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烏鞘嶺隧道綠色施工綜合技術研究

2024-04-24 16:46左軍
工程機械與維修 2024年1期
關鍵詞:循環利用零排放

左軍

摘要:針對西北高原寒旱地區的地理特點,并結合當地實際自然條件的需要,采取強有力的冬期綠色保溫措施保證冬期施工要求。建設一系列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污水處理達標統一排放,水資源循環利用。采取生態草灌袋護坡技術,達到了綠化效果,實現了穩定邊坡的目的。采取隧道洞渣再利用技術,將檢驗達標的隧道洞渣應用于工程,實現了隧道洞渣資源化利用,為項目可持續均衡生產提供條件,環保、經濟、社會效益明顯,在祁連山保護區內實現“零污染、零排放”,在鐵路隧道綠色施工建設中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寒氣候;生態脆弱;循環利用;零污染;零排放

0? ?引言

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鐵路周邊生態環境破壞、資源消耗量大等問題日益嚴重,如何解決鐵路建設與環境保護、資源合理利用之間的矛盾,構建鐵路綠色施工評價的標準框架尤為重要[1]。

新烏鞘嶺隧道地處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飲用水源保護地,項目總體來說具有“三高、兩大”的特點即高寒氣候、冬施要求高,生態脆弱、環保標準高,地質復雜,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

本文依托蘭張三四線鐵路新烏鞘嶺隧道建設,以現行GB/T50905—2014《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及TB10501—2016《鐵路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為指導要求,結合高海拔地區施工特點,以配套鍋爐系統、污水處理設備、生態草灌袋護坡體系、洞渣再利用等多種手段來達到綠色施工的目的。

1? ?工程背景

新烏鞘嶺鐵路隧道地處祁連山中高山區,區域海拔高度2900~3600m,氣候垂直分帶性明顯,氣溫寒冷,日溫差大,陰雨風雪冰雹天氣多變,冰凍時間長。隧道所在區域年平均氣溫0.8℃,最冷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高氣溫28.1℃,極端最低氣溫-30.6℃。年平均降水量426.8mm,年平均蒸發量1562.4mm。最大積雪厚度36cm,土壤凍結深度200cm。氣溫寒冷,年均冬施時間長達7個月,對冬施要求高。

蘭張三四線鐵路新烏鞘嶺隧道為設計時速250km/h的特長隧道,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內,隧道洞身通過區屬于祁連山東北部中高山區,隧道全長17.125km,為一座雙線鐵路隧道,處于既有蘭武二線烏鞘嶺特長隧道東側、上方,幾呈平行之勢,是新建蘭張三四線鐵路控制性工程。

中鐵三局承建的XQ2標為隧道出口段全長9.104km,起訖里程為DK168+941~DK178+045,項目具有“三高、兩大”的特點。為方便建設,利用原烏鞘嶺隧道既有8、9、10號斜井,新建出口橫洞一座。其中8、9、10號斜井位于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內。新烏鞘嶺隧道平面見圖1。

2? ?新烏鞘嶺鐵路隧道綠色施工方案

2.1? ?污水利用

通過隧道專用污水處理站、生活區雨污分離及攪拌站砂石料分離,將經過處理的污水,再次用于隧道開挖掘進、道路灑水降塵、混凝土生產,以減少水資源浪費,避免土壤污染[2]。

2.2? ?低碳供暖

對于不滿足排放標準的車輛禁止入場,采用生物質鍋爐、空氣能熱交換系統及量子能鍋爐進行采暖,減少煤炭使用,降低對大氣的污染[3]。

2.3? ?表觀復綠

棄渣場實施表土剝離集中養護、邊坡覆土種植草籽,出口洞門處采用框架梁護坡內植草灌袋進行灌木種植,洞頂覆土種植草籽,新建便道長坡、草灌袋護坡等對施工過程中造成的表觀破壞進行修復[4]。

2.4? ?洞渣利用

合理利用隧道開挖洞渣,將其用于便道修筑及鄰近標段的路基填料,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5]。

3? ?新烏鞘嶺鐵路隧道綠色施工技術

3.1? ?污水處理技術

3.1.1? ?隧道污水處理技術

隧道內施工污水經過隧道洞口設置的污水處理站進行沉淀、凈化,處理后的清水再次循環利用于隧道內施工及降塵。

廢水工藝采用物理處理工藝如下:通過平流沉砂池對廢水中的泥砂和懸浮物進行去除,通過在平流沉砂池末端加入PAC(管道混合),使污水中硅酸鹽、膠體、硝酸鹽、微小懸浮物凝聚成較大顆粒,進行二次沉淀。在混凝沉淀池完成后,經過一體化過濾設備的石英砂作為一級過濾,去除懸浮物及濁度,再經過精密過濾器去除更小顆粒的污染物,最后進入回用水池進行二次回用。整個處理過程全自動化控制,有效降低維護費用,保證出水水質達標。

