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下非遺南京云錦的活態傳承路徑探究

2024-04-25 16:06梁盈瑩王佳韻丁奕婧王子柔路瑤
收藏與投資 2024年4期
關鍵詞:活態傳承發展困境非遺

梁盈瑩 王佳韻 丁奕婧 王子柔 路瑤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軟實力,非遺文化作為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新時代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四大名錦”之首、“錦”中的集大成者,南京云錦在現代卻沒有獲得應有的發展。因此,本文分析了非遺南京云錦當前發展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三條“云錦+”的解決路徑,探索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活態傳承路徑。

關鍵詞:南京云錦;非遺;發展困境;活態傳承

南京云錦是古代最高織造工藝的絲織物代表——“錦”中的集大成者,從明朝至清朝滅亡一直是皇家的專屬。專家曾給予其“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的美譽。一匹云錦無論是用料還是織造工藝都精益求精。其織造工藝十分繁復,主要由五部分組成:紋樣設計、挑花結本、原料準備、造機和織造[1]??椩焓怯么蠹s5.6米長、4米高、1.4米寬的木質大花樓提花機進行生產的。每臺織機兩人上下分座,上為“提花”,下為“織花”??椆ぐ押喜⒑喕奶峄ǔ绦蛑匦卵堇[出來,并按色彩搭配的規律,作出新的組合,自由變化下色[2]。由此可見,南京云錦用料昂貴、技術繁雜,其“寸錦寸金”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2021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3]。南京云錦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內涵足以支撐其在文化消費繁榮時期大放異彩,但目前來看其似乎并沒有獲得相應的關注。由此,我們不禁提出疑問:“錦中之冠”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一、南京云錦的發展困境

(一)云錦傳承生態的改變

云錦多以工藝品形式出現,昂貴的價格、“貴禮”標簽、工藝精品的烙印一直伴隨著它。這與非遺文化保護的初衷—“非遺文化是屬于人民的、是屬于百姓的”產生了分歧。隨著科技的發展,南京云錦的生產實現了機造,節約了大量的生產成本。小型云錦文創的出現也給云錦開發指出了一條“大眾化”道路。但是這也逐漸偏離了南京云錦自古以來的文化內涵,機器替代人工,將會切斷其廣泛的歷史和社會聯系。由此可見,云錦所依附的社會生態結構巨變導致云錦與其傳統生態分離,又難以進入當代社會[4]。

(二)技藝傳承受限

南京云錦的工藝技法要求極高,工藝的接續無疑是南京云錦傳承的重要一步,掌握核心技術的老一輩云錦織造大師自然也掌握了云錦的傳承命脈。如今云錦的傳承人卻面臨斷檔的風險,原因主要是:南京云錦的古法技藝、文化知識等都需要長時間學習和鍛煉,快節奏的社會步伐,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沖擊,年輕人很難保持對其的興趣。二傳承主體傳統觀念的限制。云錦老藝人雖然掌握了云錦織造全部過程的核心工藝,但是桎梏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并不愿將核心技術外傳。一些老藝人并不愿共享工藝甚至帶有反感情緒。云錦的織造技藝面臨無人可傳、核心不傳的局面。

(三)市場有局限性

2016年以來,中國規模以上絲綢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體呈下降趨勢,2018年以來出現大幅度下降。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絲綢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41.78億元,同比下降5.98%。絲綢行業整體呈現不景氣的局面,然而絲織品種類繁復,企業眾多。因此,云錦的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在與南京云錦企業的創始人和織造大師等業內人士進行訪談后發現,關于南京云錦的發展方向,大家保持著一致的態度:南京云錦以工藝品和藝術品的方式發展才可能支撐起企業的生存,才能傳承好這一非遺文化。但這顯然與大眾在合理的價格區間進行文化消費滿足基本精神需要是相悖的。

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發展和文化傳承的需求、大眾對于文藝品的價格敏感這三者似乎互相羈絆,阻礙了南京云錦的傳承發展。

(四)產品背離當代審美

在配色上,云錦的風格和中國皇宮建筑的彩畫裝飾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主體花紋的配色多用紅、藍、綠、紫等具有典型特征的深色,熱烈且濃艷。南京云錦共有十八種配色,鮮艷典雅、榮華富麗。圖案紋樣可以大致分為3類:植物圖案、動物圖案和其他圖案。

南京云錦的配色和紋樣受古代皇權文化的影響,多采用威嚴、肅穆或尊貴、祥瑞的藝術元素。如今大眾崇尚自然、簡單的生活方式,審美需求多元,市面上許多高端產品的設計裝飾語言都趨向簡潔、自然。南京云錦的傳統藝術特點顯然與當下的審美流行趨勢和習慣無法完全契合,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云錦想要消費者為其買單并不容易[5]。市面上許多云錦產品,都是直接沿用南京云錦本來的特點,缺乏創新。這易讓大眾形成南京云錦風格浮夸的刻板印象,不利于南京云錦的發展。

二、南京云錦的新時代傳承路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提出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要采取合理合法的舉措,這樣才能維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其包括對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6]。

