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松科學育苗方法及荒山造林技術應用的探討分析

2024-04-24 12:53韓玉蘭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油松造林幼苗

韓玉蘭

同仁市隸屬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地處東南方向,該市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就是油松,其具有極為發達的根系,樹木又高又大,耐土壤貧瘠能力極強,又被稱作東北黑松或短葉松。油松屬于陽性樹種,其平均高度為25m,抗嚴寒和大風,可在-25℃的氣溫下存活和茁壯成長。研究油松的育苗和造林技術,對于同仁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油松良種培育

1、油松良種采種

在選擇油松母樹時,應選擇茁壯、健康且樹木生長時長在30~50年的中齡林油松。采種最佳時間節點為油松果實(松果)從綠色轉變成黃綠色時,即9月中下旬。采收松果完畢后,將其均勻攤放在晾曬場內,確保通風和光照條件均處于良好的狀態,3~5d后松果表層鱗片會自動脫裂露出松種,此時可反復翻動松果,使種子自動掉落。篩除掉種子中的雜質和癟種,留下顆粒飽滿、豐碩的松種,將其晾干后存儲在通風涼爽干燥的地方。

2、育苗地選擇

油松喜光且根系發達,在土塊深厚、排水條件好且天氣干冷的地區生長尤為旺盛。培育松苗時,最好選擇壤土、沙壤土、偏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鑒于粘性土壤極易結塊,使出苗率大幅度下降,因此應將粘性土壤排除在外。若在某一地塊出現油松猝倒病,嚴禁再次種植。同時,培育油松苗應選擇排水澆灌條件好、交通便捷、運輸方便且地勢平整的地塊。

3、育苗地整理

選地完成后,及時開展整地作業。首先,深翻土塊后旋平。在深耕的過程中,每畝地使用50kg磷酸鈣肥,旋平過程中再以相同數量的硫酸亞鐵來消毒土塊。如此不僅能夠預防立枯病與猝倒病,還能夠有效避免地底蟲害產生,保護油松幼苗正常健康地成長。整地且消毒地面完畢后,即可準備苗床。就床長、寬和步道寬為10m、2m和0.4m的半高床來講,先噴水浸濕土層,步道間距設置為1.6m,各苗床中部位置預留深和寬為0.1m和0.2m的排水溝,便于降水過大時排出多余的水。利用噴灌設備來對苗床進行灌溉,能夠獲得很好的灌溉效果。

4、播種前催芽

油松播種最佳時間是5月5~15日,應催芽后再開展油松播種作業。冰藏種可獲得最好的催芽效果,其優勢在于出芽率高、幼苗茁壯且病蟲害少。在冷藏低溫儲存油松種后,能夠使種子進入休眠狀態,加快出苗速度,提高出芽率和幼苗免疫能力。冰藏種子催芽通常在每年2月中旬進行,先將催芽地窖設置好,底部鋪設厚度為10cm的細沙來吸收水分,再繼續鋪設60cm厚的冰,冰上播撒厚度為5cm的油松種,種上再鋪上厚度為15cm的冰,在這層冰上繼續播撒相同厚度的油松種,種上再鋪厚15cm的冰,油松種共播撒了4~5層,最上方鋪設厚度為40cm的冰,即可冰藏。直至5月初,提前10d將冰藏種子移至室外通風涼爽位置,待全部碎冰消融后,再以清水清洗油松種1~2道。清洗完后,將種子泡到高錳酸鉀溶液內30~45min(溶液最佳濃度是0.50%),即可消毒,將種子從溶液中撈出,利用清水清洗干凈,并放至溫度高于25℃的通風位置,若7d后種子超過1/2出現開裂,即可播種。

5、播種

播種以撒播的方式進行,其優點在于出苗速度快、幼苗茁壯齊整且提高土地利用率。播種需均勻,也可混入一定數量的細沙,拋撒播種。蓋土也須均勻,將篩出來的細沙土蓋在種子上,厚0.50cm,并用重量約10kg的鐵來將土層壓實,避免出芽后出現懸根吊苗問題,導致幼苗死亡。播種最佳數量為45g/m2。播完后,須在上方遮蓋黑色遮陽網,保護嫩芽不受鳥類傷害。此外,遮陽網具有極好的遮光效果,能夠減小地溫、氣溫和熱輻射對幼苗的影響,避免幼苗燒傷,保證苗木茁壯成長。

