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課堂中單元整合指導的策略探討

2024-04-25 10:16童薇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單元整合指導策略高中地理

童薇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學科無論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都發生了一定改變,更加突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特色。教師需在課堂教學中整合豐富課內外資源,依托課程結構優化、調整,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依托單元整合指導開展高中地理課堂,通過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方案,把握教材設計意圖、深度解讀新課標要求,循序漸進落實各項教學措施,進一步構建更為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

關鍵詞:高中地理;單元整合;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133-03

單元整合指導簡單來講就是以“單元”為核心,通過重新整合教材內容,把握各項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的內在關聯,結合整體建構學科觀念,完善學科體系,彰顯“大地理”教育優勢。同時,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實施單元整合指導,需基于教材與學生實際合理設計單元主題、單元目標、單元結構、教學策略、作業與評價等。以單元為引領深化學生學習體驗,讓整個地理教學“活”起來,保證學生在單元整合下提高地理素養。

一、依據教材設計,確定單元教育主題

單元主題不僅是單元教學的核心,也是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實施單元整合教學,需依據教材設計順序與資源,合理確定該單元教育主題。同時,需充分考慮學生地理知識認知與掌握情況,有效設計難度層次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任務。通過逐步遞增的形式合理把握任務難度,以具體單元任務為引領,實現學生地理知識深入探究,合理引領學生以“主題”解決實際問題。

以“宇宙中的地球”為例,首先,本冊教材可結合“地球”展開單元整體教學,教師可在單元整合教學中以“地球”為主題深入分析教材設計。并依托課標要求,引領學生結合單元主題深入知識探究。其次,以主題為引領,結合本單元教學核心與基礎知識,展開學習任務設計:①學生單元學習前,需借助網絡、圖書館、教材內容搜集關于地球的介紹,并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②學生整合搜集的資料,簡述地球的特點。③結合小組,分析地球的圈層結構,并通過資料討論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④小組分析,并借助電子白板演示地球演化過程,促使學生在演示中深入知識理解。最后,通過以單元主題為引領的學習任務設計,教師應結合任務內容、課標指導、教材實際展開微課視頻制作。借助微課視頻、學習任務單為引領,幫助學生深入到單元知識探究環節中。同時,教師可在單元微課視頻中,為學生介紹宇宙大爆炸理論、黑洞、引力波、有關太空探索的新聞、我國太空站的建設、北斗系統的最新進展等,以此借助課內外知識拓展延伸,激發學生了解宇宙的興趣。幫助學生在單元主題明確下提高學習熱情,助力學生地理思維有效性培養。

二、解讀主題內涵,制定單元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指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钡乩硎茄芯康乩韺W和人類活動與環境關系的學問,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征。教師應根據單元主體和教材內容,科學合理提出單元的課程目標。并依托地理課程性質,有效在地理單元的教學模式實施中實現整體主義課程理念,進而揭示知識本質,實現學生知識遷移。

以“地球表面形態”為例,本單元包括《流水地貌》《風成地貌》《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主要教學內容。首先,上一單元主要講述了地球的演化過程以及主要形態。本單元就進一步分析了地球表面的主要結構,通過聯系流水地貌、風成地貌、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講述了地球上的主要地貌形態。教師在實際單元教學中,可依托主要地貌類型展開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同時,還以“地球”為單元主題教學,深入解讀主題內涵展開目標制定:①了解地表形態的變化結果。②了解外力作用表現與地表形態關系。③以流水和風為例,分析外力作用形式以及結果。④探索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影響的雙重性。⑤掌握地貌的主要分布情況。⑥嘗試制作地貌的模型圖。其次,以具體單元目標為教學指導,引領學生結合目標分析地球地貌的主要形態,深化學生地理認知水平提升。最后,教師在單元目標制定完成后,需結合學生實際與目標制定教學計劃。通過分析學生實際,有效借助問題鏈、情境、PPT、小組合作、實踐活動等完善目標開展,幫助學生在多元化指導下深入學習目標分析,保證學生在目標掌握基礎上實現自身綜合學習能力提升。

