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公共教學樓廊道空間功能復合化設計分析

2024-04-25 21:40劉大鵬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24年6期
關鍵詞:教學樓廊道空間

程 庚 賀 卜 陳 劍 劉大鵬 王 闊

高校公共教學樓的廊道空間作為連接各個教學區域和辦公區域的重要通道,其設計和功能布局對提升教學效果和師生體驗至關重要。在傳統的空間設計中,廊道通常被簡單地視為連接各個房間的過渡空間,功能單一,利用率較低。然而,高校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和教學環境的不斷優化,對廊道空間的功能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因此采用功能復合化設計理念對高校公共教學樓廊道空間進行重新思考和規劃,成為提升教學樓整體功能性和靈活性的重要途徑。功能復合化設計的核心特點在于將不同的功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實現空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種設計理念強調了廊道空間的多功能性,要求空間不僅能夠滿足師生的基本通行需求,還能夠承載豐富多樣的教學、學習和社交活動,同時需要對師生的行為和活動進行深入觀察和理解,以便科學地選取和布局各種功能。

1 高校公共教學樓廊道空間功能復合化設計要點

1.1 通過空間行為指導功能選取

空間復合化設計核心理念在于實現兩大關鍵維度:包容性與激發性。在探討包容性的實質時,高校需要通過深入觀察和分析空間使用主體的行為模式,以期指導廊道空間功能類型的精確選擇。這一過程是確??臻g設計具備廣泛適應性的基石??臻g使用的行為需求和行為特征為功能的復合化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從而影響空間功能設置的具體性質、比例分配,以及功能布局的優化調整。高校通過對特定用戶群體,如學生的需求進行調研,并結合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希望在廊道空間中增加學習輔助類設施。同時,全時段行為圖譜的分析顯示,學生在廊道空間中自習的比例最高。但現有的廊道空間功能配置并未充分滿足這些行為需求。因此在進行功能復合化設計時,高校應將此作為重要參考,優先考慮并確保多尺度學習功能空間的配備,以適應和滿足使用者的學習行為需求[1]。

1.2 通過功能要素誘導行為發生

功能復合化設計追求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功能要素的多樣化,催生更豐富的空間行為。這種設計理念深刻地體現了空間復合化的“激發性”這一核心概念。根據社會心理學對行為模式的深入分析,可以明確,行為的觸發因素可以歸納以下3 大條件:

1)激勵:在動力不足的情境下,人們的行為需要被外界因素所激勵。在這種背景下,功能組織的邏輯性、視覺暴露度、便捷性以及可接近性等,成為關鍵因素。

2)輔助:當個體具備一定的動力但能力受限時,提供輔助工具或減少障礙,可以顯著促進行為的發生。例如,在廊道空間中,高??梢詾閷W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或生活輔助。

3)信號:在個體同時具備動力和能力的情形下,只需恰當的誘因出現,預期的行為便會隨之發生。

因此在功能復合化設計的實踐中,除了保障基本的學習和服務功能,高校還需植入更為多元的功能要素,如活動功能、文化功能、交往功能等。這些要素能夠激發那些原本沒有行為傾向的學生,在接觸到相關領域后,可能改變初衷,產生參與的意愿[2]。

2 高校公共教學樓廊道空間功能復合化設計方法

2.1 適配空間功能組織方式

高校在進行公共教學樓廊道空間功能復合化設計時,首要任務是明確空間功能的組織方式。該步驟是開展功能復合化設計的基礎,為后續的深化步驟提供基本的框架與方向??臻g功能的組織包括功能關系結構的組織、復合功能的類型選取及復合功能與空間定點選址的適配3 方面。

其中,功能關系結構的組織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廊道空間本身的非教學活動功能的關系組織以及廊道空間與教學功能的關系組織。對于廊道空間本身的非教學活動功能的關系組織,通??刹捎蒙Ⅻc式布局、線性布局、帶狀布局、組團式布局及立體式布局等方式。

在功能復合化設計中,應該綜合幾種布局方式,根據所處的廊道節點特征混合組織功能。在空間較為寬敞的放大節點,可以采用組團式和立體式布局將活動功能與服務功能組織合并;而在較長的廊道路徑空間,則適宜采用線性布局,充分利用空間的邊緣屬性,提供學生駐足交流、交往、聊天、觀景、等候等行為功能[3]。

在廊道空間與教學功能的關系處理方面,主要考慮教學功能可能由于教學模式的改變而發生從室內向廊道空間轉移或擴充的情況。因此復合化的廊道空間應通過拓展空間區域的預留回應教學功能的可變性。這包括在教室之間增加共用的功能拓展空間、在教室的廊道對立面設置功能拓展空間、圍繞教室周邊設置功能拓展空間、在教學區域的端頭處增加功能拓展空間以及在教室的前置空間設置功能序列空間。

