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電影“風物”修辭下的隱秘敘事

2024-04-25 06:45章龍張仲陽
電影評介 2024年2期
關鍵詞:風物空間

章龍 張仲陽

城市對于電影意味著什么?通常情況下,城市僅僅是電影敘事的發生空間,就如戲劇舞臺上的布景一般,總是承擔一種輔助的功能。然而,在建筑研究中,對“風物”的關注卻為人們理解電影中的城市提供一種獨特的視角。學者馬援指出:“‘城市風物是打開一座城市歷史文化意義的標簽,它刻錄著一座城市遠古今朝的發展過程。城市風物是活在當下的歷史,是時空疊加的沉積;它不是孤立的、無結構和無序的,而是被一串串聯動的空間隱喻符號以歷史的、文化的、語言的或是藝術的方式相互交織而凝結在一起。某種程度上,從風物層面敘述城市,實現了多層次、立體化復原城市的真實風貌?!盵1]在這一視角下,城市不再是冷漠的布景,而是時刻通過風物,訴說著在它身上所發生的歷史與故事。電影對城市風物的表現,也不再僅僅是作為敘事背景的呈現,而是企圖通過城市風物的獨特意蘊,打開重疊在城市之上的愛恨情仇。由此,城市風物完全可以被理解為德勒茲意義下的“褶子”[2],而城市電影則旨在通過鏡頭蒙太奇的呈現,重新以電影再現的方式,打開褶子覆蓋下潛在的情感現實。

以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維托里奧·德西卡,1948)為例,該片呈現了大量描繪城市街頭景致的鏡頭,但這些鏡頭對城市的表現,仍僅僅停留在對一種現實主義的追求和需求上,即力求樹立真實的城市面貌,為敘事的發生和上演提供空間和場域的情境。與此不同的是,城市風物是通過生活在這里的人,來展現城市空間環境與精神風貌的融合,將人物作為城市的背景,以表現城市當下生活中的過去與未來。從這一角度來看,城市風物便是通過呈現城市中的人,發生在城市中的事件與城市中的風俗之間彼此交織而締結的關系,建立起傳統敘事之外的充滿隱喻和想象的敘事關系網。由此來看,城市電影在這個基礎上表現出強大的內在能量和驅動力,體現了與當下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聯系,表現出各具特色的、根植于城市文化特質的敘事結構。因此,在這一視角下重新審視日本導演今泉力哉的電影,自然而然也便可以開啟一個全新的理解緯度。

在今泉力哉的鏡頭之下,作為東京文化地標的下北澤成為《在街上》(日本,2019)敘事中的“隱秘主角”??v橫交錯的小道,琳瑯滿目的各式店鋪以及三三兩兩穿著奇裝異服的年輕人等,共同在鏡頭中構建出下北澤的日常圖景,這也體現出金泉力哉一貫性的導演風格,其所展現的并非是一種固定的敘事主題,也不是就典型事件所展開的敘事內容,如今泉力哉在《愛情是什么》(日本,2018)和《一首小夜曲》(日本,2017)中表現的一樣,是一種充滿“城市風物”感的都市氛圍。注入風物的城市電影將城市中的不同結構以符號化的文本形式注入敘事當中,當“敘事”與“城市風物”相互作用時,不僅突破了影片敘事中的時間限制,更進一步展現出作為城市而存在的歷史記憶的別出心裁的活力感,從而賦予影片內容更多的人文情懷與生活氣息。在這一視角下,敘事不僅是以城市風物作為敘事空間的承載考量,更重要的是從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為視角展開故事。具有風物姿態的電影敘事不僅賦予情節以更多活力,更是影響著人們對城市的感知,最終呈現出一種與電影文本并行的人文景觀和視覺文化圖景。

一、城市電影中風物的敘事視角

影片《在街上》的敘事主體是對生活在下北澤的年輕人的情感關系的講述,并用出軌的主題構成敘事的主要線索。從敘事角度來說,這一對情感關系的表達并不成功。鏡頭大量地描繪了玲瑯滿目的古著店、奇裝異服的年輕人、破敗的小酒館等城市生活景觀,并沒有清楚的線索交代幾個青年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影片如散文一般,大量生活場景的描述置換了本該作為行動主體的人。正如影片題目所提示的那般,影片人物更多不是為了表達都市青年的情感主題,而是企圖通過都市青年日常生活的情感,重構下北澤的城市空間。由此可見,空間從原本背景的位置轉而成為情感的主要載體?!叭恕钡墓适卤弧俺鞘小钡墓适绿娲?,今泉力哉由此展開城市電影內風物的獨特敘事視角。

