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流域四小民族傳統手工藝品語義設計路徑研究

2024-04-25 04:04周曉杰
綏化學院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手工藝品黑龍江語義

黃 劍 周曉杰

(黑河學院 黑龍江黑河 164300)

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四個人口少于五萬的四小民族并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依靠文字表達思想是比較困難的。傳統手工藝品的設計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域、民俗和歷史文化背景進行設計,語義設計正是這一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語義設計,設計師可以將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融入到手工藝品的設計中,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因此,研究四小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的設計語義是十分必要的。

一、四小民族語義設計路徑

(一)萬物有靈的四小民族生態學語義設計路徑。

1.自然崇拜與圖騰崇拜。四小民族至今依然還保留著對自然現象、自然天體、自然景觀的崇拜,這些崇拜區別于圖騰崇拜的偶像形式,大多是以人的主觀臆想抽象觀念存在。圖騰崇拜亦是四小民族具有原始民族特征的重要表現,可研究的人偶種類繁多,造型獨特,具有原始的符號化造象特征。

2.薩滿教。薩滿教是一個北方游牧民族之中比較普遍的古老教派,歐洲早期史料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薩滿教具有較強的氏族社會特征的符號,“天神”思想貫穿整個薩滿教義之中。薩滿教的宇宙觀、哲學觀是四小民族美學思想的基礎,是形成共性美學特征的基本條件。

3.佛教的傳入。藏傳佛教早在元朝統治下就已經逐漸融入到了四小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萬物有靈的生態學設計美學觀,受自然崇拜、圖騰崇拜、薩滿教思想的影響,其對自然的保護等同于對神的敬畏觀念,逐漸形成了獨特生態學設計美學。

(二)南遷進程中的設計語義融合路徑的演變。

1.轉入農耕文明的達斡爾族。達斡爾較早進入農耕文明,接受中原主流的理學設計美學觀,其美學思想應該是四小民族中最接近儒學思想的民族。佛教是其這個時期比較重要的思想構成。

2.走出山林的鄂溫克族。研究表明,鄂溫克與鄂倫春種族同源,鄂溫克作為索倫部的稱謂是比較多的,走出山林以馬代鹿逐漸由游牧文明進入了半農半牧社會,工藝的提高使鄂溫克設計美學的特征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

3.林中百姓的鄂倫春族。鄂倫春山林生活并沒有因南遷而改變,天—神—人的觀念依然堅如磐石。其觀念雖然在表象上與理學思想較為接近,通過對其發展軌跡的追溯發現,雖都表現為對“天理”的遵從,但是其內核及軌跡確是截然不同的。

4.漁獵生活的赫哲族。四小民族以漁獵為主的生活方式為特征的就只有赫哲族,魚皮服飾等民族工藝品設計別具一格。

(三)研究的現狀與不足。

1.研究角度。其一,多以哲學范圍的美學方式進行研究,忽略了造物的實用性與功利性,缺乏語義學意義上的設計方法。其二,研究中忽略了本民族人作為主體的地位,沒有以民族“習慣性”文化看待設計語義問題。缺乏文、質的信息性、功用性。其三,缺乏少數民族女性對設計語義形成的影響的研究。對民族社會結構了解過于程式化,固有研究的思維過強。研究處于表面,內核研究缺乏,故而沒能發現女性作為設計產品的主體性價值。

2.研究范圍。多以某一地區某一民族展開研究,或者立足一點闡述整個民族美學特征,有管中窺豹之嫌,缺乏設計語義路徑的系統論思想。

二、四小民族傳統手工藝品語義設計路徑研究

(一)以跨界民族視角研究四小民族傳統手工藝品語義設計路徑。

1.鄂溫克人的異化。鄂溫克自南遷以后,民族包容性、適應性表現得尤為突出,受生活地的達斡爾、蒙古族的影響更多,佛教信仰替代了原始崇拜。生活在黑龍江以北的鄂溫克族與鄂倫春雜居,并逐漸融入雅庫特人之中。

2.鄂倫春人與雅庫特人。據史料記載及研究表明,俄羅斯境內的雅庫特人與鄂倫春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受外遷而來俄羅斯族的沖擊本民族的美學思想幾乎完全被俄羅斯思想的置換,語言、宗教幾乎消失殆盡。俄羅斯的現實主義觀念發揮了重要作用,日用器物上多有洛可可風格的美學特征。黑龍江以南的鄂倫春族設計美學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真”與“善”,民族間偶有交流,但因久居山林影響較小。[1]