6、苗期管理

播種后應使土壤保持在濕潤狀態,但極易產生猝倒病和立枯病,須提前預防和治理,避免幼苗大規模死亡。幼苗生長至7~8d即可使用濃度為2.0%的硫酸亞鐵溶液,噴藥5min后噴灑清水,保護幼苗。幼苗和雜草的生長時間大致相同,所以在出芽1個月時間還需開展除草作業。除草松土旨在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和土壤濕度,是幼苗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淤土環境極其不利于幼苗生長,所以降雨較多的區域除草后嚴禁松土,否則會降低幼苗存活率,影響苗木生長。

避免苗木干旱,出芽后按照氣候條件來適當用水,出芽3~4d可噴水1次。幼苗木質化后,需及時追肥。幼苗喜集中生長,間苗時間不可太早,否則不利于庇陰,抑制苗木生長,最佳間苗時間在7~8月。灌溉或降雨后即可人工拔去間苗,之后需及時松土或噴水。若苗床上的幼苗還未全部木質化時。在冬季封凍前,應提前開展防寒工作,具體方式如下:先在苗木上加設無紡布,在布上方覆蓋5cm厚的土壤,次年晚霜后(4月下旬)即可去除覆蓋土。

二、油松容器苗移植培育技術

1、選擇與整理育苗地

幼苗在使用營養杯進行培育時,需選擇地勢平坦空曠的地塊,便于后期移種和輸送;選臨近水源的地塊,為幼苗創造優越的灌溉條件;選光照充足、通風良好且緊鄰油松造林地的地塊,有利于后續移種和輸送幼苗。整地的過程中,可先利用打茬機等機械設施來清除地面的殘枝和野草,再深耕土塊,最后挖掘出長度為10~15m、寬約0.9m的育苗池,池面整平且便于灌溉,池梗寬30cm,高度則超出營養杯口面4~5cm。整地后可選擇0.4%的高錳酸鉀溶液來消毒地表,避免病蟲害產生。

2、選擇營養土

選擇營養土時,應嚴格按照“成本低、易操作和質量輕”的原則來進行選擇,最好選擇有利于油松茁壯成長的生土,加上立枯病感染性強,所以最好選用肥厚的松針土或坡土。若選用黃黏土,為確保土質黏性適宜,可在土中加入30%河沙和腐熟成功的有機肥料,最佳比例為20%。最后,篩除營養土中的雜質,每畝添加磷肥或多效復合肥50kg。

3、營養杯規格

營養杯最好選由塑料制作而成的,規格為8cm×12~10cm×15cm,在其底面預留2個孔,直徑均為0.5cm,使營養杯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且滲水效果更好。

4、苗木裝杯

在苗木裝入營養杯前,應提前在育苗區域準備1個深0.5m、寬1m的水池,長度則根據每天裝杯數量來設置。在水池中鋪設1層塑料布,即可構成1個水不會下漏的蓄水池。將水與生根粉一同放入水池中,就能夠形成濃度150mg/kg的溶液。油松苗培育時,應選用齡期為2年且苗木茁壯的實生苗,初春應在苗木未萌芽前進行選苗工作,選出頂芽飽滿、外形完整且病蟲害少的油松苗。選苗完后,將根系泡到生根劑溶液內3~5h后即可拿出,之后立刻將其埋到準備好的營養土內,可更好地保持水分。苗木裝杯時,先將適量營養土裝到營養杯內,再將苗木垂直放到杯子中間位置,并保持根系舒展,最后將營養土裝滿整杯并壓實土壤。營養杯裝杯完成后,將杯體垂直放置到育苗池內,杯和杯之間保持齊整緊密。放完所有杯子后,將營養土補填的杯隙內,保證營養杯保持垂直狀態,避免出現偏移問題。在培育期間,應及時灌溉足夠的水,并管理和維護好育苗池。

