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羔羊痢疾鑒別診斷方法與防治措施的實踐探討

2024-04-24 12:02周斌陳澤品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莢膜痢疾產氣

周斌 陳澤品

羔羊痢疾是生產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主要發生在7日齡左右的羔羊群體中,該種疾病的病原是產氣莢膜梭菌,一旦發生流行,會迅速向著整個羊群傳播蔓延,引發羔羊大批量的死亡,對整個羊群的生產性能產生長時間的影響。發病后患病羔羊表現出持續性的腹瀉,身體嚴重脫水并引發一系列的中毒癥狀。羔羊痢疾的發生會導致幼崽的死亡率增加和生長速度減緩,從而影響養殖業主的經濟利益。產氣莢膜梭菌所引發的羔羊痢疾與其他細菌病毒感染引發的腹瀉疾病十分相似,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除了加強病原鑒定之外,還需要做好多種疾病的有效鑒別,一旦發現患病羊應該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有效診斷,然后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此來提高治療效果,將羔羊痢疾的發生流行率降到最低程度。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了羔羊痢疾的流行病學、鑒別診斷方法與防治措施,希望對更好地降低該類疾病的發生流行率有一定幫助。

一、流行病學

1、病原學

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性細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動物腸道和人類腸道中。該菌是一種重要的病原菌,可引起多種動物和人類的疾病,如氣性壞疽、肌肉壞死、腸道感染等。根據抗原特性可分為A、B、C、D、E五種血清型。其中A型和B型最為常見,致病力也最強。產氣莢膜梭菌為短粗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兩端鈍圓,大小為(1~1.5)(4~8)μm。菌體周圍有莢膜,芽孢呈卵圓形,位于菌體中央或近端。菌體無鞭毛,但在感染機體內可形成明顯的莢膜。該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7℃,在葡萄糖血清瓊脂上培養48h,可形成中央隆起、具有放射狀條紋、邊緣呈鋸齒狀的大菌落。在血液瓊脂上的菌落周圍有雙層溶血環。產氣莢膜梭菌能分解肌肉和結締組織中的糖類,產生大量氣體,從而導致組織壞死。此外,該菌還能產生多種毒素,如破傷風痙攣毒素、肉毒毒素和炭疽毒素等,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作用。該種細菌對外界環境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可在土壤中存活數年。在動物腸道中,該菌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和腸道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壞而引起疾病。

2、致病機理

D型產氣莢膜梭菌通過羔羊的口腔或消化道侵入腸道。在腸道內,該菌迅速繁殖,產生大量有毒的代謝產物。病原在繁殖生長過程中能夠產生多種毒素,如α毒素、β毒素和ε毒素等。這些毒素可引起腸道的炎癥反應,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同時,D型產氣莢膜梭菌產生的毒素可刺激腸道黏膜產生炎癥反應,使黏膜上皮細胞受損。同時,炎癥反應還會導致腸道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加重羔羊的水電解質紊亂。羊群受到D型產氣莢膜梭菌感染后,腸道正常菌群平衡被破壞,導致腸道功能紊亂。這會導致羔羊出現腹瀉、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羔羊痢疾嚴重時,D型產氣莢膜梭菌可通過腸道黏膜進入血液循環,引發全身感染。這導致羔羊出現敗血癥、毒血癥等嚴重癥狀,甚至死亡。

3、流行特點

D型產氣莢膜梭菌存在于土壤、糞便和腸道中,因此,患羔羊和帶菌羔羊是主要的傳染源。此外,環境中的梭菌芽孢也可成為潛在的傳染源。羔羊痢疾主要通過消化道途徑傳播。羔羊在舔舐母羊乳房、攝食不潔飼料和飲水、接觸帶菌環境等過程中,攝入D型產氣莢膜梭菌,從而感染腸道。此外,蒼蠅等昆蟲也成為傳播媒介。羔羊是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的主要易感群體,尤其是出生后2~3周的羔羊。這是因為此時羔羊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對病原菌的抵抗力較弱。此外,飼養管理不當、營養不良等因素也導致羔羊易感。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在氣候溫暖、濕度較高的季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傳播,從而導致羔羊痢疾的發病率上升。引起羔羊痢疾發病的原因十分多樣,包括了飼料和飲水不潔、飼養密度過大、環境衛生條件差等,導致羔羊腸道內正常菌群失衡,從而易感D型產氣莢膜梭菌。此外,羔羊營養不良時,免疫力下降,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減弱,容易感染羔羊痢疾。另外,氣候溫暖、濕度較高的季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傳播,從而導致羔羊痢疾的發病率上升。

