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鈴薯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措施及栽培技術的合理運用

2024-04-24 15:07李榮榮李曉榮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1期
關鍵詞:種薯化肥有機肥

李榮榮 李曉榮

馬鈴薯作為現階段飲食結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對經濟市場的運轉以及人們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由于馬鈴薯是大部分食品的原材料,對于種植品質具有一定要求,在栽培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病蟲害等多種生長問題。需要種植人員加強對化肥農藥的合理施用,避免影響馬鈴薯的質量與產量。對此,本文針對馬鈴薯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措施及栽培技術進行分析,明確栽培要點,合理運用栽培技術,有效推動馬鈴薯產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在馬鈴薯種植中,實際生長發育情況受肥料影響較大,種植人員應針對不同情況,有效調節馬鈴薯的生長環境,使其能夠健康生長。通過使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并深入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加大綠色防控力度,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強馬鈴薯對養分的吸收,使其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在合理應用整地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項栽培技術的基礎上,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切實滿足馬鈴薯在各個生長環節內的水肥供應問題,為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保障。

一、馬鈴薯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措施

1、有機肥代替化肥

與化肥相比,有機肥中含有大量養分,能夠通過自身的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強化施肥效果。而化肥作為一種無機養分,固然能夠對植物生長產生效果,但是如果大量施用,則會對土壤造成不利影響。由于化肥內部養分的單一性,在施用過程中,養分含量較高,所以僅需施用少量即可。而有機肥中不含有化學合成物質,在施用時,需要大量投入,在長期施用下,可以有效改良馬鈴薯的質量。并對馬鈴薯抗病以及抗蟲能力有所助力,農戶應堅持施用有機肥,以此良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通過減輕環境污染,增強地力,降低土壤污染概率,以此實現科學種植。在不斷減少農業廢棄物的背景下,改善農產品品質,從根本上提高馬鈴薯抗性。相關部門應大力宣傳施用有機肥的知識,推廣秸稈還田以及腐熟還田技術,有效強化種植人員的科學用肥意識。使其深入應用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化肥施肥次數與施用量,推進有機肥資源化利用,實現土壤穩產高產目標的同時,創造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

2、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是針對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治理工作,通過不斷加大推廣力度,幫助種植人員樹立“綠色植?!钡睦砟?,使其能夠合理運用相關防控技術,施用環境友好型農藥,降低土壤中污染源的殘留率,實現低毒、低殘留的目標。其中,生態防控技術,主要是采用輪作模式,通過種植小麥以及油菜等作物,加強農田防護林帶的建設,使其對馬鈴薯種植有害生物進行隔離,強化隔離建設水平,并建立病蟲害隔離帶。在不破壞土壤結構的前提下,有效防治病蟲害。針對病蟲害治理而言,通過釋放天敵的方式,可以逐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而農藝防控技術主要是從品種方面出發,通過選擇中高抗品種,結合整地、中耕除草以及多種栽培技術,降低病蟲害的危害。種植人員在應用物理防控技術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地膜覆蓋、撒施草木灰等手段,對土壤進行消毒,結合殺蟲燈以及黃藍板實現科學防控。最后,生物防控技術主要是運用煙堿對蚜蟲等害蟲進行防治,并使用微生物源農藥進行治理,提高防控水平。

3、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在生產中,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一項高效且將灌溉與施肥工作集成一體的技術,主要原理是利用地形之間的高低差,對馬鈴薯進行灌溉。在壓力的作用下,馬鈴薯會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水分和養分,以此強化對水肥的綜合利用效率。該種技術的實際操作具有一定優勢,可以有效降低馬鈴薯的爛種率,與傳統溝灌的方式相比,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能夠促進土壤環境濕潤度趨向平衡,避免濕度過高,降低土壤通氣性,進而造成爛種。同時,為實現減量增效的目標,確保馬鈴薯能夠充分吸收營養物質的同時,降低化肥肥料的施用量,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多次對馬鈴薯田施用肥料,有效減少種植成本。

二、馬鈴薯栽培技術

1、科學選種

選種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工序,對于最終種植產量具有一定影響,在選種過程中,由于品種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不同品種在種植期間的適應能力也存在不同。種植人員應對當地的氣候環境以及土壤等因素深入調查,在合理分析之后,明確與當地種植條件相適應的品種。要想保證種薯的發芽率,相關人員應做好選種工作,優化選種機制,對于種薯的病蟲害情況嚴格重視,一旦種薯具有傳染性病害,則對于種植活動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從生長習性角度出發,涼爽的環境較為適合馬鈴薯種植,作為一種低溫的農業作物,在溫度達到25℃時,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生長。在溫度不斷升高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馬鈴薯停止生長的現象。針對此種特性,在夏季種植時,應從兩個方面出發,不僅需要選擇早熟品種,同時應避免在高溫區間進行種植,提前播種與收割。

