部、打一部,分而治之的政策,從而加深了女真各部之間的矛盾,女真各部連年混戰。嘉靖末年至隆慶元年,女真族幾次大規模的掠奪,嚴重破壞了長城內外的生產和生活。明萬歷初年(1573年),遼東鎮總兵李成梁建成寬奠、長奠、永奠、大奠、新奠、孤山等六堡。這是明萬歷年間第二次開拓邊疆,就有了防御女真人的意義。

建州女真不但騷擾明,也對途經建州的朝鮮貢使團隊進行搶掠屠殺。到了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名誓師向明正式宣戰之后,遼東鎮長城的防御壓力已經很大。薩爾滸戰役明出動四路大軍各10余萬人,號稱47萬人征討后金。努爾哈赤傾全部八旗兵六萬之眾,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明軍敗退后,此前一直構建的明遼東鎮長城防御很快便崩潰了。至此,明長城防線退到了以山海關為核心的薊鎮東部。

猜你喜歡
明長城山海關燕國
蘇春燕國畫作品選登
山海關水關
收復山海關(油畫)
助燕伐戎
放眼明長城
國共爭奪東北第一仗:楊國夫勇戰山海關
簞食壺漿
探析山海關老龍頭的文化內涵
高速公路以隧道形式下穿明長城的保護方案研究
凝固了歷史的山海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