二、臨床癥狀

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的潛伏期通常為1~2天,但在某些情況下,也短至數小時或長達5天。潛伏期的長短取決于感染菌量、羔羊的免疫力以及飼養管理等因素。羔羊痢疾的臨床癥狀因感染菌量和羔羊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病初,羔羊出現水樣腹瀉,隨后糞便中含有血液和腸黏膜組織,呈褐色或黑色。嚴重時,羔羊出現脫水、體重下降等癥狀。羔羊出現腹部疼痛,表現為不愿移動、弓背、呻吟等癥狀。食欲減退,甚至出現拒食現象,因腹瀉、食欲不振等原因,體重逐漸減輕,出現消瘦癥狀?;疾⊙蚓駹顟B變差,活動減少,顯得虛弱無力。痢疾嚴重時,出現敗血癥、毒血癥等并發癥,導致死亡。

三、病理學變化

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受損,出現炎癥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漿細胞為主。同時,黏膜下層水腫、充血,伴有少量紅細胞外滲。病情加重時,腸道黏膜出現壞死、脫落,導致潰瘍形成。潰瘍周圍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在腸道黏膜炎癥和壞死的基礎上,纖維素性滲出物增多,導致腸道黏膜與肌層之間的粘連。腸系膜淋巴結充血、水腫,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內含大量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羔羊痢疾嚴重時,病原菌可通過血液傳播,引起肝臟、脾臟等臟器的炎癥病變。主要表現為肝細胞變性、壞死,脾臟充血、水腫等。

四、疾病診斷

1、實驗室診斷

①涂片染色鏡檢

從患羔羊的腸道病變部位(如腸道黏膜、腸道內容物或腸系膜淋巴結)采集病料。將采集到的病料放入無菌容器中,并標明采集部位和病料名稱,病料盡快送至實驗室進行處理。將病料用無菌剪刀剪碎,置于載玻片上。加入適量生理鹽水或磷酸鹽緩沖液,用無菌牙簽或刮刀將病料涂抹均勻。用另一張玻片將涂抹好的病料覆蓋,輕輕按壓,使病料充分散布在玻片上。將玻片晾干,備用。將晾干的涂片放入革蘭氏染色液(如結晶紫、碘液、酒精和鹽酸四液)中,染色1~2分鐘。用蒸餾水沖洗涂片,洗去多余染色液,涂片放入復紅液中,染色1~2分鐘,然后用蒸餾水沖洗涂片,洗去多余復紅液,將涂片晾干,備用。將晾干的涂片放入顯微鏡下,用低倍鏡觀察,觀察菌體的形態、排列和染色特性。根據革蘭氏染色的原理,D型產氣莢膜梭菌的菌體染色結果應為紫色,核呈紅色,個體粗大,單個排列或者成對排列。

②分離培養

產氣莢膜梭菌病原分離培養常用的培養基有血平板、胰蛋白胨瓊脂、含抗生素的瓊脂平板(如含氨芐西林的瓊脂平板)等。這些培養基可滿足D型產氣莢膜梭菌的生長需求,有利于病原菌的分離和培養。將采集到的病料(如腸道黏膜、腸道內容物或腸系膜淋巴結)處理成勻漿。勻漿涂抹在選擇好的培養基上,用無菌刮刀或牙簽將菌液均勻涂布在培養基表面。培養基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下培養(如37℃,18~24h)。培養一定時間后,觀察菌落形態,記錄結果。D型產氣莢膜梭菌的菌落形態特征為灰色、光滑、扁平,邊緣整齊,直徑1~3mm。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圍可出現溶血環。根據菌落形態特征,可初步判斷是否為D型產氣莢膜梭菌。

