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頻共振

2024-04-25 07:14金燕子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共育家園深度

金燕子

摘 要: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為了實現家園深度共育,幼兒園可依托線上線下平臺,以“同頻共振”為目標,組建“智慧云”幫幫團,構建資源同頻。作者所在幼兒園利用園區傳統優勢,組建“泰娃金妞”互動團,實現動態同頻,并通過共筑“家園口袋”評價團、完成評價同頻等,實現幼兒園與家長隨時隨地、廣泛覆蓋的交流。同時,利用語音、視頻、直播等多種途徑的學習形式,與多種學習應用對接,讓家園共育內容更豐富、家園共育形式更多元、家園共育內涵更深刻。

關鍵詞:同頻共振;家園深度共育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066-04

一、新時代家園深度共育現狀審視

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教育是一種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夠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被诖?,我們認為深度的家園共育對于幼兒園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保教質量的穩步提升以及幼兒的全面發展和高質量的教育互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家園共育的實踐探索過程中,我們發現還存在以下問題值得反思和研究。

(一)親子活動形式單一化

目前幼兒園開展的家園合作活動多是一些幼兒表演、家長觀摩的展示性活動,家長在活動中的參與感不強,且活動之間缺乏延續性,不能引發家長的深度思考和感悟。這樣的家園合作親子活動互動形式單一,缺乏實效,不能達到家園互動親子活動開展的真正目標。

(二)家長教育方式表面化

部分家長在幼兒教育方面缺乏專業知識的指導,導致其教育理念的滯后,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引導幼兒的行為,單方面地向幼兒輸出知識經驗,卻沒有深入地去了解幼兒的真正需求,導致了教育方式的表面化。

(三)家園互動評價任務化

家長是幼兒最親近的人,家長參與幼兒評價能讓幼兒感受到來自親人對其的關注和重視,是助推幼兒園特色課程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活動中,從家長的評價反饋來看,大部分家長都是“流水線式”評價,對幼兒的表現、幼兒園的活動、教師的課堂缺少具象的正面反饋,將評價當成了一項任務。

二、新時代家園深度共育新樣態構建的有效策略

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要從關注“教師的教”走向“兒童的學”,將兒童作為學習主體。那么怎樣將這個理念傳遞給家長呢?筆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利用本園的特點和優勢,嘗試以“家長助教”為支點,依托線上線下平臺,建立了“智慧云”幫幫團、“泰娃金妞”互動團、“家園口袋”評價團,以實現同頻共振的家園深度共育新樣態。通過讓家長在幼兒園中學習、觀摩與體驗,在增強家長參與教育意愿的同時豐富了幼兒園的資源,讓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變得多元化,從而催生更有質量的家園共育活動,建構新時代的家園共育教學新模式。

(一)資源同頻:組建“智慧云”幫幫團,注入深度共育新力量

家長是幼兒園課程中的參與者、合作者、支持者,在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工作特性、個人資源、興趣愛好助力幼兒園活動,為幼兒園課程的開展提供各種各樣特殊的材料,對幼兒園的課程產生積極、主動的影響。

1.智慧云調查——了解家長資源。我園以班級為單位對家長的學歷、職業、愛好、特長以及能為幼兒園提供的信息及資源做了調查,并分班級、年段、園部三個維度進行整理分析,了解家長資源的特點和優勢。

2.智慧云創建——建立家長資源庫。不同家長具有不同的專業和資源優勢。教師通過對家長現狀進行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促使資源優化,極大程度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同時,資源庫的建立使幼兒園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更有效、更適宜的家長活動,也讓家長有了更多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機會。

3.智慧云微課——落實家園共育理念。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提高家長參與度,我們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以微信為主要交流平臺,利用“微信小課堂”開展線上微課活動,讓工作繁忙無法入園的家長也能將自己寶貴的資源輸送到幼兒園中來,實現幼兒園與家長隨時隨地、廣泛覆蓋的交流互動,貫徹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例如,通過調查發現月月媽媽是氣象局工作人員。剛好最近氣溫變化劇烈,孩子們很好奇天氣為什么會變化得這么快。根據幼兒這一興趣點,我們邀請了月月的媽媽為孩子們開展一堂與天氣相關的課程,同時考慮到月月媽媽正在出差,也為了便于大多數家長參與,我們商討后決定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開展活動。

(二)動態同頻:利用“泰娃金妞”互動團,注入深度共育新形式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鑒于目前家園合作現狀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園打造了“泰娃金妞”互動團,為幼兒園和家長注入深度共育新形式,激發幼兒主動參與,使幼兒與幼兒園之間產生更深度聯結。

1.材料互動——激發學習興趣。家長有著不同的職業背景和特長,能夠為幼兒園教育提供寶貴的資源,但如何根據幼兒的需求、主題的發展利用這些資源,如何選擇、邀請適合的家長進入幼兒園與教師、幼兒進行材料互動,以及如何讓家長通過學習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幼兒園與家庭在物質、經驗方面的緊密互動,能更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家長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提供者、支持者。

例如,母親節到了,孩子們想將自己對媽媽的愛以禮物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前期討論我們想到了送花。剛好天天媽媽是一位手工達人,我們便邀請她作為家長老師進園,帶來了手工制作的毛線繡球花。在天天媽媽作為老師進行助教的過程中,家長感受到了幼兒園課程的趣味性,不斷向教師“取經”,希望了解在家庭親子活動中怎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都希望自己收獲更多的“育兒經”。

