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蘇州尋找蘇東坡之虎丘閭丘

2024-04-25 06:05蔣理
文史知識 2024年1期
關鍵詞:竹樓虎丘太守

蔣理

移居蘇州之后,虎丘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不僅因為這里秀壁疊翠,古塔巍峨,更是因為在這里,我能看見當年東坡眼中的風景。

“入門無平田,石路細穿嶺。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湛盧誰復見?秋水光耿耿。鐵花繡巖壁,殺氣噤蛙黽。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頑礦。當年或未信,異類服精猛。胡為百歲后,仙鬼互馳騁?窈然有清詩,讀者為悲哽。東軒有佳致,云水麗千頃……”我常常跟隨東坡《虎丘寺》詩中的描述,沿著那條穿嶺細路,感覺自己與先生并肩而行,俯視劍池秋水,走過生公講臺,登上鐵華巖壁,直至看見云水萬千。

一 二丘緣

虎丘,是東坡收到的一件特別的禮物。熙寧六年( 1073),三十八歲的詩人成為蘇州太守王誨的座上賓。王誨的父親王舉正曾獲賜宋仁宗御筆親書“端敏”二字,這位太守看上了東坡的如椽大筆,懇請他寫下了《仁宗皇帝御飛白記》,期望托其文而不朽。

太守特別安排了蘇州“二丘”來接待貴客?;⑶?,是吳中的第一名勝;而閭丘,則是城里的第一名士。宴席就設在虎丘山中,秀壁清泉,古木怪石,更有“舞衣歌扇”助興,江南才子勸酒,想來酒量甚淺的東坡必是酒酣耳熱扶醉而歸。

這次虎丘之行給蘇軾留下的印象頗深,以至于一年之后,重返蘇州,再登虎丘,還在詩中念念不忘 —“當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娛賓得二丘。白發重來故人盡,空馀叢桂小山幽”。詩后的自注中,蘇軾用太守王誨的話隆重推薦了“二丘” —“郡人有閭丘公。太守王規父嘗云:不謁虎丘,即謁閭丘”。

這句注解應該就是今天虎丘景區宣傳語 —“蘇東坡說: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的由來吧,它和《虎丘寺》詩,以及用詩中妙語命名的景點“鐵華巖”“千傾云”一起,將先生推上了虎丘代言人的位置。雖然稍有取巧之嫌,但我想先生應該不會介意,因為蘇州的這座人文之山,以特殊的方式,對他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 百煉鋼

對于見過蜀中雄峰和長江黃河的東坡來說,虎丘的山水并不足以引起內心的波瀾,這里真正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印象的,是王禹偁。這位宋初的詩人和名臣,曾在蘇州府長洲縣做了三年縣令。三年當中,關心百姓疾苦,勤于政務,深得民心。因此,在他故去之后,蘇州人在他最喜愛的虎丘山上,建“王翰林祠”,寄托敬意和思念。

東坡眼中的王禹偁像一身正氣,“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他在畫像前久久站立,任由王禹偁的一生,在心中幕幕重現 —直言進諫,獨立當世,三遭貶謫,不改其志,最終客死蘄州,“以身殉義”。這也許就是蘇軾心中的“真君子”,是廟堂之上的“百煉鋼”,他“想其遺風馀烈,愿為執鞭而不可得”。

彼時的蘇軾,剛剛在新黨的圍攻之下,被趕出了朝廷,遠走江南。他渴望著京城有王禹偁這樣的人,“正色而立于朝”;也期待自己成為另一個王禹偁,“消禍于未形,救危于將亡”。夾雜著委屈、憤怒、不甘的家國情懷,始終在他的心中暗流涌動,終于在數年之后,傾瀉在了《王元之畫像贊并序》之中:“招之不來,麾之不去”“三黜窮山,之死靡憾”“一時之屈,萬世之信”。千年之下,再讀此文,我幾乎可以感覺到先生胸膛劇烈的起伏。

他在虎丘遇見了王禹偁,也喚醒那個以天下為己任的自己。他在《王元之畫像贊并序》中寫下對偶像的贊語,卻也寫下了給自己的人生讖語。

三 風流守

閭丘,名孝終,字公顯,曾出任黃州知府。今天蘇州古城當中的“閭丘坊”巷,便是他舊宅所在之處。我選在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走進這條安靜的老街,就像千年之前,東坡來時那般景象。街邊粉墻黛瓦,宅院幽深,但已經無法知曉,哪一道門后曾藏著東坡詩中的舞榭歌臺。

熙寧七年的江南煙雨中,詩人第一次走進了閭丘孝終的家。主人殷勤接待,美酒佳肴,輕歌曼舞。惹得東坡詩性大發,他揮毫寫下《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詩中的閭丘“五紀歸來鬢未霜,十眉環列坐生光”,年約六十兩鬢無霜,江南水鄉人間天堂,美人堆中擁紅倚翠,確實是一副“風流太守”的樣子。

對于東坡來說,私家園林中的逍遙閭丘,就如同攜美歸隱扁舟五湖的范蠡、掛印而去采菊東籬的陶潛,撥動著他生命中的另外一根弦。如果說王禹偁如朝堂上的“黃鐘大呂”,而閭丘孝終則是江湖里的“瀟湘水云”。它們就是東坡生命中仕與隱、進與退、入世與出世、大濟天下與獨善其身,分別寄托于蘇州“二丘”,來與主人相見。

身在江南的東坡,失意于黨爭,那些經世濟民的宏愿都成了鏡花水月?!耙霍垂锰K,便逐鴟夷去得無”,此時此刻,他的心或許已被閭丘的身影籠罩。

四 黃州客

東坡可能從未想到,數年之后,會以這樣的方式,與“二丘”重逢。元豐二年(1079),烏臺案起,東坡從“座上客”到“階下囚”,最后以“犯官”身份,被貶往黃州,做一個沒有任何權力的“團練副使”。而這座城市,正是王禹偁和閭丘孝終都曾出守過的地方。

王禹偁的黃州之旅比東坡早了八十年,那是他人生當中第三次被貶謫出京,擔任黃州知州。他在這里修補城垣、整頓軍隊、重修孔廟、弘揚教化,讓這座小城“政化孚洽”。公事之馀,還在赤壁山上用廉價的楠竹建起了小竹樓以自娛。

遺憾的是,東坡來到黃州時,竹樓已不復存在。雖然不能再登斯樓憶斯人,但我想每當東坡讀起那篇《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的時候,王禹偁的形象一定會破紙而出 —“公退之暇,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竹樓和文章或許是王禹偁留給后世逐臣最好的示范 —積極做好本職,淡然面對貶謫,永遠堅持本心。但對此時的東坡來說,小竹樓生活已是一種奢望,他不得不放下所有的夢想和體面,去做一個墾荒種植養活家人的農夫。當人生低入塵埃,當生活突破了王禹偁的邊界,身處黃州的東坡將從哪里獲得強援,去完成心靈的突圍呢?

五 繞指柔

猜你喜歡
竹樓虎丘太守
“官念”
綠色的竹樓
蘇州虎丘街道加強消防設施建設
虎丘劍池,流淌在姑蘇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這里有虎丘溫度和速度
讓子彈飛
地域性文化景觀設計
虎丘游記
“太守”是怎樣的官職
郡守·太守·京兆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