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實攝影·精神建構:紀錄電影詩意書寫研究

2024-04-25 06:45張燕
電影評介 2024年2期
關鍵詞:紀錄大橋紀錄片

張燕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第一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不僅是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我國內地與港澳地區心連心的“紐帶”。面對澳門回歸20周年、港珠澳大橋即將全面貫通的特殊背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等多家單位,邀請Discovery探索頻道共同創作完成了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閆東,2019)的攝制、制作。該片采用柔性化敘事方式來講述剛性故事題材,用形象化的視聽語言來呈現關鍵細節,并從勞動者、建設者的微觀視角來再現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復雜、艱難和巨大風險,不僅向觀眾展現了雄偉、壯麗的港珠澳大橋,也生動詮釋了普通人的奮斗精神。由李誼、周婧和黃躍等人執導的紀錄電影《一路幸?!罚?023)以北京公交百年來的發展、壯大為敘事主線,通過講述公交人一心為民奉獻的初心故事,詮釋了大眾與公交的深厚情感,也通過對北京公交的改革歷程進行敘事,使觀眾深刻體會“家國變遷”?;诖?,本文通過對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和《一路幸?!返囊暵牂C制、敘事策略和價值建構進行解讀,以其為紀錄電影創作提供借鑒。

一、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與《一路幸?!返囊暵牂C制

英國紀錄片導演約翰·格里爾遜于1926年在紐約《太陽報》上首次使用了“紀錄片”的概念,并確立“紀實”作為紀錄片的核心美學思想。[1]在紀錄電影敘事過程中,通過最新視聽技術,將極致美感、獨特審美意蘊融入敘事內容,采用充滿詩意的視聽語言,不僅為觀眾提供了唯美、真實的記錄影像,也表達了人文化的審美意象。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將“大橋”作為重要的敘事符號,將重大工程與個人命運、民族命運相聯結,采用寫實表達與“假定性美學”表達相融合的敘事策略,以更加年輕、現代的表達方式,在深刻詮釋家國情懷、渲染溫情畫面的同時,以詩意化的手段來處理現實題材,展現了獨特的中式審美風格。

(一)場景:現實場景與人文美學的融合

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在《電影是什么?》(第2輯)一書中提出:“即便單純的記錄也不是一種美學的退步,相反,這是一種表達形式上的進步,是電影語言的進化和形式的擴展?!盵2]數字技術與紀錄電影的深度融合,不僅呈現了多元化的影像文本,也以新的融合型敘述方式,打破了傳統故事框架的束縛,并通過延伸、拓展故事文本,塑造了新的敘事空間。[3]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通過對港珠澳大橋及其相關的周圍環境、事物進行描述,將世界橋梁技術與東方美學相結合,探索其中蘊含的東方美學、人文意義,以深情的、強烈的藝術表達,書寫了“中國式”紀錄片的美學風格。從畫面構圖看,該片具有現代科技美學與傳統美學相互切換的風格特色,無論是對大橋周圍自然風光的展現,還是描述人物故事、心理的內景,都具有獨特的“中式留白”特色。在拍攝制作方面,通過采用航拍、水下攝影、延時高速等技巧,以寬畫幅來表達歷史時刻和重大工程,用“大氣寫意”的方式,將觀眾迅速帶入敘事場景。該片將“大橋”作為有形的藝術符號,其中不僅承載了大橋背后世界領先的施工技術,也闡釋了攻克大橋涉及水文、地質、生態等復雜難題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的現象,彰顯了深刻的人文精神、社會意義等內容。美國紀錄片導演羅恩·弗里克認為:“片名”是社會語言的符號,一部電影的主題核心都會強烈地蘊含在簡單的片名之中,也是場景選取的重要依據。[4]紀錄電影《一路幸?!吠ㄟ^將“公交車”作為敘事符號,將公交車的路與一路幸福觀念相融合,選擇遠郊線、燕郊線和313公交線等具有代表性的公交線路,通過使用大廣角、大遠景的拍攝技巧,增強視聽畫面的透視空間,在講述真實現場的同時,建構起有開闊張力和深厚表現力的場景,詮釋了豐富的人文美學與哲學價值。