2.2 促進空間功能交叉滲透

在功能類型與空間選址的初步適配過程中,高校需要為各功能空間確定主次屬性,并體現出空間的主題基調。然而,在功能復合化設計的進程中,不同功能之間的交叉滲透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過程不僅豐富了空間的使用方式,還增強了空間的活力和多樣性。鑒于此,高校需要倡導并采用積極的策略,以促進不同空間領域之間的緊密關聯。這樣的策略將有助于打破傳統的空間界限,實現功能空間的有機融合,從而創造出既具有高度功能性又富有創新性的空間環境。

1)高??梢酝ㄟ^有意安排將相近功能的空間聯系在一起,實現自發的滲透與擴充。例如,交往功能空間與休閑功能空間可被設計成相鄰或混合布置,因為它們所需的輔助載體相近,都需要沙發類型的家具配套,并對環境與景觀有較高要求。這兩種功能空間所進行的活動以輕松愉悅的相對靜態的行為為主,因此它們可完全復合在一起。人們在選擇時不會特意區分哪邊是交往區哪邊是休閑區,而是可以混合使用,從而使功能在兩個不同空間之間自發地產生交叉與滲透??傮w而言,功能區域的空間特性與內容特性匹配度越高,越容易自發地發生相互滲透[4]。

2)高??梢岳每臻g界面原理促進功能的滲透??臻g界面的開放程度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空間感受。封閉型界面通常使用磚石、混凝土等實體材料,使得內外空間相互隔離,交流受限,功能滲透效果較低。而通透型界面則分為高透明度材料形成的界面和虛擬的界面。前者通過視覺信息提升功能空間吸引力,后者消除實體東西的阻隔,使人們自由行動往來和視覺交流。

2.3 預留空間功能相互轉換

教學功能空間向廊道空間的拓展,凸顯了廊道空間本身具備功能空間與非功能空間屬性轉換的潛力。因此,高校需要著重強調廊道空間的功能預留性。在方案設計之初,教室、實驗室和輔助功能用房等功能空間往往已經確定下來,而廊道空間則是初始的非功能性空間,充滿著不確定性,許多活動功能與服務功能并未專門安排設計,但具備可改造的潛力。功能空間與非功能空間的轉換通常采取以下幾種形式:直接空間轉移、空間擴充合并、空間包圍融合[5]。

直接空間轉移是對空間物理條件干預最少的策略之一。這意味著將教學模式直接搬遷到廊道空間中進行,為學生提供一次有趣的“室外”課堂體驗。為應對這種情況,廊道空間需要預留足夠的功能空間面積,結合節點放大空間、架空層或中庭大空間等進行空間類型復合,以創造具備功能轉換條件的廊道空間。

空間擴充合并是通過調整廊道與教室之間可變的界面隔墻來實現兩個空間的互通。擴充后的廊道空間不僅具備非功能空間的屬性,還具備教學功能空間的轉換屬性,使得其他經過的學生也能觀看和參與到課堂進行的活動之中。另一種形式是空間包圍融合,即通過移除環型廊道空間包圍著功能教室的隔墻界面,將二者合并為一個整體擴大型的空間。擴大后的廊道教室共同體在功能上也會發生更多內容的復合,如開展講座、報告會、公開評圖、開放課堂等活動。

2.4 實現空間功能時段互補

功能的交叉滲透作為一種空間維度的設計策略,核心目標是實現不同功能空間的有機結合。相對應地,時間維度的設計策略則側重于功能空間的時段互補,旨在提高空間資源的使用效率,防止在特定時段內空間與功能資源的閑置。在高校公共教學樓中,課程表的安排對廊道空間的使用產生了直接影響。通過對行為地圖的分析觀察到交往活動隨上課時間的變遷而呈現出交替性特征。特別是在課間,短暫的交流和休息行為更頻繁,這些活動通常發生在教室附近。由于廊道空間缺乏合適的復合化設施,許多學生只能站立交談或依靠欄桿休息,部分學生甚至不得不坐在地板上。

在制訂設計策略時,高校不應僅限于在特定節點空間進行復合化設計,而應考慮對教室周邊的廊道空間進行適度的功能復合化處理,以滿足課余時間學生的交流需求。對于那些已結束當天課程的學生,他們可能會利用教室周圍的空間,而此時節點空間往往被長時間自習的學生占據,這就導致那些需要短暫使用空間的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位置。針對這一情況,高??稍O置臨時性的復合化功能空間。

此外,在午餐時間、傍晚以及晚上21 點后等時段,廊道空間的利用率顯著下降,這主要因為學生的需求轉向用餐和休息。然而,現有的家具布置和功能設定難以滿足這些變化的需求。因此,在設計策略的制訂過程中,高校必須充分考量到空間功能的靈活性與可變性。通過功能的有效調整,確保同一空間能夠在不同的時段內實現功能上的互補性。除了為滿足特定功能需求而設立的固定式家具,設計中還應包含一定數量的移動式家具。這些家具的設置,旨在滿足學生不同時段的功能需求,自由調整空間布局的可能性,確保功能空間在空間維度與時間維度上被高效利用,從而提升空間使用的整體效率和多功能性。

