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妝品的未來發展之路將走向何方(五)

2024-04-25 05:04
中國化妝品 2024年2期
關鍵詞:化妝品生物學原料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合成生物技術的出現,不僅為化妝品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視角,更開啟了美麗的新紀元。在化妝品領域,這一技術使得我們能夠更加精確地控制產品的成分和功效,實現個性化、定制化美容方案的夢想。合成生物技術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實現著人們對美的追求。此外,合成生物技術還在推動化妝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化妝品的生產往往需要大量的天然資源,并且在提取和加工過程中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而合成生物技術則能夠通過生物發酵等環保方式,實現原料的可持續生產,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此,我們邀請行業專家深入探討合成生物技術在化妝品行業應用前景以及面臨的挑戰。如何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分析生物技術來源原料的評價和風險點?希望通過關于合成生物技術的探討,在國家倡導新質生產力的指引下,在中國化妝品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歷程中給予一定的啟迪和思考。

本期主題:

美麗新紀元:合成生物技術如何重塑化妝品行業

主持人

《中國化妝品》雜志社

主編 劉 麗

特邀專家

王昌濤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植物多功能活性成分;利用生物轉化方法進行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 對化妝品及其原輔料的安全性、功效性和適應性進行評價研究。王教授首次提出植物發酵原漿化妝品的理念,并實現了成品開發和大規?;a。

郭清泉

博士,碩士生導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化妝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化妝品分會會長。主要從事化妝品及植物功效成分方面研究。主編《乳劑化妝品概論》、《美白化妝品科學與技術》,《精細化工工藝學》,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盧云宇

化學博士,曾在歐洲先導工廠(ELF)、荷蘭萊頓大學、法國國家重點實驗室(LabEx LERMIT)、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等科研院所從事多年生物醫藥科研轉化工作,研究經歷涵蓋糖化學生物學、天然產物藥物及合成化學領域創新藥物及活性分子設計合成與篩選驗證?!吨袊瘖y品》智庫專家。彗柏生物創始人。

蔣麗剛

高級工程師,現任浙江華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日化事業部總經理。北京工商大學理學院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代表著作《海洋源化妝品探究》。在玫琳凱、雅詩蘭黛工作10 年,之后加入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任首席研發官。擁有國家授權專利82 項,是7 項化妝品國家標準的制定者,6 項化妝品功效評價團體標準的第一起草人。

Concept overview

合成生物學與合成生物技術

CCR

合成生物學是何時提出的概念?為什么說其是 “DNA 雙螺旋結構”“基因組技術” 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

王昌濤:合成生物學概念的萌芽最早應該可以追溯到1980 年基因重組技術的出現,隨著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生物元件重構與目的產物合成的關聯性開始被重視起來。

在2000 年,斯坦福大學教授Eric Kool對“合成生物學” 進行了提出與重新定義,認為這項技術是基于系統生物學遺傳工程的人工生物系統研究。

現在比較成熟的合成生物學概念,是指在工程學思想指導下,按照既定目標來設計改造,或是從頭合成新的生物體系。簡而言之,就是實現生物學的工程化。

在我看來,可以稱之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的技術,一定是對全球經濟甚至人類命運具有強大推動作用的科技革新。而合成生物學為生物科學領域帶來了全新的范式和方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其是最根本的生物系統重構理念?;蛑亟M和人工合成DNA 序列為新生物體和現有生物體的設計改造提供了技術支撐,給予了生物系統實現特定功能的可能性,例如發酵生產得到生物燃料與藥物等。

其次,這一學科的出現加速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通過構建人工合成的生物系統,合成生物學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高效的、用于研究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復雜系統。生物體內部的反應機制與信息交互逐漸被解讀,也推動著生物學研究的進程。

生物醫學和工業應用的綠色快速發展也是合成生物學發展帶來的正向影響。高效的生物合成平臺始終秉承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的促進著稀有原料的開發與應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合成生物學對交叉學科研究的促進作用。合成生物學涉及到包括生物學、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在內的多個學科領域。它的發展需要多學科交叉應用,這種特殊研究模式推動著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合作與創新,也同時推動著生物科學的快速發展。

回顧上述的這些方面,合成生物學促進了全球生物科技的技術革新與實際應用,大大提高了工業產能,用更低的成本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同時為人類對生命科學的探索事業持續供能,被看作是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合成生物學當之無愧。

CCR

請簡要介紹一下合成生物技術?