(二)聲音:視聽元素與紀實美學的融合

電影在本質上是一種新語言①,聲音是電影語言中最有現實主義特征的元素,通過巧妙利用聲音來勾勒銀幕空間形象,將有力拓展影片的敘事空間。[5]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聲音創作時,通過遵循客觀、真實的原則,關注聲音細節,使用充滿視聽美感的畫面語言來表達思想主題。在“天鴿臺風”的故事中,該片通過以紀實性的敘事方式,使用多種環境音效疊加的方式,為觀眾呈現了家具撞破、人被海浪沖擊等一系列更有沖擊力的聲音,更好再現了臺風“天鴿”來襲,還沒有正式竣工的港珠澳大橋成功經得起大自然的考驗,獲得了“沉浸式”觀賞體驗。在放置沉管的動畫場景中,該片通過再現“海底放置沉管”的真實聲音,以強烈的低沉感、若隱若現的回音,象征了沉管與岸邊場景的關聯。當大橋建設者與保護區人員一起將一只被成功救助的海豚放歸大海時,畫外音響起了工程師們開工前的誓言聲:“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奔o錄電影通過利用聲音元素,將特殊記憶與現實場景、未來展望相融合,實現了美學價值的升華。紀錄電影《一路幸?!穼⒓o實元素與視聽因素相融合,通過邀請北京人李立宏老師擔任配音,獨特的聲線,不僅給觀眾接地氣、親民的感覺,也用充滿情感的聲音,以回憶的方式,建構了充滿感染力的敘事文本。同時,該片將背景音樂與不同年代的公交人故事相融合,比如,將《歌唱祖國》與20世紀50年代公交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與20世紀80年代公交人、《北京歡迎你》與北京奧運會相融合,既讓觀眾獲得了更加強烈的場景代入感,也通過傳遞充滿特殊情感的故事內容,傳遞了公交人的人文精神,喚醒了觀眾的情感記憶。

(三)影像:現實關照與歷史文本的融合

在新的審美語境下,通過發揮紀錄電影的詩意書寫優勢,更加關注體現歷史質感,以深沉的大史觀,展現諸多假定事實,用紀實美學、技術美學來關照現實生活,不僅融入相關素材,還承載了其他歷史信息。[6]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以宏大的歷史觀為基礎,聚焦工程建設的歷史文化,通過將重大工程“港珠澳大橋”與民族復興、澳門回歸20周年等重要歷史節點相結合,用現代的影視語言與紅旗渠、郭亮洞等超級工程項目相融合,通過使用八段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影像片段,串聯起我國歷史上的多項工程奇跡,詮釋了我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歷史變遷。紀錄電影《一路幸?!吩趧撟鬟^程中,使用了一段1951年的歷史影像,講述有軌電車首批6名女司機通過實習期后,在東單廣場進行“行車儀式”的真實故事。為挖掘敘事亮點,該片還邀請了當時的售票員一起觀看歷史影像,通過使用鏡頭語言挖掘歷史文本的現實意義,用更真實的情感視角使敘事空間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電影《港珠澳大橋》和《一路幸?!吠ㄟ^將紀實的歷史影像與現實場景相融合,在不損害自然紀實的同時,豐富、補充了觀眾對橋梁建設歷史、北京公交歷史的認識,實現了現實關照與歷史文本的有機融合。

二、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與《一路幸?!返臄⑹虏呗?/p>

紀錄電影具有社會鏡像、藝術表達及歷史文獻等多重文本性,其中主要線索是非虛構的故事,講述的內容并非表層再現和簡單記錄,而是通過有選擇地表現相關素材,在“講故事”的同時,從而實現事件真實、觀點真實和心理真實等敘事效果。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和《一路幸?!凡捎靡暯鞘湛s、聚力典型事件的敘事手法,以主觀介入、客觀記錄和真實再現的敘事策略,讓敘事主題更加厚重,更有代入感,更好實現了藝術觀賞、情感傳播與人文詩意的生動書寫。

(一)主觀介入的話語框架

經典敘事學采用結構主義的方式來研究敘事學,主要提出了“話語”和“故事”兩個概念,而后經典敘事更加關注讀者與文本語境,關注話語的表達方式。[7]紀錄電影的表現力并非依靠直接、簡單的素材堆積或者語言論述,關鍵在于電影作品能否傳遞有意義的故事內涵,是否具備直指人心的精神力量。[8]電影《港珠澳大橋》以“主觀介入”的敘事策略,使用大量打動人心的故事情節來表達真實情感,傳播紀錄電影的真實美學特質,不僅構建了新的創作風格,也講述了“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和奉獻精神。在創作前期共采集了一千個小時的創作素材,而在制作階段,遵循“人物和溫度是最重要的”這一理念,合理采用“主觀介入”策略,放棄了“世界第一”“了不起”等元素,實現了敘事內容的生動詮釋。在紀錄電影《一路幸?!分?,導演李誼通過從客觀觀察式敘事視角出發,講述了大年三十晚上,929路公交車駕駛員駐班值守,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的真實故事,通過將生活、退休等話題融入其中,以藝術化的敘事手法,詮釋了勞動者的真摯情感,通過講述普通人物的故事,使個人命運與大時代變遷相融合,形成了敘事自洽的話語框架。

