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堅定不移強工業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的內核支撐

2024-04-25 03:45張偉
發展 2024年1期
關鍵詞:山丹園區工業

張偉

工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強則百業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近年來,山丹縣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導向,立足工業主導型和生態功能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堅定不移實施“強工業”行動,堅持把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經濟轉型作為主攻方向,持續抓項目、育產業、調結構、優服務,全面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工業經濟平穩有序增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經濟發展定位,堅定不移實施“強工業”行動,堅持把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經濟轉型作為主攻方向,持續抓項目、育產業、調結構、優服務,全面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工業經濟平穩有序增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山丹工業經濟現狀

回望過去,山丹工業有發展未成勢。山丹歷來以農業立縣,工業主要為傳統手工業,新中國成立以來,山丹工業經歷從無到有的歷史變遷,但工業既不是發展的著力重點,也沒有成為發展的增長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央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山丹工業同全國一道迎來了政策“松綁期”和快速發展期,從1978年到1995年,工業企業從50家增加到576家(工業門類涉及19個小類),工業增加值從562萬元增長到2.9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4.5%上升到37.6%,山丹成為了全省的老工業基地。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國家國有企業改革,山丹一大批集體企業于2000年前后破產、解散、停產或被售賣,工業增加值從1995年的2.9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7.5億元,但二產占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44%下降到2015年的26%。2016年到2020年5年間,工業占GDP的比重始終徘徊在10%左右。這20多年來,受企業經營不善、政策限制、新1日動能轉換不及時等多種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大量破產,工業在全縣發展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工業發展沒形成大勢。這既表明山丹工業發展受到客觀歷史條件的制約,也說明正因為長期以來工業發展的滯后,成為約束當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財源單一、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立足當下,山丹發展工業有基礎有條件。近年來,面對與周邊縣區發展差距越拉越大的嚴峻形勢,縣委、縣政府立足山丹發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征,把發展工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依托,大力實施強工業行動,推進工業企業招商引資,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積聚了快速發展、擴量提質的新動能。一是資源稟賦良好。全縣發現礦種資源24種、各類礦產地102處,現已開發利用煤炭、硅石、鐵礦石等10種。已探明可開采煤炭儲量達8.05億噸,尚未開發利用的煤炭資源量達5.8億噸;已探明可開采的石英石礦儲量達1.01億噸,遠景儲量達3億噸以上;山丹氣候冷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富硒,形成了“羊薯草菜馬”五大富民產業,“山丹羊肉”黃參、蘑菇、地耳為主的天然食品和黑小米為主的富硒農產品倍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睞。二是區位優勢明顯。山丹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素有“走廊蜂腰、甘涼咽喉”之稱,東靠金昌市永昌縣通武威、蘭州,西接張掖市甘州區通酒泉、新疆,南與青海省為界,北與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古往今來,都具有居中四向、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亞歐大通道的必經之地。連霍高速、蘭新鐵路、蘭新高鐵和國道312線貫穿山丹全境,山丹馬場高鐵站開通運營,蘭張高鐵三四線和山丹北高鐵站計劃明年開工,將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兩個高鐵站的縣城。距甘州機場60公里,航班航線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10多個城市,交通十分便利。在當前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打造中國一中亞命運共同體的雙重戰略背景下,山丹工業經濟發展的區位比較優勢愈發凸顯,并將逐步轉化為競爭優勢。三是工業體系完善。堅持把產業培育作為發展工業的重要抓手,工業經濟基本形成了煤炭、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五大工業板塊”。煤炭產業方面,我們搶抓國家煤炭保供、推動煤炭釋放優質產能和增產增供重大機遇,主動向上跟進對接,完成東水泉東、柴胡子溝煤炭詳查工程,推動花草灘(90萬噸至180萬噸)、東水泉(30萬噸至90萬噸)產能核增,金灣煤礦(30萬噸至60萬噸)擴能技改、新唐煤礦30萬噸煤礦建設項目,年產能達到330萬噸,較2022年新增120萬噸,是2020年的1.6倍,煤炭產業賦能經濟優勢持續放大。2023年4戶焦煤企業原煤產量原煤產量249萬噸,實現產值19.9億元,增加值14.1億元、增長12%;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方面,近年來,我們按照“風光水火氫醇”多能互補和“大型化、基地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思路,“十四五”第一批東樂灘3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并網,第二批東樂灘4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底建成,作為全省“十四五”新能源規劃的首座330KV匯集站于去年率先并網運行,全省最大的天然氣應急儲備基地張掖LNG儲備中心建成投運,全縣新能源電力裝機規模突破54.8萬千瓦,居全市第3位。電解液儲罐、GW級全釩液流電池、新能源集維產業等新能源裝備制造和新能源運維服務正在山丹加速布局,產業生態圈逐步集聚形成?,F有企業13戶(規上工業企業4戶),2023年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值5.2億元,完成增加值1.3億元、增長330%。生物醫藥方面,大力推進孕馬養殖基地建設,依托天馬、金駒科技公司引進人體絨毛膜促性腺素、蛇毒血清生產加工等生物醫藥項目,年產300萬副腸衣加工項目即將建成投用?,F有企業3戶,2023實現產值6100萬元,完成增加值4700萬元。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方面,按照“接二連三、農頭食尾”方向,依托山丹優質農畜產品資源,謀劃實施了百萬只肉羊精深加工、神禾農業3萬噸果蔬精深加工、牦牛肉干等農業產業項目,以工業化思維推動富民產業延鏈增效?,F有企業13戶,2023年實現產值2.35億元,完成增加值7300萬元、增長26%。新材料產業方面,主要以水泥、商砼、節水管材、石料等行業為主,現有企業18戶,2023年實現產值4.6億元,完成增加值1.56億元。四是園區基礎日益完善。堅持把園區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深化園區體制改革,全面推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運行體制,將部分園區運營職能交由園區投資公司承擔,人員編制由原來的15人擴增至38人,引進高層次、專業化人才2名,選調業務能力強、拼搏干勁足的6名干部充實到園區,工作經費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近10倍,構建起了活力迸發的工業園區運行機制。累計投資6.97億元完善園區道路、供氣供暖、綜合服務區等基礎配套,率先在全市開展“五未”土地清理整治,處置“五未”土地5宗305畝。推進“標準地+標準化廠房”供地模式,儲備標準地1200畝,分兩期建成標準化廠房24棟11萬平方米,項目落地和企業入駐真正實現拎包入住。截止2023年底,園區共入駐企業171戶,從業人員6556人,完成生產總值15.95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工業增加值14.71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稅收總收入2.89億元。