王昌濤:合成生物技術,是一種利用生物體內已知或未知的代謝途徑,以及生物催化劑來合成特定化合物的方式。

這一技術需要我們先去了解目的產物的性質與合成途徑,再根據這些特點選擇合適的生物體。目前應用較多的生物主要包括細菌、酵母菌和一些植物,它們具有的不同代謝途徑和生物合成能力,為不同的目的產物合成提供了多種選擇。

在確定了合適的生物體之后,需要對目標產物的合成途徑進行設計,并針對性地編輯其中的某些基因。這一環節囊括了合成原料的選擇和反應條件的調試,用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目標產物的產量。后續的發酵生產和分離純化則是獲得高純度目的產物最后的步驟。常見的發酵技術包括我們現在研究的天然菌種發酵,或者是根據目的產物使用基因工程菌,特異性的提高某一類活性物的代謝產量,進行后續的原料生產。

生物合成是非常契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技術,它最大的優點是高效、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友好性。像化妝品行業需要的透明質酸、角鯊烷,醫藥行業需要的紫杉醇、青蒿素等等。這些物質光靠天然提取得到的產量是遠不及需求量的,而且天然的角鯊烷和紫杉醇來源于鯊魚肝臟和紅豆杉,過量開采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招致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CCR

請問什么是生物技術來源的化妝品原料?

郭清泉:目前生物技術來源的化妝品原料國際上沒有相關的定義和標準。在我國,雖然在《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2021 年版)》《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等法規中出現對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的一些要求,但是也沒有相關的定義。

綜合現在的信息,可以嘗試將其定義為采用生物技術,進行定向設計、生產加工,能滿足化妝品質量安全要求的原料。其特征為在原料生產過程中采用了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等。其又依據采用生物技術的廣泛程度,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是原料生產過程中,只要有涉及到生物技術,即屬于生物技術來源的化妝品原料,例如采用溶劑技術提取植物中活性成分時,為提高提取效率,采用添加一些酶制劑來破壞植物的細胞壁,所獲得的原料可以稱為廣義的生物技術來源的化妝品原料。狹義的生物技術來源的化妝品原料指生產原料的主體過程要采用生物技術,即目前的發酵法和合成生物學方法制備的化妝品原料。

CCR

與傳統的化學合成方法相比,合成生物技術在化妝品中有哪些顯著的技術優勢?

盧云宇:在強調安全、綠色、低碳、環保的化妝品產業中,合成生物學與傳統化學合成方法的相比有其優勢?;瘜W合成是依托一系列化學反應,并不必須有生物體參與反應過程,可以在無機物和非生物的有機物中進行,傳統的化學反應若使用化石原料,可能會涉及高溫高壓等特殊條件,產生較多污染物。合成生物制造以生物質原料和可再生碳資源進行有機化合物的生產,擅長底盤細胞生命周期涉及的生命分子。反應條件比較溫和、高效、綠色。合成生物制造既可以用來生產美妝行業需要的大宗原料,也可以生產功能活性物質。此外,結構復雜的天然產物若用化學合成途徑制備,常常工藝復雜、得率低、能耗高、污染重,難以實現環境友好的規?;a。而借助合成生物學,構建合理的合成途徑及菌種可實現天然產物產業的長久發展。

Application market

合成生物技術在重塑國際化妝品市場格局

CCR

目前化妝品中生物技術來源原料的市場應用情況如何?

郭清泉:化妝品原料目前分為已使用原料和新原料。經《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 年版)》查閱,根據上述狹義生物技術來源原料定義,可納入生物技術來源原料的約450余種(將可以多種制備方法得到,只要其中有一種是生物技術方法的也納入統計)。而對于從2021 年5 月1 日到至今所完成備案的120余個化妝品新原料來說,生物技術來源有25個,約占整個備案新原料的20%。

隨著環境保護、回歸大自然等呼聲,人們對更溫和的生產方式越來越認可。同時隨著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可以實現人工隨意編輯細胞乃至創造生命,生物技術來源制備的原料產量不斷提高、性能不斷提升,所以在化妝品領域使用種類越來越多,用量越來越大的生物技術來源原料是大勢所趨。

CCR

為什么說合成生物技術在化妝品市場是技術推廣最快的領域?如何確保使用合成生物技術的產品安全性和環保性?