從定義上來講,城市風物不僅意味著城市中的空間延展,而且也是展現城市人群長期生活方式的手段,由此傳遞出城市發展中人與空間的二元關系。顯然,在當今的城市電影中,已經離不開對于城市風物的描述,圍繞著城市的敘事已經不能離開人而言物,也無法脫離物而狀人,人與物之間已經成為互相填補意義的生活共同體,承載著難以言喻的情緒意義,成為搭建城市電影內在的聚合系統。相聚、離別、歡樂與悲傷,這些城市人群在生活實踐中產生的情感皆以內嵌的方式蘊含在城市風物符號化的表達之中。通過這一敘事邏輯,以《在街上》為代表的城市電影鑄造出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即通過敘事構建起城市風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從符號文本上實現對于城市結構的解讀,也為觀眾認識城市文化搭建了一條途徑。綜上,以城市風物為切口構建的電影敘事主要有以下三層敘事視角。

(一)城市風光:城市結構與延展所體現的城市外貌

城市的地貌與風光往往是影片自最淺顯層面所要呈現的。以《在街上》為例,鏡頭跟隨著主人公行走的軌跡,將下北澤的街道、商鋪、娛樂場所、局面住宅等城市外貌一一呈現出來。以影像直接再現的形式,攝影機“機械的眼”如實地記錄著下北澤的城市樣貌。通過蒙太奇的形式,觀眾可以借影像場景的直觀表現,再現下北澤的生活樣貌。于是“電影”以觀看的形式,帶領觀眾以“缺席的在場”[3]的方式,領略下北澤的城市風光。

(二)城市物產: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所生產的特殊物品

城市物產是影片呈現的空間關系所帶來的。下北澤因其眾多的二手古著店與獨具特色的小酒館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成為日本的“亞文化天堂”。在影片中,穿著各異的年輕人與他們相遇的酒吧、商店、街道,共同構筑了這一“亞文化天堂”的特色地域景觀。下北澤也因眾多的展演空間而被冠以“戲劇之城”的名號。影片開場不久,有一組鏡頭是主人公荒川青看完演出后在街上夜游,逛至小劇場海報前發呆,隨后與闖入的警察進行一段沒頭沒尾的對話,這個片段對于敘事而言似乎僅僅是路邊街頭的陌生人之間沒有意義的搭訕,但本質上這段敘事既是以象征性的影像符號營造出那一時期日本青年的理想和對現代生活的愿景,又是在社會學意義上的對文化層面的新型社會空間的呈現和生產,表現出日本現代社會文化的角力與變遷。

(三)城市習俗:特殊的人際關系締結與維系方式

這種特殊的表現內容展現了現代城市電影中敘事方式的轉向,從單一性的城市描述轉向內嵌式城市景觀的具體顯現和與之相配的文化敘事邏輯。[4]所以,將人物行為邏輯與城市風物聯系在一起可以展現出獨特的敘事視角,并有效地將城市特質中的風土人情進行連接,實現具有歷史沉淀感的空間生產,由此彰顯城市與城市產生的文化之間的邏輯關系?!对诮稚稀芬阅兄魅斯拇ㄇ嗟牟椒ヅc視角作為主線敘事邏輯,從家中到古著店再到咖啡館,隨著男主人公步伐的不斷前進,下北澤在電影中的全貌也在不斷地展開,在其中生活的各式男女的故事也得以體現,從相識到分離,從交集到離散,最后又全部隨下北澤的人流而去。這些若有若無的人際關系隨著下北澤不同城市空間的疊加,錯落有致地分散在電影敘事之中,帶有一種模糊而又難以言說的觀感,就如同下北澤街頭無緣由冒出來的奇怪路人。從中來看,《在街上》的城市風物敘事視角形成“城市風物”與“人”的互動關聯所締結而成的符號意義集合。