(二)客觀記錄的話語策略

我國編導冷冶夫把紀錄片分為三個層次:僅僅“客觀記錄人物事件”的為下乘,能夠“記錄人物故事(將紀錄片故事化)”的為中乘,在“故事化的紀錄片中具有戲劇性矛盾沖突的”為上乘。[9]故事不僅是最生動的歷史,也是最能打動觀眾的內容。在創作紀錄電影時,通過以客觀再現的方式講述豐富的故事細節,將宏大主題與真實故事相融合,將成功構筑引發觀眾認同的敘事空間,并且更好理解其中所詮釋、表達的故事主題。[10]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通過從描摹我國橋梁史的文化脈絡出發,摒棄宏大敘事主題,采用智慧前沿的視聽技術,創新影像敘事風格,以關照細微的敘事視角,細膩表達了港珠澳大橋的雄偉壯麗、普通人的奮斗精神等兩個主題,通過向觀眾客觀、完整地呈現大橋建設過程,在彰顯自然美感與詩意品質進程中,使觀眾切實體會微觀細節中詮釋的奮斗精神。為了避免宏大主題的說教性,該片以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為焦點人物,講述有懸念、有人物、有情節的故事,詮釋了“宏大工程奇跡是由活生生的普通人創造出來”的故事主題。比如,在安裝第一個行管時,建設者連續工作了96個小時,正是強大的精神意志支撐了建設者的偉大壯舉。紀錄電影《一路幸?!窞榱丝陀^記錄北京公交的真實歷史,不僅去檔案館找尋具有歷史考據的內容,還對關鍵的公交線路進行實地了解,通過客觀呈現北京公交的自然、真實狀態,向觀眾展現了最真實的城市煙火氣。

(三)真實再現的話語內涵

紀錄電影在講述故事時,如果按照平緩的敘事順序開展,不僅使敘事文本相對單調,也很難有效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皞鹘y的剪輯徹底壓抑了我們和事物之間的互惠自由,它用強迫性的鏡頭分解來取代自由建構,而服務于敘事的鏡頭邏輯則完全麻痹了我們的自由建構能力?!盵11]因此,紀錄電影通過融入新的影像語言,在擺脫電影敘事語法束縛的同時,真實地捕捉現實、呈現現實,使現實世界與紀錄電影呈現出直接、生動的索引關系。[12]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通過使用多元化的拍攝技巧、巧妙的剪輯手法,融合視頻資料的厚重感,結合我國橋梁史的內容分析,使歷史影像與現實文本相結合,不僅讓影片充滿科學感,也使觀眾真正理解、接受其中傳遞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在該片中,工程師說道:“在我們的心中有兩個情人,一個是自己的愛人,一個就是這個項目?!蓖ㄟ^將紀實影像置于大橋建設的現實場景,用影片的形式來記錄現實社會,不僅讓其成為透視大橋成功建設的符號線索,也從拍攝主體美學的角度來傳遞創作思想,揭示了大國工匠精神、奮斗精神的強大力量。紀錄電影《一路幸?!窙]有回避真實經歷,而是采用“真實再現”的敘事策略,講述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的“乘車難”,影片中,車內乘客人擠人,車外乘客圍了幾圈,也無法上車。通過采用影像語言,真實再現北京公交的故事經歷,成功喚醒觀眾的特殊記憶。

三、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與《一路幸?!返膬r值建構

紀錄電影通過擺脫對傳統藝術的束縛,以一種直觀的、抒情的語言來洞見客觀現實,在詩意書寫中傳遞了深刻的價值觀。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聚焦團隊奮斗價值的集中傳遞,雖然其中僅僅介紹了港珠澳大橋隧道建設的故事,但是重點展現人及人的精神,讓觀眾對世界第一大橋十五年的建設歷史形成直觀、深刻的認識。紀錄電影《一路幸?!吩谙鄬τ邢?、動態的“公交車”影像空間中,講述北京公交與群眾的溫情故事,傳遞了一代代公交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實現了勞動者堅守崗位、城市人情味和群眾幸福感的多元表達。

