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應用下的玉米種植及病蟲害防治

2024-04-25 19:38曹縣邵莊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張媛媛
河北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病蟲害玉米產量

曹縣邵莊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張媛媛

近年來,我國在持續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有關工作的落實促進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認真做好農業科技和先進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并推進以往粗放的農業生產和管理模式向信息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和農業大數據等在農業生產和管理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為農業生產、農業種植管理和農田管理、自然災害預警和病蟲害防治、農產品推廣和銷售等工作的高效化實施提供了支撐。玉米是我國的主要農作物類型之一,除了加強研發和推廣優質玉米品種、高產種植技術和綠色種植技術之外,也逐漸加強了信息技術在玉米種植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學應用,提高了玉米種植效率和效益。

1 現階段我國玉米種植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1.1 玉米種植現狀

玉米具有高產穩定、適應性強、用途廣等多方面的優勢,是我國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大面積種植,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和山東省等都是玉米種植大省。從我國玉米種植的現狀來看,我國玉米種植總面積常年穩定在6億畝以上,2022 年更是達到了6.5 億畝以上;玉米種植總產量常年保持在2.5 萬億噸左右,2022 年更是達到了2.7 億噸以上;自2013 年以來,我國玉米單位面積產量也在逐漸增長,近9 年間增長了大約6.98%。近年來,我國也在持續推進對玉米品種的改良,研究出了多種能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玉米品種,開始推廣抗病性、抗逆性和自然害抵御能力強的玉米新品種;在積極加強玉米深加工和產業化發展;在認真做好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無公害種植技術等的推廣工作,并促進信息技術、農業大數據等在玉米種植和標準化管理中的科學應用,從而有效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

1.2 玉米種植和信息技術應用中的問題

但是,在玉米種植與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仍需要繼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并促進信息技術在玉米種植與管理中更大范圍、更高效地應用。具體而言,部分地區玉米種植仍采用的是傳統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在玉米選種、播種、栽培管理、各生長階段的監測與管理、田間監測與管理、玉米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在一些未形成規?;N植的農村地區仍存在憑借經驗種植、靠天吃飯,以及玉米種植水肥管理不科學、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和方法不當等情況,直接影響了玉米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還可能因為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玉米減產和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部分地區在培育和推廣良種,推進農業科技和高產種植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夠好,受經濟、技術、人才、基礎設施設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在農業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存在不足,農業生產和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基礎比較薄弱,其優勢和作用未得到很好的突顯。

2 信息技術應用的玉米種植及要點

2.1 科學合理選種

為有效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也方便后期對玉米的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要求認真做好種植前的科學選種工作,在對本地區的氣候環境條件、降水和氣溫變化、種植地的土壤條件和環境條件等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從眾多玉米品種當中選擇最適合本地區種植、產量比較高、抗病性和抗逆性比較強、環境適應性強的玉米品種。一般而言,在一些年平均降水量少且降水集中、玉米種植和生長期氣候比較干旱的地區,考慮選擇抗旱能力更強的品種;在一些容易刮大風的地區,要考慮抗倒伏能力比較強的品種。其次,所選擇的玉米品種要確保檢疫檢驗合格,有檢疫合格標志。最后,在初步篩選之后適合本地區種植的玉米品種也可能有好幾種,此時需要認真做好對比分析工作,從中選擇出綜合性最優的品種,認真做好種子處理工作,確保玉米種植的發芽率、成活率、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例如,黑龍江省是我國的玉米種植大省,在該地區第一、二積溫帶種植玉米可以選擇龍高L2,該品種具有產量高、對該地區的環境適應性良好、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相對比較強的優勢;第一積溫帶玉米種植還可以選擇鑫鑫2 號,這是通過黑龍江對地區實際氣候條件、種植條件的系統化分析,針對性研究出的品種,抗旱、抗病蟲害能力相對比較強。河南省是我國的糧食大省,玉米的種植規模和種植面積也比較大,鄭單958 是在綜合考慮和分析該地區環境條件、玉米種植和生產條件的基礎上針對性研發的品種,具有耐干旱、抗病害能力強和耐高溫等多方面的優勢。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玉米選種工作更便捷,廣大種植戶可以便捷地查詢和獲取各類種子的信息以及以往的研究資料信息、種植經驗總結,還可以在網絡平臺和自媒體平臺與專業人員更便捷地溝通交流,就玉米種植和選種方面的一些問題及時溝通和答疑解惑,指導科學選種和優化種植技術方法。此外,信息化模型的構建,只需要輸入相應的參數和信息,就可以幫助廣大種植戶更便捷地預測該品種的玉米在本地區環境條件下的生長變化趨勢,以及可能出現的病蟲害等,進而指導科學選種和種植管理工作進行[1]。

