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與提升管理效果深入研究

2024-04-24 12:36楊永輝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間伐林木林地

楊永輝

林業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造林綠化與林業技術作為支撐,林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特性,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綠化造林是一個系統性且專業性的過程,在造林管理過程中并不是林木種植之后就完成了整個綠化造林任務,需要注重做好造林之后的養護管理工作。通過構建完善的綠化造林后的林業管理方案,能夠保障林木種植之后快速成活,增強林木的抵御能力,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流行率,改善林內環境,確保林木快速形成完善的林分結構。為此,在綠化造林之后,應該構建科學化的管理技術,加強林木病蟲害的針對性防控,引入現代化的技術理念,推廣現代化的林業技術,提高林業工作人員專業素質,進一步提升造林綠化后的林業管理質量管理效果。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在對綠化造林后的盈利問題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分析了造林綠化后的林業管理技術,希望通過研究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造林綠化是指在原有的森林或非森林地區進行人工植樹造林,以達到修復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和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古代先民為了取得食物和保護自身,開始進行簡單的燒荒放牧與種植采集活動,這也可以看作是最早期的綠化活動。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果樹的培育和栽植,并逐漸形成了園林和果樹種植的傳統。隨著農業的推進,人們開始意識到樹木對農田的益處。因此,為了穩定農田的沙土,保持水土,增加果樹和草本植物種植數量,人們開始有計劃地進行農田的綠化。工業化時期的大規模工程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國紛紛開展大規模的造林綠化工程。在中國,1954年啟動了“三北防護林”工程,旨在治理沙漠化、水土流失和防風固沙。此后,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系列植樹造林工程,如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植綠工程等。隨著環保意識的普及和加強,人們開始更加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進而推動了更加積極的造林綠化活動。例如,全球各國不斷發布關于氣候變化的報告,促使各國立法并制定目標,通過大規模的森林種植和保護來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近年來,生態文明理念的提出和生態修復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更加注重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生態城市建設中的綠化要求逐漸提高,不僅注重植物的數量和質量,還更注重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保護自然資源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

一、造林綠化后的營林問題

1、撫育管理不到位

綠化造林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造林綠化后的營林措施同樣重要,一旦撫育管理不到位,將直接影響造林效果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撫育管理是指在造林后對幼林進行的一系列養護工作,包括澆水、修剪、施肥、除草等。新植樹木在初期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但在該項工作開展過程中普遍存在澆水不及時或不足導致樹木干旱、生長受阻,甚至死亡。再加上撫育管理措施不到位,樹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擾,一旦發生病蟲害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和森林資源的保護。同時,撫育效果相對較差,導致林分密度過大,樹木間競爭激烈,生長不良,林分質量下降,影響森林的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最為重要的是樹木生長茂密,容易引發火災,火災發生后的救援難度也會因樹木密度過大而增加。

2、林地采伐不合理

綠化造林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目的,而營林措施則是確保造林成功和森林健康發展的關鍵。然而,在造林綠化后,林木采伐不科學的問題日益凸顯,對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當前林木采伐不科學主要表現為采伐方式的不合理、采伐強度過大、采伐時間不當等級方面。在林木采伐過程中,采伐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合理的采伐方式應遵循“砍伐與更新相結合、主伐與撫育相結合”的原則。然而現實中存在采伐方式不合理的現象,如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采用單一的采伐方式,導致森林資源破壞嚴重。同時,部分地區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盲目提高采伐強度,導致森林資源過度消耗,森林植被嚴重受損,影響森林的生態功能。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另外森林采伐過程中,采伐時間應根據樹木生長周期和森林生態需求來確定,合理調整采伐時間,有利于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但很多林業單位存在采伐時間不當的現象,如在樹木生長旺盛期或關鍵期進行采伐,導致森林生態功能下降。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現行政策法規在林木采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采伐許可制度不健全、監管力度不夠等,導致林木采伐行為得不到有效控制。再加上部分林業企業和個人為追求眼前利益,忽視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采用不科學的采伐方式,導致森林資源破壞。同時,我國在森林資源管理和林木采伐技術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監測手段不完善、采伐機械設備落后等,影響了林木采伐的科學性。