著眼長遠,山丹工業發展進入“窗口期”“機遇期”。一是政策疊加,黨的二十大對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部署,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等12部委出臺《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措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四強”行動,“強工業”上升為全省發展戰略,并對2022-2025年期間強工業行動的方向、路徑、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做了詳細部署。在近期召開的全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制定出臺了《甘肅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市委、市政府按照“增效、改革、固本、惠民、求實”工作要求,倡導全市上下樹牢大抓工業、大干工業、大興工業的鮮明導向,細化分解了強工業行動的具體任務,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h委、縣政府立足“工業主導型”發展定位,把發展工業作為加快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研究制定《山丹縣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十條意見》《山丹縣支持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50多件,建立產業鏈鏈長制、重大項目縣級領導指揮長負責制、“企業首席服務官”等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一企一策”“白名單”“六必訪”等幫扶措施,為促進工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和機制保障。二是市場廣闊,當前國際能源供需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加之受地緣政治沖突、極端天氣、安全環保約束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基于我國資源稟賦和能源安全考慮,將繼續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夯實電力供應保障基礎,當前煤炭資源進入了寶貴發展期,并且煤電有較強產業鏈條延伸空間,山丹發展煤電及上下游產業具備良好前景;國家能源局要求不斷提高能源利用能力,持續擴大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這些政策為新能源產業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也為新能源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增長動力;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省市在交通、市政等基礎配套設施及醫療、教育、體育等公共設施的投資力度逐年加大,周邊縣區新型環保建材企業數量少,為我縣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三是潛能釋放,全縣工業發展迅速、起勢良好,對地方財政貢獻大,2022年全縣工業增加值達到16.2億元,比2021年增加了3.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0%,工業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山丹進入了工業主導發展新階段。

二、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工業的認識不夠。一是思想不夠解放。一些干部發展工業的意識不強、重視不夠,沒有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工業,在煤炭資源開發、新能源產業發展等工業產業發展方面心存顧慮、信心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工業產出對地方發展帶來的全方位改變作用。二是內生動力不足。山丹屬欠發達地區,縣財政是“吃飯財政”,除去“三?!焙蟀l展資金極度短缺,自我供給能力弱,地方發展主要依靠中央轉移支付和爭取省市各類資金補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干部培植稅源、拓寬財源、服務企業的主動性,推動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不強,影響了地方工業發展潛力的釋放。三是創新精神不強。本地企業大多為小微企業,多數企業管理人員安于現狀,開拓市場、主動創新的意識不強,加之受規模、資金等限制,研發、引進新技術的積極性不高,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制約了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二)發展工業的環境欠優。一是政策成本較高。市民大廳一些窗口服務人員政策不清、業務不熟,企業辦事仍然存在困難,無形中增加了企業時間成本、溝通成本和資金成本。二是生產要素不優。甘肅省執行大工業電價高峰、平段、低谷每度分別為0.45元、0.36元、0.28元,比相鄰新疆、青海等省份每度貴近0.1元,這對我們招引項目不利,特別是對冶金、煤炭、裝備制造等用電量大的企業無形中大幅增加了生產成本。三是物流成本較高。按物流行業行政區域劃分,因甘肅省屬三類地區,快遞物流資費普遍高于周邊省份;受物流體系影響,山丹縣發出快遞件均需在張掖市分揀中心安檢中轉后送至蘭州或西安分撥中心,增加了產品外運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