2.2 科學選地和適時播種

總體上來說,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玉米,但實現玉米的高產種植,保證玉米種植的良好產量和品質,做好前期的選地和整地工作、選擇適合時間播種也很重要。具體而言,玉米種植地的選擇需要對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玉米生長特性和各階段的水肥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確保種植的光照、溫度、濕度和土壤條件等均符合玉米種植所需,滿足玉米從種植到收獲各個階段的營養物質需求和水熱條件需求,使玉米種植單位面積產量得以提高。在選擇好種植地之后,需要開展整地、施加基肥和消毒等方面的工作,為玉米后續的種植和各階段的健康生長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減少后期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其次,為保證玉米種植的良好產量和品質,需要遵循“因時、因勢、因地”的種植原則,綜合考慮和分析種植地的環境條件、不同品種玉米的種植要求和產量狀況、玉米種植后不同階段的光熱條件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礎上選擇最佳種植時間,為玉米的健康生長和成熟創造良好條件,實現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更大種植效益的效果。一般而言,南方大部分地區玉米的種植可以在每年3~4 月份進行,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玉米種植可以選擇在4~5 月進行。此外,為保證玉米種植的良好產量和品質,還需要綜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科學計算每畝地適合的總植株數,主要是因為過密或過疏都將對最終的產量造成影響,過密將影響玉米的采光和通風,導致玉米節穗比較小或直接空穗,還容易誘發一些病蟲害,過疏則可能影響玉米的授粉以及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在地理信息技術及其他一些信息系統的支撐下,這一環節的工作將更高效實施。例如,玉米生長發育、玉米花粉傳播、玉米成熟采摘等不同階段對光照和濕度等的要求不同,在玉米成長期和成熟期如果遇到了旱澇災害、異常天氣或病蟲害等,都將引起玉米減產及品質下降,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和天氣查詢系統等,可以對玉米不同階段生長環境有更準確的了解,從而選擇在最適合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玉米的播種;通過信息化模型的計算和分析,以及對氣候環境因素、種植地的土壤環境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對種植地內每畝地玉米的總植株數等進行科學計算;信息系統還能夠通過對天氣變化信息的分析,對可能出現的災情提前預測,協助廣大種植戶提前制定解決和應對策略[2]。