2.資源互動——展現教師優勢。家長助教活動的持續開展,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了平等對話和交流的平臺。通過與家長的深入交流,教師發現幼兒在家與在幼兒園存在兩面性。如在與家長溝通中,經常能聽到“真的嗎?XX在學校還能整理玩具、收拾餐具?在家玩具扔得到處都是,誰說都不理的”之類的話。針對幼兒普遍出現的在家里與學校表現出的截然相反的現象,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相應的專業知識資源,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教師對外輸出教育資源,可以更好地將幼兒園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更有效地實現家園教育的同步,增強教育的連貫性,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建立。

例如,為了加強幼兒園與家庭間的積極交流,真正做到家園攜手共促成長,我們開展了家長會和學校講座活動,由教師或專家對家長進行專業的幼兒教育知識輸出,同時也向家長傳達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態度。

3.課外延伸互動——拓寬知識視野。延伸家長社會資源,以社會參觀和社會實踐為主,將幼兒帶到真實的情境中,使其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這樣能使幼兒對課程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體會,身臨其境的課程體驗能讓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升,有效促進幼兒的成長。

例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大中國”過程中,我們借助在博物館工作的家長資源,帶領孩子們從課堂走向社會,開啟了實踐活動“博物館奇妙之旅”。幼兒在博物館參觀過程中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美,對自己身為中國人有更自豪的認知。

(三)評價同頻:共筑“家園口袋”評價團,看見深度共育新痕跡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共同參與、相互支持合作的過程,在家園之間形成反饋性的循環,評價也更能提升家長對活動的關注度、參與度與滿意度。

1.家園口袋照片集。幼兒園創建了家園共育照片集,利用照片的形式記錄家長入園助教的活動過程,并將照片整理后分享到微信群中,讓其他家長直觀地了解到孩子們的活動參與情況,感受孩子們在一次次活動中的成長。同時,這種形式也讓更多的家長對入園助教活動產生興趣,紛紛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助教活動中,為幼兒的發展提供盡可能的幫助。

2.家園口袋征文集。為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廣泛宣傳家庭教育科學觀念,進一步搭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平臺,挖掘優秀家長的育兒小妙招,我們召集全園家長參與了“家庭教育小妙招”征文活動,將自己的育兒理念、育兒經驗、育兒小妙招進行分享。家長參與積極性非常高,也為幼兒園提供了非常多有價值參考意見。圖1為口袋征文集代表作。

3.家園口袋視頻集。每一次家長助教活動時,教師都會拍攝活動視頻,記錄下課程內容,并與助教家長及其他觀摩的家長一起對本次活動進行研討。首先由助教家長介紹本次活動的感受和收獲,接下來由觀摩的家長就活動的效果、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水平的提升進行評價解讀,以便后續參與的家長及時改進自己的活動內容,生成更適宜幼兒的活動主題。

三、研究成效

“同頻共振”家園共育新模式的實施,踐行了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理念,創新了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路徑,幼兒園教師與家長相互協作、緊密配合、協同共育,共筑家園共育之路。

(一)幼兒園層面:構建家園深度共育新樣態

家園共育新模式建構的核心在于“新”。新時代的家園共育模式有了更多選擇,我們以幼兒為核心、家長為主導資源,構建小型團隊,實現廣泛互動交流,形成新的思想認知,同時從教師的專業指導入手,充分發揮家長的主導作用,結合幼兒興趣點,促進家園共育。

(二)家長層面:促使家長成為支持者、學習者、合作者

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而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則是父母。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水平對孩子品德形成和性格塑造有著持續且深刻的影響。通過以上的實踐,家長們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素質和育兒水平,會根據孩子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導孩子。家長們成為幼兒教育的支持者、學習者和合作者,與幼兒園共同解決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三)幼兒層面:激發孩子獨特個性成長

幼兒園與家庭的深度合作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教育環境,家長學會“蹲下來”,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平等地與孩子相處,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和家長與自己地位的平等,孩子們從中獲得了尊重與滿足感,進而表現出了獨立、自主、自信等良好品格。

四、反思與展望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指導中,家長往往是被動地接受來自學校及教師對其子女教育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對學校和教師存在較大的依賴心理。但新時代背景下,家園合作需要的是家園共同攜手,而不是一方主動輸出,另一方被動接受的“相互配合”。要讓家長走進課堂,有更多機會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也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長在參與共育的過程,要從“看客”變為“主客”,不斷加強對幼兒園教育理念和幼兒教育規律的了解。通過科學的家園共育,充分利用家庭資源,讓幼兒也有更多與成人和社會交往的機會,不再局限在教師所提供的空間中,其學習的方式、學習的內容更加多元化。

家園合作是一本難讀的書,但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決定了家長與幼兒園兩者之間必須緊密配合、互幫互助。只有家庭和幼兒園保持一致的教育步調,才能收獲幼兒教育理想的效果;只有重視和堅持營造更加緊密的家園互動環境,才能為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正向的輔助,共同構建出更加良好的家園共育新樣態。

(責任編輯:陳娟)

參考文獻

[1]金江利.授之以魚不如給“他”力量[J].幼兒100:教師版,2020,000(010):P.24-28.

[2]趙振國,蘇慧.“雙螺旋”家園協同共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兒童與健康,2021,(06):52-55.

[3]李媛媛,柳海民.意蘊、桎梏與破解: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探析[J].教育探索,2023,(07):79-82.

[4]嘉懿,邢艷麗.家長深度參與班本課程的“三維同頻”策略[J].幼兒100:教師版,2022(3):3.

猜你喜歡
共育家園深度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尋找失落的家園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