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2024-04-25 19:38河北省任丘市農業農村局褚更新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技技術推廣新品種

河北省任丘市農業農村局 褚更新

前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明確了新時代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體要求。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是實現農業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現代化。在種植業方面,必須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技術,來實現品種更新換代、標準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大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丁笆奈濉爆F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規劃》也強調,要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高標準農業提升要求,全面推進農業技術進步再造。到2025 年,種植業核心區、特色區和一般區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要分別達到65%、55%和50%。為此,各地必須高度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當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正處在轉型升級和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面對日益增長的農產品供給壓力和高標準農業建設的新要求,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質量和效率,使之更好地發揮提升我國種植業生產力的關鍵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1 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1.1 推廣新技術,提高土地產出率

我國可利用的耕地面積有限,而不斷增長的農產品需求對有限土地提出了更高的產出率要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者深入農村基層,向廣大農民傳播和推廣更加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和栽培模式,實現了土地的集約高效利用[1]。例如在稻麥輪作區推廣稻麥兩熟技術,在進行小麥收割后及時進行水稻移栽,使有限的土地一年實現兩季稻麥的高產收獲。這比傳統單季稻或麥生產能提高土地產值100%以上。此外,技術推廣人員還依據不同地區氣候資源特點,推廣開展馬鈴薯—小麥—玉米等多種經濟作物套種間作技術,實現一年三熟或四熟,大幅提升了土地效率。同時,隨著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技術推廣工作者把高標準種植技術引入農戶生產,構建產業化經營和規?;a模式,推行標準化和精細化生產,促進了我國種植業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

1.2 選育和推廣品種,增加單產

選育和示范推廣優良高產作物新品種,是不斷提高農業單產、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途徑。農業科研單位可以根據不同地區氣候資源特征和市場需求方向,采用雜交育種、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手段,培育出產量高、質量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這些新品種選擇育成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會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農村,通過種植試驗示范、成果展示、講解培訓等方式,向農民宣傳新品種的特性及種植技術要點,引導農民采用這些新品種替代傳統品種進行種植。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可以提高單產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相關部門還會重點選育一些抗災抗旱、抗病蟲的功能性品種。這類新品種的選育成功和推廣應用,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風險能力,減少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發生對農業減產的影響,提高糧食等農產品的穩產高產[2]。

1.3 防治病蟲害,提高效益

農業病蟲害的發生會嚴重減產損失農民利益,也會通過食物鏈對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影響。因此,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意義重大。技術推廣人員可以指導農民科學使用農藥來預防治理病蟲害。例如,了解本地區主要作物種植面積占比、易發病蟲種類、發生高峰期等,分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技術措施,指導農民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合理確定使用劑量和次數,并注重藥前藥后田間管理,這可以有效減輕病蟲危害和傳播,避免造成嚴重減產。同時,還應大力推廣綠色防治技術,如筑巢引入天敵、施肥改善作物抗性、設陷阱誘殺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以及使用植物提鮮劑、食草魚等生物農藥,這些綠色防治技術應用效果良好,同樣可以抑制病蟲發生,且對環境污染極小,實現生態環保,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雙豐收,這些都是技術推廣人員應積極宣傳和推廣的[3]。

2 農業技術推廣中面臨的問題

2.1 推廣隊伍建設滯后

目前,我國農技推廣工作隊伍總體還比較薄弱。無論是農技站工作人員,還是被派駐大田助理農民的推廣服務員,專業技術人員數量都比較緊缺,隊伍規模有待擴大。且部分技術推廣人員學歷層次不高,從業經驗不足,對新技術、新業態應用把握不夠,很難滿足當下高標準農業發展的技術支撐需求。更需要重視的是,不同推廣人員之間也存在工作思路差異,技術推薦不統一的情況,這讓農民在真正應用中感到選擇困難。

2.2 推廣方式方法較為單一

目前各地在農技推廣工作手段選擇上比較單調,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文件布達、成果展示、專題報告等方式,很少采用豐富多樣的推廣載體。這導致推廣過程較為枯燥,農民的參與熱情不高。且由于缺乏信息化手段建設,也無法打通技術供需的暢通渠道。這些都制約了農技推廣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2.3 資金投入不足

農技推廣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新技術研發、宣傳培訓、數據監測等方面。但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地方財政對農業支出有所縮減,導致農技推廣經費出現短缺情況。許多農技推廣中心的示范平臺建設和新設備購置都受到了影響。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農技人員待遇縮水的情況。資金不足直接制約了農技推廣規模和效果的進一步擴大。此外,農民在技術改造和新設備購置上也面臨資金不足問題。這塊短板同樣制約著科技成果落地應用。

2.4 農民技術接受能力較弱

我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農民文化科技知識水平偏低、技術創新意識淡漠的情況。他們使用傳統種植技術和品種多年,比較依賴已形成的經驗模式,對改用新技術、新品種心生抵觸,擔心面臨一定的種植失敗風險。這種技術和創新風險規避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農業科研單位研發的各類新技術在基層的推廣運用[4]。

3 農業種植業中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策略

3.1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充實推廣隊伍

農技推廣事業的蓬勃發展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撐,這需要各級財政大力加大對農技推廣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是要合理擴大推廣系統編制規模。按照國家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的相關標準,科學核定并逐步增加農技推廣站及基層服務點的編制數量,采取公開擇優競聘的方式補充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并通過國內外培訓、交流學習、產學研合作等多種方式,持續提高農技人員的專業水平與創新能力。二是要充分保障推廣工作所需的經費支出。地方財政每年要按一定比例安排用于農技推廣工作的財政預算,優先用于農技推廣基地建設、信息化建設、技術裝備及運營經費等方面,逐年增加投入,確保農技推廣系統軟硬件條件持續改善。三是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針對農技推廣工作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技術人員的薪酬水平要與技術轉化成效掛鉤,對表現突出者給予獎勵。同時建立責任考核制度,對推廣不力者進行約談或處理,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隊伍,保障農技推廣事業蓬勃發展。