數字媒體的出現,使得個體在進行內容互動和內容消費時產生了數據流,即流量。結合非遺文化保護的要求以及流量的時代特點,本文提出以“云錦+”的方式為核心,構建“云錦+互聯網”“云錦+產業”“云錦+城市”的模式,營造南京云錦的專屬流量,實現南京云錦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云錦+互聯網

互聯網信息交換的低成本、便捷性、形式多樣性、用戶廣泛性、互動性強等優點可以拓展南京云錦文化的傳播方式,突破傳播地域局限,擴寬南京云錦相關產品的推廣銷售渠道,營造話題熱點。文化宣傳不僅能將這一處于金字塔頂端的非遺高端產品推廣出去,還能促進資本的不斷投入?!皞鳌钡倪^程也是企業架起云錦與百姓之間溝通的橋梁,引發人們對于南京云錦“文化認同”的過程,是活態傳承路徑中的基石。

一個云錦企業應該圍繞在互聯網“傳”的基礎上進行“賣”“承”?!百u”即云錦相關產品的銷售。非遺產品以其獨特的精神價值,承載著一個民族深層的情感結構,當這些共同的價值、情感作用于人的行為時,容易使消費者產生文化認同感,進而影響對“非遺”產品的消費意愿或行為?!俺小奔丛棋\的文化傳承,如何讓云錦適應發生極大變化的社會生態結構,重建社會生態,進入當代社會是文化傳承的核心。利用現代化科技,通過打造虛擬世界、元宇宙、數字化博物館等數字化方式;利用各大網站平臺建立云錦文化交流社群,可以滿足創新傳承云錦文化的需要。

(二)云錦+產業

“云錦+產業”是一種合理利用云錦非遺文化資源進行文藝創作與文創設計并且開發云錦的相關文化產業,提高云錦文創產品的品質和文化內涵。云錦產業是圍繞“文化認同感”展開,結合當代人的審美方向和價值取向,創造出南京云錦產品的國潮路徑,培養其“繁衍”能力,從而達到創新性發展云錦國潮的目的。南京云錦新國潮的創新融合發展戰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建立云錦元素數據庫,運用現代的藝術手法和審美取向提取云錦紋樣中的傳統圖案所蘊含的意向元素,將具象與抽象、運動與靜止等對立統一的哲學屬性融入設計中,建立云錦產業發展的基石[7]。二塑造現代化的云錦設計思維,積極獲取現今的潮流風向并融合。三積極跨界合作,打造云錦品牌標簽。尋求多重語境下的跨界對話,輔以現代化媒體傳播的力量,營造熱點,擴大宣傳。

(三)云錦+城市

南京云錦是南京這座具有濃厚古城文化城市的特色文化遺產,它的誕生和發展與南京的歷史息息相關,又與南京身為重要東南城市的地位密切相關。因此要緊抓南京古城和南京云錦的內在聯系,發揮城市承載文化,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雙重效應,更深層次地激發大眾對于南京云錦的文化認同感。

“云錦+城市”的路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建設云錦非遺文化空間。圍繞南京云錦開發南京的文化空間,可以涉及商業體、交通、景區、城市建設等方面,多維滲透建立南京的專屬“云錦文化空間”。二開發南京云錦的文旅路線。在有效保護南京云錦相關建筑文化的前提下,開發南京云錦的特色主題旅游線路和相關研學旅游產品。

三、結語

在南京云錦的現代化傳承中,其多維度的文化價值和其古代固有的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使得當代人和云錦的“人—物情感交流”無法暢通地進行,其傳承路徑太過僵化,難以達到活化狀態。然而多維度地構建南京云錦的審美空間,向人們提供一個能夠包容云錦多元價值及其完整人文生態和生活世界的體驗場域,讓當代人可以通過參與、體驗,進而形成情感共鳴并獲得連續完整的審美經驗。非遺南京云錦在新時代的活態傳承要著眼于給普羅大眾帶去全新的審美體驗,加強“人—物”之間的情感互動,充盈現代人的精神世界,從而賦予云錦新時代的人文精神,使得傳統生態人文精神得以延續和當代化。

基金項目

2023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織云入錦——云錦活態傳承與創新”(項目編號:202311117171T)。

作者簡介

梁盈瑩,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

通訊作者

路瑤,女,漢族,河南安陽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

參考文獻

[1]徐嘉慧,隋欣.傳統絲織手工藝南京云錦的保護與傳承[J].藝術研究,2021(3):90-92.

[2]周海燕.論南京云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D].南京:東南大學,2006.

[3]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R].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2021-08-12.

[4]孟凡行,康澤楠.南京云錦當代傳承困境與解決路徑的理論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6):101-107.

[5]管靜. 南京云錦的傳承與發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6]王文章,主編.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44.

[7]王珊珊,高燕.基于新中式潮流的南京云錦創新發展策略[J].絲網印刷,2022(6):1-4.

猜你喜歡
活態傳承發展困境非遺
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閩南民間故事活態傳承路徑研究
河北蔚縣古堡建筑群落文化結構表征研究
新課改視閾下我國小學英語教育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
寧夏回族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校園活態傳承與工匠精神培育初探
大數據時代下免費手機軟件盈利模式探討
基建投資預算貼合工程造價控制階梯化管理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價值與途徑研究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