3.赫哲人與那乃人、烏爾奇人。族源梳理研究表明,黑龍江以南赫哲族與黑龍江以北俄羅斯境內的那乃人、烏爾奇人同源,其發展與鄂倫春人與雅庫特人相似。不同的是,同為原始美學觀念的赫哲族在漁獵的基礎上吸收了鄂倫春的游獵特征,形成獨特的設計美學思想。

(二)四小民族傳統手工藝品語義設計中女性主義路徑研究。

1.薩滿的女性特征。薩滿巫師作為溝通人神橋梁偶有男巫師出現,大部分都是女性為主體,具有鮮明的母系社會特征,因此薩滿女巫的語義特征明顯。

2.民歌與諺語中的女性地位變遷。通過對口頭文學的搜集、整理、研究,女性地位在四小民族中逐漸提高,在大眾設計美學中,女性不單是評價者同時也是設計美學的創造者。

3.“哈拉”中的女性主義設計美學特征?!肮敝信缘匚坏奶岣咧苯哟蚱屏嗽械氖献迳鐣Y構,女性成為影響設計美學的主要群體。

(三)經世致用與真善相宜的語義設計路徑研究。

1.經世致用與真善相宜的文質比較。17—19 世紀正是經世致用作為設計美學主流思想的主要時期,受封建帝王政權影響的四小民族真善相宜設計美學思想在文、質方面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2.以“黃現璠史學”的傳統系譜視角開展四小民族設計美學史軌跡研究。以實踐史學為核心,推動四小民族設計美學史研究向著觀念進化、勇于開拓、經世致用、信仰自由、秉筆直書、極重躬行的方向發展。

黑龍江流域四小民族歷史變遷相對漫長且復雜,17世紀前其歷史鮮見史冊之中,據史料記載,其歷史軌跡遍布黑龍江流域的廣袤大地上。19世紀以后,四小民族逐漸下山定居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

手工藝品是傳統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及歷史背景。對于手工藝品的保護與傳承,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探討。首先,在手工藝品的保護方面,要加強對于手工藝品制作的監管,以避免商業化、高效率等因素對于手工藝品品質的影響。同時,建立手工藝品制作的保護網絡,這是新時代保護手工藝品的重要一環。另外,對于手工藝品的傳承,應該強調手工藝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重視手工藝品的教育價值。對于手工藝品制作技藝的傳承,可以采取傳幫帶和學徒制度等措施。此外,應建立手工藝品制作的良性循環體系,扶持手工藝品制作者,促進手工藝品的傳承與發展。[2]

總而言之,對于手工藝品的文化傳承與保護,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探討,包括制作監管、制作保護網絡、加強手工藝品的歷史文化教育等方面,通過綜合措施實現手工藝品的持續發展和傳承。

結語

黑龍江流域四小民族的傳統手工藝品包含著豐富的語義和符號意義。首先,手工藝品中包含的語義與符號意義具有民族特色。達斡爾族的羊毛氈工藝品采用的是寧夏鹽池產的蒙古羊毛,利用民族圖案和意象來表現生活和自然,進一步彰顯了達斡爾族文化的獨特性。其次,傳統手工藝品所傳達的語義與符號意義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存。例如,鄂倫春族的馬蹄鐵鑄造工藝品,蘊含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的內涵,作品中不僅有馬蹄鐵的獨特質感,更有鄂倫春族對于馬和草原生態的深刻理解,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通過這種文化符號的傳遞,進一步反映了傳統手工藝品在鄂倫春族文化中的重要性。最后,黑龍江流域四小民族的傳統手工藝品所傳達的符號意義還體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與共存。例如,赫哲族的蜜蠟雕刻工藝品既有漢字、民族人物,也有動物、鳥類等生物形象,融合了漢族和赫哲族的文化元素,體現出多元文化的融合。

總的來說,黑龍江流域四小民族傳統手工藝品所傳達的語義和符號意義是深刻而多樣的,四小民族擁有的民族特色、人與自然的和諧、多元文化的交融等元素,充分反映了各自獨具的手工藝品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猜你喜歡
手工藝品黑龍江語義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語言與語義
Write a caption
意大利手工藝品傳承百代
黑龍江棄風博弈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民族手工藝品創客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ZPSTUDIO TOOLS與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藝品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黑龍江 首推醫改問詢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