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月25日青海省海南州強降水天氣過程分析

2024-04-24 20:05夏雨虹馬輝李國玉
農業災害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兩高大雨

夏雨虹?馬輝?李國玉

摘 要:2021年7月25日海南地區出現區域性大雨、局部地區暴雨的天氣過程。中東高壓與副熱帶高壓斷裂后在青海省形成的“兩高”之間的切變線是此次降水過程高空主要影響系統。此次過程高空切變動力強度偏弱,高空水汽輸送條件較差,但局地水汽條件充沛;存在一定的不穩定能量,暖云層深厚,對流層中上層干侵入特征明顯,為冷平流強迫型,地面輻合線和弱冷鋒是中尺度觸發機制。此次影響海南地區的對流云團移速慢,結構密實,強度較強,強降水站點分布于對流云團移動方向前側TBB梯度較大地區和亮溫低值區。雷達回波圖中以大片的積云層狀云混合降水回波為主,在向東移的過程中不斷有小的積云對流單體的發生與消失,產生較大降水的地點都有較強回波反復經過,列車效應明顯。

關鍵詞:大雨;“兩高”之間切變;冷平流強迫;列車效應

中圖分類號:P458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1–0-03

暴雨洪澇是海南地區受災次數最多的氣象災害,占總受災次數之首。據統計,由暴雨洪澇引起的受災人口和死亡人口占總受災人口的31%,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千萬余元。近年來,隨著區域自動站的增多,海南地區暴雨逐年呈增多趨勢。暴雨是海南地區夏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其落區預報一直是海南災害性天氣預報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加強對海南地區暴雨天氣過程的分析和技術總結,有助于在預報中識別類似暴雨個例的再現,積累預報經驗,提高暴雨預報準確率。

1 強降水實況

2021年7月24—25日,海南地區出現了1次強降水天氣過程,此次過程持續時間長,降水從25日凌晨持續至26日清晨;影響范圍廣,海南州5個縣域均有大雨出現。過程前期以對流性降水為主,有3站次出現短時強降水,時間主要集中在25日02:00~07:00,在此期間還伴有較強的持續性雷電活動;中后期以穩定性降水為主,只有1站次出現短時強降水。過程期間有暴雨1站次,大雨25站次,中雨90站次,小雨81站次。強降水主要出現在共和東部、貴德南部、貴南東部地區。

2 強降水成因分析

2.1 環流背景分析

分析此次降水天氣過程為“兩高”之間切變型[1]。自7月中旬,青海省大部地區受到中東高壓東伸和副熱帶高壓西伸的影響,過程前期天氣晴好,降水偏少,氣溫走高,使得地面熱力積蓄充足。從低層到高層,均處于T-Td為4 ℃的水汽飽和區中,整體高溫高濕是產生大降水十分有利的環境條件。

2021年7月24日08:00 500 hPa青海省處于中東高壓東伸和副熱帶高壓打通的反氣旋環流中,且588 dagpm線范圍較前1日有所增強。海南州位于高壓環流東側的偏北風,青海省大部地區都處于0 ℃等溫線的控制范圍內。至24日20:00(圖1),西伯利亞地區低渦迅速東移南壓,低渦底部西北氣流引導冷空氣下滑,風向與等溫線交角較大,冷平流明顯。副高勢力減退,中東高壓與副熱帶高壓斷裂后在青海省海西中部地區形成“兩高”之間的切變,造成此次強降水天氣過程。

7月25日08:00~20:00 500 hPa高空圖可以看出,副高588 dagpm線完全移出青海,中東高壓南壓西退,其東邊界退至青海西南地區,冷平流維持。海西中部地區的切變線主體緩慢東移,海南地區仍然受其影響,降水持續。從24日20:00 200 hPa高空圖可以看出,南亞高壓中心位于西藏北部地區,海南州處于南亞高壓東北側邊緣,南亞高壓控制區域具有潮濕不穩定的特性,有利于強對流天氣發展。對應低層500 hPa切變線,高空輻散,低空輻合,形成了較好的抽吸作用,為降水的持續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條件。