(三)發展工業的基礎薄弱。一是體量弱小、結構失衡。近年來,全縣工業增加值增長率保持在高位,但工業經濟總量依然不大,2022年全縣工業增加值16.2億元,僅占全市(81億元)、全?。?297.2億元)的20%、0.49%,規上工業企業29家,僅占全市(208家)、全?。?848家)的13.9%、0.7%;工業增長主要是煤炭產業“單兵突進”帶來的,工業經濟煤炭獨大的風險突出,加之煤炭產業安全技術要求高、風險系數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材料等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一旦煤炭行業受國家政策調控限制、市場波動影響或突發安全事故停產整頓,將會給山丹工業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影響。二是鏈條短弱、附加值低。雖然近年全縣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來延鏈補鏈,但產業鏈條依然較短、產業發育緩慢,工業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前端,加工水平低、層級不高、精深加工不夠,原煤以外銷為主,建筑建材行業企業產品仍以商砼、空心磚及水泥制品為主,糧食、高原夏菜、中藥材仍處于初級加工階段,沒有把更多的產業附加值留在當地,企業生產經營效益低,吸納就業、增加稅收的作用相對較弱。三是業態零散、集群度弱??h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29戶規上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低層次的加工業行業,大型企業本地產品配套率低,產業鏈“鏈主”企業輻射帶動能力較弱,上下游產品關聯度低,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產業經營成本大,拉動全縣經濟較快發展的作用發揮不充分,帶動實現現代化的能力嚴重不足。四是層次不高、競爭力弱。全縣122家工業企業雖然涵蓋8個大類15個小類,但缺乏在縣內外有較大影響、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小而雜的小微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開拓能力弱,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低效運營問題比較突出。五是園區基礎有短板、承載力不夠。編制的“一園兩區”總體規劃還有待優化,化工園區申報進度比較緩慢制約了煤化工等一些牽引作用大的項目落地,工業園區用水、道路、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還有短板,園區“僵尸”企業出清難度較大,“五未”土地整治還需加力,工業項目用地儲備少,平臺作用發揮不充分,成為制約企業入駐、項目落地的主要因素。

三、下一步對策建議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盤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質量、增強能量、做大總量”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強工業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強工業”行動,聚焦“五大工業板塊”,堅持問題意識,發揮比較優勢,全力以赴補短板、強弱項,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以工業大突破推動縣域經濟大發展。

(一)堅定不移強工業。一是凝聚“大抓工業”的共識。進一步明確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用正確歷史觀看待山丹工業發展問題,通過理論研討、宣傳宣講等方式,深刻解讀山丹發展工業的優勢和面臨的機遇,全方位宣傳縣委、縣政府實施強工業行動的總體思路、目標定位、重點舉措,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強縣域必須強工業”的理念,增強“強工業”的自信和動力。二是樹立“大干工業”的導向。健全完善工業發展考核獎懲機制,將強工業行動落實情況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內容,持續評選“駿馬獎”和“蝸牛獎”獎勵先進、鞭策后進。激勵企業家創新創業,縣委、縣政府對推動強工業行動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企業家通報表彰,調動全縣各級大抓工業的積極性。三是營造“大興工業”的氛圍。將“工業強縣”明確作為山丹重大發展戰略,研究制定與國家、省市各方面戰略舉措相銜接,能夠有效利用國家政策支持,促進“強工業”戰略實施的集成方案,確保在實際工作中高效落實。在工業發展規劃、園區建設、工業項目儲備、政策引導等方面,系統謀劃、強力推進。