由于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性特征,在選種時,應對當地市場情況進行分析,選擇市場需求性較好的種薯,可以為其后續的銷售環節提供保障。針對種植質量而言,為避免在種植期間產生病蟲害等問題,應選擇優質且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從根源上降低患病幾率。為切實實現化肥農藥減量的目標,應選擇肥料利用率較高的種薯,使其能夠適應當地種植條件,并提升存活率。在播種之前,應對種薯進行處理,在15—20天之前,應將種薯進行晾曬,通過選擇溫度適宜、通風以及散光效果較好的區域,在晾曬3—5天之后,對其翻動。在種薯芽長2—4mm時,可以對其進行切種,結合馬鈴薯的實際大小,選擇整薯播種與切種播種相結合的方式。在切種時,應注意切塊需要保留芽眼,將其控制在1—2個,可以確保出苗率。同時,應注重對切刀進行消毒,保證切塊的大小均勻,將病薯以及爛薯應及時剔除,避免影響其他種薯。

2、整地施肥

馬鈴薯種植應優先選擇地勢平坦的種植區域,確保土壤肥沃性能良好,由于馬鈴薯生長的特性,應選在土層較厚的緩坡區域,保證環境的潮濕性。在實施輪作倒茬技術時,應優先選擇前茬是玉米以及小麥等作物的區域,可以為馬鈴薯種植提供有利條件。馬鈴薯自身具有一定生存能力,且對土壤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為實現種植質量與產量的同步提升,應選擇具有通透性的沙壤土,便于馬鈴薯進行生長,避免在排水不良且重黏土的區域進行種植,土壤pH值應控制在5.5—6.0。在前作收獲之后,應堅持“秋耕宜深、春耕宜淺”的耕種原則,通過精細整地,為馬鈴薯種植提供深厚且疏松的土壤條件,使其生長塊莖能夠順利膨大,提高馬鈴薯種植大、中薯率,強化種植產量。

在播種之前,應對種植區域進行合理施肥,在減量增效的種植理念下,可以對其施用畜禽糞便等有機肥作為基肥,在播種時,可以施用復合肥料以及復合微生物菌劑。在施用期間,應嚴格控制肥料與馬鈴薯的實際距離,避免其直接接觸到種薯,同時,嚴格避免將復合肥與殺蟲劑等同時施用。作為淺根類作物,在種植時應及時對土壤進行翻耕以及施肥,堅持有機肥為主的原則,確保土壤能夠疏松多孔。通常情況下,應在每畝地施用有機肥400kg,如果選擇農家肥,則應施用2500—4000kg,以此確保土壤中養分充足,為馬鈴薯健康生長提供保障。結合實際情況,應將多元復合肥或者磷酸一銨等肥料作為種肥,確保馬鈴薯能夠充分吸收復合肥中的磷元素。在生育期內,應進行科學追肥,在馬鈴薯處于苗期之后,應對其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隨水追施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馬鈴薯在苗期、塊莖成型期、塊莖膨大期、淀粉累積期的施肥次數,實現減量增效的目標。

3、播種與密植

為實現科學化種植,種植人員應合理選擇播種時間,通過對當地溫度進行確定,實施精確控制,避免因溫度原因影響馬鈴薯生長。通常情況下,應綜合考量氣溫以及土壤溫度,在氣溫達到8℃,且土壤溫度達到10℃時,可以進行播種。需要注意的是,應確保溫度平衡在一周左右,不會產生突然降溫等情況下,方能種植。由于種植特性,一旦溫度過低,則會導致馬鈴薯凍傷,無法順利發芽,進而影響種植產量。結合播種面積以及地形地勢,應合理選擇播種方法,選用機械與人工播種方式,合理控制播種深度。在使用機械化播種時,可以有效避免種植距離出現誤差,確保馬鈴薯生長能夠均勻接受光照,實現種植規范化的目標。為實現穩定生長,應種植深度控制在18cm—20cm,不僅可以加快馬鈴薯的發芽速度,同時有效降低馬鈴薯腐爛概率。

從當地氣候角度出發,如果種植期間較為干旱,則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適當增加播種深度,有效提升成活率。同時,馬鈴薯品種的不同導致其對于種植溫度的需求會產生一定差異性,馬鈴薯的播種時間主要是在4月中下旬,種植人員應根據馬鈴薯生長特性選擇播種時間以及種植方式。密植作為一項重要栽培技術,合理應用下,可以有效提高馬鈴薯產量。種植人員應對種植密度進行控制,避免植株在生長期間相互干擾,正常情況下,應保持在6000株/667m2,保證馬鈴薯產量。在播種時,應采取機械除草的方式,對種植區域雜草進行清理。在中耕培土之后,應適當選用化學藥劑,對土壤進行封閉處理,使其避免與馬鈴薯生長爭奪養分。

4、田間管理

科學、規范的田間管理工作對于馬鈴薯的產量具有積極影響,在其進入苗期之后,為強化幼苗的生長質量,應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并將其進行集中轉移。在除草之后,應結合土壤具體情況,適當追肥,為馬鈴薯生長補充養分。在這期間,應主要施用氮肥以及鉀肥,在施用之后,應對其進行覆蓋,避免降低施肥效果。在施肥之后,需結合當地的天氣狀況,合理灌溉。如果當地處于干旱的天氣,長時間沒有下雨,在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60%以下時,則需要對馬鈴薯田實施灌溉,有效強化肥料利用率。

