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肥增效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科學合理應用分析

2024-04-24 12:02皇甫鵬飛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種肥基肥氮肥

皇甫鵬飛

玉米是山西省靈石縣主要糧食作物,是畜牧業、養殖業的重要來源,也是食品衛生工業中的原料,并且與傳統糧食作物相比,玉米的營養價值極高。所以,在農業生產中玉米種植具有廣闊的前景。在實際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常常會使用大量的肥料。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可知,對于糧食產量來說,肥料可起到50%左右的貢獻作用,許多糧食作物在實際生產階段對肥料具有較強的依賴性。靈石縣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也存在化肥用量過高以及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問題。所以,為有效杜絕盲目施肥的情況,需要對減肥增效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以此滿足均衡施肥的種植理念,并進一步達到玉米產量增加的目的。

一、玉米減肥增效技術的概述

玉米減肥增效技術,主要是減少原有玉米種植階段所投入的化肥量。同時,保障玉米綜合產量和質量不受到任何影響,并有進一步的提升。一般情況下,玉米生長發育的有效保障就是施肥工作,其能夠使玉米各階段的生長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保證施肥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既能夠使玉米生長速度得到有效提高,又能夠保證玉米成熟度以及籽粒的飽滿度,最終實現玉米種植高產高效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所施加的肥料應摒棄以往盲目堆積型施肥方式,需要借助配方施肥的形式,保證肥料施加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且在對玉米進行施肥時,還需要提高對肥料品種的選擇重視,充分結合有機肥料以及無機肥料,合理科學地搭配氮磷鉀肥料以及各類微量元素。在對肥料進行合理配比的過程中,需要同玉米的各個生長時期充分結合,確保所選擇的肥料類型與該生長階段的玉米實際需求相符合。與此同時,玉米種植階段應全面貫徹玉米生長發育平衡的施肥理念,進而實現對本地區土壤肥力的改善,并達到玉米產量增加的目的。

二、減肥增效技術在玉米種植工作中的運用原則

1、因地制宜

在實際采用減肥增效技術的過程中,需要與本地區的地形地勢以及氣候環境條件充分結合,提高對技術指導工作的重視。與此同時,在對控肥減藥的目標任務進行制定的過程中,還需要同玉米品種、玉米生產階段以及玉米種植區域相結合,嚴格遵守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確保有效貫徹和落實各項方案以及技術策略。

2、節本增效

運用減肥增效技術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玉米化學肥料的施用,保證肥料和施加量的合適性。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對傳統的肥料使用方法進行積極地改善,加大對新技術的推廣力度,確保肥料在使用過程中的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不僅如此,肥料施加的量,需要建立在土壤肥力水平不降低而有所提高,進一步實現糧食增產增收。從而使種植戶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促使農業發展實現可持續性。

3、統籌兼顧

玉米生產種植階段要對種子、土壤、肥料、灌溉條件、病蟲害、整地、中耕、輪作倒茬等生產要素和耕作制度進行綜合考慮,并與種植階段所使用的農機和農技等需求相結合,以此確保施肥更具科學性,保證農業污染問題得到嚴格控制,進而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基礎保障。

三、減肥增效技術的關鍵階段

在開展玉米生產種植的過程中,減肥增效技術運用的最佳時期包括了玉米種植前期、玉米幼苗時期以及玉米攻苞時期。只有牢牢把握三個關鍵階段,才能夠提高減肥增效技術效果。

1、玉米種植前

玉米在種植之前,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對種植區域內的土地面積、土壤狀況進行全面考量。并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所需的肥料。一般情況下,玉米種植前期所需要的肥料量約占據整個玉米生長周期總施肥量的四成左右。為此,該階段施肥對后續玉米健康生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此階段內需要科學選擇肥料,采取合理的施肥形式,制定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施肥工作方案。例如,結合實際的種植區域情況,在玉米種植開始前有效利用緩控釋肥及速控釋肥,并利用有效的施肥工作,提高該區域土壤中的養分。

2、玉米幼苗時期

對于處在幼苗時期的玉米植株來說,為保證生長速度和莖稈強壯程度始終處于均衡的狀態下。則需要將施加壯稈肥作為本階段的重點工作。通過對壯稈肥進行施用,能夠使植株遭遇惡劣氣候的情況下避免出現倒伏及莖稈斷裂,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壯稈肥進行使用的過程中,應該與該區域內的土壤狀況以及玉米生長速度相結合,對施肥量加以嚴格的控制。且在施肥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的相關使用要求完成。