(一)共享歷史意義,“以人證史”的情感認同

“日常生活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審美領域。因為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由無數個體的人組成的,人類生活的豐富性取決于每個個體生活的豐富性,尤其是日常生活的豐富性?!盵13]生活詩意的書寫方式,糾正了傳統紀錄電影對宏大主題的過度關注,強調通過展現微觀生活,以最大限度的詩意情感,書寫超越平?,F實的可能性。[14]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通過選擇港珠澳大橋最后一節第E30號沉管的沉放安裝過程為主線,講述港珠澳工程島隧工程員工鐘健榮與新婚妻子在橋上拍攝婚紗照、“燕子夫妻”在焊接中相互學習等一系列小人物的故事,以微觀的生活場景,見證了充滿人文厚度的大橋建設歷程。該片通過以真實生活為基礎,遵循“以人證史”的創作思路,在宏大的歷史敘事基調中,呈現工地上的夫妻、戀人擁吻等別樣的詩意場景,在結尾部分,當建設者紛紛面對鏡頭喊出“大橋,你好!”“祝愿大橋永遠平安!”等內心感受,雜糅起真實、細膩的人文情感,讓敘事內容充滿親和力,更好地激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紀錄電影《一路幸?!吩佻F了特殊的“拉鉤車”歷史,重點講述了夜班公交在夜晚為群眾提供“擺渡”服務的故事,不僅拓寬了“北京公交”的敘事空間,也抒寫了廣大市民與公交車之間難舍難分的情誼故事,讓真實情感與歷史感實現有機融合。

(二)豐富藝術體驗,展現“鮮活自然”的審美意趣

美國學者比爾·尼科爾斯將紀錄片創作模式分為詩意模式、說明模式、參與模式、觀察模式、自反模式和述行模式。[15]1929年荷蘭導演尤里斯·伊文思創作了紀錄片《雨》,其中不再強調敘事,也不關注連貫剪輯和營造特點時空,通過創造敘事節奏,實現了情緒、情調的生動傳達,開創了“詩意紀錄片”的敘事范式。詩意紀錄片強調控制敘事節奏、關注主觀感受,而弱化敘事及現實的完整性,通過對碎片化的素材進行重組,使觀眾從多元視角來理解敘事文本。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以紀錄片的真實性為基礎,在制作過程中,汲取同名電視紀錄片“假定性美學”“技術賦能”等創作經驗,對原始4K拍攝素材進行深入再加工和再創作,通過加入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對我國的宏大橋梁史文化進行系統表達,在歷史“影像化”輔助下,為觀眾呈現了更加吸引人、更具觀賞性的建設過程,形成“港珠澳大橋”的“全景式”歷史時空。紀錄電影《一路幸?!吠ㄟ^采用“情感呼喚”的方式,深度激活人文意趣,將對社會現實的反思轉化為具有引導意義的時代話題。比如,最短的313公交線路,主要服務出行的老年人,由于老年卡不收取費用,線路基本上不產出效益。但是,為了方便居民,仍然常年保持運行。在313路公交上,小乘客自然向公交師傅打招呼:“劉爺爺好”。劉師傅則自然回應:“孫子好”。通過自然再現乘客與公交人之間的關系,不僅豐富了觀眾的觀賞體驗,也詮釋了自然真實的審美意趣。公交司機孟大鵬為了避免分心,確保公交車安全,從來不讓兒子坐他開的車。該片通過以扎實且鮮活的故事為基礎,賦予觀眾強烈的藝術張力、震撼力的觀賞體驗,最終展現了“鮮活自然”的審美意趣。

(三)回歸紀實美學的價值引領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沒有簡單記錄橋梁施工本身,而是將各類人物命運緊密連接。無論是總工程師林鳴及團隊,還是農民工建設者,通過將個人命運與港珠澳大橋命運、家國命運相融合,詮釋了豐富的人格內涵?!皻w來的紀實美學不再是晃動的跟拍,粗糙的鏡頭,而是突出紀實質感,濃縮紀實過程,注重聲畫質量,挖掘現實中的美感和詩意?!盵16]在影片結尾部分,通過采用隨機抓拍的敘事方式書寫了總工程師林鳴在大橋上跑馬拉松的故事場景,實現了真實情感的生動釋放。每當大橋燈亮之后,林鳴選擇凌晨四點在自己建造的橋上跑步。作為總工程師,林鳴日常通過跑步來釋放壓力,并且曾坦言當大橋建好后,自己一定要全程跑一次。該片用極具敘事張力的鏡頭,講述大橋的建設者迎著朝陽跑,通過將林鳴納入獨特時空,賦予晨跑這一“生活性”場景新的可經歷的故事意義,不僅象征了建設者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大國工匠精神,也象征我國橋梁工程建設像是正在努力前行的馬拉松。該片用真實的敘事視角和國際化的敘事視野進行表達,通過以港珠澳大橋的最后一節沉管E30安裝過程為主線,真實記錄、生動地再現了大橋的建設進程。通過將我國橋梁史、海洋保護、克服困難的人文情感等內容融入大橋建設,不僅形象地描繪了大橋施工所面臨的復雜困境,也詮釋了“敢為天下先”的創新與奉獻精神。紀錄電影《一路幸?!吠ㄟ^有溫度地講述北京百年公交歷史中的真實故事,有力度地塑造了一系列專業、熱情的公交人,從313路駕駛員劉寶中堅持數十年“一人一車一線”、1路車干練的女駕駛員常洪霞到929路駕駛員安德琪,在回歸人民美學的同時,正確處理紀錄敘事與人文關懷的關系,以豐富的藝術內容彰顯了“人民主體”的精神感召力。