3、病蟲害防治落后

造林后如何進行有效的營林管理,確保森林的健康成長,已經成為林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中,病蟲害防治是營林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目前我國林業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當前,病蟲害防治手段落后是綠化造林后的一個主要問題,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主要依靠化學農藥,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快速殺滅病蟲害,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害蟲抗藥性增強等問題。此外,化學農藥的使用也會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破壞生物多樣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林業部門已經開始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學農藥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然而從應用現狀來看,非化學農藥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在我國的推廣應用仍然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這些方法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進行操作。而我國目前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短缺,影響了這些方法的推廣應用。另一方面,非化學農藥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的成本相對較高,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林業企業來說,負擔較重。

二、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

1、持續加強殘次林的改造

殘次林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在進行殘次林改造前首先進行詳細的規劃設計,包括林地調查、土壤分析、植被類型研究等,了解林地的現狀和潛力。根據規劃設計,確定改造的目標和規模,制定具體的改造方案。對殘次林進行清理,包括砍伐病蟲害嚴重、生長不良的樹木,清除林地內的雜草、灌木和枯枝落葉等。同時,對林地進行翻耕,改善土壤條件。根據林地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環境,選擇適宜的樹種進行種植??梢赃x擇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高的樹種,如泓森槐、楊樹、桉樹等。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包括合理的種植密度、深度和行距,保證樹木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同時,進行樹木的支架固定,防止風吹倒伏。造林后,需要進行定期的撫育管理,包括澆水、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對造林效果進行監測評估,包括樹木的生長情況、土壤質量、生態效益等,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改造方案。改造后的殘次林可以進行林下經濟種植,如種植草藥、蘑菇、養蜂等,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

2、間伐

林間間伐是森林經營的重要環節,可以調整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促進林木生長。選擇在林木生長緩慢期進行間伐,一般在小樹生長高峰過后,即樹干直徑達到約10cm左右時進行。根據林分狀況和造林目的選擇不同的間伐方式,如選擇型間伐、改造型間伐、撫育型間伐等。間伐強度要根據林木的生長狀況、林分密度和造林目的來確定,一般以保留木占總株數的20%~30%為宜。根據間伐方式和強度,確定需要砍伐的樹木。使用油鋸等工具,按照一定的伐木順序和方向進行砍伐,注意避免砍傷保留木。將砍伐下的樹木進行造材,按照材種、規格進行分類。將分類后的木材進行歸堆,以便運輸。間伐后將伐木、造材、歸堆過程中產生的枝椏、樹葉等雜物清理干凈,以減少火災隱患。及時對林地進行土壤管理,如松土、施肥等,促進林木生長。注意觀察林木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并防治病蟲害。在進行間伐操作時,要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如佩戴安全帽、手套等防護用品,使用油鋸等機械設備時要注意安全。

3、加強造林綠化后的樹木管理

①加強林木支撐

支撐材料可以選擇木桿、竹桿、金屬桿等,要求支撐材料結實、耐用、不易變形。支撐方式有單干支撐、雙干支撐、三干支撐等,應根據樹木的大小、生長狀況和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支撐方式。支撐角度一般以45°角為宜,角度過大或過小都會對樹木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支撐高度應根據樹木的高度和冠幅進行調整,一般以樹木高度的1/3至1/2為宜。支撐固定可以使用鐵絲、繩索等材料,要求固定牢固,防止支撐材料滑動或傾斜。樹木生長過程中,應定期檢查支撐情況,發現支撐松動或角度不合適等問題,及時進行調整。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逐漸去除支撐,一般可以在樹木定植后3~5年進行去除。去除支撐時,應逐步減少支撐數量和高度,以防止樹木突然失去支撐而倒伏。

