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美學視閾下的紅色旅游英譯研究

2024-04-25 04:04
綏化學院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可接受性視野譯者

梁 娟

(安徽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學院 安徽合肥 230001)

接受美學理論的讀者觀為紅色旅游文本分析與翻譯研究帶來嶄新的啟示與獨特的視角。接受美學凸顯讀者的主體核心地位,重視對目標語讀者期待視野的語言、文化及思維的多維關照,為翻譯研究拓展了嶄新的視角。依據接受美學,評價紅色旅游文本的英譯質量,應聚焦目標語讀者對于譯文所傳達的語義內涵、文化寓意的正確全面理解、接受乃至認同。

一、譯者對目標語讀者語言層面的關照

(一)譯者對目標語讀者語言風格的關照。英語與漢語屬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因此在旅游文本的詞語搭配、句型結構、語言風格、邏輯連接等方面呈現出迥然相異的特征。漢語用詞喜重復,追求韻律美,語言風格崇尚華美,講究工整對仗,善于渲染氛圍。漢語重意合,結構較為松散,多使用流水句。受中國人長久篤信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漢語表述主觀色彩濃郁,注重境界與神韻的再現,情感交融,以期達到目標語受眾共情同頻共振之效果。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英語崇尚簡潔之美,語言風格平實曉暢。受西方一直推崇的理性客觀思維的影響,英語結構相當嚴謹,重形合,詞語間的聯系依托于顯性的邏輯連詞。英語非常注重表達的實際效果,凸顯表述的客觀性與直觀性?;谥杏⑽穆糜挝谋敬嬖谥T多差異,故譯者在翻譯旅游文本時,應充分考量目標語游客的語言風格與習慣。

(1)渡江戰役,以其特有的壯觀雄偉的革命氣勢,輝煌卓著的戰斗業績,寶貴豐富的作戰經驗,載入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光輝史冊。它記載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豐功偉績,記載了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英勇奮戰、前赴后繼的革命獻身精神,記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革命戰爭無私奉獻的歷史功勛。

譯文:With its torrential revolutionary force of unique characteristics,its magnificent triumphs and achievements and its valuable and rich combat experience, the Yangtze-crossing Campaign has been recorded in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War. Also recorded there are the great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by the senior generation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ies and military strategists,the dedication and bravery of the PLA soldiers and the selfless sacrifices by the people to the revolutionary war.

中文旅游文本非常注重意境的再現,工于渲染,烘托氛圍,善用四字對稱結構,力求音律和諧,營造形美、音美、意美的至美境界。(1)中文表述充分彰顯了其華美的風格,四字格表達比比皆是,四字格的運用使譯文較好地實現了旅游文本的美感與呼喚功能。譯者應遵循接受美學,慎重考量中英文截然不同的語言表達習慣,精準傳達譯文內涵,使譯文符合目標語讀者的審美需求,滿足其期待視野。譯者合理運用了意譯與省譯翻譯策略,譬如將“豐功偉績”譯為“great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壯觀雄偉”譯為“torrential”,將“以其特有的壯觀雄偉的革命氣勢”譯為“With its torrential revolutionary force of unique characteristics”,語言簡明扼要,較好地關照了中英文語言表達習慣的差異,縮短了審美距離,滿足目的語讀者的審美期待視野。中文習慣將需重點強調的信息最后陳述,如此處“壯觀雄偉”,而英文喜歡將重要的事物最先陳述,因此,譯者采用變序法調整語序,彰顯紅色文化內涵的同時,便于目標語讀者迅速準確攝取紅色旅游語篇傳達的關鍵信息。譯者對于文本信息的轉換與處理甚是妥當,較好地遵循了接受美學的主旨,提升了文本的可接受性。

(二)譯者對目標語讀者語言規范的關照。依據接受美學,譯者在翻譯時,應充分關注目標語讀者語言表達習慣與規范,注重在行文謀篇布局及遣詞造句方面的差異性,力求使譯文合乎目標語讀者語言審美需求,滿足其期待視野,提升譯文的可理解性,保證譯文的可接受性,從而有效傳播紅色文化。

(2)23日,解放了國民黨集團的統治中心南京。渡江戰役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偉大勝利。

譯文:On April 23,the PLA liberated Nanjing,the ruling center of the KMT clique,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the first stage of the Yangtze-crossing Campaign.

