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徑

2024-04-25 07:44陳靈鎣
高考·中 2024年1期
關鍵詞:途徑高中語文思政

陳靈鎣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思政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視野。本文將深入探討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徑,并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思辨能力、價值觀和人文關懷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語文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為學生成為有擔當、有創新力的公民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政;融合;途徑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語文教學已經不僅僅限于語言文字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品質。而思政融合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旨在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這種融合的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語文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也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價值觀養成起到積極作用?;诖?,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徑展開深入探討。

一、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關鍵環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可以通過文本分析、課堂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升思辨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優秀文學作品,可以啟發他們對人性、價值觀念和道德選擇的思考,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品質。此外,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加他們的社會經驗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二)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語文教學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通過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了解相關學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例如,在探討文學作品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所傳遞的社會價值觀念、歷史背景等,從而拓寬他們對歷史、社會科學等學科的認識。同時,在學習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適當引入文學作品等語文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社會現象,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1]。

(三)增強國家認同與文化自信

通過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培養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例如,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古代社會的制度、價值觀念等,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同時,通過分析和討論當代社會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關注國家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加強國家認同與文化自信的過程,既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能夠促進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的發展。

(四)推動教育的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語文教學和思政教育往往被分割為獨立的學科,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可以強調德育與智育的有機結合,注重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品質。此外,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等,可以促進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和審美能力。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有助于推動教育的全面發展,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得到全面培養。

二、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計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課程設計還不夠科學和系統,課程設計在整體規劃和深度融合方面存在缺陷。在課程設計中,需要明確語文和思政融合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理解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然而,目前很多課程設計沒有明確這一點,導致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不夠理想[2]。

(二)教材編寫方面存在問題

現有的高中語文教材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內容安排和呈現方式需要進一步優化。目前的高中語文教材內容繁雜,對思政教育的滲透不夠深入。當前的語文教材中缺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文本,同時也沒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思政教育內容。這就使得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實施受到了限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需要創新

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難以滿足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需求。目前的語文教學往往注重知識傳授,忽視了思政教育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無法將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于價值觀的培養和思想品質的塑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評價體系需要完善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評價體系相對薄弱。目前的高中語文考試評價體系主要側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對于學生的思政素養和思想品質的考核并不完善。這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注重應試,而非真正的思考和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應該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評價方式,全面考核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思政素養[3]。

三、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

1.課文選擇和教學設計

在選擇課文時,應注重選取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社會關懷性的文學作品。這樣的作品能夠通過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價值觀念和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思考社會問題和個人責任。例如,教師可以選取《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來引導學生思考女性地位和社會壓力的問題。通過分析她的遭遇和抗爭,學生可以對女性在封建社會中的困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并思考如何在當代社會中推動性別平等。另外,還可以選擇《茶館》這樣的戲劇作品讓學生了解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困境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戲劇中的人物和情節,學生可以理解社會變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并思考如何在當下社會中解決類似的問題。

2.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和啟發性的思考來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的選擇與命運。通過討論他們所做出的決策以及面對困境時的態度,學生可以思考人生的意義和自我價值的追求。這樣的討論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小說中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又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當然,也可以引導學生就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如環境保護、貧富差距等。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可以激發他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責任感。

3.反思和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自身行為和價值觀進行反思和評價。通過組織小組討論或其他形式的互動活動,讓學生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反思和評價,并分享自己的觀點和體會。例如,可以讓學生就一些道德困境進行討論,讓他們思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類似的情境并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性和責任感,培養他們主動關心他人、積極參與社會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反思和評價,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主動追求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4]。

(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

1.閱讀與寫作結合

通過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到思想深邃、藝術精湛的作品,激發他們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培養他們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達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應該不僅限于故事情節的理解,更要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題和意義。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文學作品所涉及的人生、社會和價值觀念等問題。例如,在學習《紅樓夢》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賈寶玉在命運抉擇中的選擇和內心掙扎,以及這些選擇對他個人和整個家族的影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斷,探索文本背后所蘊含的更為深刻的意義。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實踐,通過寫作形式表達他們獨特的見解和觀點。寫作過程需要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和論證,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紅樓夢》時,可以要求學生就賈寶玉命運抉擇這一主題撰寫一篇文章,讓他們能夠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探索文本背后更為深刻的意義。

2.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學生能夠多角度地對問題進行分析、辯證思考和評判,并能夠運用邏輯和證據予以支持;創造性思維則指的是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提出新穎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學作品中涉及的主題和議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1984》這篇小說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權力、控制和個人自由等主題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究小說中的社會現象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并運用邏輯和證據進行分析和評判,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和創新性思維[5]。

3.課堂討論和辯論活動

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辯論活動,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辨能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提高思想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論語》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就經典文本中的觀點和理念展開解讀和解構。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論語》中的人物形象、道德準則和社會倫理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同時,為了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角色扮演和辯論活動。通過讓學生分角色參與辯論,他們可以更好地運用邏輯和辯證思維,進行論據和觀點的闡述,以及接受他人的質疑和反駁。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他們在群體討論中的自信和應變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

1.文學作品的情感教育

通過深入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和人性關懷,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同理心,促進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圍城》這部小說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體會主人公的孤獨與追求。通過閱讀小說中描寫的情節和情感細膩的描寫,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從而培養他們對于人生追求和情感體驗的共鳴與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寫作等方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感悟,提升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情感智慧。

2.文化傳統的傳承與理解

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可以培養學生對傳統價值觀念的認同和傳統文化的自信,引導他們積極關注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當代社會問題的思考。例如,在學習《紅樓夢》這部經典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如孝道、婚姻觀念等。通過分析小說中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傳統文化背景下人物行為的動因和意義,并引導他們與現實社會問題進行對比和思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討論和寫作題目,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評價當代社會的一些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促進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的理解。

3.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通過研究和討論,可以培養他們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性和責任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關心他人、奉獻社會。例如,在學習《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當前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如教育公平、就業壓力等。通過分析小說中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社會問題的本質和影響,并鼓勵他們通過實際行動參與到相關的社會實踐中去。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寫作等活動,引導他們表達自己對于社會問題的看法和態度,激發他們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創造力[6]。

(四)拓展學生的跨文化交流,開闊國際視野

1.引入外國文學作品

通過引入外國文學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問題。例如,引導學生閱讀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通過描述英國社會中的階級制度和愛情觀念,可以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對比和思考。同時,也可以引入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如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環境,開闊自身的國際視野。

2.組織文化交流活動

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可以促使學生與其他地區或國家的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和相似之處。這種跨文化交流的活動可以以線上或線下的形式進行,如視頻交流、文化展示等。例如,學??梢耘c國外學校進行學生交流活動,通過互相分享自己的文化傳統、習俗和藝術表演,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更加深入地體驗和理解其他文化的獨特之處。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可以增強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他們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識。

結束語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與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徑包括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以及拓展學生的跨文化交流,開闊國際視野,這些途徑旨在提升高中語文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成為有擔當、有創新力的公民。

參考文獻

[1]房國玉.新時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3):8-10.

[2]張琰第.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化高質量發展路徑[J].漢字文化,2023(2):120-122.

[3]朱心宇,高春燕.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古詩文教學研究[J].經濟師,2022(3):201-202+204.

[4]王雪婷.多模態視閾下對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思政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廣場,2022(18):121-124.

[5]凌鵬國.語文鄉土文學閱讀與思政教育融合路徑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3(4):104.

[6]肖錦川.立德樹人目標下的語文美育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2(21):81-8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立德樹人指向下高中思想政治與語文學科融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3-03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途徑高中語文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多種途徑理解集合語言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