三、立足教學目標,構建單元知識結構

單元教學主張對教學內容先進行優化與整合,將多個知識點進行關聯性整合,幫助學生構建結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接著借助一定主題情境使內容趣味化、結構化。單元教學作為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需整合學科特點與結構優勢,契合單元教學特征。同時,教師在高中地理單元整合教學中,需重視知識形成過程,通過突出過程性單元問題,加強學生單元知識結構把握。以此借助單元模式開展引領學生系統把握學科內涵,進而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能力。

以“地球上的大氣”為例,本單元主要講述了《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大氣熱力環流》,教師需結合具體單元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結構圖,以結構圖的形式引領學生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特點。首先,以“大氣的熱力作用原理以及應用”制作思維導圖。結合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兩個過程展開分析,同太陽輻射與地面輻射產生的一系列反應,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便于學生高效理解與觀看,順利在導圖引領下掌握實際原理與運用。其次,以“風向、風力的影響因素”設計思維導圖,通過風向、風向判斷、豐富思維導圖子分支,探索實際中的影響因素。同時,以“風力發電特點以及區位分析”為思維導圖設計,綜合特點與區位,分析自然形成原因與社會經濟原因,以思維導圖促使學生深入理解。以沙源、大風、地表狀況設計“風沙問題”的思維導圖。最后,以“大氣受熱過程”“大氣熱力環流”核心內容設計思維導圖,通過分析影響因素以及過程,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大氣熱力環流的主要成因以及氣壓分布。以此借助單元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綜合構建單元知識結構,以常見案例為分析實現學生結構體系健全。保證學生能高效掌握大氣與生活、生產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能正確解釋相關現象。

四、分析知識結構,革新單元教學策略

教師除了以教材為根本設計教學主題與目標之外,還需結合學生實際調整教學策略,以革新教學策略的形式加強學生課堂學習體驗。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提出教學建議,通過整合學生建議與真實體驗,調整多種教學策略與課堂教育節奏。幫助學生在興趣引領下深入到單元知識掌握中,以此借助有效教學策略加強學生認知水平,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深化學生地理知識理解,創新學生單元學習思路。

以“地球上的水”為例,本單元需要學生在學習環節中探索水循環、海水性質與運動、海洋與人類。教師可幫助學生分析單元知識結構,結合學生實際設計高效單元教學策略。①情境教學: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音、視頻文件,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教師借助電子白板,與學生共同展開“水循環”運動結構圖的設計,通過由長江流域作為探討的區域,為學生播放相應視頻,引領學生在視頻情境中掌握水循環的道理。同時,為學生解密海水性質與運動過程,促使學生在情境中了解地理環境。②翻轉課堂教學:將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內容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錄制,讓學生自行預習單元知識結構和重點內容。通過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手中,促使學生能在教學模式開展下,深入單元內容知識掌握。③問題驅動教學:結合單元內容為學生設計“問題鏈”:水為什么一年四季都流不盡?水資源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嗎?水是怎樣循環的呢?為什么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是優良海港,而同緯度的格陵蘭島卻是巨厚的冰雪覆蓋?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哪些環節會產生影響?我們應該怎樣正確保護海洋呢?④實踐活動教學: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并設置多個探究主題。每個小組以抽簽的形式選擇本組的探究主題,并由小組負責人組織小組成員完成相關任務。如首先,設計小組自行設計水循環裝置,并分析水循環的主要原理。其次,實際調查生活中不節約用水的案例,并創新節約用水方式和怎樣呼吁人類保護海洋的具體方案。再次,繪制節約用水與保護海洋的海報、PPT等主題活動。使學生在自行搜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計劃、匯報結果的過程中,增強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并再次對教材知識點進行鞏固,為高考地理分數的提升提供保障。⑤思政融合教學:教師最后應以海洋環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作為基礎框架。每一課時根據具體框架,結合教材、多媒體設備、網絡資源、視頻、音頻等多種資源包的形式,豐富相關內容。促使學生可以將自己與后續行動聯系起來,形成保護水資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五、基于模式優化,布置單元課堂作業