5、育苗池管理

油松育苗的重要內容之一即管理育苗池,包括追肥、除草、灌溉和防治病蟲害。首先是追肥和除草,追肥通常在苗木生長早期進行,使用2~3道0.2%的磷酸二氫鉀來追肥,每隔3d追肥1道;苗木生長后期須使用尿肥1次,可選濃0.5%的尿肥溶液來追肥。油松苗放到育苗池約15d就會長出雜草,必須立刻除草并維護育苗池;其次是澆水,在育苗池中擺放營養杯和補填杯隙完成后,應灌溉足夠的水,直至澆透營養土,后期根據土壤濕度來選擇灌溉時間;最后應及時預防和治理病蟲害,鑒于油松苗是立枯病高發的樹種,可每7d均勻全面地噴涂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1次,共3次。在感染蚜蟲后,可使用啶蟲脒來治理。若油松嫩葉和新枝出現1層白粉,并慢慢轉換成黃褐色,甚至導致苗木枯萎,應檢測是否感染白粉病,若確認感染白粉病后,可選擇福美胂和多菌靈等藥物來處理白粉病。在深秋凍霜20~30d前,應在油松苗上每7、10d使用專門的抗凍劑100倍稀釋液1次,合計2~3次,使油松苗免受第二年的凍害。

6、營養杯苗木出圃

苗木高度和直徑超過20cm和0.6cm時,即可在春季出芽前起苗出圃,起苗時應避免光線過強,通常會選擇在陰天或早晚來起苗,避免強光燒傷苗木。起苗3d前噴灑足夠的水分,待土壤稍微變硬變干且營養杯成托時就能夠起苗。起苗應嚴格遵循相關流程來開展,由育苗池的一側起始,按照放置營養杯的順序依次起苗。

7、運輸管理

營養杯油松苗起苗后,應立刻輸送到造林地,如此便可提高苗木存活率。在運輸的過程中,應在苗木上加設遮陽網,避免陽光直射。此外,應用塑料袋將苗木包裹完整,并集中存放在麻袋內,若短途運輸則無需停車灑水和長時間休息,長途運輸則需中途噴灑適量的水,使根系水分充足,選擇樹蔭所在位置來停車休息,避免風吹日曬。

三、油松荒山造林技術

1、苗木選擇

考慮到同仁地區荒山造林的種植土壤和天氣狀況,因此最好選用齡期為2~3年的營養杯壯苗來進行油松造林,幼苗頂芽豐滿、病蟲害少、根系發達且沒有機械損傷。而且苗木高須大于20cm,直徑在0.6cm以上。但鑒于營養杯幼苗抗逆性較差、適應能力不足且苗木偏瘦弱,存活率偏低。

2、科學整地

在荒山造林前,需提前一年開展整地作業,因地制宜來選擇整地的深度。在整地前,將荒山上的野草全部清理干凈,山坡上部設置向內傾斜的穴坑或魚鱗坑,穴坑深和直徑分別在30~40cm和20~40cm之間;魚鱗坑深20~40cm,長短徑分別在30~50cm和30~40cm之間;山坡中部及以下設置魚鱗坑或水平階,魚鱗坑規格同上,水平階長按照地勢走向來整平就行,寬、深分別在80~150cm和30~50cm之間;山坡下部設置寬、深在200~500cm和30~50cm之間的窄幅梯田,根據地勢走向來確定長度。

3、造林時間

荒山造林最難之處就是缺乏足夠的水資源,因此在栽種營養杯油松必須將水資源納入考慮范圍之內。一般來講,同仁半干旱地區通常會在春季解凍后再開展油松造林工作,即樹液流動前但芽孢未萌發時,這時去年秋天留存并在冬天封凍的水分剛開始解凍蒸發,有利于栽種油松幼苗,提高存活率,使油松茁壯成長。

4、移植方法

在取苗和移植的過程中,先在比苗木根系還高的桶中裝入適量的水,便于浸泡苗木根系,避免太陽照射導致根系干枯。桶裝水作為取苗設備能夠有效減小移植苗木后的緩苗時長,增加苗木的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移植的過程中,應提前挖出深度約30cm的造林坑穴。先取出桶內的油松苗木,再將其垂直擺放在提前挖出的造林穴中,需按照“深栽少露”的方式來進行移種,蓋土則需按照“先表土,后深土”的方式來進行,隨后踩實坑穴,再覆蓋1層厚度為2~3cm的虛土即可。最后在坑穴四周加蓋1層薄膜,并加蓋2~3cm的壓實土。

