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侯乙尊盤裝飾工藝與邛窯器物的創新設計探索

2024-04-25 09:26黎俊熠
收藏與投資 2024年4期
關鍵詞:創新設計青銅器

摘要:本文對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工藝進行探討并思考其在邛窯器物中的創新設計,了解曾侯乙尊盤的裝飾技法、裝飾紋樣以及邛窯器物的造型、元素等。通過資料收集法,歷史文獻分析法、個人研究案例等方法,認識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工藝以及邛窯器物的獨特面貌。由于歷史原因,邛窯輝煌過也落寞過,目前并沒有普遍地被人們所熟知,所以本文以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工藝為出發點,在這個基礎上,探索裝飾工藝與陶藝的結合應用并思考如何轉化與運用到邛窯器物中,創造有意義的新產品。這既是對青銅器技法在陶藝中的應用研究,也是對邛窯的一種創新方式。

關鍵詞:曾侯乙尊盤;邛窯;裝飾工藝;創新設計;青銅器

青銅器的制作本身經過制范、熔鑄、裝飾的過程,而制范就是用泥土等材料塑成模型,所以制陶成為制作青銅器的一個必經環節。只有具備了堅實的制陶技術,青銅器的發展才能進步。反之,青銅器的發展也在影響著陶藝的發展,也就是說青銅器與陶兩者是相互交融的。曾侯乙尊盤作為中國青銅器鑄造技術的代表作品,制作工藝極其復雜且精美,集青銅器各種鑄造工藝,包括分鑄、鑄接、鑄焊等工藝于一體,其裝飾工藝上的藝術價值后人幾乎很難超越,也無法復制。本文的側重點在于將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元素與陶瓷器物相互結合,創造出具有特色的產品,使得曾侯乙尊盤在藝術表現上更具多樣性。同時思考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工藝在陶藝中如何體現與轉化,并思考如何將其與邛窯器物結合,為邛窯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一、曾侯乙尊盤概述

曾侯乙尊盤是在曾侯乙墓中發現的極具代表性的青銅器皿,它的造型精美,尊盤是由尊和盤兩個部分組成,現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尊高33.1厘米,重9千克,曾侯乙盤高24厘米,重19.2千克,是戰國時期的盛水器和盛酒器。尊頸周圍附有形態各異的四條龍,口沿部分為一個個蟠螭紋物件組成的多層鏤空的附飾,按照比例依次排列,組成了一個很精美的口沿裝飾。盤的裝飾上與尊有相似之處,盤附有四條龍,盤下設有獸形的盤足,盤口沿部分依舊是蟠螭紋小物件高低大小對稱地整齊排列著。同時還有龍首、龍體和龍尾等元素,它們蜿蜒曲折,同時又不凌亂,給曾侯乙尊盤增添了更多的活力,給人帶來十分強烈的藝術美感。做工如此精細,裝飾如此復雜的一件物品,在古代乃至當今社會都稱得上是極致之作。其裝飾工藝也值得在現代社會研究發展。

(一)曾侯乙尊盤的鑄造工藝——以口沿部分為例

因為曾侯乙尊盤的做法工藝都極其精美,后人對其鑄造工藝仍然有所爭議,西周之前的青銅器多為整鑄,春秋之后有了改變,主體分鑄開始盛行。所以在我看來,如此精美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合其制作陶范鑄造以及分鑄、鑄接、焊接等方法于一體,每個部分所采用的工藝不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如此復雜的鑄造工藝簡單化。曾侯乙墓發現的報告這樣寫道:“銅尊上是用34個部件,經過56處的焊接、鑄接而連接在一起的?!本妥鸬目谘夭糠謥碇v,尊口沿由16個獨立的紋飾組成,每16個獨立的紋飾為一組,每4組就通過鑄接的方式焊成一個弧形紋飾帶,再由4個弧形紋飾帶焊接,最后形成了由無數件單個小紋飾構成的組裝。簡而言之,相當于把一個復雜的物品分成幾個小塊,然后這些小塊再逐步焊接,這樣的鑄造工藝不僅提高了產量,縮短了工期,也不會出現整鑄為廢物的情況。