盧云宇:化妝品市場是高度個性化且日益科學化的市場,而合成生物學的核心法寶是理性設計,因此可以通過合成生物技術突破萬千原料的供給瓶頸,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可以擴大產能。因此成為技術推廣最快的領域之一。在傳統化學工業中,石油是燃料和化學品最常見的原材料,而合成生物學工業使用的可再生生物基燃料和化學品具有更低的碳足跡,因此更環保、更具有可持續性。而為了達到安全性目的,需要全社會對生物安全及其含義達成共識和定義,因此需要各個利益相關者的投入,包括政府機構和私營部門的代表,制定明確的指導方針,如出臺實施《生物安全法》,并由全球科學界和產業界部署和采用。

CCR

合成生物技術在國際化妝品市場的應用現狀是怎樣的?

盧云宇:合成生物技術在歐美市場具有先發優勢,并與歐美比較火熱的“天然化妝品”“Clean Beauty” “拒絕動物試驗” 等風潮相結合,強調人工改造和原料創新科技屬性的同時,兼顧綠色環保。但失敗案例也比比皆是,甚至出現在Amyris 這類行業龍頭企業中。其早期做生物燃料時,在巴西投資建設的工廠因為選品及供應鏈配套等問題暴露出嚴重的規?;a問題,導致遺憾退場,后將特有蔗糖發酵技術制備的角鯊烷作為轉型之路,難逃管線被并購之路。

CCR

生物技術來源原料在化妝品中應用的優勢和劣勢都是什么?

郭清泉:世間萬物,其本質都是化學分子構成。因此無論什么來源的原料,其本質都是化學物質,所以生物來源原料和化學合成或者天然動植物提取所獲得的原料,只要是同一種原料,其化學結構就都是一樣的,僅存在純度不同和雜質不同。如果原料主成分相同,那性能安全性差異就主要體現在雜質上。經過我團隊近年來的系列研究,發現都是標識純度90% 的光甘草定,因為雜質成分的不同,導致其皮膚刺激性存在差異,而這種情況在積雪草提取物、三七提取物、廣藿香提取物中也普遍存在。

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產量更大,成本更低,性價比更高,但是其也不是沒有缺陷。首先,微生物的安全性問題。發酵用微生物的安全性直接關乎原料的安全性,必須經過廣泛科學論證,如發酵選用的菌種菌株是否具有致病性、是否存在產生有害代謝物的可能,甚至是否存在變異等。其次,生物過程的次生危害。發酵過程是否混有雜菌、產生副產物如亞硝酸鹽、真菌毒素、生物胺等,發酵后產物中雜蛋白、蒽醌等雜質需要去除,提純過程是否可能引入有機溶劑殘留、重金屬離子、表面活性劑等。再次,生物來源原料尤其是大分子物質,受溫度、光照、濕度、酸度影響,變性降解,進而產生其他風險物質。所以對于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的儲存和運輸條件也要加以控制。最后,因為生物技術來源原料的普遍使用,導致成品產品微生物難控制從而超標的問題。

從最近兩年國家對化妝品抽檢的情況可以看出,除違禁成分添加、產品標識成分與檢出成分不一致外,微生物超標問題也屢次被檢出?;瘖y品防腐是一個老生長談的問題,隨著化妝品GMP 生產操作規范的實施和落實,目前絕大多數本土化妝品生產企業的生產環境和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和規范,但是產品成品微生物超標情況還屢屢出現,其中和生物技術來源原料的越來越廣泛使用不無關系。生物技術來源原料本身的獲得需要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所以生物技術來源原料含有比較豐富的培養基等營養物質。而現行法律條件下,原料名稱中并沒有顯示其采用的培養基營養物質信息,所以隨著多種生物技術來源原料在同一個配方體系中的使用,導致營養物質匯集增加,又因為消費者對于防腐劑的不正確認識和對于無防腐產品的盲目追求,導致企業采用的防腐體系最終失敗,從而出現微生物超標等問題。而微生物超標的化妝品一方面影響產品的外觀和形態,導致分層、變色、異味等現象出現;另一方面消費者使用了微生物超標的產品,也容易發生皮膚感染等問題,尤其在破損皮膚處。

CCR

合成生物技術在國內化妝品市場的應用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挑戰?