5、混交造林

混交造林能夠解決生長不足、品種單一且產生松毛蟲害等問題,可在油松造林區域引入白蠟、連翹、刺槐和山桃等品種,實現混交造林。油松的種植密度為110株/667m2。以刺槐混交為例,刺槐和油松的種植數量和種植密度相同,油松種植密度為110株/667m2,刺槐同油松相同,呈“品”字種植。

6、造林后管理

荒山造林后,為避免人為和牲畜對油松苗木造成不利影響,須指派專門的管理人員來管理造林區域。造林后3年之內,應定期翻土和除草;造林后5年時,應及時修剪油松,加快油松的生長速度;造林后15~20年,按照其生長實況來確定采伐時間和數量,最好選擇間隔式。

四、病蟲害防治

1、干腐病

在防治干腐病時,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在早期栽種油松時,必須管理好栽培流程,確保油松茁壯成長,增強其抵抗能力。二是在春秋兩季極易產生干腐病,這是病害僅存在于樹表,及時清除樹干上的菌瘤、病斑和流膠,并橫縱向多清除1cm和3cm的正常樹皮,隨后將潰腐靈和福美砷每7d在病變位置刷涂1次。三是當干腐病出現在油松松枝上時,應及時減去病變的枝干,在清理干凈后的剪口涂上防菌藥物。

2、松針銹病

在初期造林時應避免在油松林中混種黃檗,避免松針銹病頻發。若產生這類病害??擅扛?5d使用65%的代森鋅500倍液或15%的粉銹寧1000倍液1次來進行治理,便于治理病害。

3、落葉病

防治落葉病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在油松生長期間,管理好水肥用量,加快苗木生長速度,提高抗病能力。第二,油松老葉頻繁掉落時,可選擇人工的方式來摘掉全部的油松病葉并焚燒銷毀,有效去除病原菌。第三,在子囊孢子傳播的重要時期,可每隔10~15d使用施波爾多液(生石灰、硫酸銅和水的比例為1∶1∶100)或900倍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次,總計2~3次。

4、油松毛蟲

油松毛蟲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成蟲的破壞力尤為巨大,對油松正常生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導致油松死亡??蛇x擇以下三種方式來防治油松毛蟲:一可將2%的安得利粉劑每7d噴灑在幼蟲生長的樹干位置1次,共2~3次,即可毒殺幼蟲。二是可在油松區打造針闊葉混交林防護網并做好相應的育齡措施,將蟲害活動的油松樹枝全部剪除燒毀,保護正常生長的樹枝。三是可使用物理方式來誘殺油松毛蟲,一般是高壓電網和黑光燈。

5、松鞘蜈

松鞘瞑活動的區域主要是油松脆弱的針葉底部,并會繁衍出幼蟲。松鞘瞑幼蟲和成蟲分別會對油松針葉葉表和木質部分產生嚴重的破壞,幼蟲會在韌層位置打孔,成蟲則會使得松鞘表流出汁液﹐隨著時間流逝,松鞘表層會慢慢變成黃色,直至死亡。為了防治松鞘瞑,可利用其趨光的特性來將其誘殺,使用高壓泵燈或黑光燈都能夠取得很好的殺蟲效果。還可利用化學防治來殺蟲,每7d使用50%的松瞑乳油1000倍溶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溶液1次來殺蟲,共2~3次。此外,赤眼蜂是松鞘瞑的天敵,若條件允許可將赤眼蜂放到松鞘瞑活動的區域,最佳釋放時間為松鞘瞑排卵時,可成功消除幼卵。

同仁市大多為半干旱地區,為了提高荒山油松造林的存活率,必須管理好育苗的環節,做好育苗池挖掘、營養杯選擇和營養土配制等工作,且油松苗木一旦出圃就必須做好防護,保持苗木根系的水分充足,避免水分流失。造林完成后,還需加強林木管理工作,不僅要預防病蟲害,更要開展好防火工作,確保成林。

猜你喜歡
油松造林幼苗
種玉米要用“鋅” 幼苗不得花白病
油松容器育苗技術
沿海地帶造林實踐與探討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開先河
淺議造林的意義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
北方油松育苗技術
默默真愛暖幼苗
油松種植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油松根系的固土力學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