單元教學強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知識深度與廣度,保證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態度。單元教學除了設計教學主題、目標、策略,教師還需注重單元形式課堂作業的實施,以課堂作業時刻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也可測試單元教學模式開展教育質量。因此,教師在高中地理單元整合教學中,需基于單元整體教學合理布置課堂作業,以課堂作業的形式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高效互動,保證學生借助課堂作業實現單元知識鞏固。

以“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為例,教師在本單元作業設計中,可依托“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土壤的形成”展開課堂作業設計。首先,教師可借助土壤的形成與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中的內容,為學生設計習題測試的單元課堂作業。同時,教師需以習題鏈接的形式,組織學生在平板中展開習題測試。以此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習題過程,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從而制定針對性復習計劃。其次,組織學生以“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單元內容,設計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借助主要植被、植被與環境、土壤成土因素、土壤剖面展開思維導圖設計。課堂中學生需展示思維導圖,教師則需對其展開針對性評價與內容拓展。最后,教師可依托“土壤剖面”進行模型結構圖作業的設計,組織學生自行搜集材料、模型圖等,通過將材料放置到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展開土壤剖面的結構模型設計。以此借助多元化單元課堂作業布置,幫助學生在實踐作業中掌握單元所學內容,借助理論、實踐作業內容豐富學生知識鞏固過程,以此優化學生單元知識復習環節,實現學生地理素養與知識理解能力綜合提升。

六、針對課堂作業,實施單元整體評價

基于課堂作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評價,是保障整體主義視域下展開高中地理單元教學的重要手段,根據課標和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制定適切的學業質量內容標準,其目的是掌握學生知識學習水平、理解程度。因此,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單元整合指導中,需重視單元教學與課堂作業,應面向全體學生聚焦內容又有明確的行為動詞,通過制定合理評價標準,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合理將單元教學的核心素養培育要求落腳到具體評價內容。

例如,教師在高中地理單元整合教學實施課堂評價,需針對知識、認知、課堂作業展開多維度評價,將單元教學高效開展落實到實際。以“宇宙中的地球”單元評價為例,圍繞“事實性知識”維度可設計評價:能夠簡述出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以及地球演化的過程。從認知領域的“理解”維度可設計評價:能夠繪制示意圖,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方式?!皠撛臁本S度的標準可設計: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地球的模型結構,并借助電子白板繪制地球主要分布地貌等。最后,教師可順應時代發展,通過線上小程序進行評價,要求學生填寫學習表現、教學過程參與程度、知識點應用和實踐活動參與情況等,以此借助多元化單元整體評價,以確保教育評價內容更具科學性和參考性。

七、結束語

總的來說,基于單元整合指導下展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可通過確定單元主題、制定教學目標、構建知識結構、革新教學策略、布置單元作業、實施單元評價入手。合理借助單元教學為學生明確學習思路,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幫助其構建完整知識學習體系。同時,教師也許結合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現狀進行分析,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重視對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就此實現單元教學開展意義。

(責任編輯:張玲玲)

參考文獻

[1]武雅倩.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3,(33):44-46.

[2]孟昱.新課標下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路徑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3,(36):63-65.

[3]賈國強.高中地理大單元教學中的問題鏈設計[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11):43-47.

[4]白倉金.高中地理課程單元整合教學設計探索[J].甘肅教育,2023,(14):82-85+90.

[5]何雪梅,梅國紅.基于思維進階的高中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以“土壤”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19):41-44.

猜你喜歡
單元整合指導策略高中地理
大學生思想行為偏誤與指導策略研究
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課堂指導策略
影響學前幼兒圖書閱讀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導策略
小學習作復習“五步曲”
促“合”融“通”,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的新視角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構建“單元整合、主題牽引”詩歌鑒賞“深度學習”課堂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