中文表達主觀性較強,句式結構較為松散,形式較為靈活,頻現無主句。而英語結構相當嚴謹,故譯者需順應英語的表達習慣與語法規范,運用增譯法,添加主語,即定冠詞“the”與縮略語 PLA,迎合目標語讀者的語言審美習慣?;谟⒄Z重形合的特征,譯者用現在分詞短語“completing”充當結果狀語,并合理運用了合并法,將原先的兩個中文句子合二為一,實現了邏輯上的順承,語言表述自然流暢,滿足了目標語讀者期待視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交際效果。

二、譯者對目標語讀者文化背景的關照

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歷史淵源、生活方式等截然不同,因而各自擁有著迥異的文化背景。紅色旅游文本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負載詞,專有名詞數量眾多且種類豐富。紅色文本翻譯的終極目的應是全面精準再現歷史的同時,充分彰顯紅色旅游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內涵,實現文本的信息、呼喚與美感功能。因此,譯者需謹遵接受美學,保持敏銳的跨文化意識,精準把握源語文化內涵。譯者需切實關照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背景與知識結構,靈活運用恰當的翻譯策略,努力跨越文化鴻溝,拓寬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最大限度促成游客對安徽紅色文化的感知、理解乃至接受認同。在翻譯中,譯者應最大限度保留文化底蘊,減少文化內涵上流失,對于推進安徽紅色文化走出去進程具有舉足輕重的現實與戰略意義。

(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別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搖籃。

譯文: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1927-1937),the region of Dabie Mountains was the cradle of the Red Army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紅色旅游的文化專有項數量龐雜,譯者應運用釋義、增譯等翻譯策略彌補目標語受眾的文化缺省,妥善處理中西方文化差異。依據接受美學,對缺失中國文化背景的英語游客而言,文化負載詞“土地革命”,就是意義未定點。當原文中存在有影響讀者理解與審美的“空白點”和不確定因素時,譯者應該合理運用翻譯策略使譯文讀者盡可能獲得與原文讀者相同的審美體驗。[1]

譯者在處理原文中的“意義未定點”時,應透徹理解并準確把握原文的重點信息與文化精髓,采用恰當的翻譯策略,有效彌合文化空缺詞造成讀者理解上的信息差,實現紅色文化內涵的有效傳達。接受美學主張譯者需牢固樹立讀者意識,謹記中西方文化差異,關注譯文目標語讀者的閱讀期待與需求,切實提升譯文的可理解性與可接受性。此處譯者考慮到漢英文化背景的差異,采用直譯加年份標注的翻譯策略,譯為“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1927-1937)”,言簡意賅,縮短目標語讀者的審美差距,讓目標語受眾對“土地革命”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負載詞有較為明確的認知,拓寬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實現了原汁原味的紅色文化內涵的精準順暢傳達,較好地實現譯文語篇的信息功能,實現了譯文異質性與可接受性的動態平衡。因此,譯者在對于“土地革命”文化負載詞的處理,是非常妥當的,交際效果甚佳。

(4)紅軍主力離開皖西后,高敬亭領導紅二十八軍繼續戰斗,大別山的紅旗始終飄揚。

譯文:After the withdrawal of the main force of the Red Army from Wanxi, the Red 28th Army led by Gao Jingting continued fighting and stood fast in the Dabie Mountains.

此例出現的意象紅旗,對于中國人而言,自然會產生聯想——堅定不移的信念與矢志不渝的忠誠,激發砥礪奮進的無窮力量。囿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迥然相異,此處若直譯,譯文在目標語讀者中很難激發相同或相似的意象聯想。依據接受美學,譯者需重點關照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及思維習慣,將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納入充分考量范疇。譯者使用了意譯法,將“紅旗”譯為“stand fast”,回譯為中文,意指站穩腳跟,有效地滿足了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精準傳達了源語的語義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成功實現了跨文化交際。譯者將地名“大別山”譯為“Dabie Mountains”,采用了國際通用的地名翻譯策略即直譯加異化策略,較好保留了“大別山”漢語的音韻特征,滿足并拓寬了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

然而,此例翻譯并非完全無懈可擊,筆者認為對于“皖西”專有名詞的處理,值得商榷。譯者將“皖西”直接音譯為“Wanxi”,異化翻譯策略固然能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異質性與中文的音韻特質,然而,“皖西”屬于文化空缺詞,對于絕大多數外國游客來說,由于其缺乏安徽實際生活的背景,未接受過安徽文化的熏陶,未必知悉皖乃安徽的簡稱,他們是很難把Wanxi與皖西(安徽的西部那片紅色沃土)建立起有效關聯的,無法調動讀者的“前理解”。為了實現高效的跨文化交際,筆者建議此處音譯后加注“the west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方便目標語讀者能對皖西的地理位置有精準的方位感知,同時拓寬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一定程度上傳播了安徽的紅色文化。