3、玉米攻苞時期

處于該階段內玉米植株正是玉米出穗期,由此可見,在整個玉米生長階段中,該階段具有關鍵性作用。玉米屬于一種雌雄同體的植物,雄花主要生長在玉米的頂端,雌花則生長在玉米的中部。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加玉米的最終產量,需要在該階段內有效促進玉米的雌花和雄花,并分化。氮磷鉀肥料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促進玉米雄花和雌花的分化,為后續實現高產奠定基礎。通常情況下,該階段內,每畝土地施肥量應為整個玉米生長期總施肥量的一半。而為確保該階段內的施肥時間以及施肥方式更具精準性和科學性,需要與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土地肥沃程度以及生長環境條件相結合,不斷調整施肥的用量。例如,若是在玉米種植前期,所施加的基肥未達到理想的效果,則應在該階段內,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以此避免因土壤缺乏足夠的肥料,而使玉米的整個生長周期受到嚴重影響。

四、減肥增效的相關技術類型

1、種肥同播技術

所謂的種肥同播技術,主要就是在土壤中同時進行種子播種以及施加肥料的工作。該技術形式能夠大大減少傳統玉米種植所花費的時間以及種植人員的勞動量,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不僅如此,種肥同播的技術方法還可以實現苗齊、苗壯,使肥料利用率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后續產量和質量增加提供有力保障。該技術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種子的選擇

在對種子進行選擇時,應保證有90%以上的發芽率以及約85%的單粒率。并且因為使用該技術以后,后期不需要進行間苗以及追肥工作。所以,為了能夠使苗齊、苗壯得到充分保障,應嚴格控制種子的質量。所選擇的種子應該具有飽滿的顆粒、均勻的大小以及合格的發芽率。與此同時,在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時,盡量選擇具有較強抗逆性和高產的品種。比如太育9號、大槐99、大豐1407、龍生19,禾源919等。太育9號株型緊湊、抗旱性強、豐產性好,適宜在春播中晚熟和南部復播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槐99耐密抗倒、豐產性好。

②肥料的選擇

由于種肥同播,所以原有種植中所使用的尿素、氯化鉀等復合肥極易會引發燒苗問題,且此類復合肥會給地下水帶來一定污染。所以,通常不會將此類肥料當做種肥運用。而該技術用肥多選控釋肥,即與種植區域的土壤營養成分以及本地區農業生產種植用肥的習慣相結合,對含有合適比例的氮、磷、鉀控釋肥進行選用。通常每畝約施加40-50kg的控釋肥,其作為底肥應進行一次施加使用。

③播施的注意事項

該技術有著較高的配套種肥同播機械要求,為此,所選擇的播種設備需要滿足以下幾點播施標準。播種深度5cm左右,播種間距需保持在20-30cm范圍內,且應有約60cm的行間距。

④其他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該技術進行運用的過程中,肥料應在種子側下方8-10cm左右進行施加。且在播種的過程中,應保證土壤有合適的墑情,即始終處于不干不濕狀態。同時,所使用的種子應實施包衣處理,以此達到防控病蟲害的目的。在播種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對施肥及用種情況的關注,以免發生漏肥及漏種的問題。若存在蓋土不嚴的情況,需要以人工的形式進行補蓋,進而保障最終的播種質量。

2、配方施肥技術

所謂的配方施肥技術,主要是與種植區域的土壤肥力相結合,并遵循玉米對肥料需求的規律,保證所選擇的肥料類型更具合適性。同時在施肥的過程中選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以此使肥料的使用率得到最大限度提高,進而增加玉米產量。深施基肥、用好種肥、分次施肥為該技術的重點環節。

①深施基肥

所謂的基肥主要就是播種所施加的底肥,其能夠使土地的肥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并增加土壤中養分的含量。同時,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為后期玉米生長提供所需的各類營養。而所選用的基肥主要為有機肥,并搭配一定量的化肥。與此同時,還需要借助秸稈還田、綠肥栽植、腐熟的人畜糞肥以及化肥施加等方式實現。通常情況下,在對基肥進行施加的過程中,往往伴隨秋深耕一同進行。并在此過程中,將所有的有機肥、50%氮肥以及80%磷肥施加到土壤中。

②用好種肥

施加種肥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種子萌發提供幫助,同時為幼苗的生長提供所需的養分。在現在的耕作習慣中,常常將化學肥料作為種肥使用。但由于氮肥極易引發爛種問題,所以在采取配方施肥技術時,需要將種子和化肥分開使用,且應保持10cm的深度。在此過程中,所施加的氮肥量應占據總施肥量的10%,然后每畝施加1-1.5t完全腐熟的人畜糞肥。

③分次施肥

對于未施加種肥的區域,應對提苗肥進行施加。其所施加的量需與種肥施加量相同,即每畝施加1-1.5t完全腐熟的人畜糞肥。處在拔節期至抽穗期內的玉米屬于需肥的敏感時期,因此,應采取溝施的形式,對氮素肥進行施加。其用量約占總氮肥量的40%,有條件的地方在施肥的同時進行灌溉處理,以此提高肥料的效果。當玉米進入到籽粒干物質積累盛期時,需要確保玉米葉片處于常綠的狀態,并對葉片功能進行延長,以此增強光合作用效果,從而達到干物質有效積累的目的。在此過程中,主要利用無人機進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配方肥。