3.1.2? 生活區污水處理技術

生活、辦公區洗漱、洗澡污水排放通過污水管道引排到營地污水處理站內。污水管道采用直徑300mm的污水管,埋置深度不小于2.5m。各個生活、辦公區均預留污水支管,通過支管將水匯集到駐地群污水主管道,污水主管道順著駐地便道直流進污水處理站內,處理達標后排放。雨水通過地上明溝匯集至蓄水池內,實現雨污分離[6]。

3.2? ?綠色供熱體系

混凝土攪拌站供熱保溫措施如下:混凝土攪拌站供暖,采取生物質鍋爐和發熱電纜雙重集中供暖方式,料倉大棚及蓄水池的攪拌用水采取生物質鍋爐恒溫供暖。砂石料骨料倉分為常溫倉和加熱倉,加熱倉采取地埋熱水管道和發熱電纜的形式進行集中供暖。料倉大棚采用5cm厚的玻璃棉板全封閉,并噴涂5cm厚的聚氨酯泡沫進行隔熱密封。

3.2.1? ?生物質鍋爐供暖

生物質鍋爐工作原理是燃燒生物質燃料,經過生物質專用鍋爐進行氣化收集再排放的一個過程。生物質燃料為鋸末、木屑等農林廢棄物物理加工成型的燃料,是可再生的純天然清潔燃料,其不含硫、環保、零排放、成本低。生物質燃料燃燒采用專用的生物質鍋爐,常壓運行,無需審批[7]。

根據混凝土攪拌站的規模,結合氣象資料及供暖設備廠家的相關資料,考慮攪拌站料棚為高大廠房,保溫隔熱性能較差,為了保證冬季料棚內砂石料的溫度,須給砂石料持續加熱。其目的有二:一是化解新進入料棚內的冰凍砂石料的潛熱量損失,二是持續加熱提高料棚內的砂石料溫度。

采用2套120萬kcal的生物質熱水鍋爐系統,以滿足攪拌站料倉大棚冬季保溫需求。供熱管線路采用鋼管,料倉大棚四周布設管路搭焊在墻內側預埋件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上料裝載機破壞。

根據材料堆碼數量,在主管道外接出若干支管(約6m長),隨時觀測室內溫度變化,保證暖棚內溫度控制在10℃以上。蓄水池攪拌用水采用2套60萬kcal的生物質常壓熱水鍋爐采暖系統,出水溫度保證在55℃以上。同時采取板式換熱器熱水循環加熱的模式,以滿足150t/天的熱水需求[8]。

3.2.2? ?發熱電纜供暖

發熱電纜工作原理是以電力為能源、電熱膜為熱媒,將電能轉換為熱能,把熱量以對流和輻射方式傳遞到空間的方式。電熱膜采暖系統無污染、節能、易施工、管理方便。該采暖系統是把發熱纜安裝在面層下混凝土中間,通電后,工作溫度為85~90℃,通過混凝土面層導熱將熱量傳遞到室內,使室內的溫度升高,從而達到取暖的目的。

3.2.3? ?大棚噴涂保溫

料倉大棚建設完成后,為了減少室內熱量的散失,達到隔熱保溫的效果,在大棚內部巖棉板表面噴涂一層厚5cm的聚氨酯泡沫噴層,噴涂范圍為料倉大棚頂部及四周墻壁[9]。

3.3? ?生態草灌袋護坡技術

生態草灌袋護坡系統是一種在生態袋中裝入植物生長基質,沿著邊坡表面一層一層堆疊,形成一層適宜植物生長的環境,然后在堆疊好的袋面采用綠化手段播種或栽植植物,達到恢復植被的目的。

選取的生態袋必須具備過濾功能,且能防止袋內的植物生長基質流失,實現水分在袋體與袋體、袋體與土壤等多層面的高效流動,能夠保證植物生長水分的需求。在植物生長起來之后,根系進入工程基礎土壤中,再次穩固邊坡基礎,且時間越長越牢固。應用該系統能有效降低維護費用,實現建造穩定性永久邊坡的目的[10]。

3.4? ?隧道洞渣再利用技術

隧道洞渣再利用原理主要是通過在在建線路上布設碎石加工設備,應用二級破碎工藝,采用源頭優選、晾曬石渣等方法加強質量控制。用隧道洞渣和挖方路基石渣,加工出滿足工程要求的碎石,將其應用于工程建設,實現了資源化利用,有利于節約投資,減少占地,保護生態環境。主要工藝如下:

3.4.1? ?開挖

采用爆破方式配合挖掘機開挖洞渣、石渣。開挖后先對渣樣進行現場初步檢測,即根據經驗采用目測觀察和應用鐵錘等工具進行敲擊檢測。初步檢測符合相關要求之后送試驗室進行精確檢測,檢測合格之后才可以進行運輸[11]。

3.4.2? ?運輸

采用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裝渣,自卸汽車運輸到碎石加工廠原材區。本標段符合原材標準的石方填料都運至ZQ4標一工區路基級配碎石處理廠。

3.4.3? ?加工

加工采用二級破碎工藝。一級破碎采用顎式破碎機,其主要用于對各種礦石與大塊物料進行粗碎和中碎加工。二級破碎采用反擊破碎機,其利用沖擊能來破碎石料,主要用在集料的二次加工。

加工方法為振動給料機喂料,一破采用PE600型顎式破碎機。配備條形隔片篩,用于過濾泥土和細長扁平塊石,將直徑500mm的石料破碎至直徑130mm以下。二破采用PF1315型反擊式破碎機,將直徑130mm的石料破碎至直徑40mm以下。然后將破碎的石料經過振動篩分檔成最終產品,即直徑4.75~9.50mm、0~9.5mm、9.5~19.0mm、19.0~31.5mm。超粒徑顆粒返回到反擊式破碎機再次進行破碎,將石料破碎成最終產品[12]。

3.4.4? ?檢測應用

加工出的最終產品在使用前,送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4? ?結束語

本文基于西北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結合當地實際自然條件的需要,在臨建施工過程中采取強有力的冬期保溫措施,保溫效果明顯,滿足冬期施工要求。采取生態草灌袋護坡技術,達到了綠化效果,實現了穩定邊坡的目的。采取隧道洞渣再利用技術,將檢驗達標的隧道洞渣應用于工程,實現了隧道洞渣資源化利用,為項目可持續均衡生產提供條件,環保、經濟、社會效益明顯。

通過使用混凝土攪拌站供熱保溫系統,每年冬天可節約標準煤的使用,降低了環境污染。同時通過對攪拌站大棚進行保溫噴涂,增加了隔熱性,對取暖要求進一步降低,節約了燃燒碳排放,也節約了用電。

通過采用污水處理站對施工及生活廢水的處理,杜絕了水資源浪費。通過利用污水處理站凈化水進行道路降塵,洞內開挖,節約了凈水資源,保證施工用水不占用飲用水。

對新修施工便道采用草灌袋護坡體系,有利于及早恢復原有生態植被,保護原有生態狀況,同時降低了新建便道水土流失,保證了新建坡道的穩固,降低后期修補帶來的二次費用。

降隧道洞渣再利用,讓原本作為固體垃圾的洞渣得到二次利用,不僅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時也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省去了建設棄渣場費用。

參考文獻

[1] 鮑學英,李海文.青藏高原地區鐵路隧道綠色施工水平綜

合評價.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J]. 2021, 18(2):524-532.

[2] 吳世紅.隧道廢水處理技術進展[J].山西建筑,2019,45(20):

120-122.

[3] 王增郎.淺談市政道路高邊坡防護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

場,2021,28(12):72-73+76.

[4] 孫成強,郭謹.北方河流生態護岸技術初探[J].北京農業,

2012(9):144-145.

[5] 李彤,吳鑫淼,李琦,等.堤防生態邊坡砂質粉土綜合改性

試驗研究[J].林業與生態科學,2023,38(2):195-201.

[6] 李偉,孫萬林.淺談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系統在水利工

程的應用[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9,7(4):150-152.

[7] 李增慶.山區高速隧道洞渣在路面結構層中應用探析[J].交

通建設與管理,2023(5):116-119.

[8] 蔣雙全,劉萬春,周明凱,等.用于瀝青混合料的酸性砂巖

粗集料性能分析及試驗研究[J].交通節能與環保,2022,18

(6):146-149.

[9] 馬強,艾世勃.玉溪煤礦1號橋梁橋臺錐坡設計優化[J].工

程建設與設計,2016(7):90-92.

[10] 彭超,劉穎卓.論生態袋理化性能與生態護坡工程質量的

內在關系[J].中國建材科技,2010(S2):237-241.

[11] 李浩瑄,劉寶河,羅煦,等.東北林草交錯生態脆弱區公路

工程創面生態修復現狀及對策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0(21):80+84.

[12] 艾廷艷,劉生輝.三維排水柔性生態邊坡的應用:以兩河口

電站工程為例[J].技術與市場,2012,19(8):65-66.

猜你喜歡
循環利用零排放
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問題研究
淺析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與環境保護
火力發電廠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創造力開發模式下的電商快遞物流流轉包裝設計
我國濃海水資源利用現狀
太陽能電磁助力單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