3.2 強化信息化建設,創新推廣模式

農技推廣工作必須緊跟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推廣模式的創新轉型。一是構建統一的農業技術供給信息平臺。整合各類農業科研單位、高校院所、龍頭企業的科研成果信息,形成系統化的技術供給數據庫,實時更新最新的科研動態、技術特性、應用示范案例等信息,并與MobileAPP 深度融合,便于農民定向查詢[5]。二是拓展在線指導和遠程診斷服務。利用5G 網絡和智能視頻技術,農民可線上視頻咨詢推廣專家,獲得針對性指導;也可提供田間圖像,獲得專家系統的遠程診斷結果,指導病蟲防治等,大幅提升服務響應速度。三是建設新型數字化示范基地。在不同區域選建極具代表性的數字化種植園,集成運用環境控制、智能播種機器人、傳感器監測、作物生長算法模型等裝備,示范信息技術在種植全過程中的應用,實現種植操作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同時對外開放參觀、體驗。四是拓展新媒體傳播渠道。積極運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采用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生動形式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并舉辦線上技術交流分享會,打通農民與專家學者的互動渠道,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科技啟迪。這些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應用,必將極大拓展農技推廣的覆蓋面,創新參與方式,激發農民主動學習應用技術的內生動力。

3.3 加強培訓,增強農民技術接受度

農民是新技術和新品種的直接應用者,如何消除他們在認知和操作層面對新技術的障礙,培養主動接受應用的意愿,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為此,一要加大理論授課培訓力度。農技推廣人員要深入村居,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講解新技術或新品種的重要性、增產效果,并詳細介紹相關的地塊選擇、作物管理等技術要點,幫助農民正確認知新技術的作用,樹立應用信心。二要重視帶教學練結合,組織農民到示范基地,通過現場觀摩操作、技術體驗等,直觀感受新技術應用效果,并在指導下親自實踐各個種植環節,掌握技術細節。政府還可以給予試驗應用新技術的農民適當補貼,鼓勵其克服初始階段的學習投入成本。三要廣泛宣傳典型案例。積極宣傳在當地應用新技術后取得豐收的種植大戶,作為成功典型引領其他農民,使更多人了解應用效果,產生跟進意愿。只有做到讓廣大農民對新技術用途和效果有充分認知,并且通過大量培訓掌握應用技能,才能推動農民主動接受應用新技術新品種,實現科技成果在生產中的有效轉化。

3.4 完善科研與推廣對接機制

農業科研與技術推廣是科技創新鏈的兩大環節,要實現科研成果落地,必須把這兩個環節有機銜接起來。為此,一要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蒲性核ㄆ谡匍_座談會,邀請基層推廣員現場反映農民的技術需求和應用反饋;推廣站也要挑選技術骨干入駐科研院所,向科研人員介紹技術在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技術供需雙方的無障礙溝通,是保證科研與推廣有效對接的基礎。二要建立項目合作機制??蒲性核袚恼n題項目要采取“請進來”的方式,聘請基層推廣人員以見習研究員身份入組參與,發揮雙向作用;推廣站開展的技術示范也應聘請科研人員提供指導,實現項目合作聯動。三要健全成果轉化考核機制??蒲性核夹g轉化率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鼓勵其增加適用性強、易推廣的應用型成果。推廣站接受新技術應用情況和推廣效果也要考核,促進技術落地。只有把科研與推廣工作有機對接,形成技術供需快速響應的體制機制,才能避免出現“成果脫離實際、推而不廣”的問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服務農業發展。

3.5 落實政策支持,增加示范引領

為更好發揮示范的引領作用,吸引更多農民主動采用新技術,一要完善獎勵支持政策。地方部門應制定措施,對技術應用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的農戶給予適當補貼,對集成應用全程機械化種植的重點龍頭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對在產學研基地開展試驗示范的高校院所給予科研經費傾斜。這些獎勵支持政策,可以進一步激發各類主體踴躍發揮技術試驗示范的帶頭作用。二要延伸示范范圍影響。要發揮“點匯面、面帶點”作用,以試驗示范戶為核心,延伸面積影響,逐步覆蓋周邊更多普通農戶;同時,繼續培育新的試驗示范戶,形成技術示范的立體化網絡,最大程度調動農民主動學習應用技術的內生動力。三要強化示范經驗復制推廣。技術推廣過程中,要著重發現總結應用新技術效果顯著的典型案例,宣傳其豐富經驗,并分解成系統化技術體系,編制簡明技術手冊,便于其他農民學習借鑒運用于生產,實現經驗復制推廣。這些舉措的綜合施行,將大幅提高技術示范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4 結語

在推廣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推廣隊伍建設的滯后、推廣方式方法的單一化、資金投入不足以及農民技術接受能力較弱等問題。為了有效應對這些挑戰,本文提出了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強化信息化建設、創新推廣模式、加強培訓以增強農民技術接受度、完善科研與推廣對接機制以及落實政策支持等策略。未來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需要各級政府、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和農民本身的共同努力。通過持續的創新和改進,我們可以期待一個更加繁榮、可持續和高效的農業種植業。最終,這將有助于確保食品安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并為整個社會帶來穩定和福祉。

猜你喜歡
農技技術推廣新品種
青菜新品種介紹
有一種堅守叫農技推廣
智能制造技術推廣服務與實踐
抗BmNPV家蠶新品種“川抗1號”的育成
“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啟動實施
幾個杏新品種介紹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思考
培育鄉鎮農技人員立足當下更要看重長遠
看儀隴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