3、水肥一體化技術

該技術形式主要是在有條件的地區施用。施肥工作與灌溉工作共同進行,即借助灌溉系統所產生的動力,對可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進行使用。然后利用灌溉系統,向玉米作物根部精準施加肥料。采取灌溉施肥的形式,應該同玉米的實際生產需求以及整個生長階段的需肥特點相結合,保證水肥施加的定時性和定量性,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水肥的比例。

①嚴格控制施肥量

借助測土配方施肥的形式,對各個生長階段內玉米所需要的肥料類型和數量進行明確。在施肥的過程中,應精準控制肥料劑量。而最佳的液肥濃度應為灌溉流量的0.1%。例如若每畝灌溉50m3,那么每畝應注入50L的液肥。

②分期開展施肥工作

所選擇的肥料類型不同,其施肥的形式也存在一定差異。通常情況下,在施加種肥的過程中,應一同將磷肥和鉀肥施入其中。而氮肥需要采取分期施加的形式,即在種肥施加階段,應加入20%的氮肥。并于玉米拔節期施加40%氮肥、大喇叭口期施加20%氮肥、抽穗開花期施加剩余20%的氮肥。但需要注意的是,氮肥在分期施加的過程中,需要借助水肥一體化技術。

③灌溉施肥

開始追肥工作以前,首先需要滴灌15-20分鐘左右的清水。然后,再對肥料進行施加。而在加入固體肥料時,其量應低于施肥罐容積的1/2。之后,用水將施肥灌注滿,確保肥料得以完全溶解。若直接使用已經溶解好的肥料或液體肥料,則所加入的量需要低于施肥罐容積的2/3,之后將水注滿。需要注意的是,每罐肥料應保證在20分鐘內使用完畢。當追肥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再次進行30分鐘左右的清水滴灌,以此達到對管道沖洗的目的,避免滴頭被阻塞。同傳統的大水漫灌形式相比,微灌施肥方法在露天條件下進行使用時,能夠達到50%左右的節水率。并且與傳統施肥形式相比,水肥一體化地施肥方法能夠使肥料實現40%至50%的節約率。不僅如此,該方式能夠使土壤理化性質得到充分改善,并解決傳統灌溉形式而引發的土壤板結、土壤容重減小以及土壤孔隙過大的問題。

4、土壤改良配肥技術體系

該技術體系主要借助秸稈還田、有機肥增施等形式,使土壤墑情得以進一步提升,并達到蓄水保肥的能力。

①秸稈還田

在實施秸稈還田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借助機械將秸稈粉碎,以免因秸稈過長而導致無法壓實土壤的問題。當秸稈還田以后,其在土壤條件的作用下分解,會使一定量的氮素被消耗,同幼苗之間發生氮素爭奪的問題。所以,為保證土壤中氮素的充足性,每畝施加5-10kg尿素或每畝施加20-30kg碳銨。除此之外,秸稈在土壤中分解的過程中有適量的水分被吸收。此時,會使土壤墑情受到影響。因此,為進一步提高還田效果,實現足墑還田,則需要在此過程中對適量的水分進行澆灌,以此增強秸稈和土壤之間的緊密性,最大限度保障最終的還田質量。與此同時,為避免農作物的實際生長受到影響,應嚴格控制秸稈的還田量,最佳的還田量應為300-400kg/m2。

②炭基肥的增施

炭基肥的主要原料為農林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在借助特殊工藝加工或低溫厭氧碳化以后,能夠制作成高效性的環保肥料。對于中產田地來說,應該對碳基玉米專用肥料進行施加,約每畝施加800-900kg。在此過程中,應隨種子一同播入到土壤內,且需要同種子之間保持5cm左右的距離。后期可不再開展追肥工作。對于高產田來說,碳基肥可以作為基肥進行使用,每公頃約施加9001000kg的肥料。施加時,應隨種子一同播入,并距離種子10-15cm左右。當玉米生長進入到大喇叭口期時,應該與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相結合,開展一次氮肥追施的工作。

由上文可知,減肥增效技術對于玉米種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不僅能夠使耕地條件得到有效改善,還能夠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為玉米實現高質高產奠定基礎保障。不僅如此,采取減肥增效技術,還能夠有效控制玉米病蟲害的發生率,并進一步提升肥料的實際使用率,對于后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所以,在未來的玉米生產種植工作中,需要對減肥增效技術進行大力的推廣運用,以此確保其所具有的價值得以最大化發揮出來。

猜你喜歡
種肥基肥氮肥
不同基肥對濕加松生長的影響*
種肥施用關鍵技術與原則
桃樹施基肥“五字訣”
氮肥供應充足 春耕生產有保障
種肥施用關鍵技術與原則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紀念安徽小氮肥誕生六十周年
抓住機遇 主動作為 努力推進我國氮肥市場穩步前行
小麥高產不可忽視種肥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場掠影
荷蘭創新的種肥形態實現精準施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