24日20:00 500 hPa高空圖中,格爾木站為4 m/s偏北風,都蘭站為4 m/s偏南風,垂直風切變約為8 m/s,切變動力強度偏弱。在此過程期間,青海省受新疆地區下滑冷平流影響,在青海省東部地區形成了-6 ℃的冷中心,北風在4~8 m/s之間,風向與等溫線的交角在45~90 ℃之間,綜合來看冷平流強度不強,但持續時間較長,從24日20:00—25日20:00青海地區始終有北部下滑的冷空氣。青海地區東部基本處于588 dagpm附近的偏東北氣流,水汽通道并不通暢,因此,500 hPa水汽輸送條件較差。

2.2 不穩定能量分析

從上游都蘭站24日20:00探空圖可以看出(圖2),對流層中低層和上層相對濕度條件好,水汽接近飽和,低層(700~500 hPa)絕對濕度較大,比濕在8.1~10.8 g/kg之間。對流層中上層有干冷氣層侵入。CAPE值為404 J/kg,有一定的不穩定能量存在,且CAPE值分布呈現瘦高型,是典型的強降水類型。0°層高度較高,達6 036 m,暖區深厚,有利于提高降水效率;對流層中低層垂直風切變弱,弱的環境風有利于強降水的維持。此次對流性天氣過程為冷平流強迫型,此種不穩定層結配置有利于短時強降水發生。

2.3 水汽條件分析

分析此次過程局地水汽條件,從24日20:00 500 hPa高空圖中可以看出,青海省中部至東部地區,T-Td在0~2 ℃之間,水汽接近飽和。分析地面露點場發現,海南大部都處于12~15 ℃的高濕區中;比濕在11~14.5 g/kg之間(圖3),水汽條件充沛,達到了青海省夏季暴雨的地面水汽基本閾值。

2.4 觸發機制分析

中尺度天氣系統是直接造成暴雨的天氣系統[2],分析此次過程期間中尺度系統,24日白天有冷空氣自西向東移動,海南地區為弱的正變壓或負變壓控制,至25日02:00,海西及海南大部地區均轉為西北風控制,青海省東北部有東北—西南向弱冷鋒,海南州中北部地區受到該系統后部的冷空氣影響,在海南中部地區有西北風與東南風的地面輻合線存在(圖4)。由于地面輻合線和弱冷鋒提供了抬升觸發條件,海南地區3站次出現短時強降水,小時最大雨強為24.9 mm。因此,地面弱冷鋒和輻合線是此次過程的中尺度影響系統,它們的出現移動和短時強降水站點的出現有較好的對應關系。

3 紅外云圖分析

此次過程可分為3個主要降水時段:第1降水時段為25日01:00~06:00,降水強度最強,3個站點出現短強。第2降水時段為25日12:00~16:00,降水強度次之,1個站點出現短強。第3降水時段為25日18:00~22:00,降水強度最弱,最大小時雨強10 mm左右。紅外云圖對此次過程有較好的監測,24日白天,云系一直在海西地區維持。海南地區有局地熱對流生成,產生了小量級的降水。從24日23:00開始,高空有冷平流侵入,副高減弱東退。云系開始東移南下,從海西東部和環湖地區移至我州。

25日00:00,對流云團到達共和、興海北部地區,開始產生較大降水。00:00,江西溝和哈爾干村小時降水量分別為11.6、10.1 mm。至25日01:30(圖5),共和與興海地區對流云團逐漸合并增強;至25日02:15,對流云團發展成熟,呈橢圓形,興海塔洞村02:00小時雨強達24.9 mm,位于對流云團移動方向前側TBB梯度較大地區。至03:15,對流云團發展至最強,共和東巴村及尕海灘出現22.3和21.2 mm的降水,降水點位于對流云團中心亮溫較低處。

25日04:00開始,對流云團在東移南下的過程中逐漸減弱。至08:00,對流云團移出我州。降水暫時告一段落。此次降水過程,對流云團移速慢,云團從到達至完全移出約為8 h,4 h左右的時間云團在海南北部地區停滯少動,且結構密實,強度較強,云團中心最低溫度為-63 ℃。