今泉力哉在電影中將“城市”與“風物”相聯系,使之成為一種可以通過觀感產生認知的結構,更是一種可以以符號所展現的隱喻敘事視角。下北澤在今泉力哉的鏡頭下不僅體現出獨特的空間布局和結構秩序,更是展現出在區域發展歷程中的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傳遞和延續著城市空間與居住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潛移默化而形成的一種獨特風貌。這種風貌不僅僅是作為敘事背景單獨存在,而是融入電影文本之中成為敘事之內的敘事。從《在街上》來看也是如此,這部電影幾乎沒有敘事主題,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敘事的主題是依靠下北澤的獨特城市風物才得以建構。音像店、古著店、咖啡館、小劇場以及形形色色各類小店形成下北澤獨特的氣氛與氣質,同時也為電影中的敘事做托底,成為影片中各色男女人際關系的注腳,實現物理意義上真實空間的再現和生產。因此,這也讓電影中人物關系、場景以及話語文本的反復拉扯和試探有了新的形狀,在此之上構建出的男女關系顯然充滿了頗具微妙的魔力,為觀眾的觀感給予難以言說的賦形。

二、城市電影中風物的敘事方式

利用符號化的表征展現城市風物是城市電影獨特的敘事表達方式,《在街上》的鏡頭中呈現的咖啡館、劇場與小酒館不僅作為敘事場景,還作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征物和一種獨特標記來展現城市生態與城市文化的精神,同時,也是敘事中人際關系表達的補充。因此,《在街上》也自然地呈現出三種敘事表現的特點:

(一)去中心化的敘事表達

隨著全球社會的發展,巨型都市紛紛拔地而起,但從現在的城市電影敘述表達來看,原先對城市的恐懼或者自閉式的表達精神已經出現轉向。以城市電影的特質為出發點進行追溯的話,無論是從城市空間表達來講,還是從城市文化記憶的角度來講,均會發現一種去中心化的表達邏輯。[5]也只有在去中心化的敘事表達過程中,城市風物所展現出來的獨特姿態才能夠一步步地體現出來。這種表達方式打破了原有的電影敘事框架,轉向一種多視角的敘事方式——他者視角下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無論是伍迪·艾倫的“歐洲三部曲”(《午夜巴塞羅那》(西班牙/美國,2008)、《午夜巴黎》(西班牙/美國/法國,2011)、《愛在羅馬》(美國/意大利/西班牙,2012)),還是是枝裕和的《幻之光》(日本,1995)、《步履不?!罚ㄈ毡?,2008)和《海街日記》(日本,2015)等電影,均從城市空間與生活實踐的角度出發,構建出具有城市風物情節的敘事表達,這一范式也足以從敘事表達上影響城市電影的表達張力。在這樣的創作方式中,城市風物一方面展現著社會進程下城市中人物關系的演進,一方面又以真實的城市文化為基礎為影片注入交互式的敘事場景?!对诮稚稀返溺R頭總是在一個又一個場景中穿梭。人物的對話與行動不是為了一個統一的敘事線索而行進。與此相反,《在街上》調轉了人物與場景的關系。人物在場景中的行動不再為固定的戲劇目的而服務,而是僅僅作為場景的注腳,是對場景的解釋。該影片借人物在場景中穿行,場景與場景之間產生關聯,制造了別有意味的去中心化的獨特敘事效果。

(二)形象化的敘事呈現

從理查德·霍加特的角度來看,城市生活顯然不僅僅是從個人角度出發,而是需要從鄰里關系、家庭和城市地域角度序列來進行考量。從公共舞臺到幕后活動的空間化轉換中,“鄰里有愛”“溫暖幫助”等諸多階級品質也在場景的不斷變化中得以展現[6],“物”與“人”也得以交互,共同勾勒出在城市中生活的文化景觀。顯然,城市電影中的人與物并非橫平豎直般的整齊羅列,而是在交疊演進中動態前行,城市空間、城市物產成為敘事人物的靈感與對話文本的注腳,敘事也借由城市空間、城市物產的印象與記憶激發出全新的關系角度,由此產生全新的城市電影美學顯現。借此,城市風俗得以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也為城市電影敘事提供了幫助。由此可見,形象化的城市電影符號——不論是公共設施抑或是私人領域,均通過敘事的不斷轉變,成為情景合一的都市特征。在此,電影中的城市空間也脫離了原先外在物的特質,成為承載城市風俗的意義載體,形成敘事與城市之間的雙向互動。因此,對城市風物的表達一方面突破了傳統城市電影中對于城市形象的單方面描寫,另一方面則打破了利用城市渲染敘事的手段。當今的城市電影采用一種兼容模式,將情景與空間疊加結合在一起,建立了城市風物與文化生活圖景式的形象化敘事?!对诮稚稀吠ㄟ^對主人公生活場景的營造,以空間中的人物重新塑造了空間的獨特形象。古著店的擁擠與零碎,小酒館的溫馨與逼仄,咖啡館的文藝景致通過其中的年輕人,構建了自己的空間形象。