③血清鑒定

準備D型產氣莢膜梭菌毒素、待測血清、生理鹽水、抗原抗體反應板等。將D型產氣莢膜梭菌毒素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得到不同濃度的毒素稀釋液。將抗原抗體反應板進行消毒處理,并在每個孔中加入一定量的毒素稀釋液。從待檢測動物體內采集血清,用生理鹽水進行適當稀釋。將稀釋后的待測血清分別加入抗原抗體反應板的各個孔中,用無菌牙簽攪拌均勻。觀察血清與毒素稀釋液混合后的變化,如是否出現凝集、沉淀等現象。記錄抗原抗體反應板中每個孔的變化,觀察血清對不同濃度毒素的反應。若血清對某一濃度的毒素產生中和反應,說明動物體內存在針對該毒素的抗體。根據試驗結果,評估動物對D型產氣莢膜梭菌毒素的免疫反應。若血清對多個濃度的毒素產生中和反應,說明動物對D型產氣莢膜梭菌毒素具有較好的免疫保護,同時也能夠間接地確定病原為地形產氣莢膜數據。

2、鑒別診斷

①與大腸桿菌性腹瀉的鑒別診斷

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和大腸桿菌性腹瀉是兩種常見的羔羊腸道疾病,病原體不同,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也有所區別。從病原體來看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的病原體為D型產氣莢膜梭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桿菌。大腸桿菌性腹瀉的病原體為大腸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從臨床特征分析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劇烈腹瀉、排出帶有血液和氣泡的糞便,病羔體重迅速下降,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大腸桿菌性腹瀉的臨床癥狀包括腹瀉、排綠色或黃色水樣糞便,病羔食欲減退,生長緩慢。從病理變化來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腸道黏膜充血、出血,嚴重時可見腸道潰瘍和壞死。大腸桿菌性腹瀉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腸道的炎癥反應,如腸黏膜充血、水腫,腸內容物中有大量的大腸桿菌。

②與沙門氏菌性腹瀉的鑒別診斷

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大腸炎,表現為羔羊突然出現腹瀉、腹脹、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菌體在腸道內產生莢膜毒素,導致腐敗性變化,產生氣體,使羊腸膨脹。羊只主要感染于1個月至4個月齡段,且多數未經暴露于雌羊的乳汁中。在實驗室中,可以通過病原菌分離培養及毒素檢測進行確認。沙門氏菌致腹瀉的特點主要是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細菌性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瀉、發熱、腹痛等癥狀。沙門氏菌通過糞-口傳播,多數通過感染污染的食物和飲水而進入機體。國內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 enterica)中的幾個亞屬和種。在實驗室中,可以通過病原菌分離培養及血清學檢測進行確診。此外,病原菌的分離培養和鑒定是最可靠和直接的方法。通過糞便樣本進行菌落計數、生化特性測試、血清學檢測、PCR等方法鑒別其是否存在。同時,對于D型產氣莢膜梭菌感染,可以進行莢膜毒素或其編碼基因的檢測。沙門氏菌感染則需要檢測細菌分泌的毒素(如腸毒素或內毒素)。

③與輪狀病毒性腹瀉的鑒別診斷

在鑒別診斷過程中可以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初步鑒別。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的臨床癥狀較典型,輪狀病毒性腹瀉的臨床癥狀較溫和。也可以通過采集病羔的糞便樣本進行細菌培養和鑒定,可進一步確定病原體。D型產氣莢膜梭菌培養基上形成灰色、光滑、扁平的菌落,周圍有溶血環;輪狀病毒可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顆粒。通過檢測病羔血清中的抗體水平,評估動物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D型產氣莢膜梭菌致羔羊痢疾的血清學檢測可進行毒素中和試驗等;輪狀病毒性腹瀉的血清學檢測可進行病毒抗原檢測等。