在灌溉過程中,應合理控制滴水量,確保土壤濕潤深度達到20cm,在不同生長環節,對于水分的需求不同??茖W合理的灌溉方式能夠有效滿足馬鈴薯生長中所需的水分,為其實現高產提供保障。應根據馬鈴薯生長的實際情況按階段合理灌溉,在馬鈴薯處于苗期階段,應確保土壤持水量達到60%—65%,以此為其后續生長提供保障。在馬鈴薯處于塊莖成形期時,對于水分的需求量會略有增大,應將土壤持水量提升至70%—75%。塊莖膨大期作為馬鈴薯生長期間對水分需求最旺盛的階段,為提高大薯率,強化生長效果,應將土壤持水量控制在75%—85%,避免過度灌溉,影響馬鈴薯正常生長發育。而在淀粉累積期,應將持水量下降至60%—65%,此時馬鈴薯對水分需求量較小,且即將達到收獲期,種植人員應在收獲前的10—15天內停止灌溉。將灌溉次數控制在6—10次,種植人員應針對實際情況,在全生育期內,合理確定灌溉時間,并且對土壤濕潤程度進行控制。

5、病蟲害綜合防治

種植人員應擴大防治范圍,避免降低馬鈴薯產量。應嚴格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仔細觀察馬鈴薯的實際狀態,及時發現病蟲害癥狀。加強日常巡視工作,如果病蟲害癥狀較重,蔓延速度較快,則應結合實際病蟲害類型,對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感染病蟲害概率較大,種植人員應在發生病蟲害時,立刻選用相應的藥劑進行噴灑,保證馬鈴薯的健康生長。

針對病害而言,主要集中于馬鈴薯莖葉部分。①早疫病,在發病期間,主要是在葉片上會產生褐色小斑點,初期數量較少,且呈現不規則形狀。而在后期,則會逐漸產生黑霉,在逐漸連合的情況下,最終會導致葉片脫落,進而影響馬鈴薯的生長。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施用針對性的藥劑進行噴灑,并將多種藥劑進行交替施用,有效降低馬鈴薯對藥劑的抗性。②晚疫病,主要是在馬鈴薯下部葉片的葉尖部位開始,會在其上部產生水漬狀的小斑點,在濕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在斑點的外圍會產生白霉。在干燥的情況下,會隨著水分的增大逐漸變薄。針對塊莖部分而言,在不斷產生大斑塊之后,塊莖會逐漸腐爛,而葉柄附近,則會產生條斑,在治理過程中,應對其施用代森鋅等藥物。③軟腐病,該項病癥主要是在馬鈴薯生長后期會頻繁發生,最初是在莖塊表皮部分,產生斑點,并隨著不斷嚴重,逐漸產生絮狀菌絲體。在葉片部位,濕度較大時,會產生腐爛情況。在防治過程中,需要種植人員嚴格控制灌溉頻次,在收獲前一周內,應停止澆水。并在貯藏之前,應對薯窖進行殺菌,并確保在貯藏時能夠保持通風。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主要會出現斑蝥、蚜蟲、瓢蟲等蟲害。其中,蚜蟲作為主要害蟲之一,在發病蔓延時,會在馬鈴薯葉片背后以及頂部進行啃食,通過刺傷葉片,對汁液進行吸取。同時,會對葉片排泄相應的黏物,使其堵塞葉片的氣孔,造成葉片變形現象。在取食階段,不僅會對其他健康植株造成影響,同時會迅速擴散,造成植株退化現象,進而影響種植質量。種植戶應加強防治,通過掌握蚜蟲的遷徙規律,有效避免接觸蚜蟲高峰期,采用早播或者晚播的方式,有效減輕蚜蟲的危害。同時,在產生瓢蟲危害時,對馬鈴薯葉片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在其對葉片進行啃食的情況下,葉片會逐漸形成網狀,最終造成植株干枯。應加強藥劑防治,通過選擇高氯等藥劑進行治理,在連續施用3次之后,即可產生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馬鈴薯作為一種具有高種植效益的作物,種植人員應優化農業結構,切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的目標,提升馬鈴薯產品安全性。通過對選種、整地施肥、播種與密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優化,切實提升馬鈴薯栽培技術的綠色化以及科學化。在此基礎上,將有機肥代替化肥,并積極推廣綠色防控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升級種植方法,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實現馬鈴薯產業的集約化發展。

猜你喜歡
種薯化肥有機肥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馬鈴薯種薯退化的原因及預防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豬糞變有機肥一年賣了3個億
保障糧食安全 有機肥行業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長不均 有人歡喜有人憂
傳統or新型 有機肥發展迎來春天
生物有機肥與現代農業
馬鈴薯種薯貯藏性能和貯藏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