(三)潛在化的敘事表征

城市風物不僅僅是符號化的、物化的外在體現,而是聯系著人們記憶、想象與對比的外在表征符號,構建了人們對于一座城市認知的整體。英國文化學者斯圖亞特·霍爾認為,城市中內涵多元的文化場景顯然是對于歷史痕跡的表征,在復雜的文化場景之中,城市內的多種文化符號不斷沖擊、聚合與疊加,產生了獨特的效果。[7]城市風物構建起一套想象系統,這類系統通過內在聯系立刻調動觀眾的感官,利用敘事中不斷展現的城市風物,使觀眾可以將對電影中城市風物的感受與腦海中的城市記憶疊加在一起,進而聯系敘事進行信息的接受、解碼與反饋,形成對于敘事的不同理解和再表達。[8]從電影開端起,《在街上》便將城市風物與人融合在一起,男主人公是獨來獨往的古著店員,頭頂亂發,背著大背包,朋友寥寥喜歡獨來獨往,在與女友分手的不甘心中,伴隨著獨特的背景音樂,一頭扎入下北澤的街道叢林之中。在這個街區之中,他遇見了在人聲鼎沸的餐館中專心吃拉面的短發女孩、在轉角處碰見了暗戀自己侄女的中年警察、從作家轉行做演員的酒吧???、總是陷入情感糾葛的打工少女……《在街上》的成功之處便是脫離了單純指涉地理空間的城市敘事,而是使觀眾體察到如何言之有“物”且其“行”之有效地生活在城市生活當中,進而展現出下北澤獨特的地域氣息和人文情懷,為電影敘事的內核提供了潛在性提示。

三、城市電影中風物的敘事隱喻

頗具隱喻感的視角是創作城市電影的主要手段之一。城市電影中對城市風物的獨特表述,并非僅僅是對城市規劃的展現,更是以城市空間為載體體現城市氣韻,讓觀眾在通過隱藏視角觀測敘事的同時,也可以體驗到獨樹一幟的愉悅感。今泉力哉利用下北澤的城市風物建構起一種具備符號隱喻感的視角,從而展現生活在其中的各色男女以及人與城市之間的互動距離。

(一)情感想象與城市精神

隨著男主人公不斷游走在下北澤各種地標的過程中,男主人公與其他角色的關系得以建立與展開,所表現的也并非是對下北澤地理位置關系或者單一的城市中人物關系的描寫,而是呈現出嵌入城市景觀中具體的、直觀的與具備體驗感的文化敘事,進而將“人”與“風物”結合在一起。獨特的下北澤風物也成為《在街上》人物關系發展的敘事內容,各色情感“怪相”也在其中得以展現——男主人公的女友理直氣壯地喜歡另一人,女大學生明明喜歡前男友還投入一段新戀情,女顧客滿懷怨氣地幫助心上人挑選適合約會的服裝……像電影中“感情的事情說不清楚”一樣,在以男主人公為中心的感情關系中,彌漫著一種由下北澤這個街區所體現出的一種獨特的不確定感,這實際上也表現出導演對于一貫以城市刻板印象作為敘事核心的創作方法的一種挑戰。

從情感體驗上來看,《在街上》展現了下北澤生活的普通年輕人,他們一邊渴望與陌生人產生交際,渴望陳述表達,渴望被看見,一邊又沉醉于個人的自我世界,同時也在一遍遍的實踐中體會著希望反復落空的失重感。下北澤街道的光怪陸離,使得生活在其中的男女難免產生漫無邊際卻又期待實現的想象。細究之下,這般想象也僅僅是獨居狀態下的自我疏解與多余的心跳時刻而已。但今泉力哉所展現的這般細膩情感與下北澤的獨特街道風貌聯系在一起時,“人”產生的“情感”與“城市”誕生的“風物”便有了更多的共振,如同咖啡館中一桌人談論著維姆·文德斯,另一桌人卻分享著漫畫體驗,今泉力哉鏡頭中所體現的是一種獨特的、由下北澤產生的迷離感,人物敘事與城市風物敘事一起成為一種單純的風景,保留了當下青年人的敏感與自持,也展現了街道中轉瞬即逝的瞬間和亙守的不變。包裹在城市鋼筋混凝土外表下的隱秘情感,被鏡頭經由人的行動而打開。人與空間借“城市風物”共同營造了下北澤的情感空間,為潛在的城市情感與記憶,找到一種具體的、可見的載體與依托。