五、治療措施

羔羊痢疾的治療通常包括抗菌治療和對癥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病羔的病情、年齡、體重等因素,合理選擇藥物和使用劑量。臨床上常用的抗菌的藥物主要包括了硫酸黏菌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硫酸黏菌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和部分革蘭氏陽性菌有抑制作用。常用劑量為每千克體重3~5mg,每天2次,連用3~5天。硫酸新霉素對許多革蘭氏陰性菌和部分革蘭氏陽性菌有抑制作用。常用劑量為10~20mg/kg,每天2次,連用3~5天。氟苯尼考屬于廣譜抗生素,對許多細菌有抑制作用。常用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0~20mg,每天1次,連用3~5天。在進行抗菌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癥治療。對癥治療,主要是緩解腹瀉,強化補液,補充能量。常用的止瀉藥物主要有鞣酸蛋白、藥用炭等,可減少腹瀉次數,保護腸道黏膜。常用劑量為1~2g/kg,每天2~3次,連用3~5天??诜a液鹽用于補充病羔腹瀉時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筛鶕「狍w重和脫水程度,適當調整補液量,通常按照每只羊使用30~50mL進行口服,每天服用1~2次,連續使用5天。推薦使用5%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300~500mL、20%的安鈉咖注射液10mL、10%的維生素C注射液是10mL,混合之后靜脈注射,增強羔羊的抗病能力。

六、預防措施

羔羊痢疾是一種嚴重的腸道傳染病,對羔羊生長發育和存活率造成嚴重影響。預防是控制該病的關鍵,為此就需要保持養殖場的清潔和干燥,堅持每周進行1~2次消毒,特別是羔羊舍、飼料和飲水設施,常用消毒劑為2%的氫氧化鈉溶液2%的藍色溶液10%的生石灰溶。嚴格控制人員和物品的進出,避免病毒傳播。妥善處理病羔和排泄物,防止病原體擴散。對于易感羔羊,可接種D型產氣莢膜梭菌疫苗,以提高免疫力。根據疫苗說明書,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種計劃,確保羔羊在適當的年齡和時間接種。推薦使用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羊黑疫、肉毒梭菌中毒癥、破傷風七聯干粉滅活疫苗進行免疫接種在使用之前使用20%的氫氧化鋁膠生理鹽水水溶液,將其充分稀釋,不論羊大小,每只羊群使用1.0mL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期12個月。保證飼料的質量,避免使用發霉、變質或有毒的飼料,確保飲水清潔、充足,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對養殖場的羔羊進行針對性地檢查,發現病羔及時隔離治療,防止疾病傳播。對新引進的羔羊進行隔離觀察,確認健康狀況后再與其他羔羊混養。建立疫情報告制度,發現疫情及時報告,采取緊急措施。儲備必要的藥物和疫苗,以備不時之需。組織人員培訓,提高養殖場對疾病的防控能力。

總之,加強羔羊痢疾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對于維護羊群的健康和生產性能至關重要。在養殖過程中,建議從業者遵循相關養殖規范,及時采取預防措施,與獸醫保持密切合作,確保牲畜的健康和福祉。同時在養殖管理期間也需要不斷加強工作經驗的總結,注重做好羔羊痢疾疾病的有效鑒別,及時判定病情,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將羔羊戾氣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猜你喜歡
莢膜痢疾產氣
濕垃圾與病死豬混合厭氧消化產氣性能研究
羊毒素型產氣莢膜梭菌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
肺炎鏈球菌莢膜教學標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常見羊痢疾疾病的發生與預防
少數民族醫用于治療痢疾的黔產蕨類植物(一)
用于治療痢疾的黔產蕨類植物(二)
陜西省部分地區雞源A型產氣莢膜梭菌分離株的藥敏試驗
煤層氣排采產氣通道適度攜煤粉理論
仔豬痢疾的發病原因、診斷和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