盧云宇:我國生物合成產業起步略晚,但幾乎已經沒有代差。反而因為得益于近幾十年國內完善的生物化工產業配套和集群優勢,以及優質生產力的后發優勢而發展迅猛。在我國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里,已經不乏可以通過合成生物技術來制造的原料成分,比如麥角硫因、透明質酸、依克多因、玻色因、膠原蛋白、活性肽、唾液酸、銀耳多糖等等。但也面臨選品同質化導致產能過剩以及產品過度集中的問題及挑戰。

王昌濤:在國際市場大力發展合成生物技術后,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也開始逐漸增加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

像一些國內領先的生物技術企業,他們目前專注于開發生物合成系列的抗衰老、保濕、美白等活性成分,并成功的作為原料應用在化妝品產品中。還有一些公司致力于尋找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并有針對性地開發保濕劑和抗氧化劑。舉個例子,當合成生物技術開始發展后,巨子生物開始著眼于利用合成生物技術生產重組膠原,得到的重組膠原蛋白克服了動物源膠原存在的安全隱患,巨子生物也因此成為了國內重組膠原蛋白的先行者。

高校與研究院也在參與國內化妝品市場的原料生產技術革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大學在合成生物技術方面都擁有較強的研究實力,基于合成生物技術開產了一系列的探索與應用,包括利用酵母和細菌在內的微生物來合成活性物質、香精以及色素等化妝品原料。

國內企業和機構通過不斷地研發與創新,推動了合成生物技術在中國化妝品市場地應用,并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績,這些成功的案例都在為本土化妝品行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但由于發展較晚,我國在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程度上還是稍有欠缺。合成生物技術需要高水平的技術與設備支撐,初期投入資本較大。國內的部分企業存在技術儲備不足、設備投入不足以及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的問題,導致企業“升級” 乏力,限制了其在化妝品市場的應用。另外,消費者群體的了解程度有限和市場監管法規的有待完善,也是目前合成生物技術大范圍應用的關隘之一。

盡管面臨挑戰,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我想合成生物技術在中國化妝品市場的應用將會逐步增加。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間可以加強合作,推動合成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促進中國化妝品市場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蔣麗剛:以麥角硫因為例,根據Mintel 數據,近5 年來,麥角硫因在全球護膚新品中的使用呈現顯著增長趨勢,2022 年1 月至12 月使用麥角硫因成分的新品數量超過2017年同期數量的200%,其增長主要由中國美容個護市場的驅動,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擁抱合成生物學原料。

中國有全世界最全的產業鏈,最大的市場,有足夠的產能,這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大多數企業缺乏做從0 到1 的技術原創的耐心,造成不斷內卷。這是中國合成生物學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即產品同質化高,差異性少,打的是價格戰而不是創新戰。

2021 年3 月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明了未來5 年及 15 年內我國各行各業發展方向。綱要第二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中明確指出,再生醫學、合成生物、生物藥等方面屬于需要攻關的科技前沿領域。相信隨著綱要為合成生物學指明方向,會有越來越多企業主動進行高質量創新,擺脫低質量內卷的困擾。

CCR

您所經歷的機構或企業與化妝品產業及合成生物技術的淵源如何?請具體分享。

盧云宇:我的博士導師是時任法國糖學會主席,去年他是歐洲糖學會議輪值主席。雖然我的研究課題主要聚焦在新藥開發為目的的糖生物合成領域,但課題組與化妝品行業淵源頗深。因為歐萊雅的明星成分玻色因就是基于我的祖師爺Lubineau 教授近30 年前發明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Lubineau C- 糖苷化反應” 研發轉化的結果。也是因為這個淵源,我回國后便深度參與到了近年來玻色因的生物合成及綠色環保工藝的國產替代浪潮中。后來經博導推薦,我跟隨荷蘭萊頓大學科學院院長從事糖化學生物學博士后研究,課題組就叫做“BIOSYN LAB(生物合成)”,期間參與了一個關于構建歐洲醫藥活性分子庫的歐盟項目?;貒?,在合伙創業過程中,經大學同學引導我涉足到了個護原料行業。鑒于合成工藝的復雜程度,最開始我們沒有選擇我所擅長的糖類分子,而是借助快速固相合成技術切入到了多肽活性物創制領域,并快速與多家國內頭部的合成生物學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同開拓生物合成的美容多肽。同期我們還搭建了線粒體靶向活性物定制篩選平臺,將線粒體相關生物合成原料引入方案,如麥角硫因、綠色肌肽等,開展了不少品牌定制項目。近兩年來,隨著我們深度參與到了玻色因、復合透明質酸等項目,我們順勢搭建了糖類分子開發平臺,借助合成生物技術,持續向業內提供自研創新產品及定制開發服務。