結語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以前沿視聽技術為基礎,將工程建設與中國橋梁人的人物命運相融合,生動揭示了“現代橋梁”與中國發展的歷史關聯,在講述港珠澳大橋實用價值的同時,詮釋了強烈的文化意義與精神力量。紀錄電影《一路幸?!吠ㄟ^利用紀錄電影的客觀性、紀實性等優勢,生動再現了百年公交的發展歷史,不僅展現了公交人的奉獻精神,還生動勾勒了公交人與人民群眾無法割舍的真摯情誼,詮釋了強烈的人文溫度。在新的審美語境下,為提升紀錄電影的感染力,應注重創新敘事策略,通過豐富史實元素,塑造多元人物,采用微觀視角來講述宏大主題,在還原多樣場景的同時,超越刻板、僵硬的敘事風格,賦予觀眾更加直觀、強烈的故事感,從而實現敘事表達與情感詮釋的有機共鳴。

參考文獻:

[1]游飛,蔡衛.世界電影理論思潮:21世紀中國影視藝術系列叢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65.

[2][法]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么?[M].崔君衍,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220.

[3]潘樺,孫一.紀實真實與藝術真實:奧斯卡獲獎影片的非虛構元素研究[ 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20(11):116-119.

[4]吳煒華.先鋒紀錄片的文化譜系:從伊文思到羅恩·弗里克[ J ].當代電影,2018(11):78-82.

[5]劉晴.打破影像的“視界面”:議視覺語言的延展[ 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20(05):83-87.

[6]唐俊.新中國紀錄片美學演變機制研究——基于媒介技術視角的考察[ J ].新聞大學,2021(11):105-120,125.

[7]尚必武.當代西方后經典敘事學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93.

[8]聶欣如.“紀錄片”概念:一種源自認知語言學的闡釋[ 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4):62-69,106.

[9]冷冶夫.故事性:紀錄片的靈魂所在[ J ].聲屏世界,2002(06).

[10]李晉媛.紀實美學的現代性思考: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的電影理論開拓[ J ].電影評介,2021(12):48-51.

[11][法]安德烈·巴贊.奧遜·威爾斯論評[M].陳梅,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10.

[12]張陸園,歐陽馥絢.走向文化認同:紀錄片講述粵港澳大灣區故事的路徑創新[ J ].中國電視,2022(10):93-99.

[13]洪治綱.論日常生活詩學的重構[ J ].文學評論,2018(04):132-141.

[14]田旻佳.解析中國紀實電影的空間、敘事與人物表達方式——以《文朝榮》和《天渠》為例[ J ].電影評介,2022(07):37-40.

[15][美]比爾·尼科爾斯.紀錄片導論[M].王遲,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20:62.

[16]張同道.新世紀中國紀錄片的美學嬗變[ J ].當代電影,2020(07):30-34.

【作者簡介】? 張 燕,女,黑龍江大慶人,大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外文化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3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ESA模式下ISEC項目跨文化交際多模態教學模型構建與實踐研究”(編號:GJB1423025)階段性成果。

①意大利電影導演、理論家帕索里尼在他重要的電影論文《詩的電影》一文中指出:電影在本質上是一種新語言。他認為電影使用的是某種“表情符號系統”,這一符號系統先于語法而存在,因為“世界上沒有一部形象詞典”。一位電影導演必須首先創造他所需的詞匯,即選取他的拍攝對象,將其創造為自己的形象符號,爾后方才進入美的創造。

猜你喜歡
紀錄大橋紀錄片
一圖看懂藏木大橋
數鴨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橋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出版紀錄
《科教·紀錄》
紀錄類收藏作品
中國刷新一箭多星紀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