(二)景觀人文與城市文明

在承載情感與想象的過程中,下北澤頗具城市意味的符號標記和現代人際關系交織在一起,強調著城市關系中的人情冷暖,體現了獨特時代背景下的人文景觀。城市電影中的風物將城市的街頭巷尾和各色人群緊密聯結,彼此觀照,互為鏡像。在鏡頭的切割和重組中,電影對城市進行記錄和重塑?!对诮稚稀返臄⑹码[喻中,今泉力哉將城市風物特質注入到影片人物關系上,利用人物與城市空間的構圖,營造出城市中文化的展現方式與人文情懷。與此同時,《在街上》還利用敘事形式將城市特質與潛質進行詳細表達,調撥傳遞了空間與人文的互動符號,以潛在敘事的方法展現一座城市頗具美感的形式主體,體現城市發展中人際關系變遷的母題,并從多種場景下人物對話文本與人物關系的變動中展現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總體風貌,由此完成對傳統城市電影以地理坐標連接觀眾記憶的一次挑戰。所以,《在街上》的“在街上”是一種獨特狀態,隨著男主人公的兜兜轉轉,上行下行,情感與風物的結合帶來了有趣的敘事觀感——街道空間成為共享體驗,對話隨處可以展開,對峙隨時可能發生……當相遇、相知與交流的展開完全嵌入到街道之中時,“在街上”所體現的更像是一種在獨特城市氛圍敘事下的尋找與希冀。

結語

需要強調的是,城市風物不是城市電影的展現主題,而是作為敘事內部的邏輯關系進行體現,更為重要的是展現了人物在行為背后的價值觀念與情感邏輯?!对诮稚稀愤@部電影中,城市風物內化為一種沉浸式敘事表達手法,體現出下北澤居住者與這一城市區域的密切關系,強化了城市與居民在人文情懷之間的強烈羈絆。城市空間、城市物產與城市風俗共同作用,體現出獨特人文精神與文化內涵,顯現出一所城市獨有的歷史與文化氣息。由此可見,城市電影離不開對于城市風物內化與表征的思考,在敘事中尤其需要體現城市精神風貌對于電影敘事視角與方式的影響,而城市風物正是可以將城市潛藏的文化底蘊與空間符號表征進行結合的有機體,從而形成一種頗具隱喻感的敘事風格,最終構建出美妙而又和諧的電影詩篇。

參考文獻:

[1]馬援.符號隱喻視角下的“城市風物”敘事[ J ].探索與爭鳴,2021(05):169-176.

[2][法]吉爾·德勒茲.褶子:萊布尼茨與巴洛克風格[M].楊潔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25.

[3]R.G.Collingwood.The Idea of Hist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213.

[4]葉治安,張煒,許曉敏.日本現代化城市的發展經驗與風物觀察[ J ].上海城市管理,2016(03):6-9.

[5]路春艷.城市電影:關于城市的想象與記憶[ J ].北京社會科學,2008(02):76-80.

[6][英]理查德·霍加特.識字的用途:工人階級生活面貌[M].許冠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4-40.

[7]鄒威華.斯圖亞特·霍爾的文化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76-81.

[8][法]羅蘭·巴特.神話修辭術[M].屠友祥,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13.

【作者簡介】? 章 龍,男,山東德州人,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博士生,主要從事電影敘事、電影跨媒介、戲曲電影研究; 張仲陽,女,河北邯鄲人,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博士生,主要從事戲曲跨文化傳播、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風物空間
作品:風物長宜
興化風物
國學小筆記:“可鹽可甜”的地下第一IP
江南風物
沉淀歲月的影子——“風物”主題閱讀
創享空間
空間是什么?
世間風物——和美術館啟動展
創享空間
創享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