王昌濤:作為化妝品天然原料的提取和生產研究人員,我們的團隊致力于生命科學與皮膚科學領域的專研工作,服務于終端領域?,F在有已發表的SCI 文章30 余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 余篇,以及授權專利20 余項。

通過十余年的努力,我們融匯了天然產物資源的研究成果和應用平臺搭建的產業鏈優勢,成功建立起涵蓋了上百種不同來源的天然菌種資源庫。我們的天然菌種庫,容納了通過實驗培養起來的以藥食用真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為核心的百余種發酵生物體,它們獨特的生物合成與代謝途徑,使得高價值產品能夠及時落地,并迅速的走向市場。

在生物合成發酵技術的推動下,我們不斷從大自然中尋找未知的生物活性分子,將特定的菌種與發酵底物完美適配,結合重復試驗摸索得到成熟的發酵技術,成功實現了活性物質的深度釋放,有效強化了生物的利用度,并適當促進活性分子進行轉化,打破傳統化工合成原料護膚品的桎梏,打造了真正安全、成分極簡和活性最佳的護膚功效原料。

依托于菌種資源庫和成熟發酵技術的支撐,目前我們已經建立起一座符合標準的現代化生產工廠,利用生產系統和輔助系統聯動的優勢,實現了專研發酵液年產量1500 噸,這些發酵液能夠滿足護膚水、精華液、面膜、乳液等多種劑型半成品的需求,用以支持新時代生物綠色化妝品的大規模生產。

蔣麗剛:華睿生物成立于2012 年,總部位于中國浙江湖州南太湖醫藥產業園,是一家以綠色合成生物技術為創新驅動,擁有先進的酶催化、代謝工程和生物發酵技術,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際化高科技企業,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企業認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公司主要產品為運動營養、腦部健康、抗衰長壽、美容護膚、醫藥中間體等相關產品,是β- 丙氨酸、β- 羥基丁酸、麥角硫因等多個原料產品的全球龍頭企業之一。公司具有強大的新原料生物合成開發和技術迭代能力,公司在日化領域已完成的商業化原料有麥角硫因、羥基依克多因、甘草亭酸3-O- 葡萄糖醛酸苷、β 羥基丁酸甘油酯、依克多因、乙酰殼糖胺、甘油葡萄糖苷、瓜氨酸、絲氨酸等。其中,公司生產的麥角硫因原料在國內最早取得美國GRAS 的認證。

About the future

關于未來

CCR

關于生物技術來源的原料在化妝品領域的應用,您有哪些建議?

郭清泉:首先,目前國際上對于生物技術來源原料在化妝品中的應用基本沒有法規或者統一的標準。只有日本《化妝品原料規格制定方法指南(第二版)》對微生物來源物質作為化妝品原料時,有一些規定,但是也是分類管理的規定。我國還是非常重視生物來源原料在化妝品領域的應用,可以說在一些管理細則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目前關于生物技術來源原料的標準極少,并且僅有的幾個標準也是主成分檢測方法標準,缺少該原料風險物質控制信息。故我的建議如下:

(1) 明確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的定義和分類,建議剛開始可以采取上述狹義的生物技術來源定義,先聚焦主體成分為生物技術獲得而獲得的原料,小范圍監管起來,先易后難;

(2) 規范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的名稱。沒有統一一致的命名方法,導致同類型原料難以一起分組,一起顯示?,F已使用原料中的生物技術來源原料名稱就比較隨意和混亂,都是發酵類原料,缺乏發酵菌種名稱、發酵底物等信息,導致很難進行歸類和比較。建議對發酵體系類原料采取“菌種+ 底物+ 部位(如有)+ 性狀” 的命名方式;