2.3 實施標準化的田間管理

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和效益,需要促進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優化,實施標準化的田間管理。具體而言,要結合不同品質的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實際情況,規范做好定苗、間苗、除草、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和條件。一般而言,在玉米花粒期,需要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和總植株數、疏密要求等,做好定苗、間苗工作,第一次間苗可以選擇在玉米長到4 片葉子的時候,定苗可以選擇在玉米長到5~6 片葉子的時候,在完成定苗工作的同時,可以結合玉米實際生長狀況追加一次肥料,為后續快速拔苗和生長提供所需養分;在穗期的時候,要認真做好追施穗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從而確保養分供給充足,更好地促進雌穗分化,保證穗粒量;在灌漿期的時候,要結合種植地玉米的實際生長狀況和氣候情況等,做好水分、養分的補給工作,為玉米灌漿提供所需水肥條件,保證玉米灌漿飽滿,有良好產量和品質;在收割期的時候,需要對玉米成熟情況及當地的氣候變化情況等合理分析,科學控制收割時間,以免過早導致玉米不成熟或過晚影響收獲率,或者是因為降水等錯過最佳收割期,引起玉米發黑、發霉等情況,在最佳時間收割,才能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最大化,通常在玉米苞葉發黃后的10 天左右就可以收割。此外,在玉米整個生長期都需要做好除草工作和各種病蟲害、自然災害的防治工作。農業大數據和信息技術能夠為農業生產和實施標準化的田間管理提供多方面、多層級和全天候的服務。例如,促進“3S”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對種植地的實時監測,準確把握當地的土壤環境狀況、氣候溫度情況、玉米的整體長勢、農田灌溉情況等方面的信息,從而結合玉米種植的實際情況和生長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時間除草、施肥和灌溉,在適合的時間間苗、收獲等,也能夠分析種植地內是否發生了病蟲害、自然災害,結合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強的防治措施。通過對玉米種植大數據的分析,還能夠協助玉米種植產量預估、農產品檢測監管等工作的開展,并面向廣大農戶,提供個性化、精準的農業信息服務?!?S”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等信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操作靈活,對地形的適應性強,信息獲取能力和圖像質量比較高,在無人機上搭載相應的設備,包括各種傳感器、高清數碼相機、多光譜儀、熱像儀等,可以協助植保、測繪、攝影和農田巡視、玉米生長及健康狀況評估、水分監測、自然災害預警和防治等工作開展,實施種植地的動態化管理,在一些規?;N植的地區,可以考慮這些先進技術的有效利用。

3 信息技術應用的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

玉米種植可能會出現各種病蟲害,為保證玉米種植的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需要認真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多種舉措并行”的原則,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進行科學預警和綜合防治。黑穗病、小斑病、大斑病等是我國玉米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幾種病害,為有效實現這些病害的防治,采取了多元化的舉措,如認真做好種植前科學選種、整地和晾曬、深翻土地、提前進行土地消毒等工作,降低病害的發生概率,做好日常的病害監測工作,并在病害發生的時候,采用合理的藥物防治等;玉米螟、黏蟲、蚜蟲等是我國玉米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幾種蟲害,為有效實現對這些蟲害的防治,采取了多元化的舉措,包括認真做好種植前科學選種,選擇抗逆性和環境適應性強的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和日常的蟲害監測工作,以及在蟲害發生的時候,采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手段綜合防治,如合理地引進害蟲的天敵,如引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引進蜘蛛防治黏蟲。農業大數據和信息技術能夠為玉米病蟲害監測和綜合防治提供助力,通過“3S”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玉米生長情況和種植地實際情況的系統化、實時化監測,通過對監測數據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玉米種植面積和植被覆蓋率、玉米長勢、土壤濕度和溫度,當發生病蟲害的時候,可清晰地了解發生病蟲害的區域、定位異常農作物(如枯死、倒伏、發育不良農作物)、判斷病蟲害的等級,對病蟲害產生的不良影響進行評估和分析,協助病蟲害治理方案的制定。此外,植保無人機在現代農業生產和管理中得到了推廣應用,不僅可以為玉米病蟲害監測工作提供助力,還支持玉米病蟲害治理和農藥噴灑工作進行,有效彌補了傳統技術和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一些大規模種植地區,以及山地、丘陵等地形環境復雜、起伏比較大的復雜地區可以考慮這種的方式,整個操作過程能夠實現遠距離操作和空中作業,受外界環境、地形地勢的限制小,也不會造成農作物碾壓受損,噴灑農藥的霧化效果更好,能均勻噴灑農藥,減少漏噴、重噴的情況,在提高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水平和效果的同時,節省人力等消耗[3]。

4 結語

為優化玉米種植技術和管理工作,不僅要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持續改善玉米品種,還需要促進農業大數據及信息技術在玉米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學應用。我國需要繼續完善農業大數據信息化平臺,要擴大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構建監測與預警平臺等,為農業生產和管理助力。此外,還需要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使其對“3S”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等信息技術有準確把握和合理利用,發揮好這些技術優勢。綜上,才能不斷優化玉米種植效果。

猜你喜歡
病蟲害玉米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我的玉米送給你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最飽滿的玉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