(二)曾侯乙尊盤的裝飾紋樣

裝飾紋樣不僅出現在青銅器中,還出現在各個工藝美術產品之中,我們把紋樣看作一種文化。對于曾侯乙尊盤而言,它的紋樣不僅只有裝飾的功能,更多的是與當時的文化象征有關。曾侯乙尊盤中最常出現的紋樣是蟠螭紋(圖1),這和當時的楚文化有密切的聯系,西周青銅器受到了周禮的約束,在春秋之后,制作青銅器開始形成了一種自由發展的趨勢。楚國巫術文化盛行,代表神靈的龍成了楚國人們喜愛的紋樣,他們將對龍的喜愛通過紋樣應用到各式各樣的產品中,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夠升天成仙。這時蟠螭紋在青銅器上就成為一種精神屬性、文化標識與藝術想象,藝術家們把自己的藝術想象通過裝飾紋樣應用在產品之中,既豐富了產品的內涵,也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是內在情感形象的表現手段。

(三)曾侯乙尊盤工藝與陶瓷結合應用的可行性探討

自古以來,陶瓷器會對青銅器產生影響,而人們對青銅器制作探索以及紋樣的研究也影響了陶瓷,明顯的例證就是宋代瓷器很多仿青銅器造型,如三足鬲式爐和洗等形態。不可否定的是,青銅器和陶器自古以來相互促進發展,獨特的青銅器藝術魅力影響著陶瓷器的發展。利用曾侯乙尊盤元素所制作的藝術性與實用性的新產品幾乎沒有,為改變其現狀,將其與陶瓷結合創造新的具有現代價值與功能的產品。曾侯乙尊盤的鑄造工藝也可以轉化在陶中并體現出來。其中,范鑄工藝本身就需要陶作為工具,把工具直接轉化為載體,呈現不同的藝術美,分鑄技法在陶藝中可以轉化為分開制作陶瓷局部最后粘接的方法,焊接和鑄接在陶藝中可以轉化為陶瓷小物件的粘貼拼接和堆塑,具有很強可行性。利用曾侯乙尊盤的裝飾紋樣、鑄造工藝在陶藝中轉化做出新的陶瓷器物,再與邛窯器物結合,既是不同材質的再探索實踐,也是對邛窯器物的創新傳承。

二、邛窯器物概述

邛窯位于四川境內,是巴蜀地區最大的古代陶瓷名窯。邛窯有著豐富的歷史,它創燒于東晉時期,經歷了多個世紀的輝煌,輝煌的歷史不僅在四川乃至全國都是燒制時間較長,歷史最豐富且分布范圍也十分廣泛,涉及的產品種類豐富多彩。邛窯窯場所生產的陶瓷器物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器具、玩具、窯具、酒具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產品。邛窯器物的造型豐富多樣,極具地域文化特色與研究的意義藝術。

(一)邛窯器物的造型分析——以日常器皿為主

邛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背景,邛窯本身就一個產品。造型對于邛窯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造型決定了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態。對于邛窯瓷器來說,造型不僅要反映功能,也要有本身的文化氣韻。邛窯的器物種類多樣,多為人們日常所使用的器物,當然也包括娛樂用器,滿足了古人使用娛樂用品和文具用品的需求。造型決定了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態,種類決定了邛窯有豐富多彩的造型,對邛窯的研究極具意義。這里簡單分析下邛窯日常器皿,包括碗、盤、罐、壺、瓶、碟、盆、杯、豆、燈、爐、茶具、粉盒等。圖中可見的邛窯日用產品最初都是普通的造型,在一定時期內,其器形也具有相對穩定性,但是隨著燒制技法的改變與進步,其造型也在不斷地改變,具體變化體現在口、足、肩、頸等地方。那時候的人考慮了兼具美觀與實用的特性,在現代設計中,我們也應該把握其美觀性與實用性。