②造林初期中耕除草與施肥方案

在造林綠化的初期,中耕除草和施肥是關鍵的撫育管理措施,對樹木的生長和土壤養分的供給具有重要作用。在造林后的前2~3年,樹木生長較慢,雜草容易生長。因此,需要每年進行2~3次中耕除草,每次間隔約2個月??刹捎萌斯こ莼驒C械除草,根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人工除草適用于面積較小、雜草生長較少的林地;機械除草適用于面積較大、雜草生長較多的林地。避免使用化學除草劑,以免對樹木和土壤造成污染。在除草過程中,注意保留一定數量的良性雜草,以保持土壤水分和養分。在樹木生長的關鍵時期進行施肥,如春季和秋季??筛鶕淠镜纳L情況和土壤養分狀況,適時調整施肥時間??刹捎没屎妥贩蕛煞N方法?;适窃谠炝智笆┯玫姆柿?,以改善土壤肥力;追肥是在樹木生長過程中施用的肥料,以滿足樹木的營養需求。施肥時,可采用穴施、溝施或葉面噴施等方法根據造林地的土壤條件和樹木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肥料,如有機肥、氮肥、磷肥、鉀肥等。有機肥可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樹木生長;氮肥可促進樹木生長和葉片的生長;磷肥和鉀肥可提高樹木的抗逆性和果實品質。施肥量應根據樹木的生長階段、土壤養分狀況和肥料種類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初植樹木每年施有機肥約500~1000kg/667m2,追肥約100~200kg/667m2。通過施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一般要求達到2%以上。

4、造林后的可持續化發展技術

①林地更新

林地更新是森林經營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可以保持林分的活力和生產力。根據林分狀況、立地條件和造林目的選擇不同的更新方式,如擇伐更新、皆伐更新、帶狀更新等。選擇在林木生長緩慢期進行更新,一般在小樹生長高峰過后,即樹干直徑達到約10cm左右時進行。更新強度要根據林木的生長狀況、林分密度和造林目的來確定,一般以保留木占總株數的20%~30%為宜。根據更新方式和強度,確定需要砍伐的樹木。使用油鋸等工具,按照一定的伐木順序和方向進行砍伐,注意避免砍傷保留木。將砍伐下的樹木進行造材,按照材種、規格進行分類。將分類后的木材進行歸堆,以便運輸。

②強化林木資源的科學利用

造林后林木資源的科學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經濟利用和生態利用兩個方面。首先,經濟利用。為了保證木材的品質和產出效益,應根據樹種的生長特性和木材用途選擇合適的伐期。一般來說,大部分樹種在早春或秋季伐期較好。重點開展木材加工和利用,提高木材的附加值??梢詫炠|木材用于高級家具制造、建筑材料等,將次等木材用于紙漿生產、生物質能源等。其次,生態利用。加強林地保護,防止非法砍伐和濫伐,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和棲息地。定期巡邏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違法違規行為。針對退化林地進行生態恢復和改造,采取適宜的植被恢復措施,如灌木修剪、樹種改良、加強地被植物覆蓋等,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和穩定。劃定保護性伐區,并嚴格控制伐區內的人為活動,維護伐區內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

③利用高新技術強化林業建設

利用高新技術強化林業建設可以提高林業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推動林木資源的科學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首先,遙感技術。通過衛星、飛機或無人機獲取林地的高分辨率影像數據,應用遙感技術進行林地變化監測、森林資源調查和分類、病蟲害監測等。這些數據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準確的信息,有助于優化林業規劃、監測森林生長狀態和健康狀況,并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其次,智能監測技術。利用傳感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智能監測網絡,實時監測林木生長、土壤濕度、溫度、二氧化碳吸收等環境指標,為林業管理者提供及時決策參考。同時,利用智能監測數據,改進管理措施,提高林木生長的效率和健康程度。再次,生物技術。應用基因測序和遺傳改良技術,研究林木遺傳特性和基因組,選擇和改良具有抗病蟲害、適應性強、高產高質的樹種。通過品種改良和選擇,培育出適應不同環境和需求的林木品種,提高木材產量和質量。第四,數字化管理平臺。建立數字化管理平臺,集成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技術,對森林資源進行全面管理和決策支持。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優化林業規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決策的準確性。最后,光合作用增效技術。應用光合作用增效技術,如CO2增施、光合作用模型和調控技術,以提高林木的生長速度和養分利用效率。通過人工干預光合作用過程,實現林木生長的最大化和增效。

總之,造林綠化經歷了從簡單的果樹種植到農田綠化、大規模綠化工程,再到如今注重生態修復和城市綠化的發展歷程。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和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提高,造林綠化工程將繼續發展,并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猜你喜歡
間伐林木林地
梨園間伐改形技術探索與建議
不同間伐強度對香椿中齡林生長和干形的影響
森林撫育間伐技術的應用
——以杉木撫育間伐為例
間伐強度對杉木中齡林生長和結構的影響
試論高大林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丹東市林地分類研究
淺談林地保護及恢復措施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林地流轉模式的選擇機理及其政策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