25日上午,由于青海省中東部地區切變線維持,依然有云團從海西東部地區東移南下,中午到達共和地區產生較大降水:上溝后21.8 mm(14:00)、倒淌河16.3 mm(15:00)。降水區位于對流云團移動方向前側TBB梯度較大地區。與前1日相比,對流云團結構較為松散,強度較低,移速較快,云團中心最低溫度為-50 ℃。25日下午至夜間,較大降水出現在貴德南部地區,降水區位于云團移動方向前側TBB梯度較大地區;云團強度較弱,云頂最低溫度值為-41 ℃。

4 雷達資料分析

在過程初期,有大片的混合降水回波從海西東部和環湖地區東移至我州,在向東移的過程中不斷有小的積云對流單體的發生與消失,而較強的積云回波(40 dBz以上)向東北方移動,傳播;產生較大降水的地點都有較強回波反復經過,列車效應明顯(圖6)。

強降水期間,海南地區最大反射率因子在48.5~58.0 dBz之間,最大垂直累計液態水含量在7~11 kg/m2,回波質心高度≤2 km,雷電活動較強時,強回波(大于45 dBz)伸展至5 km高度以上。

興??h塔洞村降水在雷達產品圖中有較好的體現,在強降水發生期間,徑向速度圖中存在明顯的輻合特征。VIL值為11 kg/m2。在第三降水時段,降水主要出現在貴德南部地區,雷達產品圖上主要為反射率因子小于40 dBz的層狀云降水回波,回波維持時間較長,約為6 h,最大小時雨強為10 mm左右。

5 結束語

(1)此次降水天氣過程前期青海省處于副熱帶高壓穩定控制中,天氣晴好,整體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有利于大降水的產生。隨著北部冷空氣南壓,副高勢力減退,中東高壓與副熱帶高壓斷裂后,在青海省海西中部地區形成“兩高”之間的切變,且該切變系統維持時間較長,使得海南地區出現了區域性大雨、局地暴雨的強降水天氣過程。

(2)在此次過程期間,海南地區處于南亞高壓東北側邊緣,高層輻散,低層輻合,形成了較好的抽吸作用,為降水的持續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條件。此次對流性天氣過程為冷平流強迫型,大到暴雨區中層有明顯的干冷氣流侵入,低層水汽條件較好,海南地區地面露點在12~15 ℃,比濕在11.0~14.5 g/kg之間;存在一定的不穩定能量,暖云層深厚,對流層中低層垂直風切變弱;地面弱冷鋒和輻合線起到了抬升觸發作用;以上分析結果均十分有利于強降水的發生。

(3)此次降水天氣對流云團移速慢,云團從到達至完全移出約為8 h,有4 h左右的時間云團在海南北部地區停滯少動,且結構密實,強度較強,云團中心最低溫度為-63 ℃,存在合并后增強特征;對流云團發展成熟階段呈橢圓形,強降水站點分布于對流云團移動方向前側TBB梯度較大地區和亮溫低值區。

(4)從雷達產品對此次過程的監測來看,降水初期為大片的積云層狀云混合降水回波,在向東移的過程中不斷有小的積云對流單體生消,而較強的積云回波(40 dBz以上)向東北方移動傳播;產生較大降水的地點都有較強回波反復經過,列車效應明顯。強降水期間海南地區最大反射率因子在48.5~58.0 dBz之間,最大垂直累計液態水含量在7~11 kg/m2之間,回波質心高度≤2 km,雷電活動較強時,強回波(大于45 dBz)伸展至5 km高度以上。

參考文獻

[1] 王振海,張青梅,馬學蓮,等.青海省災害性天氣個例分析文集[M].北京:氣象出版社,2021.

[2] 姚學祥,孫欣,孫繼松,等.天氣預報技術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兩高大雨
大雨
大雨
大雨
一場大雨
要命,大雨一直不停地下
大雨
數字解讀“兩高”工作報告
外媒熱議“兩高”報告關鍵詞
外媒從“兩高”報告看中國法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