(二)邛窯器物的釉色裝飾——邛三彩

邛窯是最早對陶瓷器進行彩繪裝飾的窯址,早在隋代,邛窯便出現了高溫或低溫一次燒成的工藝。邛窯器物的釉裝飾實現了單色到多色的突破發展,使得陶瓷進入彩陶時代。對于三彩的定義,馮先銘主編的《中國陶瓷史》中寫道:“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備一種顏色,人們稱為單彩或一彩,帶兩種顏色的,人們稱為二彩,帶有兩種以上的則稱為三彩?!鼻捌谑怯镁G、黑、褐三彩,再后來轉變為以黃、綠、褐、藍等多種色彩為基調,這就是邛窯瓷器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邛三彩”。邛三彩是屬于高低溫釉下彩,在燒制時因為釉彩輕重不同使得有些部分呈現不同程度的陶胎底色。這種無意識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豐富了邛窯瓷器在釉色上的裝飾效果。

三、曾侯乙尊盤裝飾工藝與邛窯器物的創新設計

邛窯是一種文化,如何讓文化活起來,如何讓邛窯進入現代人的生活,需要我們對邛窯進行創新。由于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工藝極其復雜,我們根本無法復制,也無法超越,所以要對其進行創新。將曾侯乙尊盤的轉化體現在陶藝中,落實到邛窯器物身上有兩種意義:其一,是青銅器與陶藝兩種工藝品不同材質的結合,使得其裝飾工藝在不同的材質中呈現不同的美;其二,是邛窯器物創作的再一次探索,增加了邛窯在造型、器物上的創新可能性。

(一)創新設計想法

把曾侯乙尊盤鑄造工藝轉化體現并應用在陶器的制作中,在裝飾紋樣上同樣選擇其代表紋樣蟠螭紋進行設計,將蟠螭紋打破重組成新的紋樣,利用曾侯乙尊盤口沿部分的制作方法,把蟠螭紋通過印模的方式,形成一個個小部件,再讓小部件逐步有序地粘接在一起。在青銅器中,焊接就變成了陶藝工藝中的拼接,同時在釉色裝飾上選取邛三彩中的色彩進行創新設計,在器物造型上采取了更加現代簡約的陶瓷造型,并且得以運用到現代生活中,使得設計更具實用性。

(二)創新設計初步實驗

有了一定的想法后,開始對其想法進行實驗,初步探索的過程以及研究成果如下,第一步是對曾侯乙尊盤的最具代表性紋樣蟠螭紋進行改變重組,第二步將蟠螭紋通過陶瓷的形式呈現并制作出其紋樣的模具,模具制作好后采取印模的方式制作了無數個小的蟠螭紋紋飾,最后一步是把小紋飾通過有序粘貼的方式組成一個陶瓷器皿,同時在釉色裝飾上運用邛三彩中的色彩設計,在邛窯傳統色彩、裝飾技法等基礎上,打破原本邛窯的格局,會發現不同的工藝能激發出不同的火花。

四、結語

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工藝十分精美且復雜,具有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邛窯陶瓷作為四川本土陶瓷器的代表,需要不斷地弘揚、發展與創新,才能被大眾所了解,成為邛窯的獨特藝術語言。曾侯乙尊盤與邛窯器物的結合,不僅使曾侯乙尊盤的裝飾工藝多了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使得邛窯器物更具有文化價值與創新性。把曾侯乙尊盤的藝術特征、元素賦予邛窯器物,既是對傳統工藝的探索,又是對邛窯器物的創新研究,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曾侯乙尊盤與邛窯。

作者簡介

黎俊熠,四川閬中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參考文獻

[1]李玥洋.論邛窯裝飾技法在現代陶藝中的運用[D].成都:四川美術學院,2017.

[2]何平揚.“邛三彩”探索[J].上海工藝美術,2005(2):98-99.

[3]詹穎.邛窯器物設計的審美文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4]董亞巍,潘路,萬全文,等.再探曾侯乙尊盤的鑄造工藝[J].中原文物,2008(1):97-107.

[5]熊開波.陶瓷器與青銅器的互生與傳承—《華夏器韻》系列創作的源起和探析[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4):18-21.

猜你喜歡
創新設計青銅器
后母戊鼎:沉淀在歲月里的青銅器
青銅器收藏10大事項
熟習不同類型的青銅器
戲劇舞臺燈光藝術創新分析
創新設計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多功能床體構造設計
家用水汽治療儀的設計與實現
園林道路設計創新應用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認識“晉式青銅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