(二)內培外引聚企業。一是聚焦主導產業精準招商。緊盯“工業五大板塊”,深入實施全員招商和爭引資金兩項措施,建立企業庫、信息庫、儲備庫,8個產業鏈招商專班和4個駐點招商小分隊深度了解項目需求、市場方向等有效信息,建立定制化的政策清單、投資清單、產業圖譜,精準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招商。強“主鏈”拓“支鏈”做強煤炭產業,按照“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的發展思路,加強與行業頭部企業合作,加快推進青陽煤礦、河西煤炭集散中心、金灣煤礦年產45萬噸技能改造及60萬噸洗煤廠等項目,加快辦理花草灘2xl00萬千瓦煤電項目前期手續,切實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聚“單鏈”融“多鏈”做大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專班推進“十四五”第三批東樂北灘20萬千瓦光伏發電、哈密至重慶±800千伏特高壓、2萬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00萬支高性能汽車減震器等項目,規劃建設第二座330千伏變電站,持續壯大“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全力打造綜合能源“發輸儲用造”全產業鏈。延“短鏈”接“長鏈”做優新材料產業,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科學高效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跟進騰達西北鐵高品質生態合金節能循環經濟等項目落地實施,推動新材料產業精細化、高端化發展。補“斷鏈”塑“整鏈”做精生物醫藥產業,投產運營年產300萬副腸衣項目,做精做深孕馬血清產業,發展壯大中藥材加工產業,聚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中區。延“老鏈”建“新鏈”做響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堅持“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發展方向,實施百萬只肉羊屠宰精深加工、馬鈴薯精深加工、駝奶精深加工等項目,切實提高山丹縣農畜產品附加值。二是支持地方企業做大做強。實施企業培優扶強行動,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組織大企業大集團加強與中小企業深度合作,深化多領域融合型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整合帶動一批配套型、嵌入式中小企業,培育一批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能力強的企業,壯大地方工業實力。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積極申報區域特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鼓勵企業與名牌、名企“攀親結緣”,創造出更多山丹品牌,推動特優產品真正家喻戶曉,走進千家萬戶。三是加大培育企業升規入庫。深入實施企業梯度培育行動,建立企業“小升規”培育庫,借鑒近三年培育規上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在精力上重點關注,行動上重點支持,政策上重點傾斜,全力幫助企業穩產增效、升規入庫,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三)創新機制建園區。一是持續深化園區改革。理順園區運營管理機制,逐步解決園區機制不靈活、產業不集聚、功能不完善、開放不全面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園區職責權限,擴大園區自主權限,激發園區自主發展活力。啟動煤化工園區申報工作,確保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新興產業承接地。探索園區企業化、市場化運作模式,實行扁平化管理,創新融資模式、引才機制、績效考核機制,提升園區發展動能。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謀劃儲備一批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積極申請中央和省市項目資金支持,加快推進園區道路、給排水、供電、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創新工作思路,采取聯合、兼并、出租、出售、二次招商等方式,加大園區“僵尸企業”處置力度,實施“騰籠換鳥”,盤活發展空間,最大限度提高園區產出效益。三是搭建投融資平臺。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多元投融資機制,持續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綜合運用政策、市場、金融等手段,將園投公司打造成承貸能力和投融資能力兼優的投融資平臺,為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完善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稅收返還建設基礎設施等措施,鼓勵現有企業發展壯大,引導招引企業全部入駐工業園區,激勵園區招大引強、集群承接、延鏈補鏈,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四)持之以恒優環境。一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深化和延伸“甘快辦”應用,扎實開展數據直達基層試點和電子證照跨領域互通互認。推行“12345+網格化”聯動辦理機制,開通“一把手”熱線,搭建“店小二”平臺,用好“好差評”制度,深化“幫辦代辦+聯合會商”服務機制,增設“隨手拍”等線上受理渠道,提升接訴即辦服務質效。健全完善預約辦理、延時辦理、容缺受理等工作機制,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不斷提高群眾、企業辦事便利度。二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嚴格落實甘肅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創新開展“助企遠航行動”,選派干部到企業駐點服務,打好“普惠式紓困+直達式支持+滴灌式幫扶”組合拳,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支持民營企業進入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領域。推行行政處罰“首違不罰”和“兩輕一免”制度,健全柔性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機制,依法保全、靈活處置、平衡兼顧涉企財產,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定期召開企業代表座談會,聽取企業訴求,化解堵點問題,幫助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三是強化科技人才保障。全面實施“強科技”行動,全力推進省級創新型縣試點建設,遴選發榜“揭榜掛帥”項目,加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富硒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全省首個富硒主題功能農業試點縣。開展“智匯山丹”系列引才活動,強化人才考核評價、關愛激勵和服務保障,引進各類人才助力縣域經濟發展。依托“工合”“培黎”品牌優勢,拓寬與新西蘭塞爾溫區合作空間,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交流,積極培育外貿企業,實現自營進出口額持續增長。

猜你喜歡
山丹園區工業
山丹馬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全面啟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山丹烙畫在農村小學的傳承和發展
走進山丹軍馬場,在焉支山下策馬揚鞭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工業人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工業4.0”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