(3) 建立監管重點。在幾百種生物技術來源原料中,找出幾種關鍵原料進行重點監控,如采用了疑似致病菌來進行發酵生產的產品、產物是高活性的肽類產品,都可以作為重點監管對象,通過對其全面監管,積累監管經驗,以便今后實現對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的全面科學監管;

(4) 建立標準和體系。由于生物技術來源化妝品原料在生產制備和應用中的特殊性,需要在對原料質量控制和安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不同層級的標準體系,如可以利用化妝品行業團體的積極性,集合行業相關技術人員的智慧,多出臺一些高質量的團體標準以及質量通則等基礎性標準。

CCR

您個人對于合成生物技術未來的發展有哪些期待和建議?

盧云宇:關于合成生物技術,已有不少專家同仁基于行業乃至國家競爭高度的建議。作為晚輩,我想結合自身經歷從另一個角度看:產業與商業都有其周期性和內生性,20年前,Lubineau 反應因具備綠色化學、清潔化學、原子經濟性和環境友好等屬性,與當時開始推崇綠色環保商業的歐萊雅等跨國企業在時空與技術上完美契合,造就了歐萊雅玻色因長達20 年的成功與輝煌。技術每天在進步,但這個案例最值得借鑒的不是工藝和成本,而是以社會責任感為出發點的商業理念以及全方位的產品開發策略,我們作為國內公司和行業晚輩任重而道遠。合成生物學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和工具包,如何有效利用它,將它適配美妝行業,適配國內的產業和消費環境,有待業內同仁們一起努力,共同開拓各種無限可能。

王昌濤:合成生物技術未來的蓬勃發展是毋庸置疑的。作為生物科技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技術革新,合成生物技術符合人類向前發展的趨勢,并且能夠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好的未來。對于當下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現狀,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我把它概括為“四個加強,兩個促進”。

“四個加強”,指的是加強跨學科合作、加強基礎研究力度、加強科普宣傳和加強國際合作。作為一類全球性技術革命,合成生物技術涉及到的多學科領域和生物合成基礎原理與技術研究,需要國內企業加大力度去進行推動,促進知識與技術的交流與融合,推動合成生物學的跨領域應用和創新。在蓬勃發展的前期,應該再加強對合成生物技術的科普宣傳,消除公眾對于合成生物技術的誤解與恐懼,促進合成生物技術的良性發展。除此之外,還應當加強國際合作,進行經驗與資源的互利共享,推動合成生物技術實現全球范圍的井噴式發展。未來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將不僅僅局限在化工領域,我們可能利用這項技術來應對包括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在內的全球性挑戰,這對全人類的命運走向是意義非凡的。

“兩個促進”,指的是促進產品高質高效發展和促進法律法規健全發展。鋒利的工具需要有合適的外鞘來約束。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合成生物技術的研究應用,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推動廣泛應用,時刻保障生物合成產品的安全性與環保性,才能促進合成生物技術的良性發展。

蔣麗剛:我對合成生物技術發展的期待正如華睿生物品牌主張“合成萬物精華,滋養生命魅力” 一樣,期待合成生物技術的發展能夠讓原本昂貴的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健康美麗長壽人人皆可得。同時也希望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獲得的原料種類越來越多,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豐富人們的生活。

對于合成生物未來發展,我建議一是加強跨學科合作,因為合成生物技術是一個高度跨學科的領域,需要生物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鼓勵跨學科的合作和交流對于推動技術發展至關重要。二是化妝品產業界應積極與公眾進行溝通,提高公眾對合成生物技術的認知;三是國家出臺鼓勵政策,尤其在食品端,加快合成生物學產品上市的審批速度,推動我國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原創能力不斷提升。

CCR

感謝各位專家參與本期的美妝沙龍的對話,我們期待合成生物技術在化妝品領域繼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安全、高效、環保的產品。

猜你喜歡
化妝品生物學原料
谷稗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
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貧血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嚴把原料采購關,才是對養殖負責
圣誕化妝品包裝很雷同?那是因為你沒看見這些!
2018年,化妝品要“減負”!——便攜式化妝品成新熱點
如何讓你的化妝品發揮更大的功效
PEDF抗腫瘤的生物學作用
烘焙原料簡易“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