3 高校公共教學樓廊道空間功能復合化設計實踐

某高校公共教學樓的整體規劃設計了一個覆蓋全區域的連廊系統。該連廊主要位于建筑的1 ~2 層,整體是一個環形路徑結構。它將教學樓綜合體和科研高層綜合體串聯起來,共同圍合成一個巨大的校園中心庭院。庭院中設計了湖泊水系、綠樹廣場,為整個連廊周邊的建筑提供了極佳的觀賞景點。教學樓的另一側,還通過連廊連接了生活綜合體的“小環”,在設計概念上賦予了“智慧雙環”的內涵。這個廊道系統將校園的交通、功能、行為、景觀等多種內容集成在一起,建構起校園復合化的基本框架。

教學樓綜合體本身的內部廊道同樣采用的是環形路徑的空間結構。這種結構與綜合體式的建筑模式最為匹配。其優勢在于路徑較為集中短促,可節省空間,滿足集約型的功能空間布局需求。同時很少出現長距離的盡端式廊道空間,路徑都是閉合循環的,能有效提高交通效率。教學樓的1 層與2 層采用通高的中庭式廊道圍合空間結構,強化了建筑入口空間與內部空間的秩序感;3 層及以上的空間采用外部庭院式的廊道圍合空間結構,并且不同樓層之間連廊的位置會有錯動,從而形成2 個或3 個不同的環型路徑組合[6]。

基于復合化的環型廊道結構,圍繞中間庭院進行了廊道節點的選址。這些節點包括東西方向與垂直步梯復合的連廊擴大空間,以及位于南北線型廊道中的局部凸出擴大空間。節點空間的形態分為兩種:一種是采用向中庭凸出的方式進行廊道拓寬,為休息或活動的學生提供良好的視野觀賞庭院;另一種是在中部連廊的兩個端頭通過整合移除部分功能空間來形成放大區域,以此復合交往空間、服務空間與緩沖空間。廊道中節點空間的設置相對密集,基本上每隔三個功能空間就有一個節點放大空間,以滿足高密度的綜合體中使用者的公共交往空間需求。

在本項目中,為了滿足廊道空間功能復合化的需求,進行了多樣化設計:第1,通過局部空間2 層打通,將單一線型的廊道轉化為通高空間復合型廊道,增加空間冗余度,并植入了看書、自習、交往、休息以及文化展覽等功能活動。第2,對于轉角處的廊道空間,通過整合放大空間平面形狀,并增加自習用的桌椅與休閑用的沙發,使其不再是簡單通行的過道,而是自然地融入了學生交流與多人自習的行為內容。第3,在首層入口空間與廊道的復合區域,增加了電子宣傳、人工咨詢等多種服務性質的功能。第4,在端頭式的廊道節點空間,按照不同的交流要求添置了幾個不同使用人數規模的家具設施,將其轉換成集休閑、觀景、用餐、交往于一體的復合功能空間。

本工程另一大特色是廊道空間形態的復合化,特別是豐富立體的連廊體系。項目位于嶺南地區,以濕熱氣候為主,因此采用了開放通風的外廊加連廊組合形式。連廊對內與建筑的內部庭院空間產生形態復合,對外與用來漫步式體驗的回旋樓梯產生復合。在內外雙重作用下,加上片墻的造型錯動,呈現出充滿立體層次感、空間趣味性的復合形態。在這樣的復合廊道空間中,學生除了快速通行,還可以選擇駐足停留,尋找拍照點拍攝,挖掘空間中的造型創意與探索樂趣。

廊道空間的界面設計以復合文化要素為核心,采用實體界面的類型,以紅磚墻為基本材料與色調,并搭配暖色調的燈帶,塑造歷史沉淀的莊重感。界面的肌理除了還原紅磚材料的特色,還局部進行了凹凸紋理的構造,并配以深古銅色金屬刻字構件裝飾。廊道空間的吊頂用了網格狀的結構形式,通過清水泥漆打造清水混凝土的感覺,以冷灰色系襯托紅磚墻的精致。

4 結語

通過對高校公共教學樓廊道空間功能復合化設計的分析,這種設計理念在滿足多樣化功能需求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了空間的利用效率和舒適性。通過圍繞中間庭院設置廊道節點,實現了空間功能的復合化,包括連廊擴大空間和局部凸出擴大空間。這種設計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休息和交流場所,還通過拓寬廊道和整合移除部分功能空間優化了空間布局,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適感和體驗。節點空間設置密集,有效地滿足了高密度綜合體中使用者的公共交往需求,提升了教學樓的整體功能和服務品質。

猜你喜歡
教學樓廊道空間
天山廊道與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大美黃河生態廊道
教學樓,作文本里的方格 組詩
基于遺傳算法的教學樓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設計
教學樓自動門控制系統研究與設計
長城廊道能使陜西旅游更豐富多彩嗎
白城市新區學校教學樓結構設計
鄭州市2014年擬再建千公里生態廊道 共涉9條水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