(5)運籌帷幄。

譯文:Strategy planning.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安徽紅色旅游文本中時常引用一些成語典故,彰顯中國特色文化?!斑\籌帷幄”是一個中國人家喻戶曉的經典成語,屬于中國典型的文化負載詞,據考證,此成語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斑\籌帷幄”指在帳幕中謀劃軍機,擬定作戰策略。渡江戰役紀念館呈現的譯文是“Strategy planning”,筆者認為此處翻譯得不夠精準到位,表述過于簡潔,未能彰顯中國文化特色。譯文在滿足讀者期待視野的同時,如能讓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欣賞、了解到異域文化的神奇之處,則是對譯文讀者更高層次上的關照。延伸游客的認知域是旅游翻譯的根本任務之一??缥幕g和傳播是譯出語與譯入語國家文化審美觀與價值觀的傳播、交流與接受的碰撞。[2]

接受美學主張譯者應充分將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納入考量范疇,關照其文化背景,因此,對于成語這種文化負載詞的處理,譯者應靈活運用適當的翻譯策略,盡可能保留源語蘊藏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文化的異質性與可接受性之間竭力尋求平衡點,從而將字里行間蘊含的文化信息精準地傳遞給目標語讀者,拓寬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順利實現跨文化交際。筆者查閱權威《新英漢漢英詞典》,此處英譯應采用異化釋義的策略,改譯為“map out or devise strategy within the command tent”效果為佳,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得以拓寬,譯文的可接受性得以提高,中華文化的精髓得以精準地傳達,完美契合了接受美學的觀點。

三、譯者對目標語讀者邏輯思維習慣的關照

學者黃友義曾提出著名的“外宣三貼近”原則: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3]不同的語言映射著不同的思維方式,故譯者需對目標語讀者的邏輯思維習慣給予充分關照。受傳統儒教、道教等學派的雜糅影響,中國人喜主觀整體性思維,崇尚天人合一,習慣于形象感性思維,屬螺旋式思維模式。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響頗深,篤信“我思故我在”,強調語言內在形式邏輯,注重客觀理性思維,屬直線思維模式。由于中西方思維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故映射在漢英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上,也有著天壤之別。囿于漢英兩種語言存在的巨大的思維層面的異質性,譯者需充分考量目標語讀者的思維習慣,創作出順應其邏輯思維習慣的譯文。

(6)國民黨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以副總統李宗仁和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為首的桂系發起“和平”攻勢,乘機逼蔣介石下臺。

譯文:The strife within the KMT intensified.The Guangxi clique headed by Li Zongren(Li Tsung-jen),vice president of the KMT government,and Bai Chongxi(Pai Chung-hsi),commanderin-chief for the “communist suppression” in central China,took advantage of the political hot water and launched a “peace” campaign,trying to force Chiang Kai-shek to retire.

原譯文采用了主動語態翻譯“進一步激化”,呈現出明顯的中式英語痕跡。究其原因,譯者完全忽略了目標語讀者的邏輯思維習慣與語言規范。筆者認為應改為被動語態was intensified,順應了目標語讀者注重客觀性的思維邏輯,符合英語語言規范與表達習慣,地道精準地傳達原文內涵,滿足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中文行文喜用流水句,呈線形結構;而英文行文更加注重語句中的隱性邏輯與顯性銜接,因而總分結構頻現,敘述呈樹形結構。細觀此處譯文,整句由原先的一個長的中文句子分割成兩個英文句子。譯者運用了拆分法的翻譯策略,彰顯了英文形合的特征,使譯文更符合目標語讀者的思維邏輯與表述習慣,滿足目標語受眾的期待視野,提高了譯文的可理解性與可接受性,較好地契合了接受美學的主張。

結語

接受美學理論賦能紅色旅游外宣翻譯,目標讀者對文本的接受度與譯文的質量休戚相關。因此譯者應深諳中西方語言、文化、思維的多維差異,增進自身對源語語言及文化內涵的“前理解”,精準傳達文本信息。譯者應擔負起紅色文化傳播的使命與責任,具備敏銳的跨文化理念,認真查閱權威資料,潛心探究中西方文化底蘊,對源語的內涵與外延有全面精準的把握,充分關照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背景,靈活運用恰當的翻譯策略(如音譯加注、直譯、省譯等),努力縮短文本與目標語讀者的信息差,弱化文化負載詞、專有名詞帶給讀者的陌生感,在譯文的異質性與可接受性之間竭力尋求平衡,力求滿足或拓寬目標語讀者的認知領域與“期待視野”,促進讀者、譯文、原作作者視野的有效融合,迎合目標語讀者的審美趣味,使目標語讀者與源語讀者獲得相似或相同的感受與認知,提升譯文的可讀性、可理解性及可接受性,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

猜你喜歡
可接受性視野譯者
法律論證理論對提高裁判可接受性的啟示——基于“昆侖燃氣公司案”的分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居· 視野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驗子”案的法律解釋分析
視野
論指導性案例制度的冗余與虧空——兼駁“同案同判”與“裁判可接受性